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5:11
文档

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4.2112.据史载:永乐十五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苏禄国王在当时可能看到的是13.《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蠢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由此可见,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冗”现象突出②土地兼并严重③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④宗教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4.下
推荐度:
导读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4.2112.据史载:永乐十五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苏禄国王在当时可能看到的是13.《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蠢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由此可见,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冗”现象突出②土地兼并严重③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④宗教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4.下
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4.21

12.据史载:永乐十五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苏禄国王在当时可能看到的是

13.《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蠢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由此可见,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①“三冗”现象突出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 ④宗教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漫画,它表明

A.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B.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严格

C.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 D.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经济

15.观察下表(北方乡村的民间宗教组织及新发展),对表中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基本形态和发展18世纪中后期,北方各省流行白莲教。

19世纪中叶以后,白莲教各支派:八卦教、红阳教、荣华教等流行。

19世纪末,义和拳出现,它是八卦教的一个分支。

所信奉的神宗教神话人物:鸿均老祖、骊山老母、孙行者。

历史人物:关羽、张飞、黄天霸。

书符、念咒、请神、练气功。
主要流传地区直隶、山东
A.清中叶以来北方宗教组织向全国蔓延

B.义和团组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C.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具有愚昧性落后性

D.义和团组织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

16.据统计,1912-1916年北京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主要内容有:解除对民间兴办工商业的;实行专利制度,奖励植棉、制糖、牧羊;对新办企业予以优惠,实行保息制度,对民族工业品及其原料减免捐税等等。这表明

A.北洋军阀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

B.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制度

C.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主流思想

D.南京临时高度重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7.下图是近代某一时期的战役示意图。对其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B.中国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

C.中国并肩战斗的典范   D.中国开始转入战略的标志

18.著名学者沈志华教授说:“中苏结成同盟的动机,除了意识形态的因素外,主要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对于莫斯科而言,拉拢中国这样一个亚洲大国加盟,其东方战线便有了可靠的屏障;而在北京看来,只有依仗苏联的支持和援助,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才能有所保障,漫长的海岸线也可以受到保护,从而使新生的政权得到巩固。”材料表明中苏结盟是基于

A.对抗美国称霸的需要   B.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C.中国实行一边倒   D.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19.从媒体公布的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总理的简历中了解到,他从合肥八中毕业后,参加了“”后第一次高考,并被北京大学法律系录取。其时代背景是

A.复出后力抓教育工作 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C.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0.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我们”向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请教”是为了

A.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B.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

C.反对殖民主义的罪恶     D.反对封建君主制度

21.克罗地亚学者纳达·道基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斯拉夫的垮台以及其他欧洲的社会主义的垮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没有发展前景了,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也是有前景的。”该学者认为

A.欧洲社会主义的垮台是西方国家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正孕育着社会主义的运动

C.社会主义的前景并不会因为东欧剧变而黯淡

D.东欧剧变之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有前景

22.下图为当前全球电子产业链“微笑曲线”示意图。据此判断,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更大

C.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重要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加剧

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的立国和西方历史上的希腊、罗马不同。他们国土小,人口寡。如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他们的领袖,自可由市民选举。只要城市居民集合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汉代的国家,显与罗马帝国不同。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我们若非专凭自己时代判断,来吞灭历史判断,我们应该承认皇位世袭,是中国以往政治条件上一种不得已或说是一种自然的办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694年,议会又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不得超过三年。1701年初,安妮儿子夭亡不久,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裔继承。1707年议会通过《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的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潮流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的显著区别,并依据材料分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

(2)概述材料二中通过的法案所起到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辛亥是如何借鉴这种做法的?(1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学说的特点。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10分)

3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参照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

年份GNP年增长率

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

4.3%3.2%4.8%
1973-1975

2.4%5.3%9.4%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售价从每桶2.48美元上涨至11.65美元。在一个需求螺旋萎缩的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需求萎缩突然加剧,生产过剩的危机爆发了。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整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三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影响。(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2分)

