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墙水平钢筋扣减暗梁钢筋在哪儿设置?
答:把【钢筋】→〖钢筋选项〗→〖基本设置〗→〖砼墙筋设置〗里的设置项“墙水平筋是否扣暗梁主筋”设置成“是”即可。 |
2、问:钢筋录入时,如何使用“小健盘”快速录入?
答:用键盘右边的小键盘快速双击4,5,6(即快速用键盘敲入44、55、66),可分别生成钢筋级别代号A,B,C;如果是输入箍筋描述,则小键盘上的“-”代表@。 |
3、问:在桩基础的计算式中,出现的1e6 ,1e9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4、问:基础布置后修改正负零距室外地面高时,为什么第一次分析保持上次计算结果,需第二次再重新分析才改变?
5、问:为什么在计算规则里已经设置相交条形基础和独基相交扣减却没有扣减?
答:需要到软件工具—计算规则—参数规则—计算坑槽不扣边坡设置扣边坡。 |
6、问:基础自动放坡条件是怎么控制的?(08版本)
答:软件默认放坡是按所选择定额库确定的,如果调整可以到工具-算量选项-本地规则条件修改。 |
7、问:在布置条基时遇柱打断,有的不打断是什么原因?
答:条基结构类型为结构梁时遇柱会打断,是带型基础就不打断 |
8、问:现在那些构件不能变斜,如何处理?
答:筏板,条基构件在三维里面是不能变斜的,如果要计算可以在工程量计算式里面乘以倾斜系数来正确取值。 |
9、问:二阶锥台带型基础的分布钢筋怎么布置?
答:用〖条基钢筋〗布置。在平法表格中录入条基内的梁筋后,点击〖下步〗,在任意一个钢筋明细中增加钢筋记录,录入基底分布钢筋描述,然后在钢筋名称中选择相应的钢筋名称(如下图所示),但基底分布钢筋布置到条基上后不会在图面上显示出来,只有不按平法显示条基钢筋时,才能在图面上看到基底分布钢筋的描述。 图41 条基基底分布钢筋的布置 |
10、图纸导入三维算量轴号丢失。
答:用天正高版本转换7.0以下低版本再打开,或用cad打开电子图,并输入st命令,将原来字体类型进行替换,通常可以替换为hztxt。Shx或gbcbix。Shx等,你的系统具备的字体,保存后,再导入进来即可看见。 |
11、楼层切换报错原因?
答:主要原因是中了CAD病毒,需要下载CAD专杀进行杀毒。 |
12、构件实物量下工程分析不出量?
答:原因是工程量输出没有了,需要在工程量中点击一下恢复即可。 |
13、图纸给的比例和量的尺寸不一致?
答:在命令行里输出SACLAL后输入实际尺寸和图示尺寸的比例即可。 |
14、图纸导入三维算量报错退出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答:图纸本身的原因,需要在导入三维算量前单独打开CAD软件用RECOVER修复一下,再进行导入。 |
15、工程打开时提示该工程正在运行是什么原因?
答:存在的原因是工程状态默认的为只读状态,把只读状态去掉即可 |
共有 194 条相关信息 上一页下一页 第 页 13 | |
|
粤 ICP 备 09100636 版权所有: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 |
热线直拨:(0755) 33300222 E_mail:thsware@thsware.com |
1、识别轴号时轴号识别不了是什么原因?
答:轴号识别不了肯能有以下原因:1)轴号的大小超过了默认设置的大小,需要在识别轴网中设置修改轴号的大小即可解决;2)可能您的轴网线是按块形式存在于您的电子文档中,遇到这类情况只要您用CAD的“分解”命令(EXPLODE)将轴网图形框选炸开,再进行轴网识别操作,就能解决不能识别轴网的问题。必需严格按对话框内提示操作,如您不想要轴网编号,但是在做轴网识别时也必需选取轴网编号,待识别工作完成之后再将轴网编号删除,千万不可不选轴网编号就开始确定进行识别。否则系统不会按您的要求自动识别轴网。 3)可能你是直接打开了一个电子文档在操作;4)电子文档或者导入电子文档之后对图形进行过补充,并在图形中存在0图层,这样系统不会对0图层进行识别的; |
2、问:楼层组合完成之后,没有显示组合的工程?
答:组合楼层的文件已经经开启了,在“窗口”命令下的另一个dwg格式的文件 (3da_assemble_file.dwg). |
3、问:在分析全部构件时,分析到一半时,在分析计算栏出现”面体关系不一致”,“建模错误”等字样然后停滞不前是什么原因对工程量有什么影响?
答:采用我后来修改过的工程应该可以分析过。出现“建模错误”是CAD内计算模块提示,不用理会。停滞不前是分析速度慢引起。在分析过程中若切换CAD到其它程序,分析不会中断,但可能会导致进度不刷新(即实际分析在继续,但进度条不往前走。本工程有的构件很长,这样会导致单个构件关联很多构件,这样会导致中间计算量很大。首层单层分析统计,在2.4G双核下,分析统计要花18分钟左右) |
4、问:如果单个构件分析计算工程量是否影响最终结果,这样计算能否扣减图形相关联的工程量?
答:单个构件分析,主要起核查作用。单个构件分析计算同样会扣减相关联工程量。与最终全选分析结果完全一样。 |
5、问:楼层设置中层接头怎么设置?有什么作用?
答:标准层的接头需要有层接头个数的设置,一般是有多少个标准层就设置多少个层接头,这样接头个数和绑扎搭接长度才能计算得准确。 |
6、问:工程构件数量较少,但是着色却很慢,几乎死机怎么回事?
答:产生原因可能为:柱钢筋用柱筋平法布置,柱筋三维显示效果采用的是精细,从而影响了着色的反映速度。解决方法:将钢筋—钢筋选项—基本设置—柱筋设置中,柱筋三维显示效果改为普通或粗糙即可。 |
7、问:构件着色时显示不是实体是什么原因,怎么处理?
答:可能产生原因,构件离原点太远;解决方法:1.在未着色之前先移动所有构件至原点附近;在着色情况下不起作用; 2.在命令栏输入OP,弹出如下对话框 选择系统—特性,弹出如下对话框 在加速栏将软件默认项改成硬件项 ,并关闭。 |
8、问:在三维组合下坡屋面有点梁或墙还有水平投影,不知是何原因?
答:这是CAD三维组合下的渲染显示问题,不影响工程量。 |
9、在组合楼层着色显示时出现梁看不到,不着色可以看到是原因?怎么解决?
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AD着色显示滞后造成的,需要切换一下楼层再显示即可。 |
10、问:如何将布置好的梁按柱的外边线快速对齐?
答:用菜单【修改】→【对齐】命令,选择柱外边线作为参考边线,可快速将梁移动到平齐柱外边。 图 构件对齐 |
11、问:在楼层拷贝后,目标楼层的梁柱板的位置关系不正确,板浮在柱、梁的上面,是怎么回事?
