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一、选择题
1.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 B、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C、景翳翳以将入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③或命巾车 ②寓形宇内复几时 ④乐乎天命复奚疑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同
3.下列各组中对“以”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引壶觞以自酌 ②舟遥遥以轻飏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家叔以余贫苦
A.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也不同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 C.何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
A.农人告余以春及。B.遂见用于小邑。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二、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 ) 2、景翳翳以将入( )
三、词类活用(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①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②眄庭柯以怡颜 ( )
③倚南窗以寄傲 ( )④审容膝之易安( )
⑤园日涉以成趣( )⑥乐琴书以消忧 ( )
⑦或棹孤舟( )⑧善万物之得时( )
四、一词多义:
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恨晨光之熹微( )
四方之事( )
2、奚:奚惆怅而独悲( ) 乐夫天命复奚疑( ) 3、而: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引壶觞以自酌 ( )抚孤松而盘桓 ( )
4、委:曷不委心任去留( )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 )
教化从来有源委( ) 委命下吏( )
五、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 今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 今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
(5)幼稚盈室
古义: 今义: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 今义: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 今义: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今义:
(9)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今义:
六、文言句式(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
(1)皆口腹自役( )
(2)复驾言兮焉求( )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4)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5)将有事于西畴( )
(6)农人告余以春及( )
(7)乐夫天命复奚疑( )
(8)寓形宇内复几时( )
(9)稚子候门( )
(10)遂见用于小邑( )
(11)既自以心为形役( )
《滕王阁序》
一、选择题
1、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穷(且)益坚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宾主尽东南(之)美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相同。
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二、通假字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俨骖騑于上路 ( ) 2、云销雨霁 ( )
3、所赖君子见机 ( )
三、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
古义: 今义:
2、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 今义:
3、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 今义:
4、穷且益坚
古义: 今义:
5、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 今义:
6、阮籍猖狂
古义: 今义:
7、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襟三江而带五湖( )
2、徐孺下陈蕃之榻( )
3、腾蛟起凤( )
4、屈贾谊于长沙( )
5、窜梁鸿于海曲( )
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8、宾主尽东南之美( )
9、台隍枕夷夏之交( )
10、川泽纡其骇瞩( )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面特殊句式的类型)
1、物华天宝( )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3、童子何知( )
4、纤歌凝而白云遏( )
5、怀帝阍而不见( )
6、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六、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 )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
④既克,公问其故( )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
③则智者尽其谋( )
④聊乘化以归尽( )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
4、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
②恭疏短引( )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 )
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
5、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
②穷且益坚( )
③日暮途穷( )
6、数:
①识盈虚之有数( )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 )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
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⑤而公子亲数存之( )
7、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 )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逍遥游》
一、通假字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 )(2)小知不及大知( )
(3)此小大之辩也( )(4)而征一国( )
(5)旬有五日而后反 ( )(6)御六气之辩( )
二、 一词多义
1、辩 (1)此小大之辩也( )
(2)而御六气之辩( )
2、知 (1)之二虫又何知( )
(2)小知不及大知( )
3、息 (1)去以六月息者也( )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2)其翼若垂天之云( )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5)而莫之夭阏者( )
