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序号: 课题:写作:语言简明 | |
教学目标: 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3.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 |
教学重点: 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 | |
教学难点: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简明 1.简明的效果。 教师提问:学习了《太空一日》后,很多同学想给“航天英雄”杨利伟写信,表达崇敬之情。这里有一段某同学写给杨利伟的信,大家觉得他写得怎么样? PPT展示1: 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生,我非常向往地球以外的太空。我从初中语文课本上读到杨利伟叔叔写的《太空一日》,《太空一日》介绍了您的首次太空飞行,从飞船发射一直写到成功着陆,我读了之后很有感触。当一名航天员不仅要有健康强健的身体,更要有战胜危险、克服危机的勇气和智慧。我要努力学习,学好科学知识,将来也成为中国航天员的一员,和您一起并肩遨游太空。 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点评:这位同学写得还是很不错的,抒发了自己对杨利伟的崇敬之情和希望成为航 天员的理想,但是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问题。如果改动一下,大家看看效果如何? PPT展示2: 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初中生,我非常向往太空。读了您写的《太空一日》,我深有感触。当一名航天员不仅要有强健的身体,更要有战胜危险的勇气和智慧。我要努力学习,将来也成为一名航天员,和您一起遨游太空。 教师提问:修改的文字与原文相比,有哪些不同?你觉得修改的效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总结:修改以后的文字内容没有变动,但是语言清爽了很多。的确,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简明。 2.简明的含义。 PPT展示: 简,即简要、简洁;明,即明白、清楚。 一句话概括,简明就是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性。 3.简明的内涵。 教师继续带领学生思考简明的内涵。提问:你觉得下面哪句话更简明?(PPT依次展示) (1)城市的建筑是灰的,路面是灰的,没有乡下斑斓自然的色彩,有的只是人们匆忙的脚步和夜幕降临时那刺眼的霓虹。 (2)我坐在院子里看书,妈妈和奶奶来了,她说今天要蒸馒头。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第一句话虽然文字比第二句多,但是句子的意思很清楚,表达也很简洁;第二句话中的“她”没有说明是妈妈还是奶奶,句子有歧义,不能算语言简明。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而是语言尽可能精练、不重复,同时,表达的意思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 误解。 二、简明的要领 1.不偏离中心。 教师提问:有同学写了一封阅读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一部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 PPT展示: 阅读是生活永恒的主题,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是让人受益的生活方式,也是崇高的精神跋涉。捧一本好书,让平凡生活在阅读里精彩纷呈,让人生境界在阅读中提高升华。读高尔基的《童年》,可以使人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读《繁星·春水》,可以使人在诗性的语言中,体会到母爱的光辉。阅读经典时要做有心人,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阅读经典名著,提升人生境界,共建“书香校园”。 学生评论,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点评:很多同学都提到了“阅读经典时要做有心人,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的确,这句话说的是如何阅读经典,而整段文字是在倡导大家阅读经典,这就偏离了中心。我们要记住,语言简明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行文围绕中心来写,不能旁生枝节。 2.不重复啰唆。 教师提问:下面这段习作也有一些问题,如果请你修改,你觉得哪些部分应该调整? PPT展示: 我们来到春意盎然的牡丹园,欣赏着美丽的风光,我们无不感到兴奋。我看到花儿有的刚绽开两三片花瓣,花儿好像似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瓣全绽开了,花儿露出着灿烂的笑脸。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点评:这段文字反复地使用“我们”“花儿”,显得有些啰唆,应该有所删减。还有几处语言也不够简明,例如“好像似”,我们现在就简写为“好似”;“露出着”也应该删去“着”。语言简明要避免语意重复,表达上也要注意简洁。 3.不产生歧义。 教师选择学生习作片段,请其他学生评论。 PPT展示: 小王:“小李,我有急事要回家一趟,能不能借用一下你的自行车?” 小李:“当然可以,你快去车棚,我的车没有锁,你快骑回家办事。”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这段文字语言虽简洁,但是“没有锁”可能是没有用锁锁车,可能是车子本身没有配锁,这就造成了歧义。语意明确也是简明的重要要求。 三、修改实践 简明是写作表达的基本要求。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掌握了简明的基本要领。下面,我们具体探究一下如何修改语句。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去次留主。 PPT展示: 不一会儿,雨越下越大,雨点砸在梧桐叶上咖啦作响。