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杨氏之子》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1 23:59:56
文档

《杨氏之子》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教学主题:语言的艺术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
推荐度:
导读《杨氏之子》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教学主题:语言的艺术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
              《杨氏之子》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教学主题:语言的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因该地区五年级学生已学过,使用的是四年级学生,因此学情分析如下:

(1)基于识字写字: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但是,书写时对字的间架结构掌握不好,写出的字还不够美观。

(2)基于阅读:本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首篇文言文,四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但对于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有一定困难。

(3)基于口语交际: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交谈中懂得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出评价,但是在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时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等方面还有所欠缺。

3.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户九岁男孩机智聪惠地应对别人的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这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文言文读准、读顺、读懂、读好,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难点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幽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参考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语言的风趣机智,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默读、朗读和交流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识,并正确认读“惠、曰、禽”等生字。

2.通过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达到熟读成诵。

3.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和语言的巧妙之处,在交流中培养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

谈话导入

(3分钟)

活动一(2分钟)

1.谈话交流,引出课题《杨氏之子》。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完成目标一)

通过读题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课题的理解。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1分钟)

默读课文,初步认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别。

(完成目标一)

通过默读能体会到文言文短小精炼的特点。

(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8分钟)

活动一(6分钟)

1、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生字词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评价任务二)

2、通过听老师的范读,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停顿。

(评价任务二)

活动二(2分钟)

教师读文,学生思考: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

(完成目标二)

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文言文的停顿,做到声断而气连。

(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精读品味

(20分钟)

活动一(9分钟)

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全班交流对每个句子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

(完成目标二) 

通过交流正确理解整篇古文的意思。      

(评价任务二)

活动二(5分钟)

朗读指导:指名读,教师范读,配乐齐读。

(完成目标二)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

(评价任务二)

活动三 (6分钟)

1.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从哪里看出“甚聪惠”?

学生交流,体会语言精妙,教师随机点拨,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

(完成目标三)

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感受。

(评价任务三)

     环节四

熟读成诵

   (5分钟)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背诵,配乐背诵。

(完成目标二、三)

通过不同的形式朗读,达到熟读成诵,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评价任务二、三)

     环节五

拓展延伸

(4分钟)

1.介绍《世说新语》。

2.开展综合性学习,体会语言的魅力。

(完成目标三)

对《世说新语》产生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到综合性活动中。

(评价任务三)

附:板书设计                        

 杨  氏  之  子 

     甚  聪  惠

文档

《杨氏之子》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杨氏之子》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教学主题:语言的艺术课时:一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2)基于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