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防护外架搭设方案.1doc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6:11
文档

防护外架搭设方案.1doc

目录一、概述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脚手架搭设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二、材质要求1、钢管2、扣件用材要求3、竹脚手板用材要求4、连墙杆5、钢丝绳6、卡具7、预埋件三、搭设方法说明1、落地式双排脚手架2、水平防护棚搭设3、临时设施上的防护棚搭设四、搭设技术措施五、落地外脚手架设计与验算(一)、设计参数:(二)、大横杆的计算:(三)、小横杆的计算:(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五)、脚手架立杆荷载的计算(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八)、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九)、混凝土板强度验算
推荐度:
导读目录一、概述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脚手架搭设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二、材质要求1、钢管2、扣件用材要求3、竹脚手板用材要求4、连墙杆5、钢丝绳6、卡具7、预埋件三、搭设方法说明1、落地式双排脚手架2、水平防护棚搭设3、临时设施上的防护棚搭设四、搭设技术措施五、落地外脚手架设计与验算(一)、设计参数:(二)、大横杆的计算:(三)、小横杆的计算:(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五)、脚手架立杆荷载的计算(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八)、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九)、混凝土板强度验算
目   录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2、设计依据

3、脚手架搭设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

二、材质要求

1、钢管

2、扣件用材要求

3、竹脚手板用材要求

4、连墙杆

5、钢丝绳

6、卡具

7、预埋件

三、搭设方法说明

1、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2、水平防护棚搭设

3、临时设施上的防护棚搭设

四、搭设技术措施

五、落地外脚手架设计与验算

(一)、设计参数:

(二)、大横杆的计算:

(三)、小横杆的计算:

(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五)、脚手架立杆荷载的计算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八)、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

(九)、混凝土板强度验算

六、搭设工艺流程

七、架子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1、架子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2、人员素质要求

3、劳动用品(三宝)要求

八、脚手架拆除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2、设计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及相关资料、《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以及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3、脚手架搭设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

1)、外防护及外脚手架均采用双排外加架,外挂密眼安全网。

2)、水平防护:主体施工阶段水平操作层设置一道。

3)、在建筑物垂直打击范围内的临设工程上均搭设双层防护棚。

二、材质要求

1、钢管

1)钢管材质要求

钢管材质一般使用Q235A(3号)钢。力学性能要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J级钢的规定,每批钢管进场时,应有生产厂家的检验合格证,若对质量不明或有怀疑时,应将进场钢管进行机械性能试验。承重杆件的钢材,还应满足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磷含量的要求。

2)钢管规格要求

应采用外径48mm,壁厚3、2mm的焊接钢管,缺乏这种钢管时,也可采用同规格的无缝钢管或外径50~51mm、壁厚3~4mm的焊接钢管或其它钢管,外架立杆及大横杆采用黄色,剪刀撑及斜撑采用黑黄相间色。钢管上严禁打孔。

2、扣件用材要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扣件不应有裂纹、气孔,也不应有疏松、砂眼或其他影响使用性能的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要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要不小于5mm;扣件的活动部位应使其转动灵活,旋转扣两旋转面间隙要小于1mm。扣件表面应除锈并刷红色防锈漆。

3、竹脚手板用材要求

选用长约3米,宽约0、3米,厚约4~5mm的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每块质量不大于20kg。

4、连墙杆

连墙杆使用与架体同材质的钢管,与主体结构(结构柱或边梁)拉接或与预先埋置于楼面的钢筋拉接。

5、预埋件

预埋件采用φ12圆钢制作成所需形状埋设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中,作为钢丝绳的受力点,连墙杆的受力点以Φ25的短钢筋埋设。

三、搭设方法说明

1、落地式双排脚手架

1)落地式双排脚手架由立杆、横杆、斜撑、剪刀撑、拉索等组成。立杆纵距la=1.5m,立杆步距h=1.80m,立杆横距lb=1.0m,内排立杆距墙0.3m。

2)立杆应置于硬化的地面或夯平后铺设的跳板上,在距地面300高通设一道扫地杆。脚手架外侧立杆四角设置剪刀撑,每间隔5跨一把,每把跨度为4跨,与地面夹角约为60°,剪刀撑均须由底到顶连续设置。

3)应在脚手架内底部每层需设置水平安全网。

4)外侧立杆内侧挂密目式安全立网,用16#元丝连接,并用200mm宽黄黑相间的竹胶板条每层设置分层条。外侧钢管满刷黄色调和漆。

5)按三步三跨设置连墙件,每处(单)双杆夹持在结构柱、预埋件上。

3、临时设施上的防护棚搭设

临时设施上防护棚,采用钢管架搭设,在棚顶做双层竹跳板防护。

四、搭设技术措施

1、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架高的1/200。

2、立杆接头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立杆上的接头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跨内,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同一步内不允许有二个接头。

