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年 级 语 文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识字与写字(7分)
1.请用行楷字抄写下面语段中卫夫人的话。(3分)
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向她学习书法。她曾这样形容笔画: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撇如陆断犀象。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 门槛(kǎn) 尴尬(gà)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ǎng)
B. 愧怍(zuō) 瞥见(piě) 惊骇 (hài) 颠沛流离(pèi)
C.俨然(yǎn) 箱箧(qiè) 取缔(dì) 转弯抹角(mǒ)
D.歼灭(jiān) 颓唐(tuí) 寒噤(jìn) 惟妙惟肖(xiào)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嫉妒 蹒跚 颤巍巍 眼花缭乱
B.憧憬 琐屑 赤裸裸 绘生绘色
C.烦躁 跋涉 文皱皱 名副其实
D.闪烁 杀戳 圆明园 穷愁潦倒
二、积累与运用(21分)
4.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少壮不努力, 。 (汉乐府《长歌行》)
(2)气蒸云梦泽,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4)迷津欲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5)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
(7)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8)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9)《春望》中诗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达自己感时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 。
5.下列文题的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观沧海 芦花荡 泊秦淮
B. 最后一课 绿色蝈蝈 我的老师
C. 安塞腰鼓 女娲造人 夸父逐日
D. 紫藤萝瀑布 送灵澈上人 蚊子和狮子
6.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江南晚报社10月12日电 10月11日,星光中学为了让学生向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学习,引导学生立志成才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组织开展了“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学习”的主题活动。
①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②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荣获该奖项。③屠呦呦虽然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但是许多人对屠呦呦并不熟悉。④学校在德育橱窗开辟“屠呦呦专栏”,分为“人物介绍”“主要成就”两个部分,让学生全面了解屠呦呦。⑤各班制作主题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向屠呦呦学习,树立远大志向。⑥整个活动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1)为上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2)从新闻写作的角度来看,下面这句话应该放在第二节中哪两句之间合适?说说理由。(3分)
星光中学领导发现这一情况后,研究决定在校内开展“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学习”的主题活动。
7.无论是《阿长与<山海经>》中买书送书的长妈妈,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摇头晃脑读书的寿镜吾先生,都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再选择一位《朝花夕拾》中出现的人物,并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件事。(3分)
三、阅读与理解(42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游西山
韦应物
时事方扰扰,幽赏独悠悠。
弄泉朝涉涧,采石夜归州。
挥翰题苍峭,下马历嵌丘①。
所爱唯山水,到此即淹留。
【注】①嵌丘:深谷。
8.这首诗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涉涧弄泉、___________、__________、嵌丘游历四件事。(2分)
9.诗人为什么到西山之后就想长久留下来?(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暮入灵岩记
(元)李孝光
出灵峰院,偶坐涧水南。予适小疲,倚大树坐,甚恬。客闻灵岩,亟①欲往。即起,促不得休。是日,会已暮,顷刻驰十里。到寺,天正曛黑。及阶,举头见巨石,孤立如人俯。月出正悬东南角,星象累累,下垂四傍。
