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题:
1、滚白糖芝麻的糯米饭团。 擂沙鸡 擂,滚;喻其状如在沙地里打过流的鸡。又称“擂沙麻团”。例:“啥辰光做点擂沙鸡吃吃”。
2、矮铜鼓 矮而胖的人。铜鼓,皮鼓,以其形似。例:“阿爹矮铜鼓,儿子也长勿到阿(那)里去”。又称“矮笃鼓”,笃鼓,戏曲中的板鼓。
3、电灯泡 夹在恋人中间令人讨厌的人。谈恋爱希望隐蔽,而他像盏多余的电灯泡荡来荡去地照耀着,令人难堪。例:“这人在做电灯泡,自己还不清头”。
4、水面或田边的一种蔓生野草。草 1911年,宁波遍地蔓生这种野草,开花时软头(花蕾)红,黄芯,此年正值辛亥,武昌首义的领导人一为黄兴,主为黎元洪,因软(头)红谐音元洪,黄芯谐音黄兴,民间以为天兆,故称之为草。例:“放学后去割些草来喂猪”。
5、卫生衫 针织内衣。例:“你这件卫生衫已经穿了好几天,要换了”。
二组题:
1、 用灰汁水做的糯米粉团子。 灰汁团 将纯净的红稻草烧成灰,以清水过滤得到灰汁,将灰汁浸泡的糯米水磨成粉做团子,加糖,蒸熟成半透明有碱香和薄荷味的团子,是宁波特色小吃之一。又比喻皮肤黝黑的人,例:“爹娘倒白净,儿子怎么象灰汁团?”
2、僵个佬 又矮又小的人。从八仙中的“张果老”谐音而来;僵,长不大;个,个子。又称“僵个梅”。例:“你这儿子咋来的养?养了十年还只僵个佬介一个”。
3、凌晨三时左右,但一般指天将亮时分。五更头 旧时宁波城乡各地都有更夫敲更,从天色暗下各家关门后的晚七时起头更,每两小时为一更,从二更开始敲,报时兼巡夜防火。俗语有“五更三点”。民歌:“爬起五更头,梳一绕绕头”。例:“五更头,冷清清,衣裳多穿点。”
4、萤火虫。火萤头童谣:“火萤头,团呀团,隔壁邻舍做金团”。例:“一只火萤头飞过来了”。
5、突然,立刻。一时三刻 本义为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到了。又称“立时三刻”。例:“我晓得这消息后,一时三刻把人叫拢,商量好对付办法”。
三组题:
1、玉米花。六谷胖六谷,玉米,与五谷同类而不入五谷,只能列为第六谷,故名。胖,膨化以后形状发胖。例:“门口在爆六谷胖”。
2、咸虾潺干。龙头烤以其头如龙首得名。烤,鱼干。例:“咸辣辣龙头烤,过饭交关(非常)煞”。
3、光郎头 光头。例:“拿出五元洋钱,剃了一只光郎头”。
4、带刺的野藤拉拉藤 。例:“当心拉拉藤钩衣裳”。
5、 一老一实 老老实实。一,有“一句话、一件事”的含义。例:“这人一老一实,你只管相信其没错”。
四组题:
1、一种油炸的糯米制品。 糯米绞 以水磨糯米粉拉成三寸长一寸阔的条子,绞成小旋,油炸后滚上糖霜。冷吃最有特色。绞,取其形状。谚语:“白糖糯米绞,小孩吃了打虎跳”。
2、鸡的胸肌肉。肚下白位于肚下位置,色白。童谣:“鸦雀雀,肚下白,三块鸡肉请老伯”。例:“这块肚下白给你爷爷吃”。又称“鸡下白”。
3、 老酒饱 酒鬼。老酒,米酒,又称“绍兴老酒”。饱,以酒作饭。例:“我家老头是个老酒饱”。
4、指江南地区多雨的梅季,因此时正好是梅子黄了的时候。黄梅天 例:“这几日正好是黄梅天,出门莫忘记带雨伞。”
5、顶准规矩,照章办事。一钉一眼 钉,钉子;眼,落钉的入点。例:“我办事从来一钉一眼,你放心好呖”。
五组题:
1、爆米花。 冻米胖 冻米,以爆米花常以贻糖浆制成米花糖,状如冻故名。又称“冻米大王”。
2、煮成如米汤的薄粥。粥饮汤例:“我这条性命靠粥饮汤吊着”。
3、阿作姑 耍性子的姑娘。作,作态,作梗;姑,姑娘,又因姑与“咕”谐音,有“咕咕哝哝”的含水量义。例:“介难看阿作姑,莫睬其”。
4、 彗星,因其形如扫帚而名。 扫帚星民间以为彗星为凶兆,因此也比作恶人或往往要败事的人。例:“该人是扫帚星,当心点。”
5、 面对面。三兜六面 本义为在有第三人鉴证下的两人承诺或对质。兜面,碰面。例:“三兜六面讲讲清爽”。
六组题:
1、自栽的蔬菜。地作货地作,种地;货,物品。例:“一眼(点)地作货算勿来好东西”。有时土产也称地作货。
2、茄子的腌制品。盐茄糊 农家菜。盐,用盐腌制;糊,因用熟茄子制作,放久了成为糊状。童谣:“苋菜管,盐茄糊,肚皮吃得胀鼓鼓”
3、 阿林娘 能说会道的女人。出自越剧《碧玉簪·送凤冠》,为劝说儿媳与儿子和好,阿林(王玉林)娘巧舌如簧妙趣横生,给人以深刻印象。例:“你这张嘴巴,真是一个阿林娘”。
