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前言
1.渗透检测时机,一般以最终成品为对象。(○)
2.工件要求进行腐蚀时,渗透检测应在腐蚀工序前进行。(×)
正确的是:工件要求进行腐蚀时,渗透检测紧接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3.表面处理后还局部加工的,对该局部机加工表面需再次进行渗透检测。(○)
4.渗透检测通常在喷丸和研磨操作前进行。(○)
5.渗透检测应在喷漆、镀层、阳极化、漆层、氧化或其它表面处理工序后进行。(×)
正确的是:应在喷漆、镀层、阳极化、漆层、氧化或其它表面处理工序前进行。
6. 渗透探伤的六个基本步骤是预清洗、渗透、干燥、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干燥、显像和观察检验。(○)
7.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
7.表面准备是指清理被检物表面的液体污物,预清洗是指清洗被检物表面的固体污物。(×)
正确的是:表面准备是指清理被检物表面的固体污物,预清洗是指清洗被检物表面的液体污物。
8.渗透探伤的预处理工序中,一般不采用喷砂处理。(○)
9.对铝、镁、钛等软金属进行表面处理时,可用钢丝刷打磨。(×)
正确的是: 不可用钢丝刷打磨。
10.对铝、镁、钛等软合金,打磨后应进行酸腐蚀处理。(○)
11.碱洗多用于钛、镁合金。(×)
正确的是:碱洗多用于铝合金。
12.溶剂蒸汽除油法,可以清除工件表面和开口缺陷处树脂类污染物。(×)
正确的是:溶剂蒸汽除油法,不能清除树脂类污染物,只能清除油脂类。
13.若需要将深缺陷中的油脂全部清除干净,采用溶剂浸泡法进行。(○)
14.采用溶剂对铝、镁合金工件在除油后,容易在空气中腐蚀,应尽快浸入水中。(×)
正确的是:铝、镁合金工件在除油后,容易在空气中腐蚀,应尽快浸入渗透剂中。
7.2 施加渗透剂
15. 喷涂法施加渗透剂,适用于小工件表面检查。(×)
正确的是:适用于大工件局部或全部表面检查。
16.刷涂法施加渗透剂,适用于焊缝和大工件局部表面检查。(○)
17. 渗透时间是指施加渗透剂到开始乳化处理或清洗处理之间的时间,但需加上去排液(滴落)所需的时间。(○)
18.渗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的种类、被检物的材质等多种因素,但在相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渗透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正确的是:渗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的种类、被检物的材质等多种因素,但在相关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渗透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9. 当温度条件不可能满足10~50℃条时,应用A型铝合金淬火试块作比对试验,确定渗透时间。(○)
20. 环境温度过低时,由于渗透剂的粘度变大,使得渗透性能变坏。(○)
21. 施加渗透液时,要求受件表面被渗透液覆盖即可。(×)
正确的是:施加渗透液时,不但要求受件表面被渗透液覆盖,同时要求受件表面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
22.渗透时间取决于渗透剂的种类、被检物的材质、预测缺陷的种类及大小以及被检物和渗透剂的温度等因素。(○)
23.采用溶剂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时,溶剂对渗透剂起着乳化作用(X)
正确的是:溶剂对渗透剂起着溶解作用。
24.后乳化渗透检测法施加乳化剂时,可用喷法、刷法、涂法和浇法(X)
正确的是:乳化剂施加,只能采用浸涂、浇涂、喷涂。
