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_三_省略_改造的思考_佛山岭南天地案例研究_杨俭波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3:57:49
文档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_三_省略_改造的思考_佛山岭南天地案例研究_杨俭波

67摘要: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关键词:“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局限性;佛山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Abstract:Thisarti
推荐度:
导读67摘要: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关键词:“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局限性;佛山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Abstract:Thisarti
67

摘 要: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

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关键词:“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

新;局限性;佛山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san-jiu” reconstruction concept in core area of old district to urban renewal in historic city. Especially emphasizes on promotion or restriction factors in urban

renewal practice. The relevant conclusion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case study of zumiao-donghuali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lingnan tiandi) in foshan. The conclusion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some limitation in urban renewal application in historic city for “san-jiu” reconstruction concept. The reason is that urban renewal of historic city will encounter each of the local unique of different city, which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assumptions of “san-jiu” reconstruction concept.

Keywords:“san-jiu”reconstruction;

historiccity;urbanrenewal;restriction; lingnantiandi (zumiao-donghuali) in foshan

中图分类号:TU984.1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067-03

1 引言

“三旧”改造概念,最早是由佛山市于2007年7月出台的四个文件①提出的,文件将“三旧”界定为“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②。从“三旧”改造概念的理论渊源来看,属于城市更新的探讨话题,是在中国城市更新研究在经历旧城改造,城市中心区改造和城市结构调整等研究阶段之后,因应佛山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新概念。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复兴的理论框架下,我国不同背景和尺度的城市都开展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探索[1-2],然而由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更新实践和概念引入必须和城市性质和功能相适应,“三旧”改造概念的引入和运用也理应遵循这一思路。就佛山来说,基于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压力、老城区发展衰败的现实而展开的“三旧”改造,自然有着其内在的合理逻辑,但对佛山老城这样一个国

作者简介:杨俭波(1971-),男,湖南泸溪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和社会文化地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李凡(1968-),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新城市社会文化地理学;黄维(1981-),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文化学、跨文化交流学等。※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850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28)。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三旧”改造的思考

——佛山岭南天地案例研究

A Study on“San-Jiu”Reconstraction Concept While Useing in Old Discrict to Urban Renewal of Historiccity

——A Case Study of“Linglantiandi” in Foshan

杨俭波 李 凡 黄 维

Yang Jianbo Li Fan Huang Wei

①《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决定》及三个相关指导意见:《佛山市推进旧城镇改造的指导意见》、《佛山市推进旧厂房改造的指导意见、《佛山市推进就村居改造示范村居建设的指导意见》(佛2007年文68号)

②“旧城镇”改造,主要是指佛山市各区、镇(街道)、城区内国有土地的旧民居、旧商铺、旧厂房等的改造。“旧厂房”改造,是指镇(街道)、村和工业园区内的旧厂房的改造,包括严重影响城市观瞻的临时建筑,重点改造范围是上世纪90年代及以前加上内核的单层简易结构旧厂房。“旧村居”改造,是指在“城中村”、“园中村” 、“空心村”等推进农民公寓建设,旧物业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

图1-祖庙-东华里片区在佛山老城区位置示意图图2-祖庙东华里现存历史遗产和建筑空间分析示意图

68

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来说,仅仅关注土地利用效率、商业发展和房地产利润的改造导向显然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具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身份的城市及其核心文化保护区域进行“三旧”改造概念的引入和运用,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何种界定和明晰,正是本文思考的立论基点。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祖庙—东华里片区则是佛山老城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具有典型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清代及时期居民街道建筑组群(图1)。该街区面积约30hm 2,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宽约500-600m(图2),是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街巷和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集中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祖庙建筑群、东华里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简氏别墅),其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2.2 研究方法

在对岭南天地项目的跟踪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更为详尽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把“三旧”改造概念应用到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街区)的老城区更新中,应用这一概念的动机是什么?其次,地方和社区管理机构究竟引入了哪些特殊机制以确保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第三,这个规划与发展项目中,究竟是“三旧”改造概念的哪些层面得到了重点强调,哪些层面又被忽略不计?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究竟能以何种方式将“三旧”改造概念(在某些特定主体的设想中,它具有极广泛应用前景)的能量和弱点都暴露出来。

