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测试题 文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4:23
文档

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测试题 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试题第一部分 基础等级题(10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城阕 绰约   芙蓉泣露    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 金樽   钟鼓馔玉    天涯霜雪霁寒霄C.俳优 兰橑   切中肯綮    出师一表真名世 D.溽署 沽取   雕栏玉砌    且放白鹿青涯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
推荐度:
导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试题第一部分 基础等级题(10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城阕 绰约   芙蓉泣露    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 金樽   钟鼓馔玉    天涯霜雪霁寒霄C.俳优 兰橑   切中肯綮    出师一表真名世 D.溽署 沽取   雕栏玉砌    且放白鹿青涯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等级题(100分)

一(12分 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城阕  绰约    芙蓉泣露     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  金樽    钟鼓馔玉     天涯霜雪霁寒霄

C.俳优  兰橑    切中肯綮     出师一表真名世

 D.溽署  沽取    雕栏玉砌     且放白鹿青涯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而那些声名不甚彰著的笔名,多属于报坛的过客,兔起鹘落,不惹人注意。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 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二、阅读《蜀相》,完成4一5题。(6分 每小题3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4、对这首诗中的诗句的 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 . “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复兴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指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B  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  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世的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  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9题。(12分 每小题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脸朝着,面向

  D.项王身被十余创  被:遭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①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②不忍杀之,以赐公

  C.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①愿为诸君快战            ②吾为若德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每小题3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1.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1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四、(14分)

13、把下面句子划横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                                                                 

                                                                

14、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3)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项羽拒绝了屈辱地活着,选择了自刎;司马迁为了理想拒绝了死。一次拒绝就是一段佳话,你有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吗?

请以“拒绝”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抓住细节把事件叙述清楚。

②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二部分(发展等级题50分)

六、文学作品欣赏(32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水槛遣心  杜甫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  此地两三家。

(1)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末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突出了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出”或“斜”字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或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运用(18分)

21、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8分)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

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

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摇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诗歌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感情。我们学过的诗词中都有挥之不去的“月”的影子。请选择你所知道的诗歌中含有”月”的意象的两个诗句,仿照下列句式,用排比句写出诗人笔下借月抒情的不同(6分)

例句:友人左迁,愁肠百断,太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排解充塞胸臆的苦闷;

仿写:

 

 

23、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庆长假自驾车涌入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听一位朋友介绍,他这次“五一”长假在“农家乐”玩得很开心。我问他都玩了些啥,他介绍了几项:一是在树干上“荡秋千”,二是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三是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在“农家乐”摆阔炫富、乱丢垃圾、酗酒等。可见,目前“农家乐”旅游尚待引导、规范。

(I)请你对不文明的游客说一句得体的话。(2分)

答:

   

(2)为保护环境,增进城乡文明交流,请你为“农家乐”接待方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

答:                  

 

 

1、回眸一笑百媚生,                   。(白居易《长恨歌》)

2、                   ,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3、                  ,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4、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帝子降兮北渚,              。____________,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9、                 ,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4、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鲍照《拟行路难》)

15、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行路难(其四)》)

16、映阶碧草自春色,                 。(杜甫《蜀相》) 

17、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陆游《书愤》)

18、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6、鹿门月照开烟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0、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32、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4、                      ,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5、         ,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42、小楼昨夜又东风,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8、野哭千家闻战伐,                  。卧龙跃马终黄土,                    。(杜甫《阁夜》)

49、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五更鼓角生悲壮,____________。(杜甫《阁夜》)

50、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51、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质不眠倚桂树,              。(李贺《李凭箜篌引》)

56、               ,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57、五月渔郎相忆否?           ,                     。(周邦彦《苏幕遮》)

75、谢公宿处今尚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0、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81、垆边人似月,                。              ,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85、            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86、世间行乐亦如此,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阿房宫赋》)

88、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          ,           。

9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            。”           ,

           ,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94、          ,           ;          ,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阿房宫赋》)

99、           ,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0、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1、           ,           ,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105、戍卒叫,            ,楚人一炬,            。

106、为国者            。(苏洵《六国论》)

 

《古代诗歌散文》试题参

1-4  C  A  A C 5-8  B  B   D  D    9-12  C  B   B  C

16(1)所写景物既显得幽静又富有生机。写的是春天的景物,如“澄江平”,“幽树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都是富有春日特征的景色。(2分)

 (2)对比的手法。“十万”和“三两”,一多一少,突出了环境的幽静。  (3分)