入坐佛宫南阶上,正视见其面。夜分②又开南牖③视之。月欲坠,夜色如霜雪,诸峰相向立,俨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独西南一柱,白而长身者也。
(节选,有删改)
【注释】 ①亟jí:急切地。 ②夜分:半夜 。 ③牖yǒu:窗户。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予适小疲( ) (2)亟欲往( )
(3)及阶( ) (4)俨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 )
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夜 分 又 开 南 牖 视 之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是日,会已暮,顷刻驰十里。
13.文中描写夜幕下的灵岩栩栩如生,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4分)
馋虫馋猫和蛮子大伯(节选)
李虹
我当小八路那会儿,真馋啊!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凫的,草里蹦的,树上结的,土里长的,凡是人能吃的都想咬一口,人没吃过的,也想尝尝。看见老牛吃草,嚼得那么香甜,就眼红,薅(hāo用手拔)一把嚼一嚼,一股子土腥气。还特别爱吃活物,直毛的、扁毛的小动物,叫我逮住了就没命。一来二去,就得了个外号,大伙儿都叫我“馋虫”。后来我们文工队又来了个黄毛丫头小玲,她也是馋。她的小兜兜里总是塞得鼓鼓囊囊的,一路走一路吃。我实在馋得慌,忍不住翻开来看看。其实,也没啥稀罕东西,猫耳朵菜啦,车轱辘草啦,还有婆婆丁,苦芽芽……我就给她起了个外号叫“馋猫”。
我们的炊事班长也有个外号叫“蛮子大伯”。我打心眼里佩服蛮子大伯!他什么都吃过,啃过树皮,嚼过草根,还吃过皮带呢!他常常钻到敌人据点里去搞粮食。就说我馋得憋不住的那天吧,他出去搞粮,没走多远就碰到鬼子出来扫荡,一点吃的没弄到不说,胳膊还挂了彩。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喊:“快走!鬼子来了!”我们撒腿就往山上跑。小玲一个劲儿问蛮子大伯:“你胳膊疼吗?嗯?疼吗?”蛮子大伯没说疼也没说不疼,扯了扯她的撅撅辫说:“可怜的细妹子!也没得东西给你吃。”眼圈都红了。
我们足足“转移”了一宿。赶到天亮,我可呛不住劲了!走路直打晃,眼睛里冒蓝火,嗓子眼好像有只小手往外伸;我这个馋虫的馋病又犯了。有把草嚼嚼也好,可是山上光秃秃的,光长石头不长草!实在忍不住,就拾块小石子儿含在嘴里。这下可把小玲吓着了,她抓着我的手说:“石子儿不能吃,快吐了!”她从小兜里掏出个雀儿蛋递给我。我知道,这是前天老同志给她的。我想含一会儿解解馋就还她吧,可谁知那雀儿蛋哧溜一下就钻进肚里了,往外咳也咳不出来。小玲急得都快掉眼泪了,连忙安慰我说:“听妈说,女的抗饿,男的不抗饿。你吃了吧,我不要!”可是,她没走几步,两只小眼睛像火苗叫风打了一样,忽闪一下就灭了,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不动了。这下可把我吓坏了,一边哭一边喊。老同志们都围上来,卫生员扒开她眼皮看看,说:“饿的,晕过去了!”我越想越不对劲,都怪我馋,我不要脸,吃了她的雀儿蛋!我一面说一面哭一面打自己的嘴巴。蛮子大伯一把抱住我,说:“你不是馋,你是饿呀!”他也掉眼泪了。他说:“这样不行,无论如何也得搞点吃的来!”谁都拦不住,他又一跛一拐地下山了。
我们一直等到晌午,忽然听山下“轰”地响了一声手榴弹,大伙都紧张起来。过了一会儿,就见跑上来一个人,身上还背着一个人。走近了一看,原来是武工队的队长刘大胡子,他把蛮子大伯背回来了。听刘大胡子说,蛮子大伯搞到一口袋粮食,路上碰到了鬼子,他又不肯丢下粮口袋,挨了鬼子一,幸亏遇到他刘大胡子,就给救回来了。
蛮子大伯躺在地上,胸脯上一大摊血。我和小玲都吓傻了,光知道哭。蛮子大伯摸摸我的头,又扯扯小玲的撅撅辫,又从怀里掏出两个土豆,给我和小玲一人一个,土豆上还沾着他的血呢!他喘着粗气说:“蛮子没完成任务,把伢子都饿坏了!”我俩哪能吃得下去啊!他的嘴唇动了动,想说啥没说出来,头一歪就咽气了。我和小玲就趴在他身上哭啊,哭啊……
从这以后,我落下个病根:一吃土豆,心就发酸,就要流眼泪。
我再也不馋了。
(有删改)
14.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我再也不馋了”。(3分)
15.选文第二段详细介绍了“馋虫”“馋猫”这两个外号的由来,有什么作用?(3分)
16.赏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3分)
小玲急得都快掉眼泪了,连忙安慰我说:“听妈说,女的抗饿,男的不抗饿。你吃了吧,我不要!”
17.文中的蛮子大伯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8.下列对本文及所学课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中的蛮子大伯、《芦花荡》中的老头子和《蜡烛》中的老妇人都是普通人,虽然身份不同,但都表现出面对战争的无比勇气。
B.《芦花荡》《蜡烛》和本文都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故事情节,同时,也都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C.《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本文同属战争题材。前者是新闻,语言庄重简洁,气势磅礴;后者是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叙述,语言活泼通俗。
D.《芦花荡》一文直接详细地描写了老头子这个孤胆英雄撑船打鬼子的行为,本文也同样直接描写了蛮子大伯在搞粮食的过程中同鬼子战斗的情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老曾和他的琴 华明玥
到了深冬,老曾一直会留心峨眉山的天气预报,一听说峨眉山上有大风雪就两眼放光,因为,听音选琴材的好日子到了!