3、立杆顶端应高出施工作业层1、5米。

4、脚手架底部必须设置纵、横连杆。

5、纵向水平杆(大横杆)设于横向水平杆(小横杆)之下,在立杆内侧,采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大横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并不大于6米。

6、大横杆对接扣件连接、对接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跨的跨中。

7、架子四周大横杆的纵向水平高差不超过±50mm,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1/300,一根杆的两端高差不得超过±20mm。

8、小横杆两端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大横杆上。

9、每一主节点(即立杆、大横杆交汇处)处必须设置一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杆上,该杆轴线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靠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250mm,外架立面外伸长度以100mm为宜。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撑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立杆间距的1/2,作业层小横杆间距为1米。

10、脚手板一般应设在三根以上小横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小横杆,并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以防倾翻。脚手板平铺,应铺满铺稳,靠墙一侧离墙面距离不应大于150mm,拐角要交圈,不得有探头板。

11、搭设中每一层,外架要及时与结构进行牢固拉结,以保证搭设过程中的安全,要随搭随校正杆件的垂直度和水平偏差,适度拧紧扣件螺栓。

12、拉杆必须从第一层与主体结构连接,拉杆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可稍微下斜,不容许向上翘起。保证垂直两步,水平三跨一直拉接。

13、剪刀撑的接头采用搭接,搭接长度800~1200mm,采用旋转扣件紧固。

14、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

15、用于纵向水平杆对接的扣件开口,应朝向架子内侧,螺栓向上,避免开口朝上,以免雨水进入,导致扣件锈蚀、锈腐后强度减弱,直角扣件不得朝上。

16、外架施工层应满铺脚手板。

17、剪刀撑是在脚手架外侧交叉成十字形的双杆互相交叉,并与地面成45°~60°夹角。作用是把脚手架连成整体,增加脚手架整体稳定。

18、连墙杆按二步三跨设置。

五、落地脚手架计算及设计

(一).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21 m,立杆采用单立杆;

搭设尺寸为:横距Lb为 1.05m,纵距La为1.8m,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5 m;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m;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2 根;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Φ48×3.2;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

连墙件采用三步三跨,竖向间距 4.5 m,水平间距5.4 m,采用扣件连接;

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单扣件;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0.500 kN/m2;脚手架用途:其它用途;

同时施工层数:2 层;

3.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重庆,基本风压0.35 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计算连墙件强度时取0.92,计算立杆稳定性时取0.74,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为0.214;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0.1495;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0.14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m2):0.005;

脚手板类别:竹串片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竹串片脚手板挡板;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m):0.035;

脚手板铺设总层数:3;

5.承重混凝土板参数

板类型:双向板;

板单元计算宽度Bc(m):2.7m;

板单元计算长度Bl(m):3m;

板厚度h(mm):180;混凝土成型龄期TB(天):28;

混凝土强度等级:[XB=C30];混凝土强度实测值fck(MPa):14.3;

钢筋位置      配筋量及等级      每米宽钢筋面积(mm2)

X向正筋      HPB235 10@150      ASX=523.33

Y向正筋      HPB235 10@150      ASY=523.33

X向负筋      HPB235 10@150      ASX'=523.33

Y向负筋      HPB235 10@150      ASY'=523.33

                

                

(二)、大横杆的计算:

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5 kN/m ;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5×1.05/(2+1)=0.122 kN/m ;

活荷载标准值: Q=0.5×1.05/(2+1)=0.175 kN/m;

静荷载的设计值: q1=1.2×0.035+1.2×0.122=0.1 kN/m;

活荷载的设计值: q2=1.4×0.175=0.245 kN/m;

                

          图1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强度验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弯距分别按图1、图2组合。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M1max = 0.08q1l2 + 0.10q2l2

跨中最大弯距为 M1max=0.08×0.1×1.82+0.10×0.245×1.82 =0.128 kN·m;

支座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M2max = -0.10q1l2 - 0.117q2l2

支座最大弯距为 M2max= -0.10×0.1×1.82-0.117×0.245×1.82 =-0.154 kN·m;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σ =Max(0.128×106,0.154×106)/4730=32.558 N/mm2;

大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为 σ = 32.558 N/mm2 小于 大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νmax = (0.677q1l4 + 0.990q2l4)/100EI

其中:静荷载标准值: q1= P1+P2=0.035+0.122=0.158 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Q =0.175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为:ν = 0.677×0.158×18004/(100×2.06×105×113600)+0.990×0.175×18004/(100×2.06×105×113600) = 1.257 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 1.257 mm 小于 大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800/150 mm与10 mm,满足要求!

