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词汇学 _ 《现代汉语词汇》笔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3:58:10
文档

词汇学 _ 《现代汉语词汇》笔记

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笔记第⼀章绪论词汇学与词汇词汇学:以语⾔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语⾔学的分⽀之⼀词汇:语⾔中词语的总和,包括词和固定语固定语:语⾔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部分的、同词⼀样作为⼀个整体来运⽤的语⾔单位。包括熟语和专⻔⽤语词汇学分类普通词汇学(⼀般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普遍规律具体词汇学(个别词汇学):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汉语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历时发展演变汉语描写词汇学:共时某时现象上古汉语词汇学中古汉语词汇学近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本课内容词汇学的产⽣和发展(
推荐度:
导读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笔记第⼀章绪论词汇学与词汇词汇学:以语⾔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语⾔学的分⽀之⼀词汇:语⾔中词语的总和,包括词和固定语固定语:语⾔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部分的、同词⼀样作为⼀个整体来运⽤的语⾔单位。包括熟语和专⻔⽤语词汇学分类普通词汇学(⼀般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普遍规律具体词汇学(个别词汇学):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汉语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历时发展演变汉语描写词汇学:共时某时现象上古汉语词汇学中古汉语词汇学近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本课内容词汇学的产⽣和发展(
词汇学 | 《现代汉语词汇》笔记

第⼀章绪论

词汇学与词汇

词汇学:以语⾔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语⾔学的分⽀之⼀

词汇:语⾔中词语的总和,包括词和固定语

固定语:语⾔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部分的、同词⼀样作为⼀个整体来运⽤的语⾔单

位。包括熟语和专⻔⽤语

词汇学分类

普通词汇学(⼀般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普遍规律

具体词汇学(个别词汇学):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

汉语词汇学

汉语历史词汇学:历时发展演变

汉语描写词汇学:共时某时现象

上古汉语词汇学

中古汉语词汇学

近代汉语词汇学

现代汉语词汇学-本课内容

词汇学的产⽣和发展(了解)

前身:中国古代语⾔研究三“⼩学”—⾳韵学、训诂学、⽂字学

古代语⾔学名著

《尔雅》训诂学第⼀本义类词典

《⽅⾔》⽤通⾔解释⽅⾔

《释名》语⾔考理据

《说⽂解字》第⼀本⽂字学书籍字形考理据

“五四”—40年代以来词汇研究

汉语词汇学建⽴与发展

20c50y:汉语词汇学真正建⽴:涌现了⼀批专家与著作,确定研究的对象、任务和范

60y:研究⽅法更新,词语意义的结构

70y:引进义素分析法

80y:由定性研究逐渐转为定量研究

21c初:计量分析主导

词汇学研究总体情况词汇学研究内容:以现代汉语词汇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性质、创造和结构、词义内容、词义发展、词的各种关系、词汇划分与关系等

现代汉语词汇特点

语素以单⾳节为主,词以双⾳节为主,但单⾳节词使⽤频率更⾼

多⾳节词主要来源

古代汉语:仿佛徘徊犹豫

其他语⾔:咖啡巧克⼒沙发

词语呈现双⾳化趋势

为什么?

内在驱动⼒:词义表达复杂化的需求与有限词形之间的⽭盾

社会发展:旧词新义、⾳变构词、两个词复合构词

语⾳系统简化(避免同⾳)

明确表意:新产⽣的双⾳词意义明确;原有单⾳节词部分义项被取代⽽减少

审美追求(双⾳节的韵律形式)

句法词汇化

受外来词影响

结果:⻓度增加,表义明确

途径

单⾳节语素前或后加上辅助性相关成分:眼泪头发⽑笔松⿏⽉亮眉⽑

单⾳节语素的前⾯或后⾯添加⼀个不表示具体意义的附加成分:⽼⻁阿姨桌⼦

⽯头

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对的单⾳节语素联合起来使⽤:国家意义寻找⽛⻮⽪肤忘

记停⽌

单⾳节语素重叠:哥哥妈妈爸爸仅仅静静紧紧星星

单⾳节词替换成与原语素⽆关的双⾳节词:眼睛(⽬)筷⼦(箸)匣⼦(椟)