上山的日子最好是一场大风雪的尾声,狂风震树,如果你有音乐家的耳朵,就能通过树木震动的回声,找出可做古琴的大树。而等狂风平息下来,万籁皆寂,雪的空隙吸纳了一切杂音,踩着没膝的雪,再一一轻叩刚才做过标记的树,听它肚腹之中震动的嗡嗡声,用手掌感知音波透过树心传回来的快慢,就可以明了这棵树用来做琴是用在高音、中音还是低音区。A老曾说,树心里传来的震动,就像当年第一次做父亲时,把耳朵贴在妻子肚腹上,听到的胎心音一样动人。
在峨眉山的大树中,老曾独爱蜀桐,这种树比进口的制琴名木红桧、紫檀生长的速度快多了,伐过大树,很容易补种。蜀桐做出来的古琴,音色洪亮、润泽又不失清亮激越,原因就在于它的纹理很奇特,锯开来,一层实心一层蜂窝,用鹿角灰着重涂抹蜂窝组织后,音色的空洞感被磨平了,就像一个人的浮躁被过滤了一样,弹出来的声音,高音清越不单薄,低音宽广不混沌。
有时,老曾也去“捡漏”,看哪里有翻建的庙宇和老宅,把人家拆下来不要的老木头逐根挑选,买回来做古琴。“在所有的老木头中,名寺原来的廊柱是最好的琴材。”老曾一开始就被廊柱桧木所发出的清音惊住——B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琴音,好像在你的心上弹拨,然后一波一波扩散开去,与静谧的古寺相应,与清幽的山涧相和,与空谷的松涛共鸣,缕缕清音如百合花瓣徐徐绽开,好像你的心绪也随着琴音与万事万物都发生关联。这种音色是怎么来的?老曾忽然意识到,那是寺庙里的晨钟暮鼓,在朝阳和夕阳间,一波波震动着、荡漾着,让廊柱木心发生的物理变化。它也透露出,古琴的曼妙音韵,恰是隔离了万丈红尘之后的一种反思与自省。幸而,通过制琴,那老寺庙的一部分灵魂保留了下来。
老曾做的古琴,大部分已经出售,所得利润,除了帮助他牵头设立的琴社抢救古琴谱外,就是免费教孩子们来学古琴。老曾在成都城外不远处的鹤鸣山租了一间几近废弃的道观,每到周末就去教孩子们学琴。来的大多数是女孩子,年龄在十岁到十三四岁之间,都是附近乡村的留守儿童,而且,大半是一个家庭里的姐姐们。老曾亲自为孩子们上课,没有凳子,孩子都是站着弹。虽然穿着打扮仍是农村女孩的模样,但一旦手触琴弦,孩子们马上不再交头接耳及嬉笑,一曲《流水》,一曲《峨眉山月歌》,很明显改变了她们的气质与感知。
老曾还特地把他新制的古琴带来给孩子们看。那是一架百纳琴,琴身用上百片杂木镶嵌而成。那都是制琴留下的零碎,老曾费尽心思将纹理致密与疏松的木料交叉排列,调整出合适的高、中、低音区。孩子们抚摸那把琴,啧啧赞叹。几乎是不可能再有用处的碎木料,被牺牲的边角料,也成了一架好琴!
这种鼓舞,对老曾,对孩子,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19.老曾很会选琴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概括。(3分)
20.文章对声音的描摹细腻生动,请你选择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以赏析。(任选一句)(3分)
21.从全文看,老曾为什么教孩子们学琴?(3分)
22.文末的“这种鼓舞”,对老曾和孩子来说分别指什么?(4分)
四、作文 (30分)
23.请以“因为喜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写真话,诉真情,叙事要详略得当。不少于55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鼓楼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参 2015.11.
