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史常识-------------------------- |
中国近代史大略可分三个时期,即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与义和团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时期。一般即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爆发。 诗歌上,首先是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所著的《已亥杂诗》350首,冲破格律诗的束缚,以尖锐和浪漫的笔触无情地抨击清的,强烈要求改革内政,抵抗外侮。他是近代文学的先锋作家。接着,近代改良运动的思想家、文学家魏源,他的诗以朴素平实和雄浑遒劲见长,抒发出爱国热情和激烈讽刺统治阶级的昏庸。同时期还有林则徐、张维屏等诗人。太平天国洪秀全的诗,则宣传了思想。戊戌变法后,梁启超中也写了《饮冰室诗话》。不久,黄遵宪提出“诗界”的口号,和谭嗣同、夏曾佑都是诗界派领袖。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则出现同光体诗派。清末,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诞生。南社成员大都是爱国知识分子,有些是同盟会会员。他们的诗感情充沛,风格豪放。代表人物有陈去病、柳亚子、苏曼殊、张光厚等人。 散文,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为先锋,他们以政论文和学术论文见长。到辛亥前后,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炳麟等人的优秀散文。其中有一些思想光辉、感情昂扬、振奋人心的战斗檄文,影响很大。如陈天华的《猛回头》、邹容的《军》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散文成就。 小说在这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创作了3000多部。一方面有侠义、公案、演义、小说,如《小五义》《三侠五义》《洪秀全演义》《续小五义》等一般小说;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还有一方面出现许多小说报刊,如梁启超编的《新小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以及《月月小说》《小说林》《小说月报》《小说世界》《小说时报》《小说丛报》《小说季报》等。这些小说大多能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清帝国腐朽的绝望和愤怒。 戏剧,在这时期主要成就是京剧和话剧。京剧主要代表人物是程长庚和汪笑侬,出现了一些好剧本《全本三国志》《献地图》《哭祖庙》《骂阎罗》等。话剧在这时期兴起,并迅速发展。“春柳社”和“春阳社”是当时较有代表性的话剧社团,演出多是反封建,宣传民主思想的剧目,其中一些话剧影响很大,如《黄金赤血》《新加官》《共和万岁》《东亚风云》等,对我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文学发展的特点是: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越来越鲜明和强烈了;文学的题材和内容空前扩大和广泛;创作方法多种多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得到继承、发展;文学的样式、形式、语言、风格丰富多彩;文学的通俗化也得到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