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10:49
文档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古代诗歌五首》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人陈子昂和杜甫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习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学习重点疏通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诗歌赏析、古诗默写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
推荐度:
导读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古代诗歌五首》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人陈子昂和杜甫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习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学习重点疏通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诗歌赏析、古诗默写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
课 题《古代诗歌五首》

3课 时 

第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人陈子昂和杜甫及相关的  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学习重点疏通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诗歌赏析、古诗默写
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                                  望岳

            陈子昂                                    杜甫

     前——后                                   景——情

   悠悠——怆然                           远望  近望   细望    愿望

课后练习课堂点睛 字词积累部分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投放目标(1分钟)—作者简介(3分钟)—朗读(5分钟)——疏通课文(2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拓展练习(4分钟)

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诗人吗?你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诗歌吗?学生认真思考通过情景预设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人陈子昂和杜甫及相关的  

             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

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

朗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称为“诗圣”。

学生观看PPT了解作者,利于学生学习文学常识
具体环节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一、朗读诗歌

二、翻译诗歌

三、整体感知

《登幽州台歌》

1、“古人” “来者”具体指什么人?

   古代招贤的圣君  重视人才的明君

2、文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处境?如何理解这个字?

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苍茫天地的落寞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和悲愤。

《望岳》

1、全诗围绕哪一个字展开?请你为每一联围绕这个字拟一个小标题?

    望,1、2句——远望

3、4句——近望

5、6句——细望

7、8句——愿望

2、如何理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拟人,写泰山独享“神秀”之天赋,也表现作者的爱慕之情,“割”,突现南阳北阴景色,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跃然纸上。

3、尾联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鼓励人们树立雄心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学生勾画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分析课文感知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登幽州台歌》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最后是愿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总结思考学生做好笔记感受文章内涵
拓展练习完成《课堂点睛》相关作业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年 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
课 题《古代诗歌五首》

2课 时 

第2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 感情。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学习重点能疏通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诗歌赏析,古诗默写
板书设计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王安石                                         陆游

写景——抒情                               首颔颈尾——民风淳朴

课后练习课堂点睛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投放目标(1分钟)—作者简介(3分钟)—朗读(5分钟)——疏通课文(2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拓展练习(4分钟)

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你知道宋代有哪些诗人吗?你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诗歌吗?学生听通过情景预设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及相关的文学常

识。熟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诗

歌的能力。

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诗歌中蕴

含的哲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朗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学生观看PPT了解作者,利于学生学习文学常识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明字音。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登飞来峰》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①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

   点拨:①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的。   

2、谈谈你对这两句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

哲理:一、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游山西村》

1、全诗四联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首联——淳朴民风

颔联——农村风光

颈联——村中景象

尾联——诗人希望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应作怎样的理解?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涵着希望。 在遇到挫折,身处逆境时,要充满信心,振作起来,就能摆脱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是人情感

体会诗人情感

小结《登飞来峰》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游山西村》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口述复习

做好笔记

巩固知识点
年 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
课 题《古代诗歌五首》

3课 时 

第3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 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诗人不畏挫折和始终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学习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

学习重点疏通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通过理解诗歌,体会诗人不畏挫折和始终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诗歌赏析、古诗默写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叙事抒情——离开京城

比喻明志——落红言志

课后练习课堂点睛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投放目标(1分钟)—作者简介(3分钟)—朗读(5分钟)——疏通课文(2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拓展练习(4分钟)

具体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你知道清朝有哪些诗人吗?你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诗歌吗?学生认真思考通过情景预设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

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诗人不畏挫折和始终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朗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学生观看PPT了解作者,利于学生学习文学常识
具体环节

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一、朗读诗歌

二、翻译诗歌

三、整体感知

1、该诗前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夕阳西下,诗人怀揣离愁,挥动马鞭,离京远去,打算回到远在天涯的家乡。营造孤独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孤独和被撞豪迈的情感。 

2、最后两句有何深意?

  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情怀。

 3、当堂测验。

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讲解做好批注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这首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思考并做好批注感受文章内涵
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回顾旧知积极回答问题拓展延伸

文档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班级层次实验班/励志班教师课题《古代诗歌五首》3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代诗人陈子昂和杜甫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熟读直至背诵。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科素养通过理解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学习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学习重点疏通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难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诗歌赏析、古诗默写板书设计登幽州台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