7.3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25.去除表面多余渗透剂目的是将被检工件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去除干净,达到改善背景目的。(○)
26. 采用溶剂清洗型着色渗透探伤时,不宜用容易脱落纤维的物件擦抹清洁工件。(○)
27. 水洗型着色检验是指零件表面上的渗透液能直接用水洗掉。(○)
28. 亲油性后乳化型渗透剂,应先进行预水洗,然后乳化,最后再用水去除。(×)
正确的是:应先乳化,然后再用水去除。
29. 亲水性后乳化型渗透剂,应先进行预水洗,然后乳化,最后再用水去除。(○)
30. 溶剂去除型着色检验是指零件表面的渗透液能用溶剂喷除。(×)
正确的是:用溶剂擦除。
31.水洗型荧光渗透法中,为了检查清洗效果,应在水洗位置安装黑光灯。(○)
32.水洗型渗透探伤进行去除工序时,在保证得到合格背景的前提下,水洗时间应尽量短。(○)
33. 对渗透后的去除多余渗透剂的要求为清洗到零件表面上多余渗透剂刚好除掉的程度。(○)
34.对水洗型或后乳化型渗透后水洗时应采用适当的水温及水压。(○)
35.在荧光渗透探伤流水线的水洗操作部位安置一个紫外线灯是为了检查清洗效果。(○)
36. 最容易使后乳化型渗透检验失败的原因是乳化时间过短。(×)
正确的是:乳化时间过长。
37.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时,乳化时间是指从开始施加乳化剂的时间到开始清洗处理的时间,在保证得到合格背景的前提下,水洗时间应尽量的长。(X)
正确的是:在保证得到合格背景的前提下,水洗时间应尽量的短。
38 采用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法除多余渗透剂时,可往复擦拭,不得用溶剂直接冲洗被检面。(×)
正确的是:采用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法除多余渗透剂时,应按一个方向擦拭,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溶剂直接冲洗被检面。
7.4干燥
39. 干燥处理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水分,使渗透剂能充分地渗入缺陷或被回渗到显像剂上。(○)
40. 溶剂去除工件表面多余的透液时,不必进行专门的干燥处理,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不得加热干燥。(○)
3.用水清洗被检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后,如采用干粉显像或非水基湿显像剂,则在显像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41. 用水清洗被检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后,采用水基湿显像剂,则在显像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处理。(×)
正确的是:采用水基湿显像剂,水洗后直接显像,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
42.渗透检测中去除多余被检工件表面渗透剂后,为了加快干燥速度时采用,既是被检工件洗净后,短时间地在80~90℃的热水中浸一下的方法称热浸技术。(○)
43.由于“热浸”有助于加快去除多余被检工件表面渗透剂后的干燥速度,为此推荐使用。(×)
正确的是:“热浸”法一般不推荐使用,原因是“热浸”有一定的补充清洗作用;
7.5显像
44. 干式显像应在干燥后立即进行,因为热工件能得到较好的显像效果。(○)
45. 干式显像剂显像时间:是指从显像干燥起到开始观察检查缺陷显示的时间。(×)
正确的是:是指从施加显像剂起到开始观察检查缺陷显示的时间。
46. 湿式显像剂显像时间:是指从施加显像剂起到开始观察检查缺陷显示的时间。(×)
正确的是:是指从显像干燥起到开始观察检查缺陷显示的时间。
47. 水基湿显像施加后的干燥的过程就是显像的过程。(○)
48. 在被检工件上施加显像剂的目的是从缺陷中吸收渗透剂并提供背景反差。(○)