⼤腿(股)

三⾳节词省略其中⼀个因素照相机—相机外国语—外语电视机—电视

四⾳节及其以上的词语缩略:对外贸易—外贸国有企业—国企复合词为主,内部构造与短语⼤体⼀致: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同义词数量多,同⾳语素多:适应不同需要,之间互补,具有多样性和可伸缩性

词汇与⾮词汇界限模糊,切词困难

语素构词理据性强,即语素义对词义有明显提示作⽤

少量语素构成⼤量合成词

缺少词形变化

成语⼀般由四个⾳节组成

⾳节相对⽽⾔较短量词、语⽓词丰富

离合词多,使⽤频率⾼

叠⾳词多,重叠形式较为丰富

词汇学与语⾔学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

与语⾳学:语⾳是语⾔的物质外壳,是词语的存在形式

词的意义靠语⾳⼿段来表现,语⾳是词的⾳响形式。双⾳化是汉语词汇最显著的变化词的语源和本义的研究跟古⾳韵学的研究是紧密关联的

由于语⾳系统的变化,可以对词汇的发展产⽣重⼤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词汇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时,必须对语⾳史也有所了解

古汉语中存在⾳变构词

楚师继之,⼤败吴师——败他,清⾳,补迈切

吴师败于携李——⾃败,浊⾳,薄过切

双⾳词的排列顺序:并列式复合词两个字语⾳形式的排序,更多遵循平上去⼊的语⾳规则

抵抗34 抵御34 抗御44 保护34

单双⾳节同义词的⽐较

与语法学:词既是词汇的单位(主要指实词),⼜是语法构造单位(主要是虚词)构词法领域⾥,汉语构词法与句法关系密切

词义具体表现在⾔语中,词受到语法的⽀配

词汇单位语法化,即语⾔词汇单位向语法成分转变(实词虚化的转变)

语法单位的词汇化

短语的词汇化

语法结构的词汇化

所x x者

⾮常未免⽆论不管

于是因此从此在此

跨层结构的词汇化

以为:以x为

语法演变引起词汇变化:战⽽胜——战胜

词汇发展变化对语法的影响

词汇化带来句法结构的简化

汉语动补式复合词对汉语动补结构的影响

与修辞学

词的⽐喻义

修辞造词

词语的选择

特殊词语来源:不惑与⽂字学:⽂字是词的书⾯形式,汉字与词义关系密切

词汇的系统性

同源词、同族词的系统性

同源词:语⾳相同相近,意义相同相关,有同⼀来源。常常是以某⼀概念为中⼼,⽽以语⾳的细微差别表示相近或相关的⼏个概念。

单⾳节词为词根,可以构成⼤量的双⾳节、多⾳节合成词

词的结构的系统性: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重叠派⽣

词义关系的系统性:词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制约构成词汇场(纵向的上下位关系与横向的同义、反义关系)

词汇系统性与语⾳、语法系统不同

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复杂开放,成员之间联系不那么紧密(与语⾳系统相对)启示:词汇内部各个单位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对⽴、相互制约之中,单个词的价值取决于它在词汇整体中的地位

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法

语境测试法:某个语⾔单位能否单说,能单说即为词,否则不为词

语境:语⾔环境

狭义:语⾔交际时上下⽂

⼴义:语⾔的交际环境,语⾔⾏为时间、地点、条件

意义区分法:实词与虚词

结构分析法:构成词语的成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于分析单纯词和合成词,分析熟语

形⾳义结合法

书写形式不同⽽⾳义相同

形⾳同义不同

形同⾳义不同

统计法

溯源法:区分哪些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哪些是传承词,哪些是借词,哪些是新词;区分意义的前后出现情况以及其联系

补充:现代汉语词汇特点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汉语单双⾳节词语相互组合搭配具有规律性,韵律和谐:掌握这种协调规律有助于⼆语学习

重视语素义展示,把语素与同语素相联系,理据性强

不可把语素作⽤绝对化,不可将其替代词义理解,应当主要为整词教学

展示同语素词扩展时,应当分区同⼀语素的不同意义

构词法与句法组合关系的相似性→汉语语⾔规则的简约性

汉语词汇与⾮词汇单位界限模糊:教学中确定词汇单位应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需求第⼆章词和语素