4、上午点钟;早半上 有“上半个上午”的含义。例:“叫师傅莫太吃力,早半上歇一会再做”。
5、详细,详尽。一长五短 例:“这桩事体我一长五短讲拨你听”。
七组题:
1、食品罐头。听头货听,罐头的数量单位。货,物品。童谣:“苏联老大哥,下饭听头货”。
2、 竹笆塘 竹园。常有篱笆围起;塘,呈圆形的地方,如“池塘”。童谣:“后门迈出竹笆塘”。例:“阿哥到竹笆塘拗笋去了”。
3、火灾时空中飞过的火星。火老鸦 老鸦,乌鸦。例:“昨夜东门火着,火老鸦乱飞,多少危险啦”。
4、喜酒。好日酒 好日,结婚的日子。例:“下个月初六来吃好日酒,莫忘记”。
5、一个来回。一转一回 转,回身;回,回归,回来。例:“一转一回倒要交关辰光”。又作“对消”,例:“先卖出,再买进,一转一回要推扳(相差)好几百元”。
八组题:
1、蒲瓜。夜开花因在夜间开花而得名。又比喻夜里过分开心活泼,结果磕破了头。例:“当心夜开花”。
2、 傍晚。夜快朗又称夜快,意为“快到夜间了”。朗,表示完成时态的语助词。例:“这会总要开到夜快朗。”
3、后明堂 正屋后的天井。因其有相对的私密性,故旧时常为妇女和小孩的活动之处。例:“阿姐在后明堂乡花”。
4、做生姆 做产。民间称产妇为“生姆娘”,宁波风俗做生姆要一月卧床不受风,禁与闲人接触(以防感染),吃易消化的长面,并有专人护理和服侍。
5、恩威并施。一打一馁 本义为打一下,抚一下。馁,抚慰痕处,音“糯”。例:“对下级要一打一馁,有辰光严格,有辰光又要随和”。
九组题:
1、咸海味的泛称。 咸下饭 下饭,小菜,以其能下饭而名。例:“宁波人吃饭,一碗咸下饭是省勿来的”。
2、大院落的风火墙。马头墙 山墙,翘角墙头,有三台和五台之分,旧时以此显示宅主的官位。例:“高高马头墙”。
3、晚上。夜晚头 例:“一个人在家里,夜晚头门要关牢”。
4有口无心、糊里糊涂地诵佛经。 念毛经 毛,含有杂质或其他成份的。也比喻含糊不清的说话或不用心的读书,例:“这人讲话搭(与)念毛经一样,听也听不清爽”;“你来的(在)读书啊,赛可(跟…一样)念毛经”。
5、钉钉准准 依据规范,一丝不苟。本义为将每颗钉子准确无误地钉在细小的眼上。又称“钉准”。
十组题:
1、葵花子。 香瓜子香,以其吃时有香气。例:“香瓜子嗑嗑其”。又有一种香瓜的籽,不能吃。
2、“鬼头风”,因风旋转而来,卷头风十分怪异,龙卷风民间以为有鬼在作祟。例:“刚刚墙角落头来发卷头风,晒的衣裳都拨其弄得灰尘膨蓬。”
3、七月三十夜在地上插香。插地香 传说此日为地藏菩萨生日,插香致敬;也比喻无规律乱插杆状物件。例:“他插秧象插地香一样,插得乱七八糟”。
4、打煞胚 小孩玩的陀螺。用鞭子或绳子打着使之旋转,又称“打勿煞”。煞,死;胚,胚子,贬称。又比喻常挨打的孩子,例“这小孩是打煞胚”。
5、 四亲八眷 众亲戚。亲眷,亲戚;四、八,众多。例:“这眼钞票省勿来,你四亲八眷去借带(表示过程)拢”。
十一组:
1、油条。 油汆桧氽,音“石”,水煮或油炸;桧,秦桧。民间以为油条取意为油炸秦桧。例:“排队买油氽桧”。
2、蹲地炮 身材矮小的人。蹲地,蹲在地上,以曲腿蹲姿在地;炮,炮仗,鞭炮。例:“这人象蹲地炮介,只有一局(截)长”。
3、庆祝孩子出生一月的宴席。满月酒 例:“这房人家满月酒倒办得闹热嗬”。
4、拔长短 一种抽签的办法。按人数选定长短不一的小草棍,使一头齐,露于外面,不齐一头由中人捏在手中,每人任意在齐的这头选取一根,以草棍最长者为胜。例:“队里为分一把多头稻草,来勒(在)拔长短”。
5、 挖壁打洞 挖空心思地到处寻找。例:“我挖壁打洞介寻了一遍,还是没寻着”。
十二组:
1、 利市肉 猪头肉。肉贩为讨口彩,称猪头为“利市头”。例:“买半斤利市面上肉过老酒”。
2、阿姐式 娘娘腔。式,音“室”。例:“新来的老师有眼(点)阿姐式”。
3、盖新房上主梁时祈福求太平的宴席。上梁酒 上梁酒同时为感谢亲朋、犒劳工匠,对四邻八居则在上主梁时抛发“上梁馒头”。例:“吃上梁酒莫忘记叫我”。
4、凌晨,很早。乌老早 乌,黑,指天色。与“五更头”比较,词义上更强调“早”。例:“为了买到该张车票,侬阿爹乌老早就去排队。”
5、 一门心思 一心一意,心无旁鹜。一门,一种;心思,想法,打算。例:“我现在样样勿忖,只一门心思赚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