49. 干式显像、湿式显像都是速干式显像。(×)
50. 溶剂悬浮型湿显像剂又称为速干式显像剂。(○)
51. 水悬浮式显像时,为防止显像剂粉末沉淀,在浸涂过程中,还应不定时地搅拌。(○)
52.喷刷显像剂时要注意:显像剂层厚度、显像剂分布均匀、顺一个方向喷涂或刷涂。(○)
53.喷涂、刷涂显象剂时要注意不可过厚、顺一个方向涂刷和喷、刷前将显象剂摇动或搅动均匀。(○)
54.刷涂显象剂的操作中最好是反复涂刷。(×)
55.显象粉应该均匀分布于被检表面。(○)
56. 荧光渗透法使用的湿式显象剂要求能迅速吸出渗透剂、本身不发出荧光、挥发性强的悬浮液、能涂成均匀的薄膜等。(○)
57.选择显象方法时,对于粗糙表面,湿法比干法好。(×)
58.选择显象方法时,对于光洁表面,湿法比干法好。(○)
59.显象后如发现零件表面残留渗透液过多而无法判定时,应重新从预清洗开始,做渗透检验的全过程操作。(○)
60.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的种类、预计的缺陷种类和大小以及被检物的温度等因素。(○)
61. 为显示细微裂纹,施加式显像剂时,越厚越好。(×)
7.6观察和评定
62.荧光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暗室内的紫外线灯下进行观察,显示为红色图像。(×)
正确的是:荧光渗透检测时,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暗室内的紫外线灯下进行观察,显示为明亮的黄绿色图像。
63.标准规定缺陷显示的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同时应用示意图法进行标示。(○)
.检测完成后,对被检工件加以标记的方法有打印法、染色法、栓标法及液体腐蚀法等。(○)
65. 检验人员进入暗室进行荧光渗透检测评定工作时,首先应有一个“适暗”时间。(○)
66. 着色渗透检测,当现场采用便携式设备检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满足时,可见光照度不得低于500Lx。(○)
67. 荧光检测应在暗室内的紫外线灯下进行观察,暗室内白光照度不应超过30Lx。被检工件表面的黑光照度应不低于800μw/cm2。(×)
正确的是:暗室内白光照度不应超过20Lx。被检工件表面的黑光照度应不低于1000μw/cm2。
68. 对于特别细小或仍有怀疑的显示,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放大辨认。(○)
69. 在暗室里检验,检验者在暗室里的时间长短,不会影响缺陷的检出率。(×)
正确的是:在暗室里检验,检验者很容易疲劳,在暗室里连续检验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缺陷的检出率。
70. 显象后如发现零件表面残留渗透液过多而无法判定时,可做补充清洗后再显像观察.(×)
正确的是:显象后如发现零件表面残留渗透液过多而无法判定时,应从预清洗开始重新进行渗透检测。
7.7后清洗及复验
71. 碳钢渗透检测清洗时,水中应添加钠或铬酸钠化合物等防腐剂,清洗后还应用防锈油防锈。(○)
72. 干式显像剂可粘在湿渗透剂或其它液体物质的地方,或滞留在缝隙中,可用溶剂冲洗。(×)
正确的是:干式显像剂可粘在湿渗透剂或其它液体物质的地方,或滞留在缝隙中,可用普通自来水冲洗。
73.对水溶性显像剂的去除,不能用自来水冲洗。(×)
正确的是:对水溶性显像剂的去除,用自来水冲洗。
二、单选题:
7.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
1.下面有关污染物对渗透检测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d)
a. 妨碍渗透剂对受检工件的润湿或渗入缺陷,甚至完全堵塞缺陷;
b. 妨碍显像剂对缺陷中渗透剂的吸附,影响缺陷显示效果;
c. 缺陷中的污染物会与渗透剂混合发生作用,降低检测灵敏度及性能,或影响荧光发光;
d. 污染物会增加背景对比度,不会产生虚假显示。