什么是词

词的定义:词是句中最⼩的能够独⽴运⽤的语⾔单位

词的特点

代表⼀定的意义

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

能够独⽴运⽤的最⼩单位

实词独⽴运⽤情况

单⽤充当句法成分

许多实词在对话情况下可以单说,单独回答问题的

虚词独⽴运⽤情况

⽤来帮助实词组织成短语,以便造句

⼀般具有固定的语⾳形式:每个词都有固定的⾳节,各个⾳节有固定的声⺟、韵⺟、

声调。代表词的⾳节前后可以有⼩停顿

词和短语的区别

词是能独⽴运⽤的最⼩单位,短语不是。对短语进⾏分析得到的独⽴运⽤最⼩单位才

是词

词的确定

确定词的⽅法

直判法:可直接⽤于回答问题,或者作为回答中的语法成分,主要⽤于判断虚词

提取法(剩余法):把⼀个句⼦中所有能单⽤的单位提取出来,剩下来不能单⽤也不

是⼀个词的组成部分的,仍然是能独⽴运⽤的词

拓展法:在某个语⾔单位内插⼊别的成分,如果得到新的语⾔单位可以接受,则原有

语⾔单位是短语;若不能接受或意义有很⼤改变,则为词

词的确定中的⼀些问题

汉语词汇中,有⼀些组合体有两种不同的性质

汉语词汇中,少数组合体可以扩展,扩展后意义基本不变【⽺⽑⽜奶象⽛⻁⻣⿅⾎

猪⾁】

汉语中存在像“抓紧”“”这类述补关系的词,它们的组成成分可以独⽴成词,本身

也可进⾏扩展

离合词问题:其组成部分本身能够独⽴成词;有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独⽴成

词(鞠躬洗澡)离合词合⽤看作⼀个词,分⽤看作两个词

语素

语素的确定

定义:语素是语⾔中最⼩的⾳义结合体,是构词的单位⽅法:替换法【两种替换缺⼀不可;替换时要保持意义基本⼀致】语素的分类

根据⾳节数量:分为单⾳节语素和多⾳节语素

根据能否独⽴成词: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根据构词位置: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根据表示的意义: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第三章词的构造

造词法:创造新词的⽅法

与构词法区别

构词法:分析已经存在的词的内部结构形式

造词法:研究原来不存在的词是⽤什么原料和⽅法创造⽽来的造词法的研究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1981)构造汉语造词法体系

词法学造词

句法学造词

修辞学造词

语⾳学造词

综合式造词

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1985)提出简明汉语造词法体系

⾳义任意结合法

摹声法

⾳变法

说明法

⽐拟法

引申法

双⾳法

简缩法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1990)构造的构词法体系

语⾳材料式:拟声法表情法联绵法⾳译法

词汇材料式:结合法叠连法改造法转化法

混合材料式:半表⾳法半表意法半⾳译法⾳译糅合意译法语⾔中的词包括原⽣词和新词

原⽣词的创造⼤多数是⾳义任意的结合

新词

从汉语历史词汇学⻆度看,汉语造词法包括

旧词→新词

⾳变

改变声韵调

合⾳:不⽤→甭之于→诸

分⾳:孔→窟窿

义变

引申:刻(⼑刻→时刻)经理(治理→管管理⼈)改造

换素:促进→促退

倒序:粮⻝→⻝粮

缩略:落花⽣→花⽣秒杀→秒

词+词→复合词

词+词(重叠)→重叠词:仅仅渐渐

短语→复合词:并列定中状中动宾动补主谓

语法结构→复合词:

语法标记的词汇化:所有作者笔者记者其实

代词结构的词汇化:相信相⻅⻅怪⻅笑

否定结构的词汇化:不料不知未免未曾

介宾结构的词汇化:于是因此故此就此

跨层结构→复合词:否则极其以为由于

词+词缀→派⽣词

加前缀:⽼阿第初⼩

加后缀:⼦⼉头

译⾳词

完全⾳译:咖啡沙发可乐

半⾳译:卡⻋啤酒

单纯词:由⼀个语素构成的词

按⾳节数量划分

单⾳节单纯词:包括部分拟声词和译⾳词

多⾳节单纯词:有⼀个多⾳节语素构成的词,多⾳节连缀成意不可拆开的词连绵词:两个不同的⾳节连缀表示⼀个意义,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但有些