3 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片区)引入“三旧”改造的历程、动机和保障机制

3.1 历程和动机

2007年,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经过挂牌出让的形式,获得祖庙—东华里片区土地使用权(旧城区改造权)。改造发展至今,可以看出,更新改造使片区土地价值(房地产开发价值)得到了倍数的提升,但从土地价值升级的获益主体来看,主要获益者是地方(获益主要通过土地转让金的形式体现,祖庙—东华里片区的土地转让金高达75.1亿元,创造了当时旧城区开发土地转让的记录)和片区开发地产商(瑞安公司)(其获益主要通过房地产价值的巨幅溢价来体现)。对片区的拆迁安置居民来说,拆迁补偿和居民安置方案的确在部分意义上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但无论是领取补偿款还是接受拆迁安置,片区原住居民大部分被迁离出本片区,而流散于禅城区的其他空间地域,这种原住居民的被动驱离,使得该片区长期以来发展形成的传统地方性和人文特

性,也逐渐消散,新的“岭南天地”不再是具有浓郁小镇情怀和传统地方意义的“祖庙—东华里”,而是一个浓缩着意志和地产价值的新的城市商业地标和现代街区。

在老城区风貌改造和提升方面,和开发商几乎都不省笔墨的加以渲染;而在祖庙东华里地方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原真性保护方面,地方的出发点则站在了更高的岭南文化视角来看待改造目标,试图以岭南文化的植入来取代佛山本地原真性和地方文化特性的弘扬(当然,部分意义上来说,岭南文化和佛山本地文化元素并不冲突,之所以用岭南文化来取代祖庙—东华里所代表的佛山地方性文化,更大的原因在于,地方对佛山城市发展的定位,已经从传统含义“佛山镇”的小佛山地域范围提升到打造“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岭南地域意义之上),因此,此时的“岭南天地”在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上,凝聚了更多在城市发展和区域竞争方面的意图,从而部分牺牲了祖庙—东华里所蕴含的佛山本地意义。

3.2保障机制

3.2.1行政力量和新闻

实际上,除了主导对片区发展的总体意图和思路导向之外,行政力量在祖庙—东华里片区旧城改造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在于其对片区改造动迁工作的主持和推行,为此,成立了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工程指挥部(改造动迁指挥部③)总体负责和协调片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新闻对祖庙—东华里片区 “三旧”改造概念的宣传和报道,主要是通过各种专题报告、领导访谈和记者观察等形式来体现,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

3.2.2发展规划文件2007年,佛山市启动“三旧”改造,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决定及三个相关指导意见》,该决定及指导意见开始将老城区的核心区不再看作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而是将其看作更加通识层面的旧城镇范畴,纳入到“三旧”改造概念的适用范围。为此,委托广州市规划院编制了《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对发展商的概念规划进行监管和配套。这种名称上从“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到“祖庙—东华里片区”的变化,实际反映的是地方和规划部门对该片区整体认知和改造意愿的变迁。

3.2.3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概念规划开发商依据地方和规划部门对片区发展的总体构思和目标指向,以《祖庙—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导则,委托美国SOM 设计公司编制《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概念性规划》(图3),方案利用山谷形态的设计概念,在片区中心区保留历史建筑,在边缘区则进行高密度和大尺度的城市建筑,构造“山丘”(图4)。这项概念性规划的目的,是要在项目地区保留历史文化要素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片区的商业价值(建设14万m 2的地下商业街)、城市地标(规划建设415m 高楼及其周边高楼群)、高端房地产(东华嘉苑、东华轩等楼盘)凸显岭南天地在佛山城市发展的中心地位。

图3-岭南天地概念规划建筑体量示意图

③ 在诸多新闻和媒体材料上,上述两个提法是比较混乱,严格的提法应该是改造工程指挥部。

69

4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三旧”改造的几点讨论

可以看出,在“三旧”改造概念与案例研究地区的地方环境及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的当前进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之处。

4.1对佛山来说,在城市更新和发展的牵引下,如何对老城区和这些核心文化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发展,一直是困扰佛山地方和市民的难题。“三旧”改造概念提出后,为了因应“三旧”改造概念,地方将佛山老城区从之前的“历史文化核心区”降格为“旧城镇”,实现了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向普通老城区的“旧城镇”概念转换,为老城区核心区的“三旧”改造扫清了理论障碍。但是,这种简单的概念转换显然是存在“内伤”的,突出表现在对历史文化核心区“名城”要素的忽视和伤害,使历史城市的内在文脉和历史文化肌理遭受部分程度的损坏、异化或灭失,失去历史文化名城的原真性和延续性。