2.下面哪种方法不适宜对大批量小零件表面的油污去除(c)
a.三氯乙烯蒸汽除油;b.碱洗;c. 空气燃烧法;d.超声波清洗;
3. 下面哪种方法适合对铸件表面的型砂去除(a)
a. 干吹砂;b. 机械打磨;c. 机加工;d.抛光;
4. 下面哪种方法适合对焊件表面的飞溅和焊渣去除(b)
a. 干吹砂;b. 机械打磨;c. 机加工;d.抛光;
5. 下面哪种方法适合对铝合金表面的油污去除(b)
a.三氯乙烷蒸汽除油;b.碱洗;c. 酸洗;d.超声波清洗;
6. 下面哪种方法适合对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表面的油污去除(c)
a.三氯乙烷蒸汽除油;b.碱洗;c. 空气燃烧法;d.超声波清洗;
7. 下面哪种方法适合对陶瓷件表面的油污和水分去除(b)
a.三氯乙烷蒸汽除油;b.空气焙烧;c. 酸洗;d.超声波清洗;
8. 对工件表面预处理一般不推荐采用喷砂处理的主要原因是(d)
a. 因为可能把工件表面的缺陷开口封住;
b.因为可能会把油污封入缺陷内;
c.因为会使工件表面产生缺陷;
d.因为可能将砂粒射入缺陷内;
9. 一般说来,蒸汽除油是渗透探伤中清洗零件的最好方法之一,因为(b)
a.它可将表面污染全部除掉;
b.它可去除所有石油基物质;
c.它适应于任何尺寸的零件;
d.它可去除任何无机污染;
7.2 施加渗透剂
10.下面有关渗透剂施加方法适用范围叙述不准确的是(b)
a.浸涂法适用于大批量的小工件的全面检查;
b.喷涂法适于大工件的全面检测;
c.刷涂法常用于大型工件的局部检测和焊接接头检测,也适用中小工件小批量检测;
d.浇涂法适于大工件的局部检测。
11.下面有关渗透检测时间叙述正确的是(d)
a. 标准规定:温度在10~50℃范围时,渗透时间不应大于10分钟。
b.渗透时间过短,不易于清洗,工作效率低;
c.渗透时间过长,易于清洗,灵敏度高;
d.对于某些微小的缺陷,所需的渗透时间较长,有时可以达到几小时;
12. 当温度条件不可能满足10~50℃条时,应用下面哪种试块作比对试验,确定渗透时间(a)
a. A型试块; b.B型试块;c.C型试块;d.以上都可;
13. 被检物体和标准渗透材料应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下列关于渗透液温度不能过低的原因之一是温度越低(b)
a.粘度越低 b.粘度越高 c.少量挥发性材料会损失 d.染料会变质
14. 如果将零件加热到高温进行渗透检验,会使(b)
a.渗透液变稠 ; b.渗透液迅速蒸发;
c.染料颜色强度变低 ; d.渗透液粘到零件表面上;
7.3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15.下面有关多余渗透剂去除方法叙述正确的是(d)
a.溶剂去除型渗透剂用有机溶剂擦洗;
b.水洗型渗透剂可直接用水冲洗;
c.后乳化型渗透剂经乳化后,在用水冲洗;
d.以上都对
16. 亲水性乳化剂施加方法不能用(c)
a.浸涂; b.喷涂;c.刷涂;d.浇涂;
17.有关后乳化型渗透检测中采用喷涂法施加乳化剂时,其浓度要求是(b)
a.大于5%; b.不超过5%;c. .大于10%;d. 不超过10%;
18.粗糙表面对渗透检验的影响是(b)
a.渗透液渗入缺陷困难; b.去掉多余的渗透剂有困难;
c.无法进行缺陷观察; d.以上都是;
19.使后乳化渗透探伤失败的主要原因是(c)
a.渗透时间过长 b.显像时间过长 c.乳化时间过长 d.观察时间过长
20.从被检表面去除多余的溶剂去除型渗透液时,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e)
a.必须去除工件表面的渗透液,以消除有妨害的背景
b.一定要避免把缺陷中的渗透液去除掉
c.用清洗剂直接冲洗被检表面不会影响检测能力
d.用沾有溶剂的纱布擦拭是一种正确的清洗方法
e.除c以外都是
21.用紫外线光源及目视检查经后乳化荧光渗透探伤的工件,发现其表面荧光背景的本底水平较高,说明(d)
a.渗透前预清洗不当 b.渗透后清洗不足 c.乳化时间太短 d.以上都是
22. 用后乳化渗透剂时,若在清洗过程中出现困难,可用下列何种方法克服?(c)
a.重新涂一层乳化剂;
b.增加清洗时的水压;