词的其中某⼀个字可以作为其代表使⽤

双声连绵词:两个⾳节声⺟相同【参差仿佛忐忑伶俐崎岖蜘蛛琵琶枇杷吩

咐】

叠韵连绵词:两个⾳节的韵⺟或者韵腹和韵尾相同【彷徨匍匐窈窕烂漫从

容荡漾逍遥哆嗦啰嗦】

⾮双声叠韵连绵词:两个⾳节声、韵都不相同【蝴蝶芙蓉蝙蝠狼狈狼藉螃

蟹】

叠⾳词:两个相同⾳节相叠⽽成的词【猩猩潺潺皑皑瑟瑟茫茫苍苍饽饽翩翩

太太】

注意与重叠式合成词(重叠词)区别:重叠词由两个具有独⽴意义的语素构

成,叠⾳词的单独⾳节不能表示独⽴的意义

即拆开单独的字来看,其表达的意思与其重叠构词的意思是否相同译⾳词:按照外族词的发⾳⽤同⾳或近⾳的汉字转写的词【咖啡沙发尼⻰的⼠

休克巧克⼒】

拟声词(象声词):模拟声⾳的词【乒乓扑通哗啦啦噗嗤叽叽喳喳】

复合词:⾄少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起构成的合成词

复合词的基本结构类型

并列式: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成

语素意义相同相近,主要构成动词【关闭开启收获失去⽃争】、名词【语⾔道

路途径思想朋友】、形容词【美好丑恶善良寒冷炎热富裕贫穷】

语素意义相关,构成新的词义【笔墨尺⼨领袖⼿⾜⼼⾎⻣⾁眉⽬⼝⾆⽪⽑⻛

波⽭盾】

语素意义相反,构成新的词义【东⻄始终反正早晚往来去留得失迟早呼吸】

语素意义相关或相反,但只有其中⼀个语素意义起作⽤,另⼀个词根意义消失,

构成偏义复词【国家窗户⼈物忘记动静质量】

偏正式:前⼀词根修饰、后⼀词根

定中式

状中式

动宾式:前⼀词根表示动作、⾏为,后⼀词根表示前者⽀配的对象

补充式

述补式:前⼀词根表示动作,后⼀词根补充说明结果或者趋向

量补式:前⼀词根表示事物,后⼀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

主谓式构词法和造词法

词的结构和句法结构⼀致,说的是他们构词原则⼀致

词的结构和句法结构的差异

词的结构更紧密,⼆者不能完全等同

词法规则有弹性,允许空缺和特异性存在;句法规则更加硬性,具有周遍性派⽣词:由词根和词缀组合成的词

前缀+词根

常⻅前缀

⽆意义,构成双⾳词

表示排⾏

表示对⼈的称呼,有亲热尊敬义

表示亲昵

对⼈的称呼

构成某些亲属或某些⼈的名称

序数标记

第:加在数字前表次序

初:加在数字⼀到⼗前,表示中国农历每⽉前⼗天

词根+后缀

构成名词

构成双⾳词

构成名词,表示词性变化

表示⼩的感情⾊彩

分化⽐喻义

构成双⾳词

构成名词,改变词性

区别同形的词缀和词根

词缀表附加意义,是意义已经虚化的语素

类词缀:可x、⾮x、超x、x性、x者、x员、x⼿、x化

缩略形式和缩略词缩略形式(简称):为了称说⽅便,⼈们把较⻓的名称或者习⽤的短语进⾏有规律的缩

略,缩略后的语⾔单位叫缩略形式

提取式

选取全称中每个词的代表语素缩略⽽成

选取每个词的前⼀个语素:华侨⼤学→华⼤公共关系→公关初级中学→初中

其他形式:审美教育→美育教师学⽣→师⽣等待就业→待业⾼等学校→⾼校军

⼈家属→军属归国华侨→归侨

选取全称中有代表性的⼀个词构成:复旦⼤学→复旦中国⼈⺠→共素式:缩减相同语素形成的缩略形式【节⽇假⽇→节假⽇⻘年少年→⻘少年中学⼩

学→中⼩学】

标数式:⽤⼀个语素概括原有⼏个词语表示的事物的共性或者相关性,再加⼀个数字

构成【陆军海军空军→三军早餐中餐晚餐→三餐平声上声⼊声去声→四声《⼤学》

《中庸》《论语》《孟⼦》→四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六书】

使⽤需注意

意义明确⽆误,不可引起歧义误解

要符合约定俗成原则,不能⽣造

注意场合,正式⽂件中⼀般不使⽤

缩略词:部分缩略形式经过⻓期使⽤,结构紧密,凝固成为⼀个语⾔单位合成词的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

语素义直接、完全表示词义

词义等于语素义之和,是语素义按照构词⽅式组合起来的

词义同组成它的语素义意义相同相近

