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0:06:44
文档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6期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了防止企业陷入认识误区,本文运用了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的观点,并在引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观点加以论证。        关键词:企业社
推荐度:
导读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6期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了防止企业陷入认识误区,本文运用了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的观点,并在引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观点加以论证。        关键词:企业社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

***** *

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6期

        ◆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了防止企业陷入认识误区,本文运用了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的观点,并在引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观点加以论证。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股东利益最大化 相关者利益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已不再限于财富的多寡和市场抢夺,而是扩展到社会责任领域。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日益完善,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推动下,以SA8000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在世界范围广为推进,标志着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范畴成为国际发展新趋势。众多的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兼顾了社会各方面公众的利益,甚至是为节能环保作出了贡献。然而,也有少数企业不堪社会责任之重负而陷入困境。因此,到底如何处理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成了一个必须讨论的话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通过管理获取最大利益,即为股东赚取利润。1919年,美国密歇根就曾宣称:企业机构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赚取利润。这种观点完全确认了企业的经济功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得到企业界的普遍认可和推行。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认为企业职能应该由追求利润扩展为平衡利益。企业从要向所有者负责转变为要向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企业应更多地关注员工和顾客的利益和要求,更多地参与改善工作条件和消费环境的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发挥更突出的作用。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为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应承担包括尊重、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环境等在内的社会责任。因为,全球化进程加快,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但是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差距加大等全球化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不安。

        目前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过一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学界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利益相关者理论观点认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对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并对特定的利益相关者有特定的责任。社会契约理论观点认为,企业的动作方式应该像组织和社会之间存在契约一样,使社会收益最大化。企业行为应该受法律的指导,或自愿符合社会规范和期望。企业公民理论观点认为:社会赋予企业生存的权利,是让企业承担受托管理社会资源的责任,那么企业就必然要为社会的更加美好而行使这项权利,承担这项责任,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一个美好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经济的繁荣,还需要政治的稳定和道德的和谐。

        现在社会普遍比较认同三重底线理论,这是英国学者约翰•埃尔金顿确立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重底线,即要拥有确保企业生存的财务实力,同时必须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正。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之后,逐渐成为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共同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对股东的责任

        

        根据三重底线理论,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是第一位的,即企业首先要履行经济责任,实现利润最大化。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在于:

        先分析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由此定义可知,企业主要指的盈利性组织。因此企业首要的责任是维护股东的利益,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这是最基本的东西。

        企业首先把自身发展好,包括诚信经营,照章行事,为社会提供合格、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关爱内部员工,与外部的上下游伙伴合作共赢,建立和谐关系;持续创造大幅盈利。其实这些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企业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为强调规模效应而解决的社会就业问题就是对社会的贡献,还有利税,它是企业除了给自己员工和企业家创造财富之外,对国家经济贡献的最好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可口可乐、IBM、微软、通用电气、诺基亚、麦当劳等著名企业无一不是巨额利润的创造者。而他们在解决就业,提供优质产品,增加利税和出口创汇,增加社会财富与促进社会和谐,创造技术创新体系等各方面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卓著的。美国《财富》杂志2008年7月9日公布了2008年度全球企业500强排行榜,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以406.10亿美元的年盈利额位居榜首(详见表1)。

        企业规模大、经营业绩优良本身就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特别是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如埃克森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解决了约8.6万人的就业问题;BMW集团在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雅芳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容化妆品公司之一,在5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投资,拥有43000名员工;飞利浦在60多个国家里拥有166500名员工活跃在照明、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半导体和医疗系统等领域;以“红屋顶”作为餐厅外观显著标志的必胜客,如今已是全球最大的比萨专卖连锁企业,在遍布世界各地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间分店,员工有近25万名,联邦快递在全球拥有超过138000名员工……这些明星企业不但解决了众多人口就业问题,而且对企业所在国财政收入贡献巨大,他们所上缴的税收占去了当地财政收入很大的比例。

        大企业在推进技术革新方面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令世人瞩目的。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创新的自觉意识,在企业家创新精神推动下,为了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大企业非常重视产品研发,他们培养和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科研团队,构建了健全的研发机构,形成了推崇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理念,他们不断推出新产品,使创新与市场、与企业的利润结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消费者才能不断惊喜地发现新产品,全球科技才能不断地快速进步。

        只有不断获得可观的利润,公司才有能力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2004年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之后,众多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向受难者捐助现金和物品,其中,美国辉瑞制药向救援机构捐助了1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2500万美元的药品,可口可乐公司捐赠了1000万美元,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捐赠了500万美元,花旗集团捐赠了300万美元,盖茨基金会捐赠了300万美元,沃尔玛在超市内设置了募捐箱,同时沃尔玛基金会也捐赠了200万美元。这些捐赠行为,不仅树立了“既富且仁”的财富新观,彰显了企业社会价值,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更体现了这些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目前在中国,也存在很多企业社会负担过重的现象。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企业本身经济实力不足,各级管理部门不断出台规章制度,加重企业负担,部分成长中的企业迫于压力,穷于应付,艰难挣扎。其结果是,它一直在承担外围的,所谓的对、对社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而忽略了对股东的责任,把最基础的东西丢掉了。最后导致企业惨淡经营,甚至破产。