(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7)之二虫又何知( )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9)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
5、而 (1)怒而飞( )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3)决起而飞( )
(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
(5)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6、然 (1)奚以知其然也( )
(2)虽然,犹有未树也( )
(3)未数数然也( )
7、以 (1)以五百岁为春( )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3)奚以知其然也( )
8、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2)彼且恶乎待哉( )
(3)且适南冥也( )
三、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
(2)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
(3)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
(4)穷发之北
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1)彼于致福者( )
(2)而后乃今将图南( )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4)德合一君( )
(5)而征一国者( )
(6)水击三千里( )
(7)若夫乘天地之正( )
五、特殊句式 (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
(1)南冥者,天池也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而莫之夭阏者。( )
(6)之二虫又何知。( ) (7)奚以知其然也。( )
(8)彼且奚适也。( ) (9)翱翔蓬蒿之间。( )
《陈情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C.察臣孝廉 察:考察。
D.形影相吊 吊:安慰。
2.下列加点的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银行家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悲从中来。
C. 华丽的场景背后,掩饰不住的是苍白的灵魂和陈凯歌日薄西山的才华。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屠龙刀一直保存到。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横线上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尝废离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二、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夙遭闵凶 ( )2.零丁孤苦( )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4.常在床蓐( )
三、词类活用(找出下面句子中的活用词语并解释)
1.历职郎署 (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4.则刘病日笃( )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7.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 )8.夙遭闵凶 ( )
9.猥以微贱( )10.凡在故老( )
11.则刘病日笃 ( )1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
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4.慈父见背( )
5.而刘夙婴疾病( ) 6.则告诉不许( )
7.且臣少仕伪朝( )8.今臣亡国贱俘( )
五、古今异义(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九岁不行。古义: 今义:
2、举臣秀才。古义: 今义:
3、除臣洗马。古义: 今义: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古义: 今义:
5、臣欲奉召奔驰。古义: 今义:
7、臣之辛苦。古义: 今义:
8、则告诉不许。古义: 今义:
9、至于成立。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 ) ②九岁不行( )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
2、矜:①犹蒙矜育( ) ②不矜名节( )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
3、至:①至微至陋( ) ②无以至今日( )
4、日:①日薄西山( ) ②报养刘之日短( )
③则刘病日笃( )
5、薄:①日薄西山( ) ②门衰祚薄( )
6、拜:①拜臣郎中( ) ②谨拜表以闻( )
7、区区: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②何乃太区区( )
8、以:①臣以险衅( ) ②臣具以表闻( )
③猥以微贱( ) ④无以至今日( )
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⑦谨拜表以闻( )
《归去来兮辞》答案
1.D2.B 3、D 解析:①来;②而;③把;④因为。4、C解析:一般疑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5、B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其余各项均为状语后置。
二、通假字:(衡,通“横”)(景,通“影”,日光)
三、词类活用:①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②怡:愉快,使愉快③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④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⑤日:名词作状语,每日⑥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⑦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⑧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
四、一词多义:之:(到,动词) (取独)(助词“的”)奚:(为什么)(什么)
而:(表转折)(表并列)(表修饰)(表承接)(表目的)(表修饰)委:(顺从,随从)(委托) (末尾)(把……交给)
五、古今异义:
(1)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3)寻 古义:不久。今义: “寻找”“追寻”等。(4)亲戚古义: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旁系亲属。(5)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不成熟的做法。(6)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7)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8)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泛指有事情。(9)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六、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皆”表判断)2 倒装句 (2)(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3)(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4)(介宾结构后置) (5)(介宾结构后置) (6)(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7)(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8)(“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9)(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0)(见,被) (11)(为,被)