答:1.如果构件的底高度、顶高度取的是“同层高”、“同梁底”等,拷贝到目标楼层后,软件会根据目标楼层的层高和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重新刷新图形的,如果拷贝后图形显示不正确,用〖高度自调〗功能,在提示框中选择“否”,软件便会重新计算构件的标高和位置关系。 2.如果构件的底高度、顶高度等设定了某个具体的数值,拷贝到目标楼层后软件还会保留这个具体数值,而目标楼层与源楼层的层高又不一样,就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需要手工去调整构件的标高。 |
12、问:如果遇到某些楼层打不开怎么办?
答:打开CAD软件,执行“recover”命令,选择无法打开的楼层图形文件(即该楼层的*.dwg文件)恢复一下,然后再用3DA2006软件打开。 |
13、问:如何定义系统热键?
答:安装路径下sys文件夹中,打开menu.mnu文件,找到Keyboard Accelerators,在ACCELERATORS下面加入一行定义的热键。格式如下,例如定义上锁轴网为shift+s,按如下定义[SHIFT+"s"]^C^C_S14_sszw
,保存后在软件中输入命令ap加载修改后的menu.mn文件,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是即可。 |
14、问:本来是一跨的梁识别或布置时变成了梁跨,怎么快速处理?
答:可以用合并功能进行合并,合并条件必须是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才可以合并,否则不能合并。 |
15、在清单和定额模式下定义柱的做法时,勾选了“周长”,而柱模板,面积未能按周长的条件归并,什么原因,该如何修改? |
1、问:斜屋面内墙装饰高度选择了到板底,但构件查询时出现了许多板底默认的高度,但这些高度都不是斜板最低和最高处的平均值。因此,计算结果出现了很大的误差。且三维显示是安最高处层高显示内墙装饰工程量。
答:侧壁在计算斜墙时不能选择到板底。因侧壁的范围是不能变斜的。只能将侧壁的范围设到斜板最高外,即侧壁墙面的高度范围要包住所有计算的墙的高度,斜墙,要包住墙的斜顶高度。 |
2、在清单模式下对基础子构件——垫层进行做法挂接,所调用的基础结构的变量无法取值,计算结果为0,是什么原因?
答:在定义编号的时候,垫层还没有生成,系统无法取值,可以在构件布置完之后,用属性查询功能进行做法挂接,系统即可取值。 |
3、问:我们做的做法组合保存到哪里去了
答:做法组合都保存到软件安装目录下的CFG文件夹下(如图78),而且该文件夹在软件卸载的时候不会被卸载。如果在一台电脑上保存的做法,需要拿到另外一台电脑上去使用,可以运行【工具】→〖本地维护〗→〖标准做法〗,点击〖导出〗按钮,以*.dek文件格式保存到指定路径下,然后在别的电脑上运行三维算量软件,同样在〖标准做法〗中导入这个文件即可(如图)。 图 标准做法保存路径 图 做法导入 |
4、问:如何快速挂做法?
答:1.如果同编号的构件做法相同,可以在【定义编号】里给编号挂接做法。其他编号的同类型构件可以通过【做法保存】、【做法选择】、【导入做法】等辅助功能快速挂接做法(如图)。 2.可以用〖构件筛选〗功能,把构件按条件筛选出来,查找后符合条件的构件处于被选中状态,此时用构件查询功能一次性挂接做法即可。 3.如果有一个构件已经挂接好做法,其他有相同做法的构件可以直接用【构件】→【复制做法】功能(小刷子),快速将已有做法构件的做法刷到其他构件上。 图 定义编号做法挂接 图 复制做法 |
5、问:在定义编号里,有些构件在图形中没有了,但就是删不掉编号是什么原因?
答:1.查看该编号的构件是否隐藏了,还有未删除的图形构件时,编号是无法删除的。 2.该构件曾经布置过钢筋,钢筋还未删除。可以用【刷新】命令刷新一次,再删除。 |
6、问:板的边上的字母看不见或者很大怎么处理?
答:这是工程中的线型比例太小或太大造成的,可在命令行输入ltscale命令(第一个字母是L不是i),将比例改为2000即可。 图 线型比例调整 |
7、问:画完标准层,复制到其他层,为何门和窗户的三维显示不正确?
答:可能是由于门窗的楼层高度显示不正确,用【视图】菜单【高度自调】功能调整一下,或者手动调整一下门窗的位置就可以解决了。 |
8、 问:为何会出现无法缩放、选择图形、无法着色等问题?
答:在命令行输入VPORTS(视口)命令后,选择单视口就可以解决。 |
9、问:属性图示没有效果,浮示却可以,是什么原因?
答:1.执行属性图示后,要选择显示属性的构件类型。 2.需要在【工具】→【算量选项】→【属性图示】中设置构件类型需要图示的属性,在图示一列中勾选即可。如果不勾选任何属性,软件只会默认显示构件编号。 图 属性图示设置 |
10、acaddoc.lsp病毒有那些影响,怎么解决?
答:在三维算量软件的表现方式: 1、楼层无法拷贝或者拷贝丢构件 2、无法切换楼层关于清除acaddoc.lsp自动生成的问题 1.搜索全盘的acaddoc.lsp,并删除。 2.显示隐藏文件,方法见图,高手可过。 3.把压缩包里的1.lsp改名为acaddoc.lsp 再把改完后的acaddoc.lsp,acadapq.lsp 覆盖路径C:\\Documents and Settings\\jh\\Application Data\\Autodesk\\AutoCAD 2006\\R16.2\\chs\\Support下相应的文件即可。 |
11、问:出量的时候只想输出梁的侧面模板,或是底面模板怎么操作设置?
答:在界面中 【工具】-【算量选项】-【输出设置】里面,调整梁的输出设置。 |
12、问:墙按内外墙出量?
答:在【工具】-【算量选项】-【工程量输出】-墙换算式中平面位置勾选即可。 |
13、问:在套定额时,点取工程量表达式弹出的换算式/计算式对话框中,缺少蓝色字体的属性是什么原因?
答:在【工具】—【算量选项】—【工程量输出】中,查看每个构件的工程量输出内容是否为空,若为空则在工程量输出界面恢复按钮即可显示。 |
14、问:通常一个大的工程的工作,需要分工的,怎么操作?
答:目前只能通过分层单独来分工,必须保证工程总设置和楼层及钢筋设置有一人完成。把设置的好的工程复制要协作的人。做好后把每人做的DWG文件覆盖其对应的文件。 |
15、问:分析统计后有些计算结果为零是什么原因?
答:1、产生原因:在挂接的做法中单位不是自然单位,工程量除以定额单位很小时,软件就默认为0了。 2、工程量表达式输入不合法造成的。 |
1、问:在报表里面由于公式太长,而显示成省略号,怎么才能全显示?
答:可以到【算量选项】里的【构件选项】里的“当表达式长度>=X时,显示为…”设置把属性值调大就即可。 |
2、问:怎样设置换算条件?
