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 学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5、16、 17题为必考题,第18、 19、 20题为选考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Al-27 Cu– Zn–65
第卷(必考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A.CH2=CH2 B.CH2=CH-CH=CH2
C. D.
2.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乙烯和SO2均能使溴水褪色
B.I2溶于CCl4中,Cl2溶于NaOH溶液中
C.酸雨和硅酸钠溶液长期暴露在空气中pH都会减小
D.镁合金和锌块镀在钢铁设备上起保护作用
3.对下列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纯碱和小苏打,可将其放入坩埚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B.鉴别某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由Cl2还是SO2引起,可将有色布条放入小试管中,加热小试管,观察布条是否恢复原来颜色
C.证明相同条件下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可向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的NaI和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观察生成的沉淀是否为黄色
D.证明铝表面存在氧化膜,可将其加热,观察熔化的铝是否会滴落
4.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下列各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不全是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5.在500℃下,将H2和N2按不同比例通入体积均为1L的相同恒容密
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H2 + N2 2NH3。n(H2)/n(N2)表示起始时
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且起始时H2和N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4mol。
测得H2的平衡转化率[α(H2)]的变化关系如图,则500℃时该反应的
平衡常数约等于:
A.0.056 B.1.33 C.1.48 D.2.22
6.金属Mg和Ti在Cl2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高温
Mg(s)+Cl2(g)=MgCl2(s),ΔH=-1kJ·mol-1; Ti(s)+ 2Cl2(g)=TiCl4(l),ΔH=-770kJ·mol-1
则工业上冶炼金属Ti的反应:2Mg(s)+TiCl4(l)=== Ti(s)+2MgCl2(s)的ΔH等于:
A.-512kJ·mol-1 B.-1411kJ·mol-1 C.-9kJ·mol-1 D.-129kJ·mol-1
7.下列关于指定微粒构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37Cl和39K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C.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丙烷分子内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8.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明显不同的是:
A.花生油 → 奶油 B.胡麻油 → 甘油
C.鸡蛋清 → 氨基酸 D.玉米面 → 葡萄糖
9.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Na2O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
B.1mol –CH3中所含的质子数为9NA,电子数为10NA
C.14g乙烯和14g丙烯中所含氢原子数均为2NA
D.25℃、1atm下,有NA个NO2和N2O4分子的混合气体置于标况时,其体积为22.4L
10.对下列各组离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ClO-、Ba2+、Cl- 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
B.Mg2+、NH4+、Fe2+、NO3- 能在pH=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
C.Fe3+、Na+、Cl-、SCN- 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显红色
D.K+、NO3-、S2-、SO32- 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
11.下列各组物质中,X表示某物质,括号内为所含杂质,Y表示要除去杂质所加入的试剂,Z表示除杂质的操作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X | Y | Z | |
A | 苯(苯酚) | NaOH溶液 | 分液 |
B | Fe粉(Al粉)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SiO2(Fe2O3) | 稀H2SO4 | 过滤 |
D | H2S(HCl) | 饱和Na2S | 洗气 |
A.在该反应中仅起氧化剂的作用
B.Cu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6mol
C.参加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为0.9mol
D.若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可得6.72L气体(标况)
13.25℃时,往20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的H2SO4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可忽略):
A.图中B点为滴定终点,a值为5
B.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C.D点溶液中滴入甲基橙,溶液显橙色
D.当混合溶液的pH=1时,加入H2SO4溶液的体积为15mL
14.向mg镁和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标况下的气体bL。向反