语素义直接、部分表示词义【⽔⽜、⿊板、壁画】

语素义间接表示词义

合成词词义是语素义的⽐喻⽤法

合成词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法

某⼀语素义不表示词义

偏义复词:⼀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个不表示

有的语素意义模糊

所有语素义都不表示词义【东⻄、⼆百五】

第四章词义

词义的内容及性质

词义定义:词的意义,即为词的内容

词义的内容

词汇意义

概念义(理性义)附属义(⾊彩义)

语法意义

词义的性质

客观性:词义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产⽣的(可能不正确)

概括性:对客观对象有概括意义(笔、鲁迅、⻩河)

模糊性:词义界限不确定(中午上午和下午、⼉童少年中年⽼年、⾼矮、胖瘦、⼤

⼩、远近)

⺠族性:⻰凤在中⻄⽂化视⻆下的差异、狗的差异

发展性:词义有发展演变(古今词义不同)

表名物的词的概念义分析

概念义定义:从构成上说,是词的语⾳形式所联系的概念内容;从概念内容的本质上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概念义反映客观事物的常⻅情况

反映事物、性状、⾏为(⽜冰⽩幸福跳写)

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关系(原因结果)

曲折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现象(神仙⻤)

概念义分析的作⽤:有助于理解词义、说明异同、对词义进⾏解释表名物的词的概念义分析

名物词指的是动物、植物、矿物、器械、⽇⽤器具⽤品等等的名称,以及⾃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名称。

最常⻅的释义结构:定语+中⼼语

概念义分析模式:特征+类别

分析所表示的事物的所属类别

可能同时包括多个类别,记作类别123

分析事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具有多样性(能⼒如技⼯画家、功能如⻋棚⻥竿、形貌如⼤汉腐

⽵、空间如渔⽕浮⼟、材料如⽊船冰雕)

可能同时包括多个特征,记作特征123

表动作⾏为的词的概念义分析

表动作⾏为的词,指的是表示⼈或物的活动⽽能充当谓语的动词

分析模式:()⾏为主体+()动作⾏为+()关系对象

包含特定⾏为主体

包含特定⾏为关系对象

包含对动作⾏为的各种(身体部位如搔、⼯具如⽹、程度如揪、⽅式如跳、时间如春游秋游)

可能包含多个对动作⾏为的包含多个动作⾏为(打印、勒)

表性状的词的概念义分析

表性质的词: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形容词

概念义基本构成⽅式:适⽤对象+性状特征

适⽤对象的三种情况

⼀种或⼀类事物

多个或多种事物

适⽤对象不出现:过于宽泛或者漏缺描述

性状特征的三种情况

性状特征为⼀项

性状特征为多项

⽤主谓结构说明性状特征

词的附属义

感情⾊彩:由词体现出来的,反映说话⼈对所指对象或有关现象的主观态度和各种感情的意义

褒义词

对⼈或物作肯定评价

对⼈的外貌、品性、精神、⾏为作肯定评价

对⼈的物质创造物、精神创造物、对⾃然作肯定评价

贬义词

对⼈或物作否定评价

对⼈的外貌、品性、精神、⾏为作否定评价

对⼈的物质创造物、精神创造物、对⾃然作否定评价

中性词

语体⾊彩:指不同的词适⽤于社会交际的不同范围,适⽤于不同⽂体的情况⼝语体

普通⼝语

⽅⾔⼝语

书⾯语体

⽂艺语体

政论语体

科技语体

事务语体

语体⾊彩具有相对性

形象⾊彩:由于表象想象像的⼼理活动,词能在⼈脑中⽣出所反映对象的形貌。⼀般认

为,能够在形态、动态、颜⾊、声⾳、⽓味等⽅⾯使⼈产⽣形象感的词才具有形象⾊

彩。

附属义的“义”与概念义的“义”之区别

概念义的“义”