答:1.如果现有的构件属性中有可以作为换算条件的属性,但软件默认的换算条件中没有包含,则可以在【算量选项】→【工程量输出】中选择要修改的构件类型,例如墙面的抹会要按“饰面厚度”为换算条件区分统计,则在工程量输出中选择墙面,右边列出的是常用工程量组合,最后一列是换算列(如图),点击换算单元格中的下拉按钮,进入换算条件编辑框(如图),在基本换算中列出的是软件缺省的换算条件,当这里的换算条件不满足要求时,可以从左边的属性列表中选择某个构件属性,例如选择墙面的“饰面厚度”,将该属性拖放到右边的基本换算中,在弹出的换算条件录入框中录入“=tsqm”,确定后再将换算条件前的选项勾打上(如图),该换算条件就增加成功了。在给墙面挂接做法时,就可以工程量计算式编辑对话框中选择新增加的“饰面厚度”作为换算条件(如图)。 2.当软件提供的属性不满足换算要求时,可以在【编号定义】或【构件查询】中添加“自定义属性”的属性值,再到工程量输出中将“自定义属性”的变量增加到换算条件中。 图 工程量输出 图 换算条件编辑 |
3、问:清单输出时的归并条件如何能按构件的实际高度值分类输出?
答:在挂接清单做法中项目特征一栏的特征变量与归并条件录入条件信息。如需按柱实际高度区分,则在特征变量处录入“G”,归并条件处录入“=G”。 |
4、问:如何设置自定义钢筋(箍筋)?(中级)
答:调用【钢筋】→〖公式定义〗命令,在定义对话框中选择相应构件名称(如柱梁等),可自定义钢筋公式。详细操作见三维算量教学视频或帮助文件。 |
5、问:图像显示与实际参数不一致,如基础层顶标高为-0.8米,而基础梁标高也是-800mm,可图像三维显示不在同一高度是什么原因?
答:独基顶标高为-0.8,梁顶高-800mm(这个是相对高度,即换算为标高是层底标高+梁顶高,即-1.8-0.8=-2.6) |
6、问:老虎窗钢筋怎么布置?
7、问:组合楼梯在布置时布置不上是什么原因?
答:在定义组合楼梯时梁的结构类型必须选择为梯梁和板的结构类型选择为休息平台板. |
8、问:组合楼梯在给梁和板套做法时为什么没有量?
答:组合楼梯中的楼梯量和板默认的是不出量的,原因它们已经包含在楼梯中,如果出量就重复了,套做法在楼梯中套即可。 |
9、如何绘制腰线?
答:使用【建筑】→〖腰线布置〗命令来布置。软件默认提供的是矩形截面的腰线,如果腰线是非矩形的,则在定义腰线编号时,要选择截面形状中的“异形”截面,自定义腰线的截面形状。或者用【其他】→〖路径曲面〗功能来绘制腰线。 图 异形截面腰线定义 |
10、问:折型窗怎么处理?
答:可以用飘窗里样式名为“转角矩形”的飘窗来处理。 图 折型窗的定义 |
11、问:弧形窗怎么布置?
答:弧形窗布置直接在弧形墙上布置就可以了,窗会随墙变弧的。 图 弧形窗布置 |
12、问:门窗表不能识别是什么原因?
答:如果门窗表格的表头是复合表头(即存在多行表头),则需要调整成单个表头的形式。且如果表格的线边线有多条线条重叠,也会导致无法识别,应将多余的线条删除。 |
13、问:过梁如何自动布置?(初级)
答:过梁可以通过过梁表来自动布置,点击过梁布置对话框中的〖自动布置〗命令,或者运行【钢筋】→〖表格钢筋〗→〖过梁表〗,在过梁表对话框中录入过梁编号和对应的洞宽条件,也可以识别电子设计图的过梁表(如图)。定义好以后点“布置过梁”,软件会自动按洞宽条件给门窗洞口布置上各种规格的过梁。 图 过梁表 |
14、问:预制板缝天棚怎么计算?
答:现在预制板计算天棚时没有计算预制板缝的面积,目前暂时用手工指定进行变相处理。 |
15、问:斜墙布置侧壁后怎么才能看到斜墙侧壁效果?
1、问:对于斜墙的侧壁怎么处理?
答:解决方案:1)直接给墙挂接装饰做法,并利用墙体的属性变量,比如墙面面积QM等,编辑“工程量计算式”即可。2)在布置侧壁的时候,将侧壁的高度范围按斜墙的最高点的高度值设置(如图28),布置到墙侧后,多余的侧壁面积会按自然洞口扣除。 图 斜墙侧壁 |
2、问:倒棱台形的基础砼垫层工程量怎么计算,能不能算斜边的工程量?
答:新建了一个倒棱台形独基,按默认大小布置的,核对构件查看垫层的计算扣减公式是: 2*0.100(H)*0.220(A)+0.100(H)*0.600*0.600+4*0.100(H)*0.288(A)=0.195其中2*0.22*0.1是计算的外伸长度体积,0.6*0.6*0.1是底部的体积,0.288是斜面的面积,4*0.288*0.1也就是4个斜面的垫层体积。(A)是表示的垫层面积,(H)是表示的垫层厚度。 |
3、问:比较复杂的基础怎么处理,如下图?
答:现在基础没有很复杂的样式,需要几个构件组合才能解决如上图用一个坑的积水井用坑基即可或两个坑或多个坑的积水井用倒棱台形的独基,然后在基础上布置洞口即可。 |
4、问:为什么基础布置后没有土方量?
答:1:基础编号子节点中没有“坑槽”节点。基础的土方用基础的子构件-坑槽来计算。因此不能删除基础编号下的坑槽节点,且必须在坑槽节点上设置工作面宽、挖土深度、放坡系数等属性,土方才能正确计算。 2:基础的底面标高高于地坪标高时坑槽是不会计算土方量的。需检查基础底标高是否正确。 图 基础坑槽定义 |
5、问:先布筏板后布柱,和先布柱后布筏,对结果有影响吗?
答:布置顺序不影响计算结果,计算与扣减是根据计算规则来实现的。 |
6、问:基础标高指的是基础还是加上垫层高度的?
答:基础底、顶标高指是基础本身的标高,不包括垫层厚度,基础的高度指是基础本身的高度,也不包括垫层厚度。垫层是单独在基础编号的子节点中定义的。 图 基础垫层定义 |
7、问:如何计算土方大开挖的工程量?
答:可以使用【基础】→〖基坑土方〗功能来实现大开挖的计算,但是定义基坑时,只能定义一个统一的放坡系数。对于每边放坡系数不同的情况,可以使用〖基坑放坡〗命令修改基坑的单边放坡系数、走道宽、挖土深度等。 图 基坑放坡 |
8、问:在布置插筋时,同一层中同编号的柱子下面部分有基础,部分没有基础。此时如果是在不带基础的柱子上布置了钢筋后再布置插筋,即使带基础的同编号柱子的插筋计算也为0如何处理?
9、问:柱筋平法布置时纵筋直径不同怎么处理?(08版本)
答:先按纵筋最多的级别布置,布置后在查询钢筋信息中修改 |
10、问:L型柱钢筋加密有时怎么会全程加密?
答:如果L型柱的最大截面宽与柱净高的比值小于1/4就要全程加密 |
11、问:柱钢筋弯入梁时没有取到锚固是什么原因?