c.重复全部工序,从表面清理做起,采用较长的乳化时间;
d.将工件浸在沸水中;
23. 从试件表面上去除多余着色渗透剂的方法主要取决于(a)
a.试件表面的粗糙度 b.被检材料类型 c.渗透时间 d.以上都是
24. 使用后乳化渗透剂时,施加乳化剂应在(c)
a.施加渗透剂之前 b.水洗之后 c.渗透时间结束后 d.显像时间结束后
25. 后乳化渗透检测时确定乳化时间较好的方法是(a)
a.凭经验 b.用水滴透过试验法 c.通过水容量试验 d.用书上发表的数值
26. 去除工件表面的渗透剂时,操作的理想目标是(d )
a.从缺陷中去除少量渗透剂并使表面上的残余量最少
b.从缺陷中去除少量渗透剂并使表面上没有残余渗透剂
c.不得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去除并使表面上的残余渗透剂最少
d.不得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去除并使表面上没有残余渗透剂
27. 采用水洗型渗透液探伤,使用喷洗法去除试件表面渗透剂时,哪种情况不易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去除(b )
a.渗透剂粘度低 b.渗透剂粘度高 c.渗透剂粘度中 d.与粘度无关
28.采用后乳化型渗透剂探伤时,下列哪个工序时间要求最严格 (c)
a.渗透时间 b.显像时间 c.乳化时间 d.干燥时间
29.对水洗型渗透检测法,去除多于渗透剂时造成过清洗的原因是(d)
a.水洗时间长 b.水洗压力高 c.水洗温度高 d.以上都是
30. 采用喷洗法去除残留于工件表面的多余渗透液时,(b)不容易从裂纹中除掉
a.粘度低的渗透剂 b.粘度高的渗透剂 c.粘度中等的渗透剂 d.以上都不容易
31. 去除渗透液前,零件必须被渗透液润湿多长时间(a)
a.时间长短取决于使用的渗透剂各类,被检验材料的种类,要求的灵敏度和欲检测的缺陷的种类
b.由于渗透剂在若干秒时间内就能渗入任何尺寸的露出表面的不连续性中,所以施加渗透剂后,可以尽快去除渗透剂
c.3分钟 d.5分钟
32. 去除渗透剂时,过份使用清洗剂的后果是(c)
a.造成浪费 b.造成污染 c.降低灵敏度,发生漏检 d.只要掌握的好,可达到最佳清洗效果
7.4干燥
33.下列哪种类型被检工件表面在去除多余渗透剂后不能使用“热浸技术”(d)
a.焊缝; b.锻件;c.铸件;d.光洁的机加工件;
34.为保证去除多余被检工件表面渗透剂后,不因采用“热浸”法造成过清洗,“热浸”时间应控制在(d)内。
a.1分钟; b.30秒;c.10秒;d.20秒;
35. 被检工件表面在去除多余渗透剂后,下面有关干燥温度错误的叙述是(d)
a. 允许的最燥温度与工件的材料和所用的渗透剂有关;
b. 正确的干燥温度应通过实验确定;
c. JB/T4730.5标准规定:干燥温度不得大于50℃;
d. JB/T4730.5标准规定:采用溶剂去除多余渗透剂时,干燥温度不得大于50℃;
36.被检工件表面在去除多余渗透剂后,下面有关干燥时间正确的叙述是(d)
a.干燥时间不能太长;
b.干燥时间与工件材料、尺寸、表面粗糙度、工件表面水分的多少有关;
c. JB/T4730.5标准规定:干燥时间通常在5min~10min;
d.以上都对
7.5显像
37.下面有关显像剂使用叙述正确的是(c)
a.干粉显像,主要用于着色渗透检测法;
b.溶剂悬浮显像,主要采用刷涂法施加;
c.水基湿显像,可采用浸涂、浇涂、喷涂,多数采用浸涂;
d.自显像法,用于灵敏度要求较高的检验;
38. 以下哪个条件不是影响显像时间的因素(c)
a.渗透剂和显像剂的种类 b.缺陷大小 c.被检工件的材料 d.被检件的温度
39.下面哪种显像法施加后,多余的显像剂要通过轻敲或轻气流清除方式清除。(d)
a.水溶解湿式显像 b.溶剂悬浮式显像 c. 水悬浮湿式显像 d. 干粉显像
40. 下面哪种显像法可采用浸涂法施加。(c)
a.自显像 b.非水基湿式显像 c. 水基湿式显像 d. 干粉显像
41.采用悬浮式显像剂,显像时间一般为(d)
a.不大于10min b.不大于7min c. 不少于10min d. 不少于7min
42.在何种的情况下,湿式显像剂的灵敏度会受到严重的损害(b)