(三)、小横杆的计算:

根据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作为小横杆集中荷载,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 0.035×1.8 = 0.0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5×1.05×1.8/(2+1)=0.221 kN;

活荷载标准值:Q=0.5×1.05×1.8/(2+1) =0.315 kN;

集中荷载的设计值: P=1.2×(0.0+0.22)+1.4 ×0.315 = 0.782 kN;

                      小横杆计算简图

2.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标准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

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qmax = ql2/8

Mqmax = 1.2×0.035×1.052/8 = 0.006 kN·m;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pmax = Pl/3

Mpmax = 0.782×1.05/3 = 0.274 kN·m ;

最大弯矩 M = Mqmax + Mpmax = 0.28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 / W = 0.28×106/4730=59.107 N/mm2 ;

小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 σ =59.107 N/mm2 小于 小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qmax = 5ql4/384EI

νqmax=5×0.035×10504/(384×2.06×105×113600) = 0.024 mm ;

大横杆传递荷载 P = p1 + p2 + Q = 0.0+0.22+0.315 = 0.599 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pmax = Pl(3l2 - 4l2/9)/72EI

νpmax = 599.22×1050×(3×10502-4×10502/9 ) /(72×2.06×105×113600) = 1.052 mm;

最大挠度和 ν = νqmax + νpmax = 0.024+1.052 = 1.076 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为 1.076 mm 小于 小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050/150=7与10 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规范表5.1.7,直角、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单扣件承载力取值为8.0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 0.035×1.8×2/2=0.0 kN;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2 = 0.035×1.05/2=0.019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 P3 = 0.35×1.05×1.8/2=0.331 kN;

活荷载标准值: Q = 0.5×1.05×1.8 /2 = 0.472 kN;

荷载的设计值: R=1.2×(0.0+0.019+0.331)+1.4×0.472=1.157 kN;

R < 8.00 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为0.1495kN/m

  NG1 = [0.1495+(1.80×2/2)×0.035/1.50]×21.00 = 4.032kN;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采用竹串片脚手板,标准值为0.35kN/m2

  NG2= 0.35×3×1.8×(1.05+0.3)/2 = 1.276 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采用竹串片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4kN/m

  NG3 = 0.14×3×1.8/2 = 0.378 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0.005 kN/m2

  NG4 = 0.005×1.8×21 = 0.1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5.874 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5×1.05×1.8×2/2 = 0.945 k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

  N = 1.2 NG+0.85×1.4NQ = 1.2×5.874+ 0.85×1.4×0.945= 8.174 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

  N'=1.2NG+1.4NQ=1.2×5.874+1.4×0.945=8.372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0.7μz·μs·ω0

其中 ω0 --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ω0 = 0.35 kN/m2;

    μz --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μz= 0.74;

    μs --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为0.214;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为:

   Wk = 0.7 ×0.35×0.74×0.214 = 0.039 kN/m2;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 为:

   Mw = 0.85 ×1.4WkLah2/10 = 0.85 ×1.4×0.039×1.8×1.52/10 = 0.019 kN·m;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 + MW/W ≤ [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 = 8.174 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 [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 = N'= 8.372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 = 1.59 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得 : k = 1.155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得 :μ = 1.7 ;

计算长度 ,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 = 2.945 m;

长细比: L0/i = 185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 :φ= 0.209

立杆净截面面积 : A = 4.5 cm2;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4.73 cm3;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考虑风荷载时

σ = 8173.746/(0.209×450)+18698.792/4730 = 90.862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90.862 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

σ = 8372.196/(0.209×450)=.019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019 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3.6条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s = [φAf - (1.2NG2k + 0.85×1.4(ΣNQk + MwkφA/W))]/1.2G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 = NG2+NG3+NG4 = 1.843 kN;

活荷载标准值 :NQ = 0.945 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 = 0.15 kN/m;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Mw / (1.4×0.85) = 0.019 /(1.4 × 0.85) = 0.016 kN·m;

Hs =( 0.209×4.5×10-4×205×103-(1.2×1.843+0.85×1.4×(0.945+0.209×4.5×100×0.016/4.73)))/(1.2×0.15)=86.804 m;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3.6条脚手架搭设高度 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 Hs /(1+0.001Hs)

[H] = 86.804 /(1+0.001×86.804)=79.871 m;

[H]= 79.871 和 50 比较取较小值。经计算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 =50 m。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21m,小于[H],满足要求!