词所标志的客观事物⼀般本质特点的反映,各个词的概念义千差万别

有特定语⾳形式和它联系

是词义的主要内容,要在词典中说明

附属义的“义”

反映的不是词标志的客观事物的⼀般本质特点

形象⾊彩是⼈的⼼理活动,⽆需语⾔说明;感情⾊彩和语体⾊彩可说明可不说明

附属义⼀般没有特定语⾳形式联系,只能附着于概念义,从⽽同⼀定语⾳形式联

词义的单位

词义的单位是义项,它是词义的最⼩单位

词典中义项内容的三种类型

⼀个义项是⼀个意义,为狭义义项

单义词的义项

经过细致分析确定的多义词的义项

⼀个义项包含多个相近意义,为义项组

⼀个义项是某⽅⾯意义的概括,其下可细分为不同的意义,为义项⽬义项的性质

要以⼀定的语⾳形式作为它的物质外壳

都有概括性,但概括范围程度有差别

义项归纳有某种程度相对性。有些义项在⼀定情况下可以合并

第五章多义词

多义词的类型

什么是多义词:有多个意义的词,各个意义之间有各种联系。在词典中表现为有多个义

项的词。

单义词:只有⼀个意义的词,单义词在词典中表现为只有⼀个义项的词

同⾳词:声⺟、韵⺟、声调都相同,⽽意义没有现实联系的⼀组词(≥2个的词构成的

⼀组)

词义和语素

词义:可以作为词来运⽤的意义

语素义:只存于合成词、固定语中的意义

多义词的类型全部义项是词义:根本

⼀个义项是词义,其余为语素义:免

词义义项多有带语素义:⿊

多义不成词语素:坦

多义词义项的性质

本义:⽂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如今消失

保留⾄今,成为语素义

保留⾄今,⼴泛使⽤

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某个时期最常⽤的最常⽤最主要意义

与本义的关系

本义与基本义⼀致

本义与基本义不同

派⽣义:直接或间接从本义衍⽣出来的多义词的其他意义,包括引申义和⽐喻义引申义:通过事物间的相关性引申、或者从引申义再引申

⽐喻义:通过事物间相似性派⽣出来的,从本义产⽣或是引申义发展多义词义项意义的联系

第六章词的类聚

同⾳词

定义:声⺟、韵⺟、声调都相同的词

类型

同形同⾳词:书写形式相同的同⾳词

异形同⾳词:书写形式不同的同⾳词

来源

因为偶合⽽同⾳

因为语⾳变化⽽同⾳

造词时利⽤⾳义联系或者单纯语⾳联系

⾳译的外来词与本族的⼀些词同⾳

同形同⾳词和多义词的界限

最普遍的标准:现时意义是否有联系。有联系则为多义词,没有联系则为同⾳词

词源上是否有联系

词源上有联系,现时感觉意义有联系为多义词;其他均为同⾳词(词源有/⽆,现时

感觉意义有/⽆)

同形词和异形词

同形词:书写形式相同的⼏个词类型

根据语⾳异同分类:同形同⾳/同形异⾳

根据⾳节数量分类:单⾳节-多⾳多义字

根据意义联系分类:意义有联系的/意义⽆联系的

异形词:普通话书⾯语中并存并⽤的同⾳同义⽽书写形式不同的词,有些异形词只是在部分意义上构成异形词,异形词指的是同⼀个词。

同族词

定义:在现代汉语中,同⼀语素参加构成的所有词

组成

不同语素构成的同族词数量差距⼤

语素的不同意义、语素以不同的构词⽅式构成的词数量不同

⼀个合成词可以同时分属于组成它的语素所属

同族词中包含⼀部分同素词

同素词是包含相同语素但出现位置不同的词

同族词成员的意义关系

上下位关系

整体-部分关系

同义关系

反义关系

同位关系

同义词的类型和来源

同义词定义:某⼀语⾔中,语⾳不同,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类型:此处从意义相似程度上划分

