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环境 | 活动室 区域活动 | 观察日期 | 2012年10月10日 | ||
观察对象 | 观察者 | ||||
观 察 情 况 | 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在忙着用积木进行拼搭。腾腾手上拿着一块积木,没能与另一块拼起来,便这里敲敲,那里打打。这时,乐乐和王瑞琪搭出的大桥完工了,他们合作的大桥不仅足够长,而且有坡度,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啧啧称赞。乐乐和王瑞琪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谁知腾腾跑过来,“哗”地一声推倒了大桥。乐乐一下急了,冲着腾腾大叫:“你干什么?你干嘛把我们的大桥推翻了?”说着就抓住了腾腾的衣襟,两人扭打起来。老师介入,问腾腾:“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腾腾嘴巴一撇:“不知道!”说完就跑掉了。 | ||||
分 析 与 思 考 | 后来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腾腾虽然承认了错误,并道了歉,但态度极其敷衍和不耐烦。看来,简单的说教没有对腾腾达到触动的效果。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腾腾自己没有能够完成搭建,便对乐乐和王瑞琪的成果产生了嫉妒心理,做出破坏的行为。 | ||||
指 导 策 略 | 根据中班孩子已有初步续编故事的经验,我便以腾腾的行为为蓝本,让孩子续编这样一个故事结尾:“小狐狸奇奇总是将其他动物好不容易搭好的窝弄坏掉,大家都很气愤……”孩子们编出了很多的结尾:所有的人都不跟小狐狸玩,小狐狸气死了;把小狐狸关起来,小狐狸再也出不来了;动物们邀请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用长鼻子把小狐狸卷起来扔到河里淹死了;小鹿把小狐狸带到一口井旁,小狐狸以为井里还有一只狐狸,掉到井里淹死了。同伴们义愤填膺的情绪和假想的严重后果把腾腾给吓住了。当我问天天:“你愿意做这只小狐狸吗?” 腾腾飞快地摇摇头。在对天天的教育中, “后果假想法”使腾腾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不能再任意破坏别人的游戏。 | ||||
观察
环境 | 活动室 | 观察日期 | 2012年10月16日 | ||
观察对象 | 观察者 | ||||
观 察 实 录 | 区域活动中,腾腾先在美工区玩了一会儿,又跑到玩具区。由于速度较快,脚边一绊,将郑喆文正在搭建的楼房碰倒了。郑喆文一把抓住他,腾腾一边挣脱一边辩解:“我刚才没看见,我没有推,我是不小心的。”说完猛地用力挣脱,跑到另一边搭起积木来了。 | ||||
分 析 与 思 考 | 这次的冲突发生时,腾腾确实不是故意而为,但他在碰倒了别人的作品时没有及时道歉,而是用辩解逃脱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没有用手推,就不是犯错误,因此不需要道歉和承担责任。怎样才能让他体会到自己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呢? | ||||
指 导 策 略 | 我来到腾腾身旁,对他说:“腾腾,我们一起来搭一座高高的楼房,好吗?” 腾腾点点头。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座“高大壮观”的大厦完成了。腾腾开心地又笑又蹦。我喊郑喆文来看,貌似不经意时,让郑喆文把大厦“碰”倒了。这下,腾腾傻眼了,只见他气急之下,双眼冒火,就要打人。郑喆文连忙叫起来:“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再说,你刚才还把我的楼房碰倒了呢!”无言以对的腾腾委屈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我一边安慰他,一边说:“把别人辛辛苦苦搭起来的东西碰倒了,真不应该。”“情感体验法”使腾腾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序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让他从主观上不愿意破坏别人的游戏。 | ||||
观察
环境 | 活动室 区域活动 | 观察日期 | 2012年10月31日 | ||
观察对象 | 观察者 | ||||
观 察 实 录
| 腾腾和梁誉轩在合作拼图,两人分别从两边往中间拼。腾腾找到一块拼图,梁誉轩伸手夺了去,说:“这是我这边的。” 腾腾“砰”地一声站起来,大声说:“不对,是我这边的!”见梁誉轩不给他,便一把揪住梁誉轩的衣服,两人就要争夺起来。这时,腾腾转头看看不远处的老师,率先松了手,对梁誉轩说:“那这样吧,你先试试看,如果不对就给我啊!” 梁誉轩顺利拿到拼图,试了多次都拼不上。腾腾一把抢过来,在自己的拼板上转了转就拼上了。他得意地说:“看,是我这边的吧,你还不信!” | ||||
分 析 与 思 考 | 从这次腾腾的行为来看,虽然在处理问题时还不免有争夺的现象存在,但他能够想出“你先试试我再来”的办法,显示出他已经有了自我控制和忍让的意识,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 ||||
指 导 策 略 | 我在集体前大大表扬了腾腾的行为,鼓励他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继续动脑筋解决而不动用武力。看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了肯定,还被老师作为榜样让大家学习,腾腾激动得脸都红了。晚上,我把腾腾的进步告知了家长,家长感激不已,并表示一定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肯定法”使腾腾对自己的努力充满了信心。在今后的教育中,我要继续观察腾腾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他的进步给予鼓励,强化他遵守秩序的意识和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