《滕王阁序》答案
一、选择题1、答案:C 2、答案:A 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3、答案: D(动宾结构。)
二、通假字 1、(“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2、(“销”通“消”,消失)3、(“机”通“几”,预兆)
三、古今异义1、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屁 2、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起程、动身。 3、学士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4、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经济穷困。 5、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看机会;辨形势。 6、猖狂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肆无忌惮。 7、悲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四、词类活用1、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使动用法,使……逃窜) 6、雾、星:(名作状,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7、目:(名作动,看,望) 8、美:(形作名,才俊)
9、交:(动作名,交界之地)10、骇:(使动用法,使……吃惊)
五、特殊句式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渔舟唱(于)晚,响穷(于)彭蠡之滨(省略句) 3、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4、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5、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6、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7、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六、一词多义
1、故:①(形容词,旧)②(连词,所以)③(副词,特意)④(名词,原因)2、尽:①(副词,全,都)②(动词,没,干涸)③(动词,竭尽,用完)④(动词,完,尽头)
3、属:①(动词,是,属于)②(名词,类)③(动词,在,掌管)4、引:①控(动词,连接)②(名词,序)③(动词,带领)④(动词,后退,退却)5、穷:①(动词,穷尽)②(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动词,阻塞不通)6、数: A、shù ①(名词,定数)②(名词,数量)③(名词,技术) B、shǔ (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副词,屡次)7、且: ①(连词,可是) ②(副词,将近) ③(副词,姑且,暂且)
《逍遥游》答案
一、通假字(1)冥(通“溟”,大海) (2)知(通“智”,智慧) (3)辩(通“辨”,区别) (4)而(通“耐”,能) (5)有 反(通“又”;通“返”,往返) (6)辩(通“变”,变化)
二、 一词多义
辩 (1)(通“辨”,区别) (2)(通“变”,变化)知 (1)(动词,知道)(2)(名词,智慧)息 (1)(名词,气息,这里指风)2)(名词,气息)之 (1)(助词,的) (2)(助词,的)(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5)(代词,它)(6)(动词,到,往)(7)(代词,这) (8)(代词,他,指宋荣子)(9)(代词,他,指彭祖)而 (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修饰)(4)(连词,表并列)(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转折)(7)(连词,表转折)然 (1)(代词,这样) (2)(代词,这样)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以 (1)(介词,把) (2)(介词,用) (3)(介词,凭)且 (1)(连词,而且) (2)(连词,还) (3)(副词,将要)
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2)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3)果然 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发古义:为毛,指草木 今义:头发。四、词类活用 (1)致(使动用法,使……到来)(2)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4)合(使动用法,使……满意)(5)征(使动用法,使……信任)(6)水(名作状,在水面上)(7)正(形作名,这里指自然的本性)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判断句(3)判断句 (4)状语后置句 (5)宾语前置句 (6)宾语前置句 (7)宾语前置句(8)宾语前置句 (9)省略句
《陈情表》答案
一、选择题1.C(C项“察臣孝廉”中“察”不仅当“考察”讲,还含有“推荐”之意,即考察并推荐我为孝廉。)2.B(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3.A(“废离”与“废远”的“废”都当“废止”讲,都是动词。“不矜”的“矜”当“自夸”讲,动词;“矜悯”中的“矜”当“怜惜”讲,动词;两个“矜”字意义不同。)
二、通假字1.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3.有,通“又”。 4.蓐,通“褥”,草席。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 1. 职:任职。
(二)名词作状语 2.上:向上。 3. 犬马:像犬马一样。 4.日:一天天。 5. 外:在家外。 6. 内:在家内。
(三)使动用法7. 闻:使……闻,使……知道。
(四)形容词作名词8.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9.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10.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五)形容词作动词11.笃:加重。12. 远:离开。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二)宾语前置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因此 以:因为)4.慈父见背(见:我,例如:见谅,原谅我)
(三)被动句5.而刘夙婴疾病 6.则告诉不许
(四)省略句7.且臣少仕(于)伪朝
(五)判断句8.今臣亡国贱俘
五、古今异义
1、不行:古:不能走路 今:不可以
2、秀才:古:优秀人才 今:明清时代,专指府学、县学的生员
3、除 洗马:古:授予官职/太子随从 今:去掉/洗马(xǐ)
4、上报:古:报答恩情 今:向上级报告5、奔驰:古:奔走效劳 今:快速奔跑
7、辛苦:古:辛酸苦楚 今:劳苦8、告诉:古:申诉(苦衷) 今:说给人听
9、至于成立:古: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今:至于:表示程度、范围或另提一件事/成立:创办,建立或理论﹑意见等有根据,站得住脚。
六、一词多义1、行:①(动词,经历)②(动词,走路) ③(动词,施行)2、矜:①(动词,怜惜)②(动词,夸耀)③(动词,怜悯)3、至:①(副词,极其)②(动词,到达)
4、日:①(名词,太阳)②(名词,日子)③(名词作状语,一天天)5、薄:①(动词,迫近)②(形容词,微薄,少)6、拜:①(动词,授官)②(动词,奉上)7、区区: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②(短浅的)8、以:①以:因为②以:用 ③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④无以:没有......的办法 ⑤是以:因此 以:因为 ⑥以:用 ⑦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