等义词:意义完全相同的词

近义词:概念义有相同之处,附属义、⽤法特点有差别的⼀组词

来源

语⾔中的词语不断丰富发展

普通话中的词和普通话吸收的⽅⾔词构成同义词

书⾯语词、⼝语词、语体上的通⽤词构成同义词

本族词和外来词构成同义词

同义词的辨析

从词的概念义辨析

表名物:特征、类别

表动作⾏为:⾏为主体、动作⾏为、关系对象、表性状的词:适⽤对象、性状特征

意义轻重不同

范围⼤⼩不同

指称集体与个体的不同

侧重点不同

从词的附属义⽅⾯辨析

从感情⾊彩:褒/贬/中

从语体⾊彩:书⾯/⼝语

从词的⽤法⽅⾯

搭配对象的异同:+抽象/具体,对⼈/物

⽐较词性和句法功能异同

词性有差异,句法功能不同

词性相同,句法功能不同

充当句法成分的不同:主谓宾定状补组合功能不同:搭配什么,否定情况

反义词

定义:意义相反或相对的⼀组词

类型:最重要的是按逻辑关系分类

绝对反义词:肯定⼀⽅必定否定另⼀⽅,不存在第三种可能

相对反义词:肯定⼀⽅必定否定另⼀⽅,否定⼀⽅并不能肯定另⼀⽅,存在第三种可

构成条件

必须属于同⼀意义范畴

词义必须是逻辑学的不相合关系

词性相同

⾳节数⽬⼀般相同

语体⾊彩⼀致

对应关系

单义词对单义词

两个词的某个意义构成反义关系

⼀个词的不同义项分别与多个词相应的义项构成反义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反义词不⼀致

反义词的不对称:在使⽤中的不对称

上下位词

定义:有类和种关系的词,本质上是⼀般和个别的关系,上下位关系是相对的、有层次

的。上位词的适⽤对象⼤于下位词的适⽤对象,下位词表示的对象特征⽐上位词的更加

丰富

表名物的词普遍存在上下位关系

与其相对的概念是同位词,表示同⼀类事物的词

第七章词义的发展

词义发展的原因

社会发展变化

历史演进:百姓原指百官

新事物出现,旧事物消失:钱的出现苦菜的消失

⼈们⽣活习惯与⽅式的改变:钟

⼈们的认知规律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般,产⽣相关性和相似性的联想

语⾔系统内部的原因:词义之间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某个词消失或词义发⽣变化:爱⼈(恋爱→婚后)朋友出现具有相关意义的新词:吃、喝

组合关系的变化:赴的指向范围扩⼤

某词词义发展使其同义词或反义词词义变化:洋(⼤海→外来)-⼟(乡⾥→本⼟)词义的扩⼤:在词的⼀个意义范围之内表现出的词义扩展的情况。由古义发展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扩⼤了。

最常⻅情况:扩⼤了新义和原义之间形成⼀种类属的关系

嘴:⻦嘴→⼝的统称

第⼆种情况:原义不作为独⽴义项存在,却保留在成语、复合词、惯⽤语⾔形式中江:⻓江→⼤河

词义的缩⼩:在词的⼀个意义范围之内表现出的词义缩⼩的情况。词由古义发展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对象的范围缩⼩了。

最常表现:由类概念变为种概念,由上位词变为下位词

⾦、⼦、禽、丈夫、臭

词义的转移:在词的⼀个意义范围之内表现出的词义演变的情况

词性不变,词义转移

⾛:跑→⾏⾛

涕:眼泪→⿐涕

热烈:热⽓强盛→情绪激动

兵:兵器→⼠兵

百姓:百官→⼈⺠

词性转换造成词义转移

牺牲

步:步⾏→脚步

细软:纤细柔软→贵重物品

词义发展相关问题讨论

“鲸”“⼈”这类词古今词义是否变化?