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 mol/L氢氧化钠溶液V mL,使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得到的沉淀质量
为ng。再将得到的沉淀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得到固体pg,则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
是
A.c=1000b/11.2V B.n=m+17cV C.p=m+cV/125 D.5m/3
第Ⅱ卷(必考题43分+选考题15分,共58分)
二、必考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15.(14分)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有关。已知:
H2(g)+ Cl2(g)== 2HCl(g);△H=-185kJ/mol。请填空:
共价键 | H-H | Cl-Cl | H-Cl |
键能(kJ/mol) | 436 | 247 |
1mol N2和5mol H2充分发生上述反应时,实验准确测得产生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原因是: 。
t℃,该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加压,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升温,K 。
(4)已知: Fe2O3(s)+3CO(g)=2Fe(g)+3CO2(g); △H=-25kJ/mol
3Fe2O3(s)+CO(g)=2Fe3O4(s)+CO2(g); △H=-47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19kJ/mol
请写出CO还原FeO的热化学方程式: 。
16.(15分)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时,所得废液中含有Cu2+、Fe3+、Fe2+,为了回收溶液中的铜,某化学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Ⅰ. 通过置换反应回收铜
Ⅱ. 用电解法回收铜,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腐蚀后的溶液中,所有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在方案Ⅰ中,通过4步实验操作可得纯净、干燥的铜粉。请填写下列空白:
第一步:加入 ,充分搅拌;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3)在方案Ⅱ中:
电解开始阶段,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
如何判断溶液中的Cu2+已完全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分析此电解装置,明显不足之处是 ,
改进措施为 。
17.(14分)请设计实验来粗略测定黄铜(铜锌合金,已加工成粉末)中Zn的质量分数。
【供选择的药品】浓硫酸、稀硫酸和氧化铜
【供选择的实验装置】
【设计方案】请在下表中完成3个实验小组设计的3种不同方案并写出计算表达式。
方案编号 | 选用药品名称 | 选用装置及接口编号顺序(如不需组装,则不填) | 需测得实验数据(填相关字母) | ω(Zn)的计算 表达式 |
稀硫酸 | A、F、E; | |||
【方案评价】上述3种方案中,最佳方案是 ,理由
。
三、选考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只能选择其中一题解答.)
18.[化学与技术]
汞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上有广泛的用途。冶炼汞的重要原料是朱砂(HgS)。朱砂炼汞的反应之一为HgS + O2 Hg + 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HgS与O2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每生成1mol Hg转移 mol电子。
(2)电解某汞的盐溶液,当阴极消耗a mol金属阳离子时,可获得2a mol金属单质,同时阳极可得0.5a mol气体产物,该气体产物是 。由此可推知该盐的化学式为
,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
(3)随着冶炼、电镀等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所需汞及其化合物的用量也日趋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含汞废水的排放也愈加严重。以下处理含汞(Hg2+)废水的方法中最简单实用的是
A. 电解法 B. 加入金属还原剂 C. 加入Na2S等可溶性硫化物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9.[物质结构与性质]
砷化镓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其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负性:As<Ga B.第一电离能:As>Ga
C.砷和镓都属于p区元素 D.砷化镓的晶胞结构与NaCl相同
(2)砷化镓是将(CH3)3Ga和AsH3用MOCVD方法制备得到,该反应在700℃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sH3的空间构型为 ,(CH3)3Ga中镓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3)Ga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4)AsH3的沸点比NH3 ,其原因是 。
(5)已知砷化镓晶体密度为ρg/cm3,摩尔质量为M g/mol,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则晶胞中砷原子和镓原子之间的距离d(As-Ga)= (写表达式)。
20.[有机化学基础]
化合物A、B、C、D互为同分异构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其中氧的含量为23.5%。实验表明:化合物A、B、C、D均为一取代芳香化合物,其中A、C、D的芳环侧链上只有一个官能团,4个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可以进行如下反应:
(1)D的分子式为
(2)写出A、G、J、K的结构简式:
A 、G 、J 、K
(3)写出C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
(4)B中侧链上官能团的名称为 。
(5)现有如下溶液:、氨水、NaOH溶液、饱和NaHCO3溶液,FeCl3溶液和NH4Cl,从中选择合适试剂,设计一种实验方案鉴别E和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