历史答案

12.B解析:四幅图片反映的分别为军机处、青花瓷、《红楼梦》与甲骨文。材料“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说明一定是在明朝或明朝以前就已经出现,这样可以排除A、C,而D项甲骨文虽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但直到19世纪末才出土被人们发现,明朝不可能出现。青花瓷出现于元朝,繁盛于明朝。故应选B。

13.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三冗”现象突出、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宗教兴盛是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土地兼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因此应选D。

14.C解析:漫画中的信息为“顶呱呱造船厂”、“皇帝不让造船了”以及紧闭的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故应选C。

15.C解析:从流行的主要地区为直隶、山东可排除A项,表中并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具有“爱国主义”和“扶清灭洋”的信息,应排除B、D,从所信奉的神为“宗教神话人物”、的方式为“书符、念咒、请神、练气功”可知义和团等民间组织具有愚昧性、落后性,所以应选C。

16.A解析:“1912—1916年的北京”为北洋军阀,其“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选A项。中国的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并不是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出现的决定性因素。C项从材料中无从体现,应排除。D项表述明显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17.B解析:从地图的信息可以判断该战役为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1940年处于抗战相持阶段,消极抗日积极,不是中国并肩战斗的典范,也并没有转入战略。百团大战是中国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故应选B。

18.D解析:从材料可知中苏结盟是站在中苏两国自身利益的立场上采取的措施。故选D。

19.A解析:后的第一次高考是1977年,“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和“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转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在1978年,B、C、D都不符合要求,应排除。1977年恢复工作后大力抓教育工作,恢复高考制度,故应选A。

20.D解析: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启蒙运动主要反对封建君主制度。A项为文艺复兴运动,B项为宗教改革,C项和本题没有关系,因此排除A、B、C。故选D。

21.C解析:A项虽然说法是正确的,但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时社会主义正处于低潮,故B项不对;D项与材料原意相反,因为作者明显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C项更能体现作者本意,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在解决金融危机等诸如此类问题时,也会从社会主义国家汲取经验。故选C。

22.B解析:这一示意图说明,在全球电子产业链中,产品的研发、技术、销售等环节能获得较大的利润,而处于中游的组装环节,却处于利润链的最低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在研发、销售等环节居于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利润较低的组装环节。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较之60、70年更大。这是出现该现象的直接原因,而C项是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A和D均不是原因。故选B。

36.(30分)

(1) 区别:秦汉实行君主,雅典则是民主政治。(4分)

原因:中国是大河文明,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以农立国;雅典属于海洋文明,小国寡民,岛屿众多,工商业发达。(4分)

(2)作用:使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立法机构,并防止国王和权臣在议会中培植自己的势力;确立了王权和议会至上的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削弱了君权,扩大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9分)

借鉴:中华成立后,通过《中华临时约法》,约束和袁世凯的权力。(3分)

(3)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

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成立中华;颁布《临时约法》,建立共和制度。(4分。答出两点即可)

启示: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借鉴优秀的文明成果;推行政治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7.(26分)

(1)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上涨,出现“滞涨”现象。(4分)

原因:石油价格暴涨,石油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4分)

影响:促使西方国家适当减少经济干预,发展“混合经济”;使“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等。(6分)

(2)

等次得分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次9—12分

论点正确

能辩证认识问题

史实准确

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晰

表达确切

第二等次5—8分

论点基本正确

认识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

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

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次0—4分

论点不正确

认识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

仅列举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

表达欠通顺

参考示例:

观点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历史日益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论证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隔绝状态。
新航路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两次工业,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交通、通讯手段革新,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的进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文档

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4.2112.据史载:永乐十五年,苏禄群岛(今属菲律宾)上的苏禄国王率使团用了大半年时间来华觐见明朝皇帝。苏禄国王在当时可能看到的是13.《宋史·食货志》说:“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佛老外国,耗蠢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由此可见,造成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是①“三冗”现象突出②土地兼并严重③人口增多、奢侈风气日盛④宗教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4.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