基本信息 | 名 称 | 《金色花》教学设计 | ||||||
执教者 | 课时 | 1 | ||||||
所属教材目录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 |||||||
教材分析 | 《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散文诗两首》中的一首。本单元所选的几篇文章都是书写亲情的美文,《金色花》也不例外,诗中所表达的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优美的语言也足以感染每一个情感丰富的学生。学习本课,首先要达成本单元要求,即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学习朗读;其次,还要能感受母子情深,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熏陶作用。 | |||||||
学情分析 |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和生长环境的因素,对平淡生活中父母亲之爱理解不够深入,所以缺少敏锐的体验,也很少会想到回报。恰巧本文能很好的开启他们爱的心门,使他们真切感受到母爱,懂得回报母亲。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 ||||||
难点 | 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书写感情。 | |||||||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 朗读感知法:利用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散文诗的基调。 感悟思考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基本情感,深刻感悟母爱的真谛。 合作探究法:设计适当的问题为课文释疑,同时培养合作意识、探究问题的能力。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 图片导入 创设情境 (3分钟) | 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 点拨提问:当你看完这组温馨感人的画面时,你的脑海里会涌现怎样的词句?谁来说一说?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颂母子情深的经典散文诗《金色花》。 (板书课题) | 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图片,并积极思索。 回答预设: 妈妈爱孩子,孩子爱母亲,母子情深等。 | 情景激趣,引出主题 降低难度, 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 |||||
二、 了解作者 学习字词 (3分钟) | 出示幻灯片,展示泰戈尔的相关资料。 介绍《新月集》。 学习生字词:如:匿笑 罗摩衍那等。 | 1、重点资料在书上做批注。 2、实记字词读音和意思。 | 了解相关知识,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 |||||
三、 多样朗读 入情悟情 (16分钟) | 1、学生自由朗读把握感情基调。 2、指导孩子四个特殊句子朗读。 句1:“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语气:淘气、调皮) 句2:“孩子,你在哪里呀?” (读出焦急的语气) 句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焦急、嗔怪,又惊又喜) 句4:“我不告诉你,妈妈。” (撒娇、得意、淘气) 3、放背景音乐情境朗读。 4、让学生满怀着对妈妈的爱,充满深情地诵读全文。
| 学生自由朗读。 通过听别人读 ,老师读,掌握一些技巧,明确感情基调:喜悦、舒缓、温馨、深情,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 积极参与到音乐情境中去读,大胆的,痛快的,自由的朗读。 | 1、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对散文诗情感基调的把握。 2、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了解诗歌所写的主要内容,能更好的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 |||||
四、 深入探究 感悟真谛 (10分钟) | 1、(投影:当妈妈......的时候,我......) 提问:孩子变成了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1、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场景,你能说一说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 学生分组探讨和组织语言。 小组代表交流反馈。 | 引导学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渐渐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美,文章的想象美,情感的表达美。 | |||||
五、 尽心流露抒发感情 (5分钟) | 找到与母亲相处时或温馨或快乐或感动的瞬间,讲给大家听. (投影:我与妈妈_______ 的时刻) | 真情倾诉 真情实感 | 深化主题 加深体验 | |||||
课堂小结 (2分钟) | 让学生总结: 1、泰戈尔想借金色花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的收获。 | |||||||
布置作业 (1分钟) | 《金色花》这首诗,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来抒发一下对母亲的爱。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1.本节课总体比较满意,达到了目标。 2.精彩的瞬间,是让学生找到与母亲相处时或温馨或快乐或感动的瞬间,讲给大家听。孩子们在前期课堂学习的铺垫下,已有很好的情感铺垫,所以效果特别好。同时这个环节也是我最满意的地方。最兴奋的地方是放背景音乐情境朗读,同学们在音乐的渲染下读出了这首散文诗的味道,实则出乎我的意料。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我想要的要求。多结合现实生活里自身的体悟来感悟这样的文章,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爱的教育,明白母爱的真谛。 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部分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欠缺,缺乏感情的投入,需要多加引导练习。 4.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场景,你能说一说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没有一个同学举手,我反思是不是这个问题提的有点大了,于是顺势改为: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轻松解决。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我将把“母子情深”真正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 6.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从学生的作业练笔中,不难发现孩子们对这篇文章理解到位,能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表白质朴真挚,没有应付。但个别学生遣词造句上不合情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7.听课的同事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多样朗读非常适合本节课及学生特点,但感觉学生还是放不开感情,过于小心,可能有听课老师的原因,这需要老师课前做正确的引导,平日里多加练习。 作业这个环节能不能放到课堂上来,这样整节课堂会显得更加丰满,也真正实现了教学难点之一。 老师的这些看法对完善本次教学有很好的改进作用,我会在下个班的教学中进行尝试,相信会捕获新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