答:顶层柱钢筋柱弯入梁时要确保:柱的楼层位置为顶层和柱的平面位置为边角柱。 |
12、问:识别柱筋布置时不能布置到图形中是什么原因?
13、问:三维算量柱箍筋没有符合多肢箍筋(比如10*10)如何处理?
答: 在录入箍筋描述时把肢数写在后面,如“A8@100/200(10*10)”,钢筋名称选择“矩形箍(M*N)”即可,软件自动根据描述来计算箍筋长度(如下图所示)。 |
14、问:牛腿及牛腿钢筋怎么处理?
答:可以使用〖构件查询〗查询柱子属性,在 “体积指定”属性里录入牛腿的体积工程量(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输出工程量时软件会把指定的这部分工程量汇总到柱体积工程量中。 牛腿钢筋柱筋布置中“其他钢筋”里面处理。 |
15、问:柱箍筋有数量和间距同时存在时怎么输入?
答:在钢筋描述前加数量*就可以了,例如 3*A8@200/100 |
1、问:在工程构件提示跨层位置重复怎么处理?(08版本)
答:原因是当前层相连的楼层的构件之间有重叠现象,检查相连的楼层的度是否伸到其他楼层。 |
2、问:怎么快速筛选同编号的构件和同类构件?(08版本)
答:先在图形中选择一个构件后右键构件查询按命令行提示进行选择。 |
3、问:柱梁墙板超过3.6米时,模板要计算超高,计算方法是每超出1米内套用相应的定额,因此需要统计出来的实物量是3.6以内的模板量,4.6以内的模板量,5.6以内的模板量,……依此类推,请问在软件中如何设置才能分开统计这几个区段的工程量?(08版本)
答:在〖算量选项〗—〖计算规则〗—〖参数规则〗里,针对柱梁墙板逐一进行设置,详见附图 |
4、问:将基础层柱子复制到首层,柱子底标高就不对了,是怎么回事呢?
答:当底层柱的底高为“同基础顶”时,拷贝到别的楼层后柱子底高不会变为0,而是“同基础顶”,此时柱子总高是错的,要手工调整柱子底高为0;如果柱子的底高是某个具体的数值,复制到其他楼层后底高不会自动发生变化,此时需要手工调整柱子底高到正确数值。 |
5、问:砼柱的计算规则中有一条是“顺砼墙部分并入砼墙”,是什么意思?
答:在某些地区的计算规则中,要求墙与柱相交时,柱中与墙相交且同墙宽的那部分工程量要求计入墙中。 柱内顺砼墙部分 |
6、问:顶层柱子的柱筋为何不能正确取到锚固长度?
答:顶层柱筋要正确计算锚固,需满足以下条件: 1.柱的“楼层位置”属性需改成“顶层”(如图所示)。 2.柱的“平面位置”属性需要正确设置,区分开边柱、角柱与中柱。不同的平面位置其钢筋锚固长度是不一样的。 3.对于顶层边柱或角柱,其钢筋有弯入梁板的构造要求,选择钢筋名称的时候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竖向纵筋(弯入梁)”或“竖向纵筋(弯入板)”(如图4所示),钢筋锚固长度才能正确计算。若是框架中柱则可以使用“竖向纵筋”。 柱平面位置与楼层位置属性 |
7、问:柱子识别成功后,柱子的截面尺寸变大了,不是标准的尺寸,是怎么回事?
答:电子图中绘制的柱子没有按实际尺寸画(即1:1大小绘图比例),而是采用放大示意内部钢筋的形式绘制的,识别时软件会以设计图上绘制的柱子大小为准进行识别,因此会与编号尺寸不一致。识别后可在定义编号里调整相应编号的截面尺寸。或者识别前使用(scale)命令对柱的底图进行比例缩放,调整到1:1的比例再进行识别。 |
8、问:底层柱子插筋如何布置?
答:在布置柱插筋前,柱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柱底高同基础顶。 2.柱的“楼层位置”属性必须是“底层”。确认柱子满足以上条件后,先布置柱子钢筋,比如纵筋和箍筋,再用【钢筋】→〖自动钢筋〗功能(如图5所示),选择自动布置插筋;或者使用〖柱筋布置〗功能,手工录入柱插筋进行布置(如图6所示)。 自动布置插筋 手工布置插筋 |
9、问:在识别柱子的时候,怎么软件没有正确识别出柱子图元旁标注的编号,而是把柱子编号识别成了Z?
答:解决方案:1.柱子编号离柱子太远了,如果有引线,需要在识别对话框的展开设置中把“是否考虑引线”选择为“是”。否则软件识别时如果找不到编号,就会调用默认编号“Z”。如果没有引线,可以把柱编号移近一些再识别。 2.改用“框选编号识别”功能识别(如图7),即同时选择柱的图形和编号进行识别。 框选编号识别柱 |
10、问:如何计算柱的超高模板?
答:1.在【工程】→〖工程设置〗→〖楼层设置〗→〖超高设置〗中设置柱的标准高度(如图)。 2.在【工具】→〖算量选项〗→〖计算规则〗→柱的参数规则中,设置柱超高部分的计算方法(如图9)。 超高设置 柱参数规则 |
11、问:为什么有些柱子识别成功后,生成的柱子编号后带有后缀(比如Z1_C),是什么原因呢?
答:原因1:同编号的柱图元的截面或尺寸不同。因为柱的截面形状和尺寸遵循同编号原则,识别时取的是图纸中的图元尺寸识别(不是标注的尺寸),当图纸中同编号的柱子绘制得不一样时(往往会有一些绘图上的误差),识别后软件会给有不同截面尺寸的柱子定义一个新的编号,以做区分。识别后可以在〖定义编号〗中修改识别错误的截面尺寸,或者使用〖构件编辑〗功能,将柱编号修改为正确的编号即可。原因2:当识别前〖定义编号〗中已经存在柱编号,设计图上也有相同的柱编号,但两者的截面尺寸不同,识别后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识别前就需要删除定义编号中原有的相同的柱编号。 |
12、问:识别时为什么有些柱子识别不过来呢?
答:原因1:柱图元的边线没有封闭。解决方案:可以在识别时使用识别对话框中的〖补画图元〗命令重新画一下柱子的边线再识别。原因2:柱图元是用图块绘制时,软件不能直接识别。解决方案:可以在识别时使用〖补画图元〗命令重新画一下柱子的边框再识别,或者用〖分解设计图〗命令分解柱图块后再识别。 柱识别-补画识别图元 |
13、问:柱纵筋采用绑扎,长度表达式为G+RMC+LJT*1,若在工程设置中将楼层标准层设置为四层,则长度表达式为G+RMC+LJT*0.25,若在工程设置中将楼层标准层设置为2层,则长度表达式为G+PMC+LJT*0.5,所以楼层钢筋汇总计算结果与标准层一层用量*标准层数不符,本人认为不管标准层层数为多少,长度表达式还是应该为G+RMC+LJT*1。(高级)
答:标准层的接头需要有接头个数的设置,在工程设置的楼层设置的地方设置。一般是有多少个标准层就设置多少层接头,这样接头个数和绑扎搭接长度才能计算准确。 |
14、问:在柱布置钢筋的时候,柱的箍筋钢筋输入结束后数量公式不对,但是在点布置以后就对了,再核查也没有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
答:在点布置之前是因为不知道柱主筋的直径,所以计算是有问题,布置后就不会有问题的了。 |
1、问:加腋梁其他的类似构件怎么处理?
