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3:59:42
文档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1.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2.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推荐度:
导读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1.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2.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

1.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4.“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________家。

(2)人们常说的“四书”是指《________》《大学》《中庸》《________》这四部书。

知识梳理

1.为加点注音

论(lún)语 不亦说(yuè)乎 愠(yùn) 三省(xǐng) 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ǎng)  殆(dài) 哉(zāi)  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   

肱(gōng)笃(dǔ)志 陬邑(zōu y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诚信) 

(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越过,超过) 

(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9)人不堪其忧(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11)饭疏食饮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

(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5)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5.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6.一词多义

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⑩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7.语气词

(1)传不习乎(相当于“吗”) 

(2)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4.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志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

5.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明确: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有所疑惑。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明确:对于学问和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博学而∕笃志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3.“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请简述理由。

                                                                                          

                                                                                          

4.写出来自课文中的成语。

                                                                                          

                                                                                          

5.论语中有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固定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根据下列句子写出相应的成语。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______)

(2)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______)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______)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____)

知识点1

(1)孔子及其弟子  儒   丘     仲尼   教育    (2)论语   孟子

知识点2

1.B

【解析】

B项修改为:吾日三省(xǐng)吾身。“省”是一个多音字:【shěng】(1)行政区划单位。在中国是地方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域,直属。省下设若干市、县。(2)指省会;(3)减免;节约。与“费”相对;(4)简略。【xǐng】(1)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2)觉悟;明白;(3)探望;问候。

2.A

【解析】

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3.D

【解析】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4.C

【解析】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C项中的“说”通“悦”,高兴的意思。

5.A

【解析】

B项前一个为是介词“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当”。C项前一个而表示顺承,第二个而表示转折。D项前一个乐是“乐趣”的意思,后一个乐是“以……为乐趣”的意思。A项都是“作代词”。

知识点3

1.(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C

【解析】C项有误,该项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C

【解析】

考查对句子停顿的辨析。C项有误,正确的读法是“博学∕而笃志”。

知识点4

1.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④子曰:“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3.不是。孔子强调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不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4.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

5.(1)见贤思齐 (2)道听途说   (3)巧言令色   (4)诲人不倦

【解析】

考查对成语的了解。《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固定成语,如“巧言令色”“默而识之”“诲人不倦”。由“见贤思齐焉”得出成语“见贤思齐”,“道听而途说”得出成语“道听途说”。

文档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论语十二章1.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2.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