⽆变化,只是对概念义的深化

“布”“灯”这类词古今词义是否变化?

⽆变化。种类增加,范围扩⼤,但在语义场中地位不变,只是概念外延扩⼤“⽖⽛”“勾当”这类词词义演变应该如何归类?

归⼊词类转移,只是在概念义转移时,伴随附属感情⾊彩的变化

“洗”的词义是否扩⼤?

洗脚→洗涤

只是表示“洗涤”义的“洒”,字形借⽤了“洗脚”义的“洗”

这是⽂字的关系⽽⾮词义的关系,所以词义并未扩⼤

第⼋章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基本词汇和⼀般词汇

基本词汇的特点

常⽤词:当代社会最常⽤的词,其确定完全根据词在最流⾏书刊上运⽤的频率常⽤词的特点

时代性:从共时⻆度确定

使⽤范围⼴

使⽤频率⾼

组合能⼒强

常⽤词与基本词的联系和区别

两种词主要义场存在重合区域

都有较⾼词频

存在的平⾯不同:常⽤词具有时代特征,共时概念;基本词共时中带有历时,具有历

时稳固性

能产性⽅⾯:基本词中除了代词与某些虚词外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常⽤词中有很

多不具有构词能⼒/构词能⼒弱,尤其是双⾳节词

古语词、传承词、新词

古语词:古代使⽤过、现代⼀般不再使⽤,只在⼀定场合、条件要求下才使⽤的词语历史词语: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事物。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对应词语

⽂⾔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特别是古代汉语书⾯语中使⽤,现代⼀般场合不使⽤的词

语。在现代汉语中有对应词语

传承词:历史上很早产⽣,并在现代汉语中得到继承,使⽤依然活跃的词

新词:语⾔中新产⽣的词,新的形式表示新的事物与观念。⼀般利⽤原来的语素,按照

原有的构词⽅式来创造。旧词增加新义不算新词。

标准语词汇和⽅⾔词汇

第九章熟语

成语

成语的特点

历史的传承性:神话、历史、诗⽂、俗语

结构的凝固性:字数固定,结构关系稳定,成分不能轻易改换

意义的整体性:构成成分的意义组合是~、⽐喻义是~、约定俗成

成语的结构

单⼀结构:内部凝固,⽆法分析

复合结构

短语式:联合、偏正、主谓、动宾、述补、兼语紧缩复句式:承接、转折、递进、选择、因果、⽬的、条件、假设谚语

类型

农谚

⽓象谚

讽颂谚

规诫谚

⻛⼟谚

⽣活常识谚

修辞谚

结构

单句结构

⽆主句

主谓句

复句结构:主要谚语形式

与成语的区别

成语书⾯性强,谚语⼝语性强

成语⽐谚语更加定型化

成语在语⾔运⽤中相当于词,⼀般可作句⼦成分;谚语可以作句⼦成分,也可独⽴成

句,也可独⽴于句外

歇后语

特点

结构形式独特:语⾯+语底,有时可以省略后半部分

⼝语性,具有地⽅⾊彩

谐趣性

灵活性

类型

⽐喻歇后语

谐⾳歇后语

惯⽤语

三⾳节的动宾结构居多,是惯⽤语核⼼部分

第⼗章词典

类型

内向型汉语词典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考试题型

单选 10个20分多选 5个10分

分析题

词语结构类型(词和成语)18分

名词动词形容词概念分析 12分同义词辨析 3个 18分

简答 4个 22分

文档

词汇学 _ 《现代汉语词汇》笔记

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笔记第⼀章绪论词汇学与词汇词汇学:以语⾔中的词汇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语⾔学的分⽀之⼀词汇:语⾔中词语的总和,包括词和固定语固定语:语⾔中可以把词作为构成部分的、同词⼀样作为⼀个整体来运⽤的语⾔单位。包括熟语和专⻔⽤语词汇学分类普通词汇学(⼀般词汇学):研究词汇的普遍规律具体词汇学(个别词汇学):如汉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等汉语词汇学汉语历史词汇学:历时发展演变汉语描写词汇学:共时某时现象上古汉语词汇学中古汉语词汇学近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词汇学-本课内容词汇学的产⽣和发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