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型:公共必修课
学 时:32
学 分:
适用对象:大学生
一、教学定位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我们要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把“劳动”置于最重要的地位,重视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从系统化、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出发,基于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时代要求,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态,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结构,建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形成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符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实际,适应新时代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以及生活生产方式特征的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针对一些青少年中出现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意见》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
基于此,我校针对大一学生开设《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这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白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从多个方面加强当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会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课程模块 | 主要教学内容 和要求 | 实践活动 | 课时安排 | ||
理论课 | 实践课 | ||||
绪论 | 劳动教育课程概览 | 认识劳动教育 | 我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献计献策 | 1 | 1 |
第一章 | 人生在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 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背后的道理;知道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悟幸福人生需要奋斗的道理。 | “致敬普通劳动者”主题活动;“幸福劳动者”采访活动 | 2 | 1 |
第二章 | 实践之钥: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 知道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什么;知道劳动实践的三种形式。 | “从新冠肺炎看劳模精神之我感”主题演讲 | 2 | 1 |
第三章 | 见微知著:扣紧家务劳动扣子 | 掌握洗衣的基本常识、熨烫的技巧、常用针法,学会自己整理衣物;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掌握烹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明白起居有序的好处,掌握保持设施整洁、物品井然的方法;掌握家庭保健、日常维修的基本常识。 | 争做家务小能手;为××做一顿美味营养餐;好习惯养成记 | 2 | 1 |
第四章 | 乘风启航:上好校园劳动必修课 |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掌握绿化环保行动的要点和践行低碳校园生活的方法;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原则和投放要点;熟悉文明寝室的建设要求和特色寝室的建设标准;明白维护校园环境的意义,掌握共建无烟校园和维护校园环境秩序的方法。 | 绿色校园,从我做起;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改善寝室面貌,提升文化格调;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 2 | 1 |
第五章 | 身临其境:充实职业体验技能包 | 了解中国的农耕文化,熟悉农村的地理样貌和民俗;了解我国的工业文明,熟悉我国的传统工艺;明白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争做新时代热爱劳动的大学生。 | 学农活动——体验劳动之乐;技艺学堂——感受技能之美;观摩企业生产,参与劳动实践;“工匠精神之我见”主题演讲比赛 | 3 | |
第六章 | 朝气蓬勃:用技能打开幸福之门 | 了解养老护理、心理护理和急救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护理家人;掌握调查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和策划社区服务活动的方法;掌握养护室内绿植的方法,熟悉制作短视频的流程。 | 记录精彩生活;进社区,送温暖 | 2 | 1 |
第七章 | 助人自助:积极投身志愿服务 | 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征,掌握志愿服务的原则和类型;知道成为一名志愿者需要提高哪些自我修养;了解成为注册志愿者的基本条件,熟悉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认知志愿者的精神,了解志愿者的奖励机制,了解参与志愿服务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 “12•5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活动策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之行 | 2 | 1 |
第八章 | 躬行研学:踊跃参加社会实践 | 熟悉假期实习和假期兼职的相关常识和实用技能;了解“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内涵和意义,掌握“三下乡”社会实践方案策划的流程;熟悉“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安全须知。 | “七彩假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兼职,体验还是浪费?”主题写作 | 2 | 1 |
第九章 | 靓丽青春:感恩参与勤工助学 | 了解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熟悉国家关于勤工助学的管理办法。 | “勤者自助,达者自强”主题演讲 | 2 | 1 |
第十章 | 红色筑梦:接棒传承红色基因 | 了解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熟悉接棒传承红色基因的方式;掌握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方法。 |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赛 | 2 | 1 |
总计 | 21 | 11 | |||
32 |
1.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与内容相关的案例、故事、视频、拓展知识等,将其穿插进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用榜样力量、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懂得劳动的意义。
2.重视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重视课堂互动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激起学生互动的意愿,如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反思的互动例子,从而激起学生互动的意愿。另一方面,教师可督促学生提前预习,搜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案例,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3.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教师可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魅力,掌握劳动技能,从而认识到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明白劳动对于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1.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查综合评定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
2.过程性考核占期末成绩的70%,其中,课堂考勤20%,缺席(包括旷课,请假)1/3以上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查;课堂互动20%;实践活动30%。
3.终结性考查占30%,撰写命题论文(或实践报告),由教师出题,明确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并统一上交。
六、教材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 主编:袁国、徐颖、张功
课程标准制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