(八)、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l = Nlw + N0

连墙件风荷载标准值按脚手架顶部高度计算μz=0.92,μs=0.214,ω0=0.35,

Wk = 0.7μz·μs·ω0=0.7 ×0.92×0.214×0.35 = 0.048 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24.3 m2;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 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lw = 1.4×Wk×Aw = 1.1 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lw + N0= 6.1 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 = φ·A·[f]

其中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i = 300/15.9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A = 4.5 cm2;[f]=205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9×4.5×10-4×205×103 = 87.545 kN;

Nl = 6.1 < Nf = 87.545,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连墙件采用单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6.1小于单扣件的抗滑力 8 kN,满足要求!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九)、混凝土板强度验算: 

                

单根立杆传递荷载代表值(kN):NL=NG+NQ=5.874+0.945=6.819kN;

混凝土板活荷载设计值(kN/m2):

QB=1.4×[2×NL/(La×Lb)×(Lb×Bc)/(0.49×Bc×Bl)+Qk]=1.4×[6.819/(1.8×1.05)×(1.05×2.7)/(0.49×2.7×3)+3.5]=12.116kN/m2;

混凝土板恒载设计值:(kN/m2):GB=1.2×h0/1000×25=5.4kN/m2;

GB'=GB+QB/2=5.4+12.116/2=11.458kN/m2;GQ=GB+QB=5.4+12.116=17.516kN/m2;

QB'= QB/2=12.116/2=6.058kN/m2;

四边铰支:mq1=0.046;mq2=0.036;

四边固定:m1=0.022;m2=0.016;m1'= -0.059;m2'=-0.054;

M1=(m1+υ×m2)×GB'×Bc2+(mq1+υ×mq2)×QB'×Bc2=4.45kN/m2;

M2=(m2+υ×m1)×GB'×Bc2+(mq2+υ×mq1)×QB'×Bc2=3.73kN/m2;

M1'=m1'×GQ×Bc2=-7.508kN/m2;

M2'=m2'×GQ×Bc2=-6.908kN/m2;

依据《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板的正截面极限计算公式为:

Mu=α1γsfyAsh0

Mu=α1fcbχ(h0-χ/2)+fy'As'(h0-αs');

Mu=fyAs(h0-αs')(当χ<2αs'时,采用此公式);

式中Mu ---板正截面极限承载弯矩;

    α1 ---截面最大正应力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fc的比值,低于C50混凝土α1取1.0;

    αs' ---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默认取20mm;

    fc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参照上述修正系数修改;

    fy' ---受压区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As'---受压区钢筋总面积;

    χ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χ=Asfyh0/(α1fcbh0+fy'As')

    γs ---截面内力臂系数,γs=1-0.5ξ,ξ=Asfy/(α1bh0)

    fy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As---受拉钢筋总面积;

    h0 ---计算单元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取h-20mm,长跨方向取h-30mm,其中h是板厚;

[M1]=0.80×M1U=0.80×1.00×{1-0.5×[523.333×210.00/(1.00×1000×150×14.30)]}×210.000×523.33×150/1000000=12.850kN·m;

[M2]=0.80×M2U=0.80×1.00×{1-0.5×[523.333×210.00/(1.00×1000×160×14.30)]}×210.000×523.33×160/1000000=13.729kN·m;

[M1']=0.80×M1u'=0.80×210.00×523.333×(150-20)/1000000=11.430kN·m;

[M2']=0.80×M2u'=0.80×210.00×523.333×(160-20)/1000000=12.309kN·m;

所以有:M1<[M1],M2<[M2],|M1'|<[M1'], |M2'|<[M2'],此混凝土板是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七、搭设工艺流程

架子搭设工艺流程:在结构楼面上按2.0m间距埋设预埋环┈┄→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预埋环上安置槽钢┈┄→槽钢校正、立杆定位┈┄→安装第一段立杆┈┄→设置扫地杆连接第一段立杆┈┄→安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铺设脚手板,绑扎脚手板安装第二步大横杆 ┈┄→加设临时斜撑杆,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紧(装设与柱连接杆后拆除) ┄→安第三步大横杆和小横杆┈┄→加设剪刀撑 ┈┄→立挂安全网

八、架子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1、架子的验收、使用及管理

验收按规范(JGJ 130—2001)相关规定进行。

(1)把好验收关。搭设过程中的架子,每搭设一个施工层高度(4层)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与搭设班组、工长进行内部检查,经监理、业主和安监站复检合格悬挂合格证后方可上人使用。架子未经检查、验收,除架子工外,严禁其他人员攀登。验收合格的架子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需局部拆改时,要经设计负责人同意,由架子工操作。

