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产品哪些不属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 )。
A.建筑外窗
B.危险化学品
C.衬衫
D.方便面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未取证企业不得生产列入目录的产品
B.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销售未取证企业生产的应取证产品
C.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生产的产品,将不被查处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应取证产品的,应当遵守《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3、《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施行。
A.1984年4月7日
B.2005年9月1日
C.1984年9月1日
D.2005年4月7日
4、下列哪些产品不属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 )。
A.列入《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产品
B.复混肥料
C.矿泉水
D.列入目录,但完全出口的工业产品
5、制定列入目录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要求,应当征求( )和相关产品行业的意见。
A.消费者协会
B.企业
C.工商部门
D.地方
6、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发生变化的( )。
A.企业可不必提出申请重新核查
B.企业必须及时向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C.省级许可证主管部门可不组织重新核查
D.许可证主管部门应主动进行核查
7、取证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办理手续被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的,将被( )。
A.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产品
B.处5万元以下罚款
C.处1万元罚款
D.追究刑事责任
8、取证企业未按《条例》规定标注许可证标志和编号,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将( )。
A.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20%以下罚款
B.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分货值金额30%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处20万元以下罚款
9、销售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生产的应取证产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责令改正,免予处罚
B.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C.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
D.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取证企业出租、出借或转让许可证书、标志和编号的,将( )。
A、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罚款
B、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罚款
C、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D、对违法接受他人提供的许可证书、标志和编号的,责令改正,免予处罚
11、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 )
A.2年
B.5年
C.3年
D.1年
12、取证产品经国家监督抽查或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的,将( )。
A.由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B.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责令整顿
C.到期复查仍不合格的,处5万以上20万以下罚款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企业被吊销生产许可证,在( )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同一产品生产许可证。
A.2
B.3
C.4
D.5
14、《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是由( )发布的。
A.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15、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实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的,应当依照( )的有关规定进行。
A.《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B.《消费者权益保》
C.《产品质量法》
D.《行政许可法》
16、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必须在其产品或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标志和编号
B.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C.裸装食品也应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D.企业可以不在产品或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标志和编号
1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许可证主管部门应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B.检验机构进行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包含在受理之日起的60日内
C.如企业在3月1日提出申请,根据《条例》规定应在4月29日前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D.60日指60个工作日,且检验机构产品检验所需时间应包含在内
18、对申请取证企业进行实地检查,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指派( )名核查人员。
A.3-4人
B.2-3人
C.2-4人
D.3-5人
19、承担发证产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论或出具虚明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责令改正
B.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
C.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暂缓检验年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许可证管理部门在受理之日起( )内组织完成对企业的实地核查。
A.60日内
B.2个月内
C.1周内
D.30日内
21、《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销售和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企业,应当查验产品的( )。
A.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B.合格证
C.生产日期
D.批次
22、实施监督检查或者对产品进行检验应当有( )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并应当出示有效证件。
A.1人
B.2人
C.3人
D.5人
23、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 )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A.《刑法》
B.《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D.《行政处罚法》
24、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月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换证申请。
A.3个月
B.6个月
C.2个月
D.1个月
25、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 )。
A.5年
B.2年
C.1年
D.3年
26、取证产品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工艺发生变化,未办理相关手续的,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
A.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B.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2倍以下的罚款
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7、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 )内将全部申请材料报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
A.5日
B.10日
C.15日
D.7日
28、( )以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查处。
A.省级
B.乡级
C.县级
D.市级
29、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将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有关材料及时归档,公众( )查阅。
A.有权
B.无权
C.应当
D.不得
30、《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违法实施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 )的规定给予赔偿。
A.《行政许可法》
B.《国家赔偿法》
C.《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D.《行政处罚法》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查处可以行使哪些职权( )。
A. 向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涉嫌从事违反本条例活动的情况
B.查阅、复制有关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产品的单位和检验机构的有关合同、、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C.对有证据表明属于违反本条例生产、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列入目录产品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D.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涉嫌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也可以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当及时向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B.企业应当妥善保管许可证证书,许可证证书遗失或者损毁,应当申请补领,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申请,办理补领手续
