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3:57:13
文档

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

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清源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北郊,俗称北山。它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旅游景区是199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4月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而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而称“齐云山”。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
推荐度:
导读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清源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北郊,俗称北山。它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旅游景区是199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4月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而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而称“齐云山”。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
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

  清源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北郊,俗称北山。它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旅游景区是199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4月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而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而称“齐云山”。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造像7处9尊,历代摩崖石刻近700方,元、明两代花岗岩仿木结构的石室多处。清源山风景区由清源山、九日山、灵山圣墓三部分组成,面积约6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老君造像、千手岩、弥陀岩、三世佛、舍利塔、百丈坪、清源天湖、明代石室、灵山圣墓、碧霄岩。 

  老君造像 

  老君造像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道教石刻中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55平方米。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久的道教石雕造像,因此文史界人士戏称之为“老子天下第一”。它刻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栩翎如生,神采奕奕。它是一块形状肖似老翁的天然巨岩,是巧夺天工的民间工匠略施技艺,把它雕刻成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开山鼻祖老子的坐像。老君造像原先有一座高大的道观围护,规模宏伟的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颇为壮观,后来道观被焚毁,老君岩便露天屹立,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它的健在,足以证明被誉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泉州古城,在宋代的道教文化是十分发达兴盛的。 

  千手岩 

  千手岩又名观音寺,它是因为供奉观音像而得名。千手岩处在清源山的左峰,寺宇红墙素瓦,显得格外清新。大殿正中靠后供奉的是宋代石雕佛教创始人释伽牟尼坐像,石像工艺精湛,惟妙惟肖,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艺术佳作之一。石像前的千手千服观音塑像慈眉善眼,神态极佳。两旁壁上的十八罗汉画像,神态各异,有呼之欲出之感。千手岩寺中常年暮鼓晨钟,香火不绝,寺前苍松翠柏,峰石嶙峋,别有一番情趣。 

  弥陀岩 

  弥陀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1961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了千手岩,沿古道拾级而上,经振衣亭即到弥陀岩山门,门柱镌有明代书法家张瑞图撰写的一对楹联:每庆安澜堪纵目,时观膏亩可停骖,可见这里是登高望远,把酒临风的好去处。进山门,闻得弥陀瀑布,空谷传声,只见飞瀑如练,从峭壁上凌空而下,卷起千堆雪,溅落万斛珠。两侧崖壁,有洗心,清如许,泉窟观瀑等历代文化骚客的题刻,甚为半观,身临其境,尘俗凡虑,一洗无存。 

  三世佛 

  三世佛并排结咖跌坐于仰覆莲花座上,主像通高约2.5米,左右二像稍低。佛像保存完好,皆为土蕃式样:佛发螺鬓,上置宝严。面相上宽下窄,双耳垂肩,肩宽腰细,均着袒右肩袈,并以袈裟一角搭于左肩上。衣纹用凸雕线条表示,虽历经沧桑而线条依然明显。石像均有圆形头光及身光。中尊为释迦像,又称现在佛,主司现在的世界,其造像作触地印之魔相,一手向下抚地,一手向上。左尊称为药师佛,即过去佛,主管过去的世界。他也是一手向下,一手向上,只是左掌托钵。右尊叫弥陀佛,是未来佛,作施定印之禅定相,即双手交叠置于腹部。险要的地势,精湛的技术和迥异的形状,无不让人称奇。 

  舍利塔 

  1952年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石塔建筑材料取材于驰名的泉州白花岗岩,经过精雕细作,使整座石塔具有闽南地方仿木石构的建筑特色,塔内顶部为蜘蛛结网的藻井仿木斗拱结构,层层叠起,以增大塔内的空间效果;正面壁上,镶嵌的辉绿岩雕刻"弘一律师遗像",系丰子恺先生悲切时所作的“泪墨画”。整座石塔与周围空间、摩崖石刻、环境绿化浑然一体,更显庄严、肃穆,使前来瞻仰的人们倍生怀念之情。1991年3月被评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坪 

  亦名遵岩、星台岩。位于清源洞东南。百丈坪坦平宽广,临风远眺,近山远水,无限空阔。晋水、洛江汇注东海,如双龙入海,气势非凡,每每红日东升,霞光万丈,气象万千,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清源天湖 

  清源天湖大坝坝顶海拔368米,为双曲石拱坝,坝高30米,坝顶长140米,宽2。8米,总库容11。5万立方米,最大水面12000平方米。工程于1994年10月动工,1996年6月建成蓄水。清源天湖既是蓄水工程,更是景观工程。大坝雄伟壮观,水面波光粼粼,湖畔山峰林木倒映湖中,蓝天白云,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在此品茗观景,垂钓休闲,自得其乐。 

  明代石室 

  瑞像岩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幽谷梵音”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1961年5月被评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矗立在天柱峰上的瑞像岩石室,创建于宋元祜二年(公元1087年),初为木构,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改为仿木石构建筑。石室内的宋代石雕释迦瑞像,以天然崖璧雕凿而成,高4。62米,宽2米,作立状。佛像庄严大方,端庄慈祥,雕工精湛。 

  灵山圣墓 

  位于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教圣迹。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棱子,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教圣墓已成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碧霄岩 

  碧霄岩分为上、下碧霄。从入口处仰视,碧空如线,又称“小有天”,洞旁的岩壁上刻有“透碧霄”三字。由洞口顺梯而下,便进入下碧霄。这里有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三世佛 ”石雕造像,南侧有“广钦老和尚塔院”,塔内安放着老和尚的舍利子。在塔院上方的摩崖上,雕刻有“广钦老和尚坐禅伏虎”浮雕,使景区更具神奇的色彩。 

文档

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

福建泉州清源山介绍清源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北郊,俗称北山。它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清源山旅游景区是1998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1月列入首批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2009年4月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源山自然景色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尤以山上泉眼诸多而别称“泉山”,因山高入云而称“齐云山”。经过了历代开发,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现存完好的有宋、元时期石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