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标准
(建筑电气)
文件名称:室外排水管沟、井室及管道安装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
文件编号:
版 号:
受 控 号:
生效日期:
×××××建筑工程总公司
×××××建筑工程总公司
施工技术标准
文件名称:室外排水管沟、井室及管道安装
施工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 归口管理部门:
文件编号: 编制人/日期:
版 号: 审核人/日期:
受 控 号: 批准人/日期:
生效日期: 备注:执行已有文件
文 件 会 签 表 | |||
会签部门 | 会签人/日期 | 会签部门 | 会签人/日期 |
本操作规程及质量要求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室外排水管网安装工程
1.0施工准备
1.1材料要求
1.1.1排水管及管件规格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管壁薄厚均匀,内外光滑整洁,不得有砂眼、裂缝、飞刺和疙瘩。要有出厂合格证、无偏扣、乱扣、方扣、断丝和角度不准等缺陷。
1.1.2塑料管的管材、管件的规格、品种、公差、应符合国家产品质量的要求,管材、管件胶粘剂、橡胶圈及其他附件等应是同一厂家的配套产品。
1.1.3各类阀门有出厂合格证,规格、型号、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符合设计要求。丝扣无损伤,铸造无毛刺、无裂纹,开关灵活严密,手轮无损伤。
1.1.4附属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1.1.5捻口水泥一般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32.5的硅酸盐水泥和膨胀水泥(采用石膏矾土膨胀水泥或硅酸盐膨胀水泥)。水泥必须有出厂合格证。
1.1.6胶粘剂应标有生产厂名称、出产日期和有效期,并应有出 厂合格证和说明书。
1.1.7型钢、圆钢、管卡、螺栓、螺母、油、麻、垫、电焊条等符合设计要求。
1.2主要机具
1.2.1葫芦、捻凿、扁錾、铁锹、手锤
1.2.2卷尺、水平尺、线坠
1.3作业条件
1.3.1有碍排水管网施工的障碍物已全部清除。
1.3.2管沟及管基已合格并验收。
1.3.3管材、管箍及辅助材料均已进场。
1.3.4管材及机具均以备齐,经检验合格并运进现场。
2.0室外排水管道安装
2.1工艺流程
检验下管机具和绳索
检查沟底标高和管基强度
下管前管材检验
接口
闭水实验
下管
2.2操作工艺
2.2.1承插铸铁管、混凝土管接口
2.2.1.1水泥砂浆抹口或沥青封口,在承口的1/2深度内,宜用油麻填严塞实,再抹1:3水泥砂浆或灌沥青玛王帝脂。一般应用在套环接口底混凝土管上。
2.2.1.2承插铸铁管或陶土管(缸瓦管)一般采用1:9水灰比的水泥打口。先在承口内打好1/3的油麻,将和好的水泥,自下向上分层打实再抹光,覆盖湿土养护。
2.2.2塑料管溶剂粘接
2.2.2.1检查管材、管件质量。必须将管端外侧和承口内侧擦拭干净,使被粘接面保持清洁、无尘砂与水迹。表面粘有油污时,必须用棉纱蘸丙酮等清洁剂擦净。
2.2.2.2采用承口管时,应对承口与插口的紧密程度进行验证。粘接前必须将两管试插一次,使插入深度及松紧度配合情况符合要求,并在插口端表面划出插入承口深度的标线。
2.2.2.3涂抹粘接剂时,应先涂承口内侧,后涂插口外侧,涂抹承口时应顺轴向由里向外抹均匀、适量,不得漏涂或涂抹过量。
2.2.2.4涂抹胶粘剂后,应立即找正方向对准轴线将管端插入承口,并用力推挤至所画标线。插入后将管旋转1/4圈,在不少于60s时间内保持施加的外力不变,并保证接口的直度和位置正确。
2.2.2.5插接完毕后,应及时将接头外部挤出的胶粘剂擦试干净。应避免受力或强行加载。
2.2.2.6粘接接头不得在雨中或水中施工,不宜在5℃以下操作。所使用的胶粘剂必须经过检验,不得使用已出现絮状物的胶粘剂,胶粘剂与被粘管材的环境温度宜基本相同,不得采用明火或电炉等设施加热胶粘剂。
2.2.3室外排水管道闭水试验
2.2.3.1管道应于充满水24h后进行严密性检查,水位应高于检查管段上游端部的管顶。如地下水位高出管顶时则应高出地下水位。一般采用外观检查,检查中应补水,水位保持规定值不变,无漏水现象则认为合格。