屋檐上飞流下来的水嘈嘈切切,清脆悦耳,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偶尔来阵风,树叶便扭着身躯交织在一起,窃窃私语,哗哗……挤出了千万点玉珠,飞落而下,与檐下的滴水一唱一和,奏起了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林黛玉说自己喜欢李商隐的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这个娇弱女子多愁善感,不知为此付出了多少泪水。唉,真是“女儿是水做的”哟! 学生朗读文段,谈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点评:这段文字非常精彩,着重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声的悦耳。最后一句由雨写到了林黛玉,语言不错,但对她“多愁善感”的感慨却偏离了中心。语言简明首先要紧扣中心,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再好也要舍弃。 2.合理删减。 教师提问:你觉得下面的文字修改得怎么样? PPT依次展示: (1)原句:在我一生之中认为我师的之中…… 修改句: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2)原句:然而解剖学上的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 修改句: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 ——《鲁迅手稿选集》 请学生评述修改的效果和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点拨: 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上面两个例子来看,鲁迅删繁就简毫不手软,的确做到了“无情地删去一切多余的东西”。 合理删减,要注意避免词义的重复,例如(1)句中两次出现了“之中”,前者读来啰 唆,从意思上看也不需要,改动之后的句子简明得多。除了删改重复的词语,同义词也要 尽量避免。 合理删减,还要注意词句的压缩,例如(2)句中“解剖学上的图”,就可以直接写成“解剖图”。我们还可以借助成语、简称等形式,使语言更加简明。 3.巧用替代。 教师提问:你觉得下面这段文字修改得好吗? PPT展示: 我从小在城里生活,依稀记得外公和我讲的他之前的故事(往事),故事里是外公(他)当初挥挥衣袖,告别乡土时的情形,没想到这一告别故乡(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学生阅读文段并评议,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点评:以简代繁,是让语言简明的又一方法。除了常用的人称可以替代,还可以对不必要的具体内容进行概述,以达到简明的效替代的词句要巧,既要简洁,又不能改变原意。 4.消除歧义。 教师提问:下面这段文字你觉得简明吗? PPT展示: 鞋匠高瘦,结实,脸庞黝黑。他的眼睛澄澈清明,不见杂质,仿佛透过眼睛就能直抵他的心房。他的儿子就在附近的菜场卖菜,也是一个朴实的人。他见到我们,不由地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眼眸中闪烁着亮光,眼角的褶皱像两朵绽放的花儿。 请学生评论并提出修改建议,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点评: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鞋匠,着重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品质,但是中间还加了他儿子的相关叙述,导致“他见到我们”的“他”指代不明,容易造成歧义。这里可将“他”换成“鞋匠”。写作后要仔细阅读,将容易造成歧义的地方,利用换词的方法让语意明确。 5.避免堆砌。 教师选择学生习作片段,请其他学生点评。 PPT展示: 雨过天晴,我漫步在山林之中,只觉与自然相拥。青葱翠绿的大树,碧绿青翠的小草,春风温柔和缓地拂过面颊。放眼望去,满山流淌的绿,仿佛把人也染成了绿色。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新新鲜的空气,倍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学生谈感受,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再引导:这段文字辞藻很丰富,请大家把括号里的词语与前文进行比较。 PPT展示: 雨过天晴,我漫步在山林之中,只觉与自然相拥。青葱(翠绿)的大树,碧绿(青翠)的小草,春风温柔(和缓)地拂过面颊。放眼望去,满山流淌的绿,仿佛把人也染成了绿色。我贪婪地呼吸着清新(新鲜)的空气,倍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教师点评:括号里的词语与前文的意思是相近的,放在一起显得累赘。语言简明就是要避免这种堆砌,以免影响表达的效果。 四、写作训练 1.课堂训练:“我想对你说”。 以斯科特或杨利伟为交流对象,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写一段话。 2.当堂展示交流。 3.师生共同点评。 | 简明是语言表达的重要要求,学生作文往往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对语言简明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在提出语言简明的要求前,先就学生习作原文和修改文字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感受简明的表达效果,并且加以巩固。这有助于树立简明的基本概念,也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做到语言简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想让语言简明,是不是单纯地压缩语句就可以?答案是否定的,语言简明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这部分的教学环节继续以学生习作为例,围绕三个“不”,教学生语言表达不能偏离中心、不能啰唆、不能有歧义,要以语言精练、表意清楚为简明的要求。 只明确语言简明的要领,却没有修改实践,学生写作的语言依旧做不到简明。文章不厌百回改,语言简明也是在修改中锤炼出来的。这个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进行修改,在紧扣中心的前提下进行删减、替换的尝试,以达到简明的目的,促进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与开头呼应,了解学生的课堂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