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免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5:16
文档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免费)

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3)分析与结论:.二、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
推荐度:
导读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3)分析与结论:.二、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

(3)分析与结论:.

二、弹簧测力计

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质量(g)050100150200250300400

指针位置(cm)2345677.57.5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 (kg)重力G  (N)比值G/m   (N/kg)

物体10.10.9.8

物体20.2 1.969.8

物体30.3 2.949.8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             

(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1、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雯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

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下图2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中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

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分别叙述。

(2)请你对小雯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两种情况分别提出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1/N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

实验次数物重

图22

G/N

1 1.000.600.65

2 1.50 1.100.90

3 2.00 1.60 1.15

五、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

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 (填“挤

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

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 (答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

现探究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 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 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

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六、杠杠平衡条件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

向_____边旋转,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填“左”或“右”)。

(2)实验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

点2格的A 处挂了3个钩码,如右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

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

第27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

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七、探究摩擦力

1.右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 .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 .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 .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   

(选填“平衡力”、 “非平衡力” 或“不受力”).

(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

和  .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   法。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同时保持接触面图18

图17

的粗糙程度不变。

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20所示.

(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

(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

八、牛顿第一定律

1.用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1)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 力和 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3)比较图14 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

2.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11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_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慢。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

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17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

表面上运动的初始速度

20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

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 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九、探究惯性

1.木块与小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遇到一障碍物时,小车停下,木块从车上的a 点滑至b 点(如图甲),是因为木块具有 ;木块能停在b 点,说明木块在滑动过程中受到向 (填“左”或“右”)的摩擦力作用.为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在障碍物上固定了弹簧测力计拉住木块,用手拉着小车向左运动(如图乙).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填“左”或“右”),大小是 N .

十、探究速度

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0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2、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16(a )、(b )所示。

(1)观察图16(a )可知,甲车在作____

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 的路程所

用时间为____s 。

(2)观察图16(b )可知,在AB 对应的时

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m 。

(3)比较图16(a )、(b )可知,甲车的

速度___乙车的速度(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十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24A ;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24B ;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

如图24C 。

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图10

图16图24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 。

(3)由图A 和B 可得结论: 。

(4)由图B 和C 可得结论: 。

2、马剩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等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实验,如图甲所示.

(1)保持小桌对沙子的压力不变,改变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小

明发现接触面积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浅,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_____有关.

(2)保持小桌与沙子的接触面积不变,改变小桌对沙子的压力,小

明发现压力越大,小桌陷入沙子越深,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_____________有关.

(3)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 _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

(4)小明将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作出简要评价.

_____ _______。

十二、液体压强

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23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为了顺利完成实验,除图中画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___;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_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

强相等;

(3)比较__、__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

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_;

(4)、比较A 、D 、E 三个图,可以看出:_______。

2、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25(a )所示的情

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 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A .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 .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13-12(b )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 形管两边

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 图

23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13-12(c )和(d )所示. 他发现图

13-12

(d )中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13-12(d )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

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十三、大气压

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 ”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如图10-7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

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 ,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 2。(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 Pa 。(保留二位小数)

(5)朱冉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2.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只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10-6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

度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

(3)当高度为1km 时,大气压约为 Pa .当高度为3000km 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 Pa .

(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一个猜想: .十四、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

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2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高度

h /km

气压

p /×105Pa

01.010.40.970.80.921.4

0.862.0

0.79

图10-7

图10-6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2).分析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 N 。

(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 /m 3。(g 取10 N /kg)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28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

从位置3

-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 。(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 是正确的,猜想 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

想的序号)。(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如图29),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

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十五、自我设计实验

1.如图22所示实验器材,请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图27

图28图29

2.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用长方体木块作实验器材可以研究很多问题,现在请你以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之一,可以适当添加其他辅助器材,设计两个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力、热、声、光、电均可)

添加主要器材主要实验过程

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示例

弹簧测力计、

细线

用细线将木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

钩上,待木块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

木块受到重力设计一设计二

选用的器材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发生现象

示例:锥子、橡皮泥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分别用锥子的两端用相同的力压橡皮泥

用锥子尖压橡皮泥时,凹陷明显

小石块、一张白纸

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答案:1、(1)任选其中一个均可;(2)(3)见下表

探究问题探究步骤分析与结论)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大小有关;①拉弹簧:将弹簧的一端固定,

用较小的力拉弹簧;用较大

的力拉弹簧

②扔石块:将一石块用较小的力

扔出;再用较大的力扔出

①拉弹簧: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

②扔石块:石块飞行的远、近不同,说

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方向有关;①拉弹簧:将弹簧一端固定,用

力拉弹簧;再用相同的力压

弹簧

②扔石块:将一石块用力向东扔

出;再将同一石块用相同的

力向西扔出

①拉弹簧:弹簧的伸长与缩短,说明力

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②扔石块:石块飞行的方向不同,说明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

