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学年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4:53
文档

2012学年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命题:张庆文审题:张永新2012年10月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
推荐度:
导读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命题:张庆文审题:张永新2012年10月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第一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命题:张庆文  审题:张永新    2012年10月

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上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2题

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人凿山腰住,车马从头过”,右图是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示意图。判断下列3-4题。

3.形成这一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

   A.风俗习惯         B.地表形态

   C.土壤性质         D.地质构造 

4.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须克服的环境问题是

   A.土壤盐碱化    B.洪水泛滥

  C.地层下陷     D.水土流失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

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5题。

5.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A.蓝波段(第1波段)                  B.绿波段(第2波段)

C.红波段(第3波段)                  D.近红外波段(第4波段)

6.我国某个地理野外考察队相隔约一个小时看到GPS接收机分别显示如右图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 

  A.向东南方向行进      

B.行进的相对高度达到1 000米 

C.看到的树种多属于常绿硬叶树   

D.19:07:58时所到地已是黑夜

7.Google公司发布推出了一款卫星影像地图服务产品——Google Earth。通过互联网搜索指定的数据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找到自己家的房顶,同时精确地显示鼠标指针处所代表地点的地理坐标。

下列对Google Earth软件的理解,正确是 

①应用的核心技术是GIS技术                       ②真正实现了数字地球

③Google Earth数据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RS、GIS   ④方便人们分析区域的空间信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在手中没有普通地图的情况下,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

      

        

右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题。        

9.图中反映出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10-11题:

10.“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回答12-14题:

12.热带雨林形成以高大密集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的原因是

A. 群落生产力不高                  B. 生态系统稳定

C. 全年高温多雨,生长不间断        D. 生物残体很快遭到分解

1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4.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①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以林木为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森林、栽培作物和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据此做15-17题 

15.城市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生产功能,其中最主要的经济功能是

  A.提供直接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康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16.为迎接2010年的“绿色亚运”,广州绿化委员会确定了多种树木为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可能性最小的是

  A.针叶树    B.常绿硬叶树    C.灌木    D.常绿阔叶树

17.日本的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日本每年却要大量进口木材,特别是一次性筷子几乎全靠进口。日本大量进口木材和一次性筷子是因为   

A.日本的木材质量太差        B.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工业,日本不生产

C.为了大力保护本国的森林资源        D.国内的木材不能满足需求

右图为《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据图回答18题。

18.《规划(2005~2020年)》确定的13个核电厂厂址主要分布在图示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科技发达,利于核电站建设运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海运便利,便于原料输入

19.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内蒙古自治区依托丰富多样的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回答20-21题:

20.下图是 “煤变油”工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该工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资源消耗量大

21. 内蒙古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以下做法不可取的是

A.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         B.发挥土地优势,提高种植业比重

C.引进技术建设优质乳品加工基地       D.发展草原特色和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业

下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22~24题。

22.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

A.西气东输工程        B.西电东送工程

C.水土保持工程            D.南水北调工程            

23.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24.关于本图中的引水工程生态影响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线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施工产生大量弃渣易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B.无助于解决受水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问题

C.进一步加剧沿线地区的荒漠化程度

D.完全解决了受水城市严重缺水问题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重        D.泥沙淤积重

26.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7-28题。

             

27.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28.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29.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30. 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第二部分     读图综合题(共5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注意: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才有效)共55分

31.读下面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各工业部门的投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5分)

(1)该地区的主导工业是             工业。

(2)该地区能源输出的主要方式是        和        ,主要原因是                 (2分)。

(3)根据本区资源特点,除煤炭、电力工业外,还可优先重点发展的工业是          和      ,

主要原因是                                              (2分)。

(4)从本区能源构成特点来看,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是①                         ;

    ②                                   。

(5)该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选择)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     D.土壤盐渍化

(6)产生该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人为原因主要是             。

32.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迭3000毫米,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4分) 

(2) 日本河流航运价值         ,原因是             ;而水能资源           。 (3分)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2分)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据图解释其原因。(2分)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2分)

19、根据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图a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b表示14年~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

材料二:下图(图c)是我国干旱灾害分布图:

(1)据图a,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__盆地。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  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高原和____   __平原。(5分)

(2)据图c,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从南至北依次为       流域、       平原和       平原;从干旱季节分布看,春旱常出现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                      

                    ;伏旱常出现在      平原,主要原因是             。(10分)

(3)据图c,我国干旱频次>30的三个地区又是我国洪水灾害多发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4)据图c,我国干旱频次>30的地区中,沙尘暴多发地区是         ,预防措施是                                    。(3分)

(5)根据图a、c,从气候类型看,我国强沙尘暴多发区为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我国干旱出现频次大于20的地区集中于         、         和         。(4分)

文档

2012学年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2012学年第一学期广州市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文科)命题:张庆文审题:张永新2012年10月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