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对声音感兴趣,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2.知道噪音对身体是有危害的,喜欢好听的声音。
活动准备:
1.声音录音:市场的嘈杂声、啸叫声、鸡鸣声、流水声、汽车声。
2.豆子、棉花糖、罐子、玻璃杯、水。
3.各种能敲击的物品:打击乐、积木、碗、瓶子、筷子。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引发对声音的兴趣。
1.幼儿第一次接触各种声音,让幼儿判断。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
2.小结:原来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东西。
二、操作材料,感受对声音的乐趣。
1.幼儿玩材料,感受物体发出的声音。
(幼儿每人一样物品放在桌上或椅子底下)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
(幼儿拿出物品)
2.幼儿第一次操作。(了解振动和声音的关系)
提问:玩一玩、说一说你用了什么办法发出声音的?
(幼儿操作并讲述自己的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如:敲、拍、碰……,使物体发生了振动,所以它们会发出声音。
3.幼儿二次操作。(了解振动和声音的关系)
提问: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发出了声音,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物品不发出声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我们不去拍、敲、碰或用很轻的动作去碰这些物品时它们就不会发生振动,所以也就不会发出声音。
4.比较声音的不同。(个别幼儿操作)
提问: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这些声音,你又发现了什么?(声音的不同)
小结:我们拿的物品不同,发出的声音不同;同样的物品用不同的方法,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
5.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听过的不同的声音。
提问:除了这些声音,你们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声音呢?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声音,如:动物的声音、人的讲话声音、机器发出的声音……。
三、区分声音,知道噪音大的危害。
1.分辨好听的声音与不好听的声音。
(1)幼儿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鞭炮声、救护车的声音、水流的声音、嘈杂的声音、琴声……)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喜欢听到录音机里的什么声音?不喜欢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
有的声音非常好听像水流声……;有的声音很吵闹像鞭炮声……。
(2)请幼儿交流自己还听过什么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
(幼儿相互先讲、请个别幼儿讲)
(3)讨论:好听的声音和不好听的声音对我们人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幼儿讲述)
2.小结:好听的声音不会刺激我们的耳朵,嘈杂的声音会伤害我们的耳朵
四、倾听故事,知道说话要轻声说。
1.倾听故事《不受欢迎的哇啦啦》。
我们平时该怎样注意发出和倾听好听的声音?怎么样保护自己的小耳朵和小嗓子呢?
平时要轻声说话,发出好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