C.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企业不再从事列入目录产品的生产活动的,不必办理生产许可证注销手续
D.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可以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许可证证书和生产许可证标志
3、国家对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实行( )。
A.统一目录
B.统一审查要求
C.统一证书标志
D.统一监督管理
4、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标志和编号的,将( )。
A.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产品
B.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罚款
C.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依照《条例》对下列哪些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
A.生产许可证核查人员的相关活动
B.检验机构及其检验人员的相关活动
C.企业负责人活动
D.应取证产品生产企业
6、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列入目录产品压缩气体氮气,但氮气生产厂未取得生产许可证,则该化工厂( )。
A.无过错
B.违反《条例》相关规定,应当查处
C.将会被责令改正,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D.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下列哪些情况适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
A.企业在境内生产,其产品全部出口的
B.企业从境外进口半成品或零部件,在境内加工或组装成列入目录的产品并销售的
C.经营活动中使用列入目录的产品的
D.个人消费列入目录的产品且该产品未取证
8、下列《条例》中涉及到一些专用名词,解释正确的是( )。
A.“日”:是指工作日,不是自然日
B.“违法产品”:违法产品包括售出的产品和库存的产品
C.“货值金额”:指连本带利
D.“违法所得”:指获利
9、企业的申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提出( )。
A.信函
B.电报、电传
C.传真
D.电子数据交换
10、下列对取证企业描述正确的是( )。
A.企业应当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合格
B.企业应定期向省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
C.企业可以申请不提供报告
D.企业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11、许可审批机关应当注销生产许可的情形有( )。
A.生产许可有效期满未按规定重新申请取证的
B.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C.生产许可依法被撤销、撤回,或者生产许可证依法被吊销的
D.因不可抗力导致行政许可事项无法实施的
12、许可审批机关应当吊销生产许可的情形有( )。
A.未按规定在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B.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
C.产品经国家监督抽查或者省级监督抽查不合格,经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
D.依法应当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其他情形
13、许可审批机关应当撤回生产许可的情形有( )。
A.被许可生产的产品列入国家决定淘汰或者禁止生产的产品目录的
B.被许可人不再生产被许可的产品的
C.生产许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导致生产许可项目依法被终止的
D.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终止的
14、除撤销生产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外,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许可审批机关应当撤销生产许可( )。
A.超过法定职权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B.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准予生产许可决定的
C.对不具备申请资格的申请人准予生产许可的
D.被许可人通过欺骗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
15、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自准予许可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在其( )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
A.广告
B.产品
C.包装
D.说明书
16、委托企业不具有其委托加工的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应当在其产品或者包装、说明书上标注( )。
A.委托企业的名称
B.委托企业的住所
C.被委托企业的名称
D.被委托企业的住所
17、集团公司的生产许可证证书除应当载明企业名称、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外,还应载明与其一起申请办理的所属单位的( )。
A.名称
B.经营范围
C.生产地址
D.产品名称
18、申请技术专家资格的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
A.高级技术职称
B.从事相关专业满5年
C.相关领域的技术权威
D.大学本科(含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19、国家质检总局将获证企业名单通过( )方式向社会公布。
A.网络
B.报刊
C.广播
D.电视
20、工业生产许可证管理,应当遵循( )的原则。
A.科学公正
B.公开透明
C.程序合法
D.便民高效
三、简答题
1、国家对生产哪几类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2、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哪几个条件?
3、许可证证书应当载明哪些内容?
4、审查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5、简述检验机构在从事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工作中禁止的行为。
6、简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组成。
附: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B 7A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A 15C 16A 17A 18C 19A 20D 21A 22B 23B 24B 25A 26B 27A 28C 29A 3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ABCD 4ABCD 5ABCD 6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D 11ABCD 12CD 13ABC 14ABCD 15BCD 16ABC 17ACD 18AD 19AB 20ABCD
三、简答题:
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二条国家对生产下列重要工业产品的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1)乳制品、肉制品、饮料、米、面、食用油、酒类等直接关系人体健康的加工食品;(2)电热毯、压力锅、燃气热水器等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3)税控收款机、防伪验钞仪、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备、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等关系金融安全和通信质量安全的产品;(4)安全网、安全帽、建筑扣件等保障劳动安全的产品;(5)电力铁塔、桥梁支座、铁路工业产品、水工金属结构、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等影响生产安全、公共安全的产品;(6)法律、行规要求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产品。
2、《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九条 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有营业执照;(2)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生产条件和检验检疫手段;(4)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技术文件和工艺文件;(5)有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6)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7)符合国家产业的规定,不存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投资建设的落后工艺、高耗能、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情况。法律、行规有其他规定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3、《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 第二十 许可证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许可证证书应当载明企业名称和住所、生产地址、产品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期等相关内容。
4、(1)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2)有与开展相关产品审查工作相适应的工作人员;(3)有合适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4)掌握生产许可证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了解生产许可证的工作机制和程序;(5)了解相关产品的行业状况和国家产业;(6)没有从事相关产品生产、销售、监制、监销的行为。
5、(1)未按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开展检验工作;(2)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检验报告;(3)从事与其指定检验任务相关的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上述产品;(4)从事或者介绍企业进行生产许可的有偿咨询;(5)超标准收取检验费用;(6)违反规定强行要求企业送样检验;(7)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其他行为。
6、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采用大写汉语拼音XK加十位阿拉伯数字编码组成,其中,XK代表许可,前两位数字代表行业编号,中间三位代表产品编号,后五位代表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