a.显像剂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b.显像剂涂层太厚
c.显像剂中添加腐蚀抑制剂 d.零件表面经过抛光
43. 渗透探伤中从施加显像剂到观察这段时间叫做(c)
a.乳化时间 b.停留时间 c.显像时间 d.滴落时间
44. 可水洗型渗透探伤施加干粉显像剂应在(c)
a.施加渗透剂之后 b.去除渗透剂之后
c.去除渗透剂并适当干燥之后 d.去除渗透剂并彻底干燥之后
46. 在那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干式显像剂( c )
a.干燥烘箱的温度高于110℃时 b.当要求得到尽可能光滑和均匀的显像剂涂层时
c.在铸件表面上使用荧光渗透剂时 d.在钢丝刷刷过的焊缝上使用荧光渗透剂
47.施加干式显像剂时( b )
a.应使零件表面覆盖一层厚显像剂 b.应使显像剂呈雾状喷洒在工件上
c.使用干燥的油漆刷刷涂 d.将零件浸入显像粉
48.施加湿式显像剂允许使用的方法是(d)
a.用软刷刷涂 b.用手工喷粉器喷涂 c.用蘸有显像剂的布擦 d.喷或浸
49.刷涂显像剂时要注意(e)
a.不可过厚 b.顺一个方向涂 c.往复刷涂 d.刷涂前将显像剂搅拌均匀 e.除c以外都是
50.喷涂显像剂时要注意(e)
a.不可过厚 b.顺一个方向涂 c.往复喷涂 d.喷涂前将显像剂摇动均匀 e.除c以外都是
51.显像剂过厚、过薄、不均匀都会影响探伤(c)
a.操作 b.缺陷的宽度显示 c.灵敏度 d.以上都不对
52. 干式显像的零件干燥如何进行?(a)
a.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后立即进行 b.显像之后进行 c.越彻底干燥越好 d)以上都可以
53. 若用快干式显像剂进行显像处理时,在喷涂了显像剂后应进行(d )干燥
a.自然 b.低温空气喷吹 c.热风吹 d..a或b
54. 在干式显像法中,显像时间指(b)
a.施加显像剂的操作时间 b.施加显像剂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c.从显像剂干燥到开始观察的时间 d.施加显像剂到观察结束的时间
55. 下述哪种显像剂不被推荐为水洗型渗透液的显像剂?(d)
a.干粉式 b.溶剂悬浮式 c.塑胶模式 d.水溶性
56.后乳化型渗透剂应使用(d)
a.干粉式显像剂 b.水性显像剂 c.非水性显像剂 d.以上都可用
7.6观察和评定
57、下面那一项不是渗透检测对显示痕迹观察的内容(d)
a.判断其真伪 b.测定缺陷痕迹长度c. 测定缺陷痕迹位置 d. 测定缺陷痕迹深度
59. JB/T4730.5-2005规定,观察显示应在显像剂施加后多长时间内进行(c)
a.7~30min b. 10~30min c. 7~60min d. 10~60min
60. 检验人员进入暗室进行荧光渗透检测评定工作时, “适暗”时间至少为(d)
a.5min b. 10min c. 2min d. 3min
61. 下面那个不是检验人员发现显示后,首先判断的内容(c)
a.相关显示b.非相关显示c.显示的位置 d. 虚假显示
62. 若因操作不当,真伪缺陷实在难以辩认时,正确的做法是。(c)
a.重新施加渗透剂开始;
b.擦除显像剂,重新施加显像剂,在观察判定;
c.应重复全过程进行重新检测;
d.以上都对
63.在评定时发现无关显示时(d)
a.不必理会 b.不合格 c.设法消除 d.研究其产生原因以决定是否需要复验
.在评定时遇到可疑的显示时,应该(d)
a.仔细观察并作详细记录
b.以照相方式将显示记录下来
c.根据试件表面状态而定
d. 应重复全过程进行重新检测,以证实是否有缺陷存在
65.下面哪个是最好的渗透探伤显示的记录方法?(a)
a.照相 b.描绘 c.复制 d.用胶带粘印
67.下面关于评估“相关显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
a.进行评估时需要先确定显示为相关或无关显示;
b.相关显示就是缺陷显示,都应加以记录;
c.验收标准是由规范或检验工艺程序所规定的;
d.以上都正确
68.在使用照相法对缺陷迹痕进行照相记录时,下面哪个内容是不重要的(b)
a.照相日期或检验时间
b.照相所用底片的品牌
c.缺陷的相关位置