答:这类构件的处理方法通用,将工程量分成钢筋量和构件量,钢筋在其他钢筋里面处理,构件可在〖构件查询〗的“体积指定”里录入 |
2、问:识别梁识别需要注意那些事项?
识别梁需要注意:1)在识别梁线时要把所有梁线的图形都选择上; 2)要注意识别梁的集中标注线,如果集中标注线X,Y方向不在同一图层,在命令行里,要点击多次集中标注线; 3)跨数识别不对时,要在识别设置中调整支座的宽度和误差的大小。 |
3、问:梁集中标注线识别时不能识别是什么原因?
答:图层中可能含有空格和【】的字符原因,导致不能识别,需把空格和【】删除再进行识别。 |
4、问:清单模式下梁的清单扣减和定额扣减规则都一样为什么计算的梁体积不同?(08版本)
答:原因是清单默认的按是中心线计算,定额默认的是实长,如果修改到工具—算量选项—参数规则进行修改 |
5、问:布置梁构造腰筋,修改梁截高之后,怎么统一调整腰筋?
答:在软件工具栏选择钢筋—自动钢筋—腰筋调整;按照需要选择修改所有构造腰筋或者增加构造腰筋即可; |
6、问:梁的锚固取值没有按锚固取值是什么原因?
答:梁的锚固取值默认的是按支座的抗震等级可材料取值锚固,如果要按梁本身的锚固和材料取值。在钢筋选项—基本设置中锚固设置。 |
7、问:梁钢筋上部筋要求用一根纵筋软件会自动带出架立筋怎么解决?
8、在布置很多跨梁钢筋时总是报错是什么原因?
答:布置梁钢筋时如果报错检查一下梁钢筋布置对话框是否把梁的信息都包含在内,如果没有包含拉一下布置即可。 |
9、问:梁体识别后梁的位置改变是什么原因?
答:原因是在跨段组合进行过修改,如果支座和角度太大就会出现此现象。 |
10、问:梁钢筋识别不能正确识别是什么原因?
答:存在的原因:1).梁的集中标注线没有转换;2)查看一下钢筋描述是否离集中标注线较远,需把钢筋描述移近标注线。3.)查看一下识别过来的梁的编号和集中标注处的梁编号是否不一致。此时可能是梁边线附近有其他梁标注干扰识别,使梁识别成其他的编号了。可将干扰识别的标注移开,再进行识别。或直接修改梁的编号。4)对于折线形的集中标注线,即不是一条直线的情况,可以使用〖选梁和文字识别〗功能,手动选择梁和集中标注信息来识别。 图25 选梁和文字识别 |
11、问:折梁怎么布置?(08版本)
答:新建编号后在布置对话框选择折梁布置命令来布置水平折梁或立体折梁 |
12、问:在梁钢筋锚固公式中AS代表什么依据是什么(08版本)
答:在钢筋-钢筋选项-钢筋变量公式-梁筋中对AS有具体的说明和来源依据。 |
13、问:梁体识别时同一层梁配筋图如果分为x、y方向两张图纸怎么处理识别方便?
答:建议一次识别,不要分两次识别;操作方法是比如首先导入x方向图纸,分解后利用隐藏图层命令把梁钢筋描述隐藏,其他的信息删掉;然后导入y方向图纸;进行识别即可 |
14、问:在特殊情况下设计院要求局部梁底筋或梁面筋拉通布置怎么处理?
答:可以展开布置对话框,在钢筋描述前的跨号里,输入拉通区域跨号,中间以空格表示拉通梁跨的区间,如:3 4,这样钢筋就会按指定的区间拉通计算。 |
15、问:在布置梁钢筋后,在下步中左方的具体解析界面中修改钢筋名称,当重新修改其他钢筋描述后,原先修改的钢筋名称又变回软件默认的是什么原因? |
1、问:布置梁时,应该是3跨,但因为中间有小柱子,自动断开变成了5跨,怎样办?
答:先把梁跨调整成3跨:可以使用合并命令将某相邻的两跨合并,或者删除其中2跨后通过拖动夹点,调整其他3跨的长度,使其连通成3跨;再使用【工具】→〖跨段组合〗命令,对梁段进行重组。 |
2、问:次梁遇主梁为什么不会自动断开呢?
答:进入【工具】→〖算量选项〗→〖构件选项〗,将“普通梁自动打断”选项设置成“是”即可。 |
3、问:分两排布置的梁中间支座负筋在〖下步〗的钢筋明细里改成了两排,怎么布置后图面上只看到一排钢筋描述,丢失了一排?
答:产生原因是没有按平法标注方式填写梁筋描述,例如5B22的两排支座负筋,应该填写成如“5B22 2/3”或“2B22/3B33”的形式,软件会自动判断成两排负筋。如果按5B22来录入描述,即使钢筋明细中已经修改成了两排负筋来布置,但图面上仍然只会显示“5B22”钢筋标注。 |
4、问:为什么有些梁用〖跨段组合〗不能重组?
答:当使用“自动排序”时,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 1. 梁的标高不是在同一个标高; 2. 梁的平面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 3. 梁与梁之间有夹角。遇到以上问题,使用跨段组合里的“自动排序”功能是无法使梁成组的,此时改用“手动排序”功能,让软件按选择梁跨的顺序排序即可。在〖跨段组合〗里有个“相邻角度”参数设置(如图),指的是前一段梁与后一段梁之间的夹角(锐角),当梁与梁之间有夹角时,也可以通过设置相邻角度值来自动排序。如果是弧形梁,用〖跨段组合〗的“手动排序”功能重组就可以了。 图 跨段组合 |
5、问:识别过来的梁怎么不是默认的颜色而是红色?
答:产生的原因是梁编号中的跨数描述与识别出来的实际梁跨数不符合,当设计图上绘制的梁跨数与编号中的跨数不同,或者是识别时软件根据支座识别出的梁跨数与编号中的跨数不同,软件会将识别出来的梁显示成红色。将梁跨或梁编号修改正确即可。 |
6、问:在识别梁钢筋的时候,软件怎么会把加密箍筋和吊筋识别成梁的其它形式的钢筋?
答:识别之前可以在设计图上给加强筋的钢筋描述加上钢筋代号。例如在加密箍筋描述前加个字母“J”,在吊筋描述前加个字母“V”,然后再识别就可以了。或者识别时,把识别错误的钢筋描述删除,重新录入到正确的数据列中,例如加密箍筋的描述识别到了底筋那一列中,把它剪切后粘贴在加强筋一列中即可。 |
7、问:在布置梁钢筋时,架立筋怎么布置?
