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拼写词语 15分
kēn àoǎn liánáng xì ì shì
( ) ( ) ( ) ( ) ( )
bǎo jīng fēng shuānāng guān lǐdàiì wâi
( ) ( ) ( )
chù sheng tuán jù ī wēiú lún tūn zǎo
( ) ( ) ( ) ( )
二、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3分
A 匆匆忙忙 牛毛细雨 北风怒号 大病新俞
B 纷至沓来 失声痛哭 饱经风霜 恍然大悟
C 雨雪霏霏 润物无声 珊珊来迟 白雪皑皑
三、在正确的读音下划“ ” 10分
1、在我们家,正(zhēng zhâng)月里供(gîng gōng)祖像,供(gōng gîng)品很多,祭器很讲究。
2、我知道他和我仿佛(fï fú)年纪,闰五月生的,五行(xíng háng)缺土,起名叫闰土,他的父亲十分爱他,还在佛(fï fú)前许下愿心,给他配上明晃晃(huàng huǎng)的银项圈(quān juàn)。
3、刘备心中难舍(shâ shě)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于是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草舍(shâ shě),请诸葛亮出山。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 4分
1、姓张的帽子戴在了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 )
2、形容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 )
五、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6分
A 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1、白桦四周徜徉着珊珊来迟的朝霞。( )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无数的明星。( )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六、请给下面说法正确的句子打上“√”,错误的句子打“×”。 10分
1、《少年闰土》选在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 )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 ( )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的第一部分和最后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是因,后面几个部分是果。( )
4、“孤村落日残霞”的下一句是“一点飞鸿影下”。 ( )
5、《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 )
6、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他曾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文言小说《狂人日记》。 ( )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诗句
中鲁迅自称甘做所有小孩子的牛。 ( )
8、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时候就曾经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郭沫若等。 ( )
9、辛弃疾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句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 ( )
10、《致老鼠》、《爸爸的鼾声》是两首现代诗,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 )
七、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原来的意思。 6分
1、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走在路上跑呢?
改为陈述句:
2、修改病句。
春天的花坛里,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碧绿的荷花,金黄的菊花„„
八、日积月累 10分
1、鲁迅原名 ,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有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是 。
2、《春夜喜雨》中描写诗人猜测雨后情景的诗句是 , 。
3、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择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写下来。
春: , 。
夏: , 。
秋: , 。
冬: , 。
九、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10分
1、 天空中挂着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 的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手捏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 ,反从 逃走了。
这一段描写中通过 和 的描写,刻画了一个 的少年闰土形象。
十、课内阅读 18分
1、《我们去看海》、《爸爸的鼾声》、《致老鼠》这三首诗都是 诗。
2、“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节诗运用了 修辞。
3、“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惊鹊”意思是 。
4、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 。 “碰壁”指 。 这句话的意思: 。 这句是 句,改为陈述句: 。 这段话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 。
5、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 ,那鸟雀就 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⑴填写文段中所缺的词。文中所填的词语都是表示 的词,从中看出闰土 。
⑵文段详细地叙述了 的过程。
⑶最后一句话后面的省略号表示 。
6、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8分)
⑴“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这说明( )
A闰土有许多是心事。
B 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C闰土心情复杂,见多识广。
D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
⑵”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鲁迅家的墙很高。
B 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C 说明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很少。
D说明他们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⑶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的画“√”,错的画“×”)
A对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赞叹。 ( )
B表达了“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
C表达了“我”对闰土生活的嫉妒之情。( )
D表达了“我”对深宅大院生活的厌倦。( )
四、课外阅读并答题。
“夜半钟声”的争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里的钟声、时间曾产生过激烈的争执:夜半究竟有没有钟声?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责说:“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因为寺院一般都是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时。如唐代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代李咸用《山中》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成语“晨钟暮鼓”即由此而来)欧阳修的言论一出,立即引起了许多文人的不平。他们或引经据典,或以亲历见闻著文作诗,来为张继辩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熟悉苏州的孙觌(dí)的《留题寒山寺》绝句三首,诗中云:“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欹(yī)枕犹闻半夜钟。 ”
其实,张继、孙觌半夜听到的钟声叫定夜钟。古代苏州寺院有半夜撞钟报时的习俗,名为定夜钟。每天晚上23时40分开始打钟,用20分钟时间均匀地打完一百零八下,最后一下即合午夜与凌晨之瞬间。大概在南北朝时期,苏州的寺院就开始撞定夜钟了。据《南史》记载,丘仲孚少时读书就“以中宵(半夜)钟鸣为限”。到过苏州的许多诗人,如白居易、王建、许浑、皇甫冉等,都曾写过歌吟定夜钟的诗句。另外,夜半钟不仅古时有,今天也有;不仅南方寺院有,北方寺院也有。1987年7月14日《北京晚报》“百家言”栏内载袁翰青《“夜半”确有“钟声”》一文,文中作者说到他年轻时“家居故乡南通,就曾多次听过‘夜半钟声’”。同年8月31日,钟德钧又在“夜读拾零”栏内发表《对〈“夜半”确有“钟声”〉的补充》,说1986年6月间,他曾亲耳听到显通寺的夜半钟声。
为了这个“夜半钟声”问题,文坛上竟有了这么多考证文章,可见“文字求真”这个深刻道理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 脍炙人口: 。
② 引经据典: 。
3、用自己的话将《枫桥夜泊》这首诗的大意描述出来。
4、欧阳修指责《枫桥夜泊》的依据是: 。
5、文章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枫桥夜泊》中描述的是对的?
6、“文字求真”是什么意思?“文字求真”对你有什么启发?
作文
以我的心事为题写一片不低于600字的文章。
援引经书典籍以为立论的依据。比喻见解、立论有根有据。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在枝头上啼叫,天空中秋霜弥漫。江边枫树摇曳,船上渔火点点,更勾起 我的思念之情,让我难以入睡。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响起的钟声,传进了我的客舱。
寺院一般都是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时。
①孙觌等诗人的诗句;②夜半钟声不仅古时有,今天也有;不仅南方寺院有,北方寺院也有。
文字求真”的意思是语言文字要符合客观实际。我们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态度;遣词造句要 符合客观生活,抒发 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