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和意义、文化传播与交流
【知识梳理】以“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为关键字构建
【热点分析】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进博会”充分展示了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中国国家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英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了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创意产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越南国家馆展出果干、工艺品、传统服饰等。动漫制作、文化艺术、境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进博会”上精彩亮相。可以说,进博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
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文化意义。(10分)
【典题训练】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课堂练习】
1.(2017·课标卷Ⅱ)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7·课标卷Ⅲ)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④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浙江高考)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8•全国卷Ⅰ)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4·课标卷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全国卷Ⅱ)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8•全国卷Ⅱ)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学案参
选择题答案
1.C 2.A 3.B 4.D 5.B 6.C 7.C 8.C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进博会”充分展示了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中国国家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就英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了来自医疗和生命科学、创意产业、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领域的世界领先企业;越南国家馆展出果干、工艺品、传统服饰等。动漫制作、文化艺术、境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在“进博会”上精彩亮相。可以说,进博会也是各国文化交流的舞台。
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文化意义。(10分)
(1)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分)②博览会上展示中国发展新理念和改革开放成就,增进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③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世界文化,促进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文化创新;(3分)④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3分)
(2017·课标卷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
【答案】
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海南卷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中西人员交往、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亚欧经济、文化、社会交流。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代,丝绸之路的合作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我国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理念,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我国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经济合作、民间交往,推进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得到了相关国家人民支持。民心相通为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10分)
参: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交融。(3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商业贸易、教育合作和人员往来,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夯实文化交流的物质基础;(4分)推动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传播、相互借鉴、共同繁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