答:在录入梁的面筋描述时,把架立筋的钢筋描述用括号括起,加在面筋描述后面即可。例如“3B20(2B18)”。此外,在【钢筋】→〖钢筋选项〗→〖识别设置〗中有一个“自动布置架立筋”的设置项,在梁没有上部面筋的情况下,软件会自动布置架立筋。 图 自动布置架立筋 |
8、问:梁的吊筋如何快速布置?
答: 1.如果梁上多跨吊筋规格一致,用户只要在某一跨上的加强筋列中录入总的吊筋数量,然后布置即可。 2.在【钢筋】→〖钢筋选项〗→〖基本设置〗→〖梁筋设置〗中可以设置吊筋“是否采用同编号原则”。 3. 【钢筋】→〖钢筋选项〗→〖识别设置〗中可以设置“是否自动布置吊筋”以及吊筋的描述,软件会自动在主次梁相交的地方布置吊筋。 图 自动布置吊筋 |
9、问:梁筋在柱子中的锚固为什么有时取不到锚固值?
答: 1.当没有找到支座,或者梁头与柱侧离得太远时,会出现这种情况,可用〖构件检查〗选择检查“尚需相接构件”,“检查构件”选梁、柱即可,软件可以自动搜索没有相接的柱梁,自动修复。 图 图形检查 2.到【钢筋】→〖钢筋维护〗里去恢复一下钢筋构造。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恢复成系统的钢筋构造,用户自定义的钢筋构造将会丢失。 图 钢筋维护 |
10、问:软件钢筋部分如何设置(默认设置)? 比如说梁钢筋,我要的底钢筋是通长的,但是软件是一根根的,在每个段钢筋都有弯起的。(高级)
答:软件钢筋的基本设置都在〖钢筋选项〗中,布置或识别钢筋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对于梁底钢筋通长需通长计算,可在【钢筋】→〖钢筋选项〗→〖识别设置〗页面中,把“底筋是否拉通计算”选项设置为“是”即可。 图 钢筋选项 |
11、问:布置的KZL(框支梁)的钢筋后为什么没有取到锚固长度?
答:按照平法图籍要求框支梁底部钢筋不是分段锚固的而是拉通的,如果按分段锚固法计算底筋,软件是不会取中间支座的锚固计算的,只计算端头支座的锚固值。在布置梁底筋时,用户需要在钢筋明细中把底筋的跨号改成"0"跨,按通跨布置就可以了。 图 通长底筋布置 |
12、问:节点加密的箍筋在哪里录入?
答:在梁钢筋布置对话框的“加强筋”一列中录入,节点加密箍筋描述前应加上钢筋代号“J”,然后布置到梁上即可。 图27 节点加密箍录入 |
13、问:在〖钢筋选项〗里设置了吊筋按非同编号原则录入,但是布置或识别钢筋后还是按同编号原则计算的,是怎么回事呢?
答:布置梁筋时,吊筋要录入在"加强筋"一列中,且吊筋描述前应加上吊筋代号“V”。钢筋描述录入位置错误时,软件会将吊筋当成其他钢筋来布置,因此无法遵循非同编号原则。 |
14、问:对于变截面的悬挑梁怎么处理?
答:对于变截面悬挑梁软件目前是用平均截面尺寸来处理的,按平均截面尺寸来定义与布置悬挑梁即可。 |
15、问:钢筋选项的识别设置里,架立筋自动布置是什么功能? |
答:圈梁如果封闭成环装这个计算是没有错的,因为靠内部的主筋短半个墙宽,靠外面的长半个,平均就是等于中心线长了
1、问:墙体钢丝网怎么计算?(08版本)
答:在工程设置—工程特征中是否计算钢丝网选择“是“ |
2、问:08版本中体积计算按中心线计算,想调整按净长计算怎么修改?
答:在工具—算量选项—计算规则—参数规则—墙把按中心线计算改为按实际计算即可。(08版本) |
3、问:对于墙体里的半墙深洞口,比如壁橱,怎么布置?
答:软件可以布置半墙深洞口,在布置洞口时把“洞深”设置成实际深度,然后在布置洞口时注意箭头所指方向,即洞口的朝向,将洞口布置到墙上即可。 |
4、问:为什么墙体不扣除飘窗的体积?
答:原因是布置墙体时布置成“内墙”了,用〖构件查询〗把墙的 “平面位置” 属性改为“外墙”即可。 |
5、问:剪力墙与框架柱相交时,钢筋是如何扣减的?
答:1.如果柱两侧的墙是成组的,则相交之处的纵筋(垂直分布筋)扣除柱宽部分的钢筋,横向筋(水平分布筋)拉通计算(如下图所示)。 图 墙筋与柱筋扣减 2.如果柱两侧的墙是单段的(不成组),侧墙横向筋(水平分布筋)计算柱中锚固长度,纵筋(垂直分布筋)只分布到柱边 图 单段墙筋分布 |
6、问:墙体拉结筋怎样布置?问什么有时没有数量和长度?
答:用【钢筋】→〖自动钢筋〗→〖砌体墙拉结筋〗命令自动布置(如图)。没有计算出拉结筋的数量和长度是因为砌体墙内没有构造柱或端部没有混凝土支座产生的。 图 体墙拉结筋自动布置 |
7、问:砼墙钢筋的垂直筋不能修改长度公式,修改就会出现不扣减洞口尺寸,并且核对钢筋没有图形?
答:墙筋公式不能修改,修改后只能按照公式来进行计算,不会自动扣减。 |
8、问:识别钢筋的时选不中钢筋的文字描述,无法识别。
答:钢筋的描述是cad的字块,用软件的命令将此字块炸开,再进行识别。 |
9、问:板凳筋怎么计算?
答:板凳筋的数量计算式是按画板凳筋的时候画的面积来取值的,要是按整块板来取值,可以构件查询出板面积后,除以分布间距就可以了。 |
10、问:板筋怎么才能显示所有明细?(08版本)
答:在命令行里输入BJMX框选所有板筋即可显示所有板筋明细。 |
11、问:板钢筋布置了刻痕钢丝L,在工程量分析统计的时出来的为刻痕钢丝L 的工程量,但是在报表中钢筋汇总表中没有刻痕钢丝L 的工程量,在钢筋分类汇总表中有刻痕钢丝L 的工程量,只是有个数量这样是什么原因?
答:在钢筋选项把钢筋名称恢复一下, 看到刻痕钢丝是K,然后到工程是把构件筛选一下,把钢筋描述L替换承K就可以了,每一层都要替换 |
12、问:如何设置自定义钢筋(箍筋)?(中级)
答:调用【钢筋】→〖公式定义〗命令,在定义对话框中选择相应构件名称(如柱梁等),可自定义钢筋公式。详细操作见三维算量教学视频或帮助文件。 |
13、问:板支座负筋没有取到支座宽?
14、问:侧壁挂好定额后,进行分析统计,为什么统计结果中没有工程量?