 (3)“出”写出了细雨中鱼的欢欣,;“斜”写出了微风中燕予的轻盈,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感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3分;分析其中一个即可)

17.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18.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9.(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20.(8分)

(1)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丽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存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21镜头三:不知什么缘故,突然间姑娘抓起一把莲子,隔着河水,向那岸上的小伙子抛掷过去。

镜头四:没想到抛莲子的举动远远被人看见了,姑娘红着脸,低着头,羞惭了大半天。

22答案示例

  韶华易逝,明月长存,若虚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来感叹萦绕心头的失落;

  故国沦丧,身陷囚笼,后主用“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来表达贯穿岁月的哀叹;

23、(1)示例:这一方美丽和谐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得体即可)

(2)示例①:留下城市文明,带走农家快乐。示例②:“农家乐”,乐农家。

一.

1.A.都读móu  

2.B.城阙  绰约

3.C(A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B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C 便宜从事:指因时因地自行处理,不必请示,此时使用恰当;D不容置喙:不别人插嘴)

4.D(A成分残缺 B句式杂糅 C一面与两面不照应)

5.B(A“专门性的”后的“,”应为“。”;C“遣词用字”后的“;”应为“,”,“鲜明”后的“,”应为“、”;D应将三个问号改为逗号)

二.

6.C(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7.A(古代建筑的“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点缺一不可)

8.B(A项更美在其空间;C项应是院墙阴影,与树无关;D项关系颠倒)

三.

9、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隐瞒我,都要说真心话

10、有功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

11、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12.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三四句作者写上阳宫一片寂寥,宫殿重门紧闭,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一二句2分,三四2分)。

13.诗歌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媚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感情2分,分析2分)

16.(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2)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6)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

(1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答案:

1.D    2.D      3.A    4.C    5.D    6.D    7.B     8.B     9.A   10.D      11.B   12.C    13.A    14.A   15.C    16.D    17.D   18.C     19.A   20.A       21.C   22.D    23.D  24.D   25.D   26.B   27.C   28.C   29.C   30.C          31.C   32.D     33.B   34.B   35.D   36.B    37.C    38.B   39.C   40.B          41.A   42.A    43.D   44.D   45.B   46.D   47.A   48.D   49.A   50.D         51.B   52.D     53.A    54.B     55.C    56.A    57.D    58.B    59.A     60.D  

61.B    62. C      63.A   .C   65.B

66.AC    67.CD   68.CD   69.AD   70.BD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殆尽(dài)     草芥(jiè)        暴霜露(bào)     形单影只(zhī)

B. 溺爱(nì)      归省(xǐng)     为国者(wèi)     兔起鹘落(hú)

C. 装殓(liǎn)    伶官(líng)     斫轮(zhuó)      亲厚无间(jiàn)

D. 缣素(jiān)   蹑足(niè)    箨龙(tuò)     鳏寡孤独(guā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渺弥    殴鹭    麾下   四面楚歌        B. 戊卒   庖丁   矜疑   蜂房水窝

C. 逦迤    云霄    剽略   所向披靡        D. 抟持   佐戎   畴昔   拔本塞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舟行颇迟        迟:晚    B. 秋水潦缩               潦缩:水位下降

C. 嵌岩窦穴               窦:孔、洞

D. 四际渺弥皆大江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过烽火矶               过:经过,路过B. 进乎技矣            进:超过

C. 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唯独,独自  D. 隔离天日               隔离:遮蔽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徘徊不忍去  B. 足之所履               履:踩

C. 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武器D. 乃中《经首》之会       会:会合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俊鹘抟水禽           抟:持,抓

B. 膝之所踦               踦:支撑,接触

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遭受

D.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矗:直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 将军强留之             强:用强力

C. 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D.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缦:萦绕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立:久立  B. 田父绐曰“左”         绐:回答

C. 期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D. 弃掷逦迤               逦迤:连续不断

9.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及长,不省所怙                 怙:奉养        

B.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断定

C. 不克蒙其泽        克:能够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10.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近来     

B. 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            用:因为

C. 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全     

D. 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       遂:就

1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吾佐戎徐州     佐戎:辅佐军务        B. 请归取其孥     孥:儿女

C. 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果:实现    D. 平居自视了然    了:明白

1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抱无涯之戚                         戚:悲伤     

B. 长吾女与汝女                   长:养育

C.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吊:凭吊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劫:胁迫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然瓶粟屡罄                      罄:一种乐器      