2.2.3.2介质为腐蚀性污水管道不允许渗漏。
3.0排水管沟施工
3.1工艺流程
钉住中心桩
放线定位
确定路线
测量
管沟开挖
加支撑
3.2操作工艺
3.2.1沿着管线的方向定出管沟的走向,并做好标记。
3.2.2根据设计坡度计算挖槽深度、放出上开口挖槽线。
3.2.3挖至沟底时,在沟底补钉临时桩以便控制标高,防止多挖而破坏自然土层。可留出100mm暂不挖。
4.0化粪池、检查井施工
4.1工艺流程
4.1.1砖砌化粪池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垫层
基槽验收
土方开挖
测量放线
施工准备工作
调制砂浆、砌砖、抹灰
制作安装盖板、井盖、井座
垫层面弹线
回填土
4.1.2圆形(矩形)检查施工井施工工艺流程
混凝土垫层
基槽验收
土方开挖
测量放线
施工准备工作
调制砂浆、砌砖
垫层面弹线
墙面清理、勾缝、养护
安装井盖及爬梯(安装井盖框及爬梯钢筋、混凝土盖板、混凝土井盖框、座浆、抹三角灰等)
4.2操作工艺
4.2.1砖砌体材料宜采用烧结普通砖。
4.2.2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斜搓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4.2.3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4.2.4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混凝土或防水混凝土。
4.2.5施工缝隙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2.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用地面截水、坑内抽水、井点降水等有效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及时观察坑内、坑外降水的标高,以确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降水而产生的影响,如坑内降水坑外回灌等。
4.2.7井室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20mm(圆形井指其直径;矩形井指其边长)。
4.2.8安装混凝土预制井圈,应将井圈端部洗干净并用水泥砂浆将接缝抹光。
4.2.9砖砌井室。地下水位较低,内壁可用水泥砂浆勾缝;水位较高,井室的外壁应用防水砂浆抹面,基高度应高出最高水位200-300mm。含酸性污水检查井,内壁应用耐酸水泥砂浆抹面。
4.2.10排水检查井需作流槽,应用混凝土浇筑或用砖砌筑,并用水泥砂浆抹光。流槽的高度等于引入管中的最大直径,允许偏差±10mm。流槽下部断面为半圆形,其直径同引入管管径相等。流槽上部应作垂直墙,其顶面应有0.05的坡度。排除管同引入管直径不相等。流槽应按两个不同直径作成渐扩形,弯曲流槽同管口连接处应有0.5倍直径的直线部分,弯曲部分为圆弧形,管端应同井壁内表面齐平。管径大于500mm,弯曲流槽同管口的连接形式应由设计确定。
4.2.11在高级和一般路面上,井盖上表面应同路面相平,允许偏差为±5mm。无路面时,井盖应高出室外地平设计标高50mm,并应在井口周围以0.02的坡度外作护坡。如采用混凝土井盖,标高应以井口计算。
4.2.12安装在室外的地下消火栓、给水表井和排水检查井等用的铸铁井盖,应有明显区别,重型与轻型井盖不得混用。
4.2.13管道穿过井壁处,应严密、不漏水。
5.0质量要求
5.1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
主控项目及一般项目必须满足GB5O242-2002第10.2;10.3条规定。
5.2检验批质量合格标准
5.2.1检验批主控项目必须全部合格
5.2.2检验批一般项目合格点率必须达到90%
5.2.3允许偏差项目中最大偏差值不超过允许偏差的1.5倍
6.0成品保护
6.1在测量放线的排水管道沟槽开挖的范围(包括堆土区域)内,不得堆卸管材及其他材料和机具。
6.2放线后应及时开挖沟槽,以免所放线迹模糊不清。
6.3施工过程中,防上管子相撞,以免管子端部保护层脱落影响接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