d.比例尺
7.7后清洗及复验
69. 渗透检测后,渗透残余物产生的危害(d)
a.可能影响后面工序的加工;
b. 可能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c.可能与使用中其它因素结合产生腐蚀;
d.以上都对
70.后清洗工序特别重要,因为残留渗透液或显像剂在零件使用过程中会和其他材料进行反应而可能(b)
a. 使反衬背景得到提高 b.产生腐蚀作用 c.出现假显示 d.发生过高的表面张力
71.渗透检验后零件的后清洗应(d)
a.经过几小时后进行,因为残余物质越干越容易擦洗;
b.将零件急冷使残余物质失去附着力;
c.将零件加热以提高残余物质的溶解度;
d. 尽快进行,这样比较容易去除残余物质;
72.下面哪种材料工件渗透检测后清洗时,常需要铬酸钠溶液处理(c)
a.奥氏体钢;b.钛合金;c.镁合金;d. 镍合金;
73. 下面何种材料工件渗透检测后清洗时,水中应添加钠或铬酸钠化合物等防腐剂,清洗后还应用防锈油防锈。(b)
a.奥氏体钢;b.碳钢;c.镁合金;d. 镍合金;
74. 下面有关后处理操作方法不准确的是:(b)
a.干式显像剂,可用普通自来水冲洗,也可用压缩空气吹去除。
b.水溶性显像剂的去除,用溶剂冲洗;
c.溶剂悬浮显像剂的去除,直接用清洁干布或硬毛刷擦;
d.后乳化渗透检测法时,先运用乳化剂乳化,而后用水冲洗的方法去除;
75.因操作不当,显像后发现被检工件表面本底水平太高而无法判伤时,应(d)
a.擦去原显像层重新进行显像;
b.立即再置于渗透剂中进行重新渗透;
c.采用干式显像,重新显示;
d.从预清洗开始重复渗透探伤全过程;
三、多选题:
7.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
1. 下面哪种方法适合对大批量小工件去除表面油污(a、b、d)
a.三氯乙烷蒸汽除油;b.碱洗或酸洗;c. 空气燃烧法;d.超声波清洗;
2.下面哪种材料制成的工件不能采用三氯乙烯进行除油(a、b、d)
a.橡胶;b、塑料;c.钢; d.油漆;
3.下列有关预处理叙述正确的是(a c d)
a.任何可能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
b.使用钢丝刷清除铝、镁、钛制工件表面的污物;
c.对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
d.一般工艺标准规定,渗透检测预处理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7.2 施加渗透剂
4. 下面有关施加渗透剂时的基本要求叙述正确的是(b、c)
a.施加渗透剂时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即可;
b.施加渗透剂时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湿润状态;
c.对有盲孔或内通孔的工件,渗透前应尽可能将孔洞口用橡皮塞塞住或胶纸粘住,防止渗透剂渗入而造成清洗困难。
d.为了保证去除清洗方便,对有盲孔或内通孔的工件,不应将孔洞口堵塞住。
7.3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5. 亲油性乳化剂施加方法只能能用(b、c)
a.浸涂; b.喷涂;c.刷涂;d.浇涂;
6.渗透液在工件被检表面的喷涂应该(b、d)
a.越多越好 b.保证全部覆盖 c.渗透时间尽可能长 d.在渗透时间内保持不干状态
7.4干燥
7 .以下哪种干燥方法是渗透检测中使用的干燥方法(a b c d)
a.干净的布擦干b.压缩空气吹干c.热风吹干d.热空气循环烘干装置烘干
7.5显像
8. 下面那个方面是选择显像剂时应考虑的因素(a b)
a. 渗透剂种类 b.工件表面状态 c.检测的缺陷类型 d.被检工件材质
9. 下面有关荧光渗透剂的显像剂选择叙述正确的是:(a b c)
a.光洁表面应优先选用溶剂悬浮显像剂;
b.粗糙表面应优先选用干式显像剂;
c.其它表面优先选用溶剂悬浮显像剂,然后是干式显像剂,最后考虑水悬浮显像剂。
d. 粗糙表面应优先选用溶剂悬浮显像剂;
四、问答题:
1.渗透检测时机安排原则是什么?
