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及人事制度改革为我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机遇、挑战、困难、希望同在,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深化内外部改革,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为了真正掌握社会需求,为我校的专业设置及毕业出路服务,我校于2004年,2005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毕业生跟踪调查,采取发放毕业生追踪调查表,建立优秀毕业生自我总结、建档、返校汇报工作制度,组织调查组,分赴山东省内各地市等与有关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交谈,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工作情况。对于2006届毕业生调查,我们分专业对所获一手资料(安置花名册,调查登记表,优秀毕业生登记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对学校现设专业的调整,提供了详实的依据,现就我们基本掌握的我校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和规律汇报如下:
一:调查方法:
1、为了能拿到第一手原始材料,克服调查的盲目性,出发前召开了专门会议,对调查活动进行具体安排,狠抓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确定调查专题,设计有关表册分地市包干,任务到人。
2、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由各毕业班班主任协助确定外调样本。
3、采取以青岛为中心,向其他地级市县各单位辐射的办法。调查组足迹遍及30多个单位,直接见面毕业生400余人,召开各种座谈会20多次,和毕业生及各单位领导谈话30多人次,收回问卷2份。
4、校领导汇总各调查组调查报告,召开调查组及毕业生各班班主任参加的汇报会,根据所调查的情况,认真分析,探讨我校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就业指导等各方面工作的特点及规律,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内容及情况
1、毕业生流向及就业情况
我校自2001年升格以来,先后开办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外贸英语、新文学、法学、会计电算化、国际商务等十个专业,2006届毕业生合计1003人。就业总人数981人,就业率98.19%,对口率80%。
从毕业生流向来看有下面几个特点:
(1)全省各地工业、轻工业企业欢迎录用我校毕业生。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毕业生被这些单位录用。
(2)安置到青岛及周边地区的毕业生深受欢迎,这批毕业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之于实践,服务于企业,练了技术、活了脑筋、长了见识,反馈回了信息,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3)业务能力强,技术素质好,我校毕业生利用自己所学专业,不断开拓进取,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骨干力量,成为各单位不可缺少的人才,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4)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来源广泛。招得来,留得住,
综上所述,我校历届毕业生在上级单位的关怀下,在学校的具体就业指导下,在家庭、社会的关注下,他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一技之长,经过顽强努力,锐意进取,创出了一条就业的新路子,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在单位上成了骨干。并用他们辛勤的汗水,累累的硕果,向医院向学校向患者展示了他们的崭新风貌。受到各用人单位领导和患者的赞扬。
我们认为:我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深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他们有技术,有知识,有能力,没架子,谦虚、踏实、吃苦,没有铁饭碗做后盾,竞争意识强,用人单位不背包袱,无后顾之忧,不受内在编制。
二是刚入社会毕业生的责任心强,具有爱心,知识全面,技术高,态度好.
2.在岗表现
我校毕业生绝大多数思想好,工作态度好,道德品质好,工作积极踏实,勇于开拓,不断钻研,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我们对走上工作岗位的900余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我校毕业生一进单位即能上岗工作,顶岗劳动,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其中有很多人成为科室主要技术力量,有20人调到科室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实践证明,我校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单位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向社会证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有作为,职业教育前途广阔,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三、几点体会和思考
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是社会、家庭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在目前情况下,在探索寻求这一问题得以完善解决的进程中,我校毕业生就业路子越来越宽,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办学宗旨明确。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我们坚持扎实细致、灵活机动的办学方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懂技术的新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我们本着服务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分析原则,我们先后开办了十个专业。我们与各用人单位和劳务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人才需求预测准确,专业设置较为合理,培养目标,办学,办学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际相适应。
2、有一个团结,开拓,创新,进取,热爱职教的领导班子。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超前性,职业学校办学难度不小。经费不足,社会不够重视,生源缺乏,毕业生难以安置,问题成堆,道路曲折。学校领导在这些自然人为困难面前,没有气馁,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向困难挑战。老校长朱国才同志,一心扑在职教事业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管理,付出了辛勤劳动。学校领导兢兢业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主管教育、教学和毕业生实习及安置工作,为开拓新的专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他们的带领下,使我们这所职业学校几经坎坷而能不断壮大。
3、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教职工对职教的认识。使每个同志能在职业教育这条战线上,以主人翁的态度,创造性地工作。目这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保证了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了高质量的毕业生。
4、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我们学校成立了实习管理科,专门组织安排实习教学。同学们边学习、边实践,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有专门的实习基地,校内有5个实验室。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他们走出校门,就能立即适应社会上的竞争形势。
5、重视信息反馈,强化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发放毕业生登记表,建立优秀毕业生返校汇报,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单位领导碰头会,发信函了解情况,班主任随时调查,学校组织大型调查等方法加强信息反馈,强化就业指导。
几点思考:
1、联合办学有利于职业教育进入市场。
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市场,首先是进入人才市场,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研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培养的数量要相适应,而且专业结构还要相适应。但人才培养的周期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即时性又存在着矛盾,人才的大量储备滞销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鉴于这些原因,联合办学的优势便显示出来,即不仅能更好地培养人才,而且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对路的前提下,等于毕业生提前在市场上找到就业门路,由于联办单位提出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和培养层次都是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提出的。因此,联合办学有利于学生就业安置,有利于职业教育进入市场。
2、根据人才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快速反应。人才市场也是瞬息万变的,这与我们传统教育的稳定性是相矛盾的。因此要适应市场。就职业技术教育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要成为市场经济中一支,随着市场的瞬息变化,快速地做出反应。我们必须随时了解市场,研究市场,敏锐地观察市场,迅速果断地做出反应,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教学内容及学制。
3、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蠃得市场的关键。
同企事业的产品一样,毕业生的质量是职业教育赢得市场的关键。我们理应把专业技能,作为抓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掌握所学专业技能的人才,以确保他们走向社会,能站住脚,扎住根。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能资格等级证书的考试,有了这些证书,我们的学生走向社会,成为市场的抢手“产品”。
4、继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各公办院校大力扩招的情况下,要利用部门及各学校的宣传,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把挤高考这一独木桥上的千军万马分一部分出来走职业教育之路,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程。因为思想观念的转变需要做长期的、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
5、要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鼓励学生联合就业或自谋职业。克服依赖学校安置的思想,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6、职业教育虽然是业前教育,但学校不能一芳永逸,安置过就万事大吉,而应在学生走出校门后经常到用人单位了解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继续教育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争当技术标兵,这方面我们以前想了不少办法,今后仍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7、要敢于创新开拓,敢于打破常规,在坎坷曲折中开掘出一条宽阔的坦途。
从整个调查结果看,我们不难发现,这几年,我们办学的方向是正确的,路子是对头的,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培养出了2300多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全国各地的各用人单位初步显露出他们的才华,成为各单位的有生力量。他们辛勤劳动和显著的成绩,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道路还很艰难,我们不能松懈,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努力拼搏,加强改革,适应市场,促进职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就业指导中心
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