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5:49
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编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乡土地理课程”专题研究项目申请书课题名称: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以北京地理小样带为例申请者:徐伟董艳春高玲张佳蕾叶宇年级:98级专业:地理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申请日期:2001年4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4课题组(399370—4)制“乡土地理”课程——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子课题组2001年2月一、简表申请者简况姓名徐伟董艳春高玲张佳蕾叶宇性别男女女女男出生年月1979.101980.31981.61980.11980.1
推荐度:
导读编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乡土地理课程”专题研究项目申请书课题名称: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以北京地理小样带为例申请者:徐伟董艳春高玲张佳蕾叶宇年级:98级专业:地理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申请日期:2001年4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4课题组(399370—4)制“乡土地理”课程——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子课题组2001年2月一、简表申请者简况姓名徐伟董艳春高玲张佳蕾叶宇性别男女女女男出生年月1979.101980.31981.61980.11980.1
编号: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乡土地理课程”专题研究项目

申    请    书

课题名称: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以北京地理小样带为例

申 请 者:  徐 伟   董艳春  高 玲  张佳蕾  叶 宇     

年    级:                  98级                     

专    业:         地 理 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      

申请日期:              2001年4月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4课题组(399370—4)

“乡土地理”课程——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子课题组

2001年2月

一、简表

申请者简况
姓   名

徐 伟

董艳春高 玲

张佳蕾叶 宇

性   别

出生年月1979.101980.31981.61980.11980.12
签   名

1.研究内容和意义摘要(200字)

“从自然到人文”,从“全球到区域”,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国际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最新动向。其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就在于通过对人类驱动力—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全球变化—环境反馈间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建立能够用来预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从而进一步评价环境变化并提供决策支持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型。但这种模型的建立,主要取决于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研究一直当前众多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由于区域背景的差异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一直比较薄弱,仅有的研究又主要集中在对单一人类活动强度下的变化机制的理解和认识,尤其缺乏对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从而了可靠有效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使相关研究难以深入。

  鉴于“北京地理小样带”呈现出从城市核心区、城乡过渡区到远郊区的有序过渡,映射出人类活动从高强度区(城区)、中等强度区(城乡过渡区)、一般强度区(永定河中游河谷区)到低强度区(东灵山自然保护区)的完整变化,同时,在最近20多年中,又发生了巨大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提供了一个认识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良好研究平台。因此,本项研究拟以“北京地理小样带”为例,通过野外观测、对地观测、GIS集成分析等方法,认识和理解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变化机制,为建立能够对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进行有效模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合理评价的动力学模型打下基础。

  2.关键词(3个以内)

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研究影响分析
3.研究兴趣                                                                  

●野外数据的获取,整理与分析

●基于GIS平台的多源数据整理与空间分析

●不同分类人类活动强度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分析

●城市化过程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分析

  4.前期学习、科研基础                                                                   

●对“北京地理小样带”进行了初步的野外考察

●已经初步建立了样带所在的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75~98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年份缺失)

●已经对“北京地理小样带”进行了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完成了小样带70年中期,90年代初期和90年后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图

●已经以1:25万等高线为基础,建立了样带DEM,可以满足样带各种地形分析的需要

●该组指导老师已经对之进行了一定的预研究,曾完成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不同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同时具有较强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对该组人员提供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有效支持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本项研究,主要有以下四项基本内容:

⏹野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获取:拟选取“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水库”一线(东西长约45km,南北宽各约1km),作为研究区,等间隔取点,测定各点所在区周围的土地利用类型,记录于表(见附表1),获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数据,并建立野外调查数据数据库,完成与遥感数据的匹配

⏹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选取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变化明显的上岸村(门头沟区)为典型研究区,并选取若干家户为代表样本,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完成研究报告“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 

⏹背景数据库的整理与完善:进一步完善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四区的社会经济背景(包括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环境等)数据库

⏹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在GIS平台支持上,以实测数据、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为基础,完成社会单元、自然单元和信息单元,并进行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机制分析,完成研究报告“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

2.关键科学问题

●基于GIS平台下的自然单元,社会单元和信息单元的复合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

●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

 3.研究重点

基于GIS平台的,以野外调查数据,对地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集成为基础的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野外数据的获取:从天安门开始,沿“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水库”一线,采用GPS定位,沿路每间隔150m等间隔取点,每点以30m*30m为样区,记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类型(见附表1),并最终建立野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数据库,完成与遥感数据的匹配

●在上岸村的调查中,根据设计表格(附表2),采用总体数据收集和路遇调查,入户调查等方法,完成该村各种社会经济数据的收集,并用GPS定位,调查典型家户10户左右,进行整理分析,完成报告“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 

●完善整理样带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1975-1999)

●在GIS平台上,综合野外调查数据,对地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完成社会经济单元、自然单元和信息单元的复合,揭示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完成报告“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

2.“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中必须完成的观测、数据积累等基础工作

●“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水库”一线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测量、统计,分析和数据库的建立

●上岸村调查表格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四区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库的整理和建设

●完成报告“城市化背景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对家户的影响研究”

●完成报告“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的比较研究”

3.与“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其他课题配合、衔接、交叉等研究工作的安排

 基于本项调查研究的特点(如工作量大)以及课时、人力、物力等,并与其他小组的研究有许多交叉之处,为使效率最高、效益最大化,小组之间的协作、配合主要安排如下:

✧在“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水库”样区的选择时,尽量与南北样带协接,与植被覆盖度、建筑物调查组相同或相近,以便节省时间,并且获得植被盖度、建筑用地两方面更为详细的数据,有可能同时出去,节省交通费用和GPS等工具。在写报告中,可部分资源共享

✧在上岸村的调查表格设计时,与人文指标调查组讨论,以便使表格更具完整性和实用性

✧对于需利用GPS的组,若不在同一地点,尽量在时间上与其错开

四、研究计划与审查意见

1.分阶段研究内容和目标

♦4月7日(周六)、13日(周五)进行“天安门--苹果园--门头沟--斋塘水库”一线的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4月14日(周六)、20日(周五)、21日(周六)进行上岸村的调查;(以上两项调查小组全体同行,以便保证安全和测量精度)

♦4月22日~5月2日,分工收集东城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四区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以上三种资料的入库

♦5月3日~20日,进行GIS集成分析,分两组完成报告两篇

2.预期成果

到5月20日,完成报告两篇

♦不同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分析与经济数据集成分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影响分析(对人民生活习惯、生物多样性、环境状况等)

3.经费计划

申请经费总额:¥1200 元

 开支项目名称金额(¥)根据及理由
车 费

500小组共出去5次,每次用费¥100元

胶卷及冲洗费150约3卷(胶卷20元/卷,冲洗30元/卷)

资料复印费1503份调查表复印及经济数据收集复印

纪念品费50乡村调查时,共10户,每户给约5元的纪念品

午餐费30010元/(人·次)*6人*5次

其他费用50如买GPS电池20元

4.审查意见

           

任课老师(签字)

                                         年    月           

文档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编号: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乡土地理课程”专题研究项目申请书课题名称:不同人类活动强度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机制研究—以北京地理小样带为例申请者:徐伟董艳春高玲张佳蕾叶宇年级:98级专业:地理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申请日期:2001年4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4课题组(399370—4)制“乡土地理”课程——北京小样带地理研究子课题组2001年2月一、简表申请者简况姓名徐伟董艳春高玲张佳蕾叶宇性别男女女女男出生年月1979.101980.31981.61980.11980.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