(2)工程的施工负责人,必须按架子方案的要求,拟定书面操作要求,向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班组必须严格按操作要求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

(3)基础、卸荷措施和架子分段完成后,应分层由制定方案及安全、技术、施工、使用等有关人员,按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合格后方可继续搭设使用。

(4)使用按2KN/m2考虑,因此架子上不准堆放成批材料,零星材料可适当堆放。

(5)外架底部挂设一道水平防护网并在其上铺设第一道竹跳水平防护层,以后每10米铺设一道竹跳防护层,外侧满挂安全立网,以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6)架子搭好后要派专人管理,未经项目部同意,不得改动,不得任意解掉架子与柱或其他连墙件连接的拉杆和扣件。

(7)架子上不准有任何活动材料,如扣件、飞脚手板、活动钢管、钢筋、小钢模,一经发现应及时清除。

(8)雨后要检查架子的稳定情况,发现钢丝绳松动应及时调紧钢丝绳,保持钢丝绳的均匀受力。

(9)在六级以上大风、大雾和大雨天气下不得进行脚手架作业,雨后上架前要有防滑措施。

(10)外架实行外挂立网全封闭。外挂安全网要与架子拉平,网边系牢,两网接头严密,不准随风飘。

(11)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支撑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12)外墙装饰时,作业层应用7厚竹胶板固定在扶手栏杆和立杆上做作业层垂直封闭并随作业层下降。

2、人员素质要求

(1)高处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岁,两眼视力均不低于1、0,无色盲,无听觉障碍,无高血压、心脏病、颠痫、眩晕和突发性昏厥等疾病,无妨碍登高架设作业的其它疾病和生理缺陷。

(2)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熟悉本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酒后作业和作业中玩笑戏闹。

(3)明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在无可靠防护2米以上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使用工具要放在工具套内。

(4)操作工必须经过培训教育,考试、体检合格,持证上岗,任何人不得安排未经培训的无证人员上岗作业。

(5)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高处作业地面环境要整洁,不能杂乱无章,乱摆乱放,所用工具要全部清点回收,防止遗留在作业现场掉落伤人。

3、劳动用品(三宝)要求

(1)安全帽

1)安全帽必须使用建设部认证的厂家供货,无合格证的安全帽禁止使用。

2)安全帽必须具有抗冲击、抗侧压力、绝缘、耐穿刺等性能,使用中必须正确佩戴。

(2)安全带

1)采购安全带必须要有劳动保护研究所认可合格的产品。

2)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架子工除外),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网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用,要选择在牢固构件上悬挂。

3)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更换新绳时要注意加绳套。

(3)安全网

1)安全网的技术要求必须符合GB5725—85的规定,具有重庆市的安全网使用备案证的方准进场使用。本工程使用规格为1.8m×6m,颜色为绿色的密目式安全立网。进场时要做防火试验。

2)安全网在存放使用中,不得受有机化学物质污染或与其他可能引起磨损的物品相混,当发现污染应进行冲洗,洗后自然干燥,使用中要防止电焊火花掉在网上。

3)安全网拆除后要洗净捆好,放在通风、遮光、隔热的地方,禁止使用钩子搬运。

九、脚手架拆除

1、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符合构造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处理直至满足要求。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轮换层脚手架一次性拆除。

3、拆除时应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不得上下同时作业;最后拆除钢丝绳和悬挑槽钢。

4、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得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5、拆架时派专人在现场值勤,并用黄带划出警戒区,以确保其下人员的安全。

6、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拉杆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

7、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

8、拆下的钢管、扣件等应及时清理,并分规格、按品种堆放整齐、尽快回库。

9、搭拆中途不应换人,以免后来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发生危险。当不得不换人时,操作者必须向接替人员认真对搭、拆的进程和本处的工作情况做详细的报告,接替者完全明了后方可下架。

文档

防护外架搭设方案.1doc

目录一、概述1、工程概况2、设计依据3、脚手架搭设方式及安全防护措施二、材质要求1、钢管2、扣件用材要求3、竹脚手板用材要求4、连墙杆5、钢丝绳6、卡具7、预埋件三、搭设方法说明1、落地式双排脚手架2、水平防护棚搭设3、临时设施上的防护棚搭设四、搭设技术措施五、落地外脚手架设计与验算(一)、设计参数:(二)、大横杆的计算:(三)、小横杆的计算:(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五)、脚手架立杆荷载的计算(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八)、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九)、混凝土板强度验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