答:布置侧壁时,侧壁需要紧帖墙面布置,即布置时应以墙为边界。若墙上有梁且梁比墙宽,则布置时会取梁作为边界,此时侧壁不是贴着墙面的,从而分析不出墙面面积工程量。因此布置侧壁时最好隐藏其它构件,只显示柱和墙再布置较好。 |
15、问:板筋在同一位置时,能否提示位置重复,而在布置的时候也控制不能在同一位置布置相同板筋。因为用户在拷贝或镜像板筋的时候,很有可能多选重选,导致重复多算,又很难查出来。(08版本)
答:如果是完全一样重叠的钢筋用刷新命令可以显示位置重复,但如果有一点不同就不会显示位置重复。 |
1、问:板底筋有一级钢筋,在布置好之后,发现有的一级钢规格是三级钢筋,这时,通过双击钢筋,在构件查询中把一级钢改成三级钢后,为什么明细开关中软件还显示计算弯钩长度.是否要把钢筋全部删掉重新布置?
2、问:板钢筋不是正交怎么布置?
3、问:板筋布置后不同板变斜怎么处理?
4、问:板面筋如何设置固定挑长?
答:调用【钢筋】→〖板筋布置〗命令,在“布置板筋”对话框中对“总挑长”或“左(下)挑长”、“右(上)挑长”进行设置,再选择相应的〖单挑类型〗或〖双挑类型〗即可。 |
5、板筋是否同编号原则?
答:不是。但是如果几块板的配筋一样,可以使用〖构件查询〗命令修改板筋的“相同板数(块)”,统计板筋时软件会自动按相同板块数计算乘积。 图 板筋的相同板块数设置 |
6、问:板钢筋的锚长为什么没有按规定取值? 举例:C40的板,1,2级抗震,C18@200的底筋,应该取34d,为什么软件取46d?
答:锚固长度是按支座的材料类型、强度等级来取值的,而不是按构件本身。 |
7、问:如果把板钢筋的钢筋描述弄错了,怎样快速修改?
答:可以用软件提供的〖构件筛选〗功能(如下图),把布置错误的板筋描述查找出来,直接进行“替换”即可。 图 构件筛选替换板筋 |
8、问:计算板钢筋根数时遇到小数是怎么进位的呢?
答:在【钢筋】→〖钢筋选项〗→〖通用设置〗里设置“计算精度”即可。 图 钢筋计算精度设置 |
9、问:为什么软件在识别板筋的时候不是按标注识别,而是按板筋线的长度识别的呢?
答:当板边没有找到梁时,软件会按设计图上的板筋线长度来识别板筋。如果板边有梁,则软件会按板筋线的挑长标注来识别,并自动计算锚固。因此,识别板筋前应确认已经布置了梁。 |
10、问:板钢筋复制有什么要求没有?
答:复制板钢筋要用copy(对象复制)命令,而不能用〖钢筋复制〗命令来复制。如果板筋两头要计算支座锚长,复制到另一个位置上的板筋线端头必须与支座边相交,才能取到锚长。 |
11、问:板钢筋布置后怎么没有取到支座锚固长度呢?
答:原因1:板钢筋与支座不在同一高度,用构件查询功能修改板筋的“布置高度”即可。原因2:板筋线的端头是否与支座边相交,如果板筋线不到支座边,软件将无法取到锚长。 |
12、问:板钢筋怎么不和板在同一个高度?
答:可以用〖构件查询〗调整板的“板顶高”或板筋的“布置高度”。布置板筋时,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板,软件会默认按层高布置板筋。 |
13、问:板钢筋的接头长度怎么是400?
答:是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可以在【钢筋】→〖钢筋选项〗→〖基本设置〗→〖板筋设置〗中修改“板钢筋搭接长度”的计算公式。 图 板筋搭接长度公式 |
14、问:面筋底筋为双层双向时,如果面筋为两种不同规格的钢筋怎么设置 ?
答:将面筋分别按不同的板筋描述布置,即横向纵向各布置一次。 |
15、问:为什么识别板钢筋时,识别过来的钢筋总是默认的钢筋描述呢?
答:1.检查识别前是否已经用〖描述转换〗功能转换了钢筋描述。 2.有些设计图里的板钢筋描述标识的是代号,比如K1、G1等,则先需要在板钢筋的“管理编号”中定义该板筋代号与对应的板筋描述,然后再识别。但代号必须在板钢筋线上才能识别,如果板筋线旁没有代号,软件将按默认描述来识别板筋。 3.当板筋描述离板筋线太远时也会出现无法正确识别板筋描述的情况。可以使用“选直线和文字来识别板筋”功能,同时选中描述和钢筋线来识别。 |
1、在统计板钢筋的时候怎么出现了板构件编号里"nodef"字段?
答:产生原因是板钢筋没有找到对应的板,但不会影响到工程量计算。 图 板筋识别 |
2、问:工程中的板筋锚固取值与系统默认不同时如何调整?
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钢筋】→〖钢筋维护〗中修改板筋的构造,按这种方法修改后,板筋可以显示明细线条。另外一种是布置钢筋后利用〖构件查询〗直接修改钢筋公式,但这种情况下板筋不能显示明细线条。 图 板筋构造 |
3、问:双挑板负筋两边构造分布钢筋不一样如何处理?
答: 在布置板面筋时,将对话框中的“带分布筋”前的选项勾去掉(如图),单独布置板面筋。然后再切换板筋类型到构造分布筋进行布置。在指定构造分布筋的分布长度时,应采用“点取分布长”的指定方式(如图40),不能用选择板筋的方式。这样便可以分别布置双挑面筋两边的构造分布筋,并分别指定其分布范围。 图39 板筋布置 图 构造分布筋分布范围指定方式 |
4、问:板的底筋在无支座的情况下,钢筋计算到墙体中间线扣保护层是错误的.如果再去改公式,钢筋还是计算错误的,改完公式后必须全部删除掉重新布置,才能正确?
5、问:弧形板钢筋如何布置?
答:板筋布置界面中,在布置方式中选择弧形板筋布置,分别选取外包长度和分布范围。 |
6、问:布置房间时,系统提示“房间编号中没有子构件,不能布置”,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因为房间编号是由相应的侧壁、地面、天棚编号组合而成的。如果定义了房间编号,但没有在属性中选择侧壁编号、地面编号或天棚编号,则布置时软件会弹出如是提示。 图 房间编号定义 |
7、问:规范里说:凸出墙面的砼柱,梁面(包括侧壁)抹灰工程量应单独计算,那么在三维算量里怎么实现的啊?
答:在布置侧壁时,应以墙为边界布置。软件会自动分析出侧壁范围内的砌体墙、砼墙、砼柱、梁侧、梁底等面积,且分别统计出“非砼面墙面面积”和“砼面墙面面积”的属性值。在给侧壁挂接做法时,取“非砼面墙面面积”变量SQMF挂接砌体构件抹灰做法,再取“砼面墙面面积”变量SQM挂接砼面抹灰做法即可。用〖核对构件〗功能核查侧壁,可以清楚的看到砼面和非砼面的分析图形与数据(如下图)。 图 侧壁核查 |
8、问:在布置侧壁后也挂了定额,但没有工程量?