B.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载:记,写

C. 及仇雠已灭                       雠:与“仇”同义    

D.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兆:墓地

1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遽:马上    

B. 月落庭空影许长                  许:这样的

C. 投诸地而骂曰                    诸:相当于“之于”    

D.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多少(日子)

15.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予在湖州曝书画                   曝:晒

B. 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废:搁下

C.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              如:假如

D.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间:隔阂

16.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惟大辟无可要             要:要挟      B. 病数月乃瘳               瘳:病愈

C. 自啮其臂曰               啮:咬       D. 余叩所以                 叩:敲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上干云霄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适北山以干仕  

      亦占一山之胜                   信造化之尤物也 

C.    何可胜道也哉              D.   烟涛微茫信难求

18、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善刀而藏之                      臣之所好者道也

A.    素善留侯张良              B.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项王泣数行下                    如土委地               

C.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    委命下吏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A.    谁得而族灭也?            B.   可怜身上衣正单

      六王毕,四海一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C.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20.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项王军壁垓下!

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D.舍相如广成传

2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A.且庸人尚羞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见方山子从二骑,挟二矢       D.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2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函封之                       B. 掠江东南去

C.赢粮而景从                   D.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2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B.左右欲刃相如   C.函梁君臣之首  D.此天之亡我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               B.   而读书者与之  

将成家而致汝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  暴秦之欲无厌               D.   但以刘日薄西山

与可厌之                         与饮食之气相薄

2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项王乃大惊曰                        项王则夜起

A.  乃有二十八骑                    B.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虞兮虞兮奈若何                 

C.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D.   吾为若德

26.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复以小艇游庙中                    B.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C.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D.毎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27.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骊山北构而西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 均不同

2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抑本其成败之迹

    吾时虽能记忆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C.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  千呼万唤始出来  

    牖其前以通明                         汝之子始十岁

2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野与吾书                  ②而读书者与之

③沛公然其计,从之               ④予不能然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能衔哀致诚               B.   诚知其如此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所谓天者诚难测

C.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D.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吾念汝从于东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31.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④余因而实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3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而”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B.   贫者席地而卧

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故得其意而已

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D.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3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可以书遗余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34.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③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④其然乎?其不然乎?  

⑤呜呼!其信然邪? 其梦邪?           ⑥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A.①⑥/②④⑤/⑦/③              B.①⑥/②/ ③/④⑤ /⑦

C.①⑥⑦/③⑤/②④                D.①/②③⑤⑥/④⑦

35.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上干云霄                            B. 饮食拱揖不暂去

C. 与江山相发挥                        D.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3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与江水乱                          B.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C. 齐楚之精英                          D. 刺客不行

3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B. 期山东为三处

C. 客不得已,与偕行                    D.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于,理固宜然              B. 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C. 然后得一夕安寝                  D. 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又可冀其成立邪                   B.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所谓天者诚难测                   D.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与汝俱少年                      B. 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

C. 明年,丞相薨                      D. 可谓智力孤危

41.下列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C.赤泉侯人马俱惊                      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4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依乎天理,批大郤                    B. 技盖至此乎

C. 往往阳狂垢污                        D. 扣其乡及姓字

4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B. 与可没于陈州

C.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D.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  

4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C. 敛不凭其棺                          D.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4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函梁君臣之首                          B. 忧劳可以兴国

C.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D. 义不赂秦

46.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日割月削                            B.皆利系者之多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47.下列句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B.吾兄盛德而夭其嗣乎

C.予我千金,吾生若                     D.将成家而致汝

48.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C.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 袜材当萃于子矣

49.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B. 志气日益微

C. 必械手足,置老监                     D.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50.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牖其前以通明                         B.不次岁月,异年谱也

C. 贫则面语之                           D.今日罹此果报

51.下列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有幸见爱,无幸见恶                  B.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C.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D. 戍卒叫,函谷举

52.下列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B.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53.下列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此项王也。                          B.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C. 左,乃陷大泽中。                    D. 遂行泛彭蠡口

54.下列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 甚矣,汝之不惠

55.与“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56.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②洎牧以谗诛;③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④大王来何操;⑤晚泊沙夹;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⑦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⑧客奋棰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⑨秦人不暇自哀

A. ①③ / ② / ④⑨ / ⑤⑥⑦⑧         B. ①③④ / ② / ⑨ / ⑤⑥⑦⑧

C. ①⑦⑧ / ③④ / ② / ⑤⑥ / ⑨      D. ① / ② / ③④⑤⑥ / ⑦⑧ / ⑨

5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   此三者,吾遗恨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   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58.下列句子与“何为而在吾侧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其矢,盛以锦囊                    B. 惟兄嫂是依     