答:1)渗透检测应在喷漆、镀层、阳极化、漆层、氧化或其他表面处理工序前进行。
2)表面处理后还局部加工的,对局部加工表面再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需要腐蚀检测时,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焊件在热处理后进行。如需二次以上热处理,可在温度较高的一次后进行,紧固件和锻件一般在热处理后进行。
5)使用过的工件应去除表面积碳层及漆层后进行。
6)对阳极化层、完整无缺的脆漆层可不去除直接进行。如在漆层上
发现裂纹后,去除裂纹部位漆层,再检查基体金属上有无裂纹。
7)渗透检测通常在喷丸和研磨操作前进行,如在其后进行,则应进行包括腐蚀在内的预处理清洗操作,使表面开口缺陷完全开口。
8)磨削、焊接、娇直、机械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后,如可能产生表面缺陷,应在这些操作完成后进行。
9)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焊接接头渗透检测。
2.简述固体污物和液体污物对渗透探伤的影响?
答:污物会妨碍渗透液对试件表面的润湿,妨碍渗透液渗入缺陷,甚至完全堵塞缺陷,污物会妨碍渗透液从缺陷中回渗,影响缺陷显示,缺陷中的污物与渗透液混合使渗透液的着色强度(或荧光强度)降低,污物还会引起虚假显示,会掩盖显示,污物还会污染渗透液
3.零件在渗透前如不彻底清除表面污物,将会有何影响?
答:有如下四点影响:
1)妨碍渗透剂对受检工件的润湿或渗入缺陷,甚至完全堵塞缺陷;
2)妨碍显像剂对缺陷中渗透剂的吸附,影响缺陷显示效果;
3)缺陷中的污染物会与渗透剂混合发生作用,降低检测灵敏度及性能,或影响荧光发光;
4)污染物会引起虚假显示,还会掩盖显示,并且会污染渗透剂、显像剂等。
4.渗透检测时,对渗透时间有何要求?
答:1)渗透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工件和渗透剂的温度、渗透剂的种类、工件种类、工件的表面状态、预期检出的缺陷大小和缺陷的种类来确定。
2)渗透时间要适当,不能过短,也不宜太长,时间过短,渗透剂渗入不充分,缺陷不易检出;如果时间过长,渗透剂易于干涸,清洗困难,灵敏度低,工作效率也低。
3)标准规定:温度在10~50℃范围时,渗透时间大于10分钟。对于某些微小的缺陷,例如腐蚀裂纹,所需的渗透时间较长,有时可以达到几小时。
5. 渗透检测时,对渗透温度有何要求?
1)渗透温度一般控制在10~50℃范围内,温度过高,渗透剂容易干在工件表面上,给清洗带来困难,同时,渗透剂受热后,某些成分蒸发,会使其性能下降。温度太低,渗透剂变稠,使动态渗透参量受到影响;
2)为了提高检测细小裂纹的灵敏度,可将渗透温度控制在10~50℃的范围上限;
3)当温度条件不可能满足10~50℃条时,应用A型铝合金淬火试块作比对试验,确定渗透时间
6. 影响乳化时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乳化剂浓度、乳化温度、乳化剂被污染程度、后乳化型渗透剂的种类。
7.溶剂去除型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注意事项?
答:1)先用不脱毛的布或纸巾擦拭去除工件表面多余渗透剂,然后再用沾有去除剂的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巾擦拭,直到将被检表面上多余的渗透剂全部擦净。
2)应按一个方向擦拭,不得往复擦拭;
3)擦拭用的布或纸巾只能用去除剂润湿,不能过饱和,更不能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因为流动的溶剂会冲掉缺陷中的渗透剂,造成过清洗;
4)去除时,应在白光(着色渗透检测)或黑光(荧光渗透检测)下监视去除的效果。
8. 当发现的显示需要判断其真伪时,如何进行?
答:用干净的布或棉球沾一些洒精,擦拭显示部位,如果被擦去的是真实的缺陷显示,则擦拭后,若在擦拭后撒上少许的显像粉末,显示能再现;如果擦去后显示不再重现,一般是虚假显示。
9. 出现何种情况需要进行复验?对复验部位有何要求?
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需要复验:
(1)检测结束后,用标准试块效验时发现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2)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出现改变时;
(3)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对复验部位要求:
凡是进行复验部位,在复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去掉缺陷内残留渗透检测剂,否
则会影响检测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