一、(7分)
1.(3分)书写规范1分,端正1分,美观1分。 2.(2分)D 3.(2分) A
二、(21分)
4.(10分)(1)老大徒伤悲(2)波撼岳阳城(3)日暮乡关何处是(4)平海夕漫漫(5)猎马带禽归(6)选贤与能(7)苔痕上阶绿(8)出淤泥而不染(9)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5.(3分)B
6.(5分)(1)(2分)示例:星光中学开展向屠呦呦学习活动 (2)(3分)应该放在③④两句之间,因为前文交代屠呦呦获奖情形,是作为新闻背景,也是星光中学开展向屠呦呦学习活动的契机,后文是星光中学开展的具体活动。本句放在此处,承上启下,连贯自然。(同时这句话又是本则新闻主要事件的总述,应该放在活动的具体内容之前)
7.(3分)示例:父亲 父亲在我要去看五猖会的时候,一定要让我背书。
藤野先生 我在日本留学时,藤野先生帮我校正讲义。
三、(42分)
(一)(4分)
8.(2分)采石夜归(采石归州)、 挥翰苍峭(苍峭题诗、挥翰题诗)
9.(2分)因为作者被西山自然山水的美丽所吸引,同时又厌弃生活中的纷扰,所以想要长久停留下来。
(二)(11分)
10.(4分)(1)我(2)想要(3)等到,到(4)戴着帽子
11.(2分)夜分∕又开南牖∕视之
12.(3分)这天,正赶上傍晚,一会儿就飞奔了十里路。
13.(2分)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如“举头见巨石,孤立如人俯” 一句写出了石头低着头像人一样孤独地站在那里,形象而又生动。
参考译文:
出了灵峰院,(我们)偶然间坐在了涧水的南面。我正好有点疲劳,靠在一棵大树下坐着很安然。客人听说了灵岩,急切地想前往。马上站起身来,督促大家不能休息。这天,正赶上傍晚,一会儿就飞奔了十里路。到了寺庙,天已经漆黑了。等到了台阶,抬头看见了一块大石头,就像一个人低着头孤独地站在那里。月亮出来了,正悬挂在天的东南角,星星很多,都悬垂在月亮的四周。
进了寺庙坐在佛堂的南面的台阶上,正好看到月亮的样子。半夜又多次打开南面的窗户来看它。月亮将要坠落西天,夜色如霜雪一样白,各个山峰相对着站立,好像三四个老人穿着衣服戴着帽子聚在那里议论。只有西南面的一座山峰,通体发亮而且很高。
(三)(14分)
14.(3分)因为馋猫把雀儿蛋给我吃,自己却饿晕了,我心里非常自责难过;蛮子大伯为了我们冒着危险去搞粮食而牺牲,我愈发心痛悲伤,所以再也不馋了。
15.(3分)这两个外号从表面看是因为这两个孩子十分贪吃、可爱,实际上表现了战争年代粮食极度匮乏,生活极其艰苦,孩子们极度饥饿。同时又为下文我吞吃雀儿蛋、蛮子大伯搞粮食等情节作铺垫。
16.(3分)这是对小玲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小玲的着急表现出她为我担心,小玲对我的安慰,表现了她的善良、懂事、坚强、无私。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小玲对我的深厚情谊。
17.(3分)蛮子大伯是一个胆大(勇敢),富有爱心、牺牲精神和责任感的人。
18.(2分)D
(四)(13分)
19.(3分)他能在大风雪过后通过听音的办法找出可做古琴的大树;他知道蜀桐做出的琴音色最好;他知道老木头中名寺的廊柱是最好的琴材;他能将不同的木料交叉排列出百纳琴。(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1分)
20.(3分)示例:A句,将琴材声音比作婴儿的胎心音,写出了声音的神奇和美妙,生动可感。B句,将琴音比作百合花瓣盛开,听觉和视觉的融合(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化虚为实,写出了琴音不断扩散开来的美妙生动。
21.(3分)老曾免费教留守孩子们学琴,是对古琴艺术的真爱,更是为了能把古琴技艺传承下去,同时也体现出老曾对孩子们的关爱。
22.(4分) 对老曾来说,能利用碎木料制成一架好琴,是对自己制琴技艺的肯定,同时也坚定了他抢救古琴谱和传承古琴艺术的信心。
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的百纳琴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虽是留守儿童,不被人重视,但是通过努力也能成为有价值的人。
四、(3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