        

        股东利益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相辅相成

        

        股东利益最大化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是强大的经济后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体现企业经营者个人的道德水准,更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担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有损于其经营业绩,这种担心乍看起来似乎有点道理,因为社会责任活动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从而损害了其短期利益。但在我们看来,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吸引了大量人才等,可以增加收益,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支付的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已。

        现实生活中,当企业履行了对供应商、员工、、债权人、顾客及公众的责任时,它同时也会得到社会相应的回报,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而这宝贵的无形资产又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就拿重视环保的企业来说,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公益事业与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以净化环境,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这将有助于缓解城市尤其是工业企业集中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严重,人居环境恶化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革新首先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

        以美国“回收银行”为例,它被《时代》周刊评为最具有责任感的先锋企业之一。它创造了一个全新商业模式:“回收银行”为每个家庭提供一个嵌有芯片的免费垃圾桶,分大中小三类。这张芯片作为这户人家固定的辨识标记,测量并记录可回收垃圾的丢弃时间和重量。住户每月根据丢弃垃圾数量获得最多价值35美元的“回收银行”账户积分,进而选择指定商家享受折扣消费,或将钱捐给慈善组织。这个模式将居民、商家、和“再生银行”巧妙套进同一个利益共同体,个个是赢家:于居民,既能免去垃圾处理费,又能享受商家打折优惠;于商户,只需向“回收银行”支付少量费用,便可借此套牢更多消费者,同时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于,既大量节省处理垃圾的开支,又能保护环境。至于“回收银行”,它向当地收取每户24美元的费用,同时确保为对方节省至少同等数目的垃圾处理费,另外从转卖废品中获取收益,更是名利双收。

        当企业可通过慈善公益行为帮助落后地区的人民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业时,既可以解决当地因资金困难而无力投资的问题,帮助落后地区逐步发展社会事业,又能通过公益事业达到无与伦比的广告效应,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以印度“尼丹”扶贫帮困为例,是凑钱生财的成功案例。“尼丹”1995年成立于印度东部比哈尔邦,12年内帮助6万名城乡穷人启动并发展20个的企业和组织。 那是居于社会最底层、遭遇边缘化的群体,包括拾荒者、菜贩子、建筑工人等。根据印度2007年报告,短工占印度劳动力的92%,人数超过3.4亿,创造60%的国内经济产量,却属于最贫困、最脆弱的群体。

        “尼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它下属的尼丹•斯瓦奇得哈拉私人有限公司足见一斑。这家城市废品经营企业由1606名拾荒者组成,他们每人出资2美元,以3212美元启动资金参与项目竞标。截至2008年,它从帕特那市政公司和斋浦尔市政公司赢得数千万卢比的合同,盈利8万美元。它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拾荒者。“尼丹”挖掘穷人的财富,形成了规模经济,其创始人辛格获得“2008年度印度社会企业家”称号。

        《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影响的实证研究》通过运用实地调查、搜集数据、选择相关变量、构建模型和运算等科学手段,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相关性。其结果表明,履行社会责任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社会公益行为,而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是增加股东财富的有利条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得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他们就会乐于和股东共同创造一块更大的“蛋糕”,此时股东分得的那块“蛋糕”要比不履行社会责任分得的大得多。

        

        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企业作为代理人对股东的责任,即股东利益最大化。履行社会责任和“股东财富最大化”并不矛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当今西方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日益重视,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方向,不能陷入认识误区,正确处理好股东利益与相关利益的关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供应商、员工、、债权人、顾客及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未来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经营环境,企业只有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满足具体环境中各种构成要素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增加股东的财富。因此,作为企业,首先要进行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把自己企业内部的事情做好。要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核心人才、核心技术、核心市场的培育,全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然后企业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不仅仅是捐赠、赈灾等等,更主要的是把企业的产业延伸到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企业的贡献,这样才是我们经常倡导的企业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杜鹃,李向阳.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对股东负责.[中华工商时报] http://business.sohu.com/

        2.杨善林.企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姚海鑫,陆智强,李红.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李萍.浅谈企业的社会责任.新西部,2007.9

        5.王碧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

        6.王晓珍等.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江苏商论,2009.10

文档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关系分析******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26期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关注,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为了防止企业陷入认识误区,本文运用了三重底线理论,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首先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并不矛盾的观点,并在引用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观点加以论证。        关键词:企业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