答:1.没有给定额指定工程量计算式。 2.将定额挂接到侧壁编号节点上了。侧壁的定额必须挂在它的子构件(墙面、踢脚等)上,而不是直接挂在侧壁上,否则也没有工程量输出。 3.若是“输出模式”为“构件实物量”模式,则进入〖算量选项〗→〖工程量输出〗,查看侧壁没有工程量输出公式,如果没有进行恢复一下。 |
9、问:侧壁工程量中没有扣减门窗洞口是怎么回事?
答:1.用户在布置侧壁的时候没有把梁隐藏掉,造成侧壁没有和墙体接触。操作规范:在布置侧壁的时候要把梁隐藏掉,布置时以墙作为边界。 2.在【工具】→〖算量选项〗→〖计算规则〗→〖扣减规则〗中,查看墙面、踢脚、墙裙的扣减规则中增加扣减门窗的计算规则(如下图)。 图 墙面、墙裙、踢脚的计算规则 |
10、问:如果构件的高度调整超过了层高,对侧壁有没有影响?
答:有影响。必须把侧壁的高度范围调整为同构件高度,而不是同层高。 |
11、问:地面天棚有时候不能统计量,在工程量输出设置里也没有任何信息?
12、问:为什么外墙侧壁用构件核查显示不出图形?
答:1.在〖核对构件〗中查看图形时需要把光标定位到“图形核查”下相应数值后面,才能看到右边的示意图。 2.示意图的初始视图角度和模型中的视图角度是一样的,在平面视图状态下不便观察侧壁,把图形显示成三维状态再核查就可以了。另外在〖核对构件〗的示意图中拖动左键可以旋转视图角度,滚动鼠标中键可以缩放视图。 |
13、问:在布置房间的时候有些房间总是布置不上,是怎么回事?
答:当边界不闭合时,房间会布置不上。在房间布置界面里有两个参数"延长误差"和"封闭误差"设定,您可以设置一个适当的数据以提高布置效率。或者先对模型进行〖构件检查〗连接一些还没有连接上的构件。 图 房间布置 |
14、问:门窗布置时,门窗的开启方向会不会影响装饰的工程量?
答:会影响到装饰的工程量计算,门窗图形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外装饰的方向,如果指定错误,会影响外装饰在门窗侧的取值。布置时需按正确的布置方向布置。如果布置错误了可以调整门窗的夹点来改变方向。但是需要注意:门有2个夹点控制,调整门的“改变内外”夹点才可以改变箭头的方向(如图),调整门的“改变开启方向”夹点只会影响到门扇的方向,对算量没有影响。 图 改变门的内外方向 图 改变门扇的方向 |
15、问:如果在算墙的粉刷时不需要扣减门窗的框材厚的面积,怎么设置?
答:在〖算量选项〗→〖计算规则〗→〖参数规则〗中设置侧壁的“洞口面积计算方法”设置为“按门窗框外围面积计算”,则侧壁在扣减门窗面积时就不会扣减门窗框材的面积,只扣除窗扇或门扇的面积。 |
1、问:计算楼地面时,房间里的柱子(柱)需要扣减可以怎么处理?
答:1.先在〖算量选项〗→〖计算规则〗→〖扣减规则〗中设置楼地面的扣减规则(如图56),增加扣柱规则。然后在〖参数规则〗里设置楼地面的“柱扣减条件”,在“面积大于Y平方米”的域值一列中录入面积值(如图57),则当楼地面中的柱面积大于该域值时,地面就会扣减柱子的面积。 2.或者在地面的属性中设置指定扣减值,即将要扣减的柱面积以负数的形式录入到地面属性的“面积指定”中,在挂接地面做法时在工程量计算式中加入面积指定变量即可。 图 地面的扣减规则 图 地面扣减柱的参数规则设置 |
2、问:同楼层中有两层板时,天棚布置后会将两层的楼板面积算入?
3、问:当门底两边装饰不一样时,是两边加一半,还是随便加到哪一个地面,还是按加块料优先?
4、问:自定义体怎样以Y轴旋转
答:在命令栏中输入ratate3d 然后选择构件,定义旋转轴,也就是在Y轴方向点2个点,最后输入一个旋转角度 |
5、问:悬挑板的钢筋,水平筋和构造分布筋布置后,查看结果描述互换了
答:悬挑板布置是,要求一边是靠在梁、墙上面的,用来判定那边是受力边,如果有两边考梁、墙,则悬挑板筋计算时,受力边的判定会出现错误,建议采用板筋布置来布置悬挑板筋 |
6、问:如果侧壁是扣减门窗洞口的60%计算怎么设置?
答:可以在扣减规则中参数规则,选洞口扣减计算方法,有个洞口面积乘以系数的选择可以在扣减规则中参数规则。 |
7、问:错层楼层怎么定义实现?(08版本)
答:一般按楼层低的楼层进行定义楼层的高度,错层在楼层中用高度调整框进行调整。 |
8、问:需要修改构件属性图示标注文字的大小如何修改?
答:在软件中:工具—算量选项—构件选项中修改文字高度,若修改之后原有字体未做修改,则用图形刷新命令刷新即可。 |
9、问:需要修改钢筋标注文字的大小如何修改?
答:在软件中:钢筋—钢筋选项—基本设置—通用设置中修改文字高度,若修改之后原有字体未做修改,则用图形刷新命令刷新即可。 |
10、问:在门窗洞口布置过梁布置不上是什么原因?
答:存在的原因:.布置的墙体是砼墙 2.门窗洞口的顶高同梁底 |
11、问:图形不能炸开怎么处理?
答:如果是局部参考,首先要有局部参考的一部分图纸,先后打开cad选中全部多炸开几次,如果还是不能炸开单独打开CAD界面在命令行里输入XREF后把参照图纸拆离即可。 |
12、问:正负零距室外地面高与地下水位深有什么关系?
答:地下水位深主要用来计算土方工程量中的挖湿土体积,软件中“正负零距室外地面高”与“地下水位深”均按绝对值设置,地下室水位深以室外地坪为参照物,因此地下水位线的标高为“|正负零距室外地面高|+|地下水位深|”,水位线以下为湿土部分。如果基础的底标高在地下水位以下,则在基础的坑槽属性中,软件会计算出“湿土体积”(如图),利用湿土体积的变量可以挂接挖湿土的做法。 图 地下室水位深 图 湿土体积 |
13、问:箍筋长度计算方式(内包、中线、外包)在哪儿修改?
答:在钢筋选项中〖基本设置〗,〖通用设置〗,计算箍筋的长度方式中进行调整箍筋的计算方式。 |
14、问:钢筋的定尺长度及搭接长度在哪儿设置?
答:1.在【钢筋】→〖钢筋选项〗→〖基本设置〗→〖定尺长度〗中设置好各种钢筋的“定尺长度”。 2.如果是绑扎接头,软件会默认计算钢筋搭接长度,可以在〖钢筋选项〗→〖基本设置〗→〖关于接头〗中修改搭接长度的计算公式。 3.如果是单面焊、双面焊接头,要计算搭接长度,需要在〖钢筋选项〗→〖基本设置〗→〖关于接头〗中将“是否计算非绑扎接头搭接长度”选项设为“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