4.2对地方及其行政首脑来说,实现城市发展,培育城市认知度、优化城市综合环境和提升城市的区域竞争力等是体现其执政能力和“政绩”的主要依据,尽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核心历史文化街区的存续也会成为他们关注的内容,但一旦城市保护话题和发展的执政与政绩压力相冲突的时候,地方及其首脑多会选择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打造政绩工程(从最近十年来佛山的地方长官言行及其

选择,就能很好的看出这点)④,而对城市的保护话题进行一定的扬弃(扬其可用者,弃其难办者),体现在“三旧”改造概念应用上,地方通过“扬”老城区“三旧”改造之后可能达成的城市商业提升、面貌改良和环境优化等外在可见的改善和优化来争取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而对“三旧”改造可能涉及到的对历史城市核心区风貌的改变、老城区地方性破坏、地方传统、地方氛围和文化传承性割裂等问题则有意规避。

4.3在现阶段的城市更新领域,改造资金来源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方面,地方为达成城市更新和改造目的,努力寻找和争取合适的投资人和旧城改造资金;另一方面,对投资人来说,如何确保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如何为资金的注入戴上一顶“漂亮”的帽子,都是其关注的内容。投资人在进入这种“帽子”地区时总是相对慎重⑤。同时,为了寻求到改造资金和投资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工作总是难以旁及其他更具有战略意义的主题,对于地方的更新计划来说,一切问题的关键都在于将之转变为可以争取到资金的项目。在岭南天地案例中,我们看到相似的情形:诸如“历史城市保护”一类的战略目标只是在有助于寻求投资方和资金来实施地方的土地、城市和产业计划的时候,才多被提及和强调。

4.4在“三旧”改造概念所展现出的各种

发展和设计愿望中,地方和投资商往往更多基于土地经济价值和城市现代化和商业化设想,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等更新效果。这一方面使得佛山这样的历史城市老城核心区在文化属性上出现不必要的割裂和断层,外来文化和现代主义的城市元素更多侵入传统文化社区,产生某种程度上的“新文化殖民”,使历史城市的特性发生变异;另一方面,地方和开发商为了尽快推进“三旧”改造,取得可见的改造成效,对“旧区”采取异地安置和货币补偿的方式实现居民整体搬迁,这种“逼迁”式的安置方式,既使得“旧区”既有的发展传承和本地化场所空间发展的断裂,又让“旧区”内的原住民人群在感觉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不接受现行的改造和更新。对于“三旧”改造概念的追求,也多限于促进发展,很少有人执意拒绝或者那些与“三旧”模式不相一致的发展格局或发展类型。

   参考文献:

[1]严若谷,周素红.城市更新中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创新与机制优化—以深圳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0,25(5):23-27.

[2]朱容,邓立新,姜丽红.产城一体更新改造,释放发展新空间——深圳市推进城市“三旧改造”考察[J].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11,31(4):16-19.

图4-岭南天地规划效果图

④ 当然,最近十多年来佛山(禅城区)地方及其行政首脑之所以进行这样的选择也多是无奈之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先导发展,近十年来,佛山的城市、产业发展等都到了一个调整优化的临界点,而促进城市和产业优化升级的前提就需要大量的可以腾挪的土地,佛山市(尤其是禅城区)由于先天的问题,土地问题困扰已久,如何进行土地问题的破局,成为各级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多方努力失败之后,最后只好把视野回归到老城区现有的土地再开发利用上,由此开启了所谓的“三旧”改造议题。⑤ 对某投资者的访谈,2012年4月8

日。

文档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_三_省略_改造的思考_佛山岭南天地案例研究_杨俭波

67摘要:本文讨论的内容是“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老城核心区更新中的作用和价值,尤其侧重于其在更新实践中的推动或因素。本文的相关结论都是基于对佛山市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岭南天地)的案例研究,结论显示,“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关键词:“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局限性;佛山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Abstract:Thisarti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