力的作用点有

关;①推门:将力作用在门把手上推

门;再用相同的力作用在门

的转轴上推门

②打排球:用力将水平飞来的排

球托起;用力将水平飞来的

排球扣下

①推门:前、后两次推门时的难、易程

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作用点有关

②打排球:前、后两次球的运动方向的

变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

用点有关

④力的作用效果与

物体间相互作

用的面积有关。物体的形变:将一长方形的铁块,

平放在海绵上;再将长方形

的铁块竖直放在海绵上

物体的形变:前、后两次海绵的形变大

小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

间相互作用的面积大小有关

二、弹簧测力计

答案:1.(1)弹簧测力计.

  (2)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B

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答案:1、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或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比值是一定值。

四、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答案:1、(1)弹簧测力计本身有一定重量;动滑轮有一定重量(2)弹簧测力计水平使用;测出动滑轮的重

五、二力平衡

答案:1.⑴不考虑⑵旋转

⑶测力计未校零或两个滑轮的摩擦不同读数误差(答出一条即可)

2. (1)小车与桌面间的摩擦力较小,可以忽略不计(2)改变力的方向砝码质量(3)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小车;大小,方向;同一直线;a方案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因为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因

为b方案的小车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六、杠杠平衡条件

答案:1、左;2格处挂3个钩码或3格处挂2个钩码;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七、探究摩擦力

答案:1.(1)D;(2)远,非平衡力;(3)弹簧测力计

2. (1)二力平衡

(2)不对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3)如表格

(4)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3. (1)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的大小(或S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压力大小(或砝码的个数)。

4、(1)匀速拉动木块.(2)压力一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接触面积一定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4)利用图甲(图乙)的器材,将木块分别侧放和平放,匀速拉动木块,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八、牛顿第一定律

答案:1. (1)重支持(2)同一(顶端) (3)小远(4)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1)速度(2)远小(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⑴相同⑵木板,摩擦,推理

九、探究惯性

答案:1.惯性左左 2.6

十、探究速度

答案:1.甲丙乙

2. (1)匀速 6 (2)1.2 (3)小于

十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1、(1)海绵受力后容易发生形变;(2)小桌陷入海绵的深浅程度;

(3)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4)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 (1)受力面积(2)压力大小(3)小桌陷入沙子深浅即物体受压形变量大小

(4)小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压物体的强度有关。

十二、液体压强

答案:1、(1)刻度尺; (2)A、B、C; (3)E、F、大; (4)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1)大于 B (2)软管或橡皮膜漏气(3)不可靠,应保证金属盒在两种液体中的深度一样。

十三、大气压

答案:1、(1)排出注射器筒内的空气; (3)0.75; (4)1.09×105Pa.(5)活塞与筒壁间有摩擦,空气未排尽

2. (1)

(2)根据图象,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3)根据图象可知:当高度为1km 时,大气压约为 当高度为3000km 时,大气压强为0.9×105pa :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0pa .

(4)除了高度,大气压的大小可能还与天气有关.十四、浮力

答案:1、(1)排开液体的体积 ; (2) ○4与○5 (3)2.4 (4)3.33×103㎏/m 32、 ⑴变小 变大 不变 不变 ⑵ ④ ①

(3)先把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下沉,在向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鸡蛋会慢慢上浮。说明鸡蛋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由此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十五、自我设计实验答案:1.

2.

添加主要器材

主要实验过程

研究或说明的物理问题

设计一

细绳、小车

将木块竖放在小车上,用细绳突然拉动小车向前运动,木块向后倒下。

木块具有惯性设计二

弹簧测力计、木板、毛巾、砝码将木块分别放在木板、毛巾上

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水平拉动;砝码放在木块上将木块放在

木板上匀速拉动。

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设计三

海绵

将木块分别平放、竖放、侧放

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情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受力面

积大小有关设计四

玻璃容器、水

将木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容器中,木块漂浮。

木块受浮力;漂浮时,浮力

等于重力

小明同学利用砝码小桌装有沙子的容器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压力效果的实验,小明将小桌和砝码要放到一块木板上,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请对此结论做出简要评价

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相同时,接触面材料不同,形变也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与接触面材料有关.

D 杯内水与悬挂的小球都具有惯性,当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时,它们都要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A中小车向右加速,水要保持原来较小速度,因而在左侧堆积,但小球也应向左倾斜,同样情况下B中水在左侧面应升高液面,C也应是水面左侧面较高。

文档

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免费)

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2)实验探究步骤:.(3)分析与结论:.二、弹簧测力计1.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