C. 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9.下列句子与“足相蹑于其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                        B. 初不自贵重

C. 洎牧以谗诛                         D.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60.下列文学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北宋时期散文家。他和儿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家”之中。

B.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C.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和柳宗元一起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反对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要求继承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D. 方苞,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戴名世合称“桐城三祖”。

6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诗词外,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过大孤山小孤山》是其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为作者所写的日记。

B.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后世称其“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与李贺并称为“小李杜”。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阿房宫赋》是其所写的赋的典范之作。

C. 司马迁,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所写的《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高度赞扬《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D.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的著作。《庖丁解牛》是其中的名篇,庖丁,就是一个叫丁的厨师,他技艺高超,目无全牛。

62. 对下列语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原文: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①船经过澎浪矶,虽然没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原来是因为这个而得名吧。

②船经过澎浪矶,即使没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为这个而得名吧。

原文: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①在这种情形下,项王于是上马独骑,部下骑马跟从的壮士(有)八百多人,当夜从南面突围杀出。

②在这种情形下,项王才上马独骑,部下壮士骑马跟从的(有)八百多人,径直在夜间从南面突围而出。

A.②②          B. ①①             C. ②①               D. ①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3-65题: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6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庖丁释刀对曰               释:擦拭

B.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会合,接触

C. 彼节者有间                 间:间隙

D. 每至于族                   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进乎技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    依乎天理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提刀而立                              因其固然

C.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   因地制宜

6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经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是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6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原文: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翻译: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

B.原文: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翻译:祸患常常从细小的事情累积起来的,才智勇气大多被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这样吗?

C.原文: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翻译:我从小就成了孤儿,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知道哥嫂是依靠。

D.原文: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翻译:我也记载了与可以往跟我戏笑的话,以见与可跟我这样亲密无间啊。

67. 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原文: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翻译:有像这样有利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

B、 原文: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翻译:叔父韩愈在听说你去世后的第七天,才能够怀着哀痛表达诚意,让建中在远方备办了应时的鲜美食品作为祭品……

C、 原文: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者。

翻译:又值严寒的冬天,贫穷的人在地上铺上席子躺着,春天地气涌动,不产生瘟疫的监室很少。

D、 原文: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翻译:有某兄弟俩因为把持公仓入狱,按照法律应立即执行死刑。案情准备上报了,胥某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使你活下来。”

68.下列名句名篇默写无误的两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几千万落      B、钉头辚辚,多于在庾之粟粒

C、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69.下列名句名篇默写无误的两项是(   )

A、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B、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70.下列名句名篇默写无误的两项是(   )

A、横栏直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之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意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回眸  牟取   绸缪   侔名   兜鍪B.霓裳  惝恍   倜傥   倘若   蹚浑水

C.衰鬓  鬃毛   发髻   髭须   髯口D.字帖  贴心   粘贴   扶乩   捣衣砧

2.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珍馐  孤鸿  鹧鸪  滞留B.城阕  棹约  凝睇  衣袂

C.霰雪  寂寥  青冥  涕泗D.踯躅  聒噪  雕砌  旌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天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失所望。 

B.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C.他有便宜从事的职权,地方性和局部性的问题,可以全权处理。 

D.“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是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了甲型H1N1流感出现日期比人们最初认为的要早得多,专家们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这说明该流感已经有很长时间得以广泛扩散。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D.再创造活动在诗的欣赏活动中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受到鼓励的。这种想象活动可以使欣赏者在想象中创造出与自己有关的动人的画面来。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门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B.《水浒传》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C.文字工作者应培养起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才有利于遣词用字;写出明确、清晰、生动、鲜明,节奏和谐、音调优美的作品来。 

D.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蒙受巨大的创伤!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6.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7.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2段引用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意在表明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美在形象。

B.《庭中有奇树》描写恋人院中依依异别,赠枝叶留念,使美丽的庭院更具情态化。

C.“更深月色半人家”,是说庭院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树的阴影里。

D.读了《海棠》诗更能够理解诗人以拙政园的“海棠春坞”为题材的原因了。

文档

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测试题 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试题第一部分 基础等级题(10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城阕 绰约   芙蓉泣露    迷花倚石忽已瞑 B.青瞑 金樽   钟鼓馔玉    天涯霜雪霁寒霄C.俳优 兰橑   切中肯綮    出师一表真名世 D.溽署 沽取   雕栏玉砌    且放白鹿青涯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