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迎新
中国的动漫产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兴文化将展开她美丽的翅膀,做一个优美的冲刺甚至是滑翔,因为她不仅仅培育了一代人的粉丝,还拥有控制下一代的魔力,甚至还有点要主导未来流行时尚的潜力。
要说明白动漫的发展趋势,就一定要从动漫的所需人才、资金、动漫面对的市场、以及动漫未来的竞争对手说起!
人才:令人尴尬的话题
缺乏对于人才的整合和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才大量流失,成为目前国内动漫原创界尴尬处境的源头。如火如荼的动漫产业同时也彰显出相关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这一现象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契机,进而催生了动漫教育的投资热潮。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许多知名学府都专门开设动画系,定向培养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但是,人才短缺的情况依然十分突出。拿吉林艺术学院等院校2004年毕业的我国第一批动漫专业人才,共300多名专科生,但由于动漫产业待遇低,不如广告、平面媒体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更具诱惑力,所以,只有20%的人才留在动漫产业。
中国目前有400多所院校开设动画专业,学生有60多万。每年近5万动画专业毕业生中,大部分都属于低端人才,只会些基本的制作技能。
还有一个导致人才流失的很重要的原因随着动漫产业在我国的悄然兴起,大量国外动漫企业入主我国,这些外资动漫公司在开拓动漫市场的同时,以高工资(也是国内企业资金紧缺的原因),高待遇,广纳贤才,使国内动漫公司普遍因〝缺血〞而无法建立完整的技术团队。
当前高校动画专业的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以为开些3D课程就跟上了潮流。没有专业的教学,没有专业的老师当然不太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了。有位漫画制作商表示,内地拥有优秀的人才,只不过是没有把他们挖掘出来而已。漫画协会会务总监郭峰呼吁:〝不要让美国来创作我们的花木兰,更不要胡编乱改的三国演义卖到中国来。〞
在专业培养上,影响学生的并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或者说同样重要的还有文学、艺术设计、美术等。尤其是文学,它能帮助理解事物、人生和社会。考察一下美国等动漫强国的创作人才就会发现,他们的背景都非常丰富,有很多不同的人生、学习经历。他们除了学素描、绘画基础之外,还懂得表演、灯光、摄影、摄像等。
漫画创作者和动画导演一样,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能够把整个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各方面都利用起来。这样的人才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我认为,我国动漫业如需要快速的发展,急需大量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创造型人才,加大对这种人才的培养,从小出着手,立足于长远。 另一方面还是需要企业不惜重金,高薪诚聘高水平的人才。
资金和:最现实的现实
据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动漫行业,尤其是动画行业正陷于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缺少资金——作品质量难以提高——投资回馈低——投资商丧失信心——资金更加匮乏。
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种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运作模式,尽最大可能挽回投资商对于动漫产业的信心,提高他们的投资热情。中国动漫的出路和希望在于Flash。这种成本小、传播途径广泛、操作简便易行的动画形式最适合在中国动漫现状下发展。
好比日本新海诚的成名作《心之声》的模式值得中国借鉴——从绘制、拍摄,到后期的剪辑、配音,都只有他和他的助手两人完成,总耗资只有70万日元(约5000元人民币),但却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了作者的独特风格。只有先跳出商业运作上的恶性循环,中国的动漫事业才能跨入稳步前进的正轨。
还有层面的问题。动画是产业扶持能够立竿见影的领域,国家2004年一声令下,要做大做强动画产业。于是,随着资金、的利好纷至沓来,动画片产量6年间增长了40倍。跟其他行业相似,量上去了,可原创缺乏、想象匮乏造成优秀的自主品牌稀少。只靠一只狼和一群羊不能担起服务中国消费者的全部重任。
动漫产业管理部门很多,广电总局、文化部、信息产业部、团、新闻出版署、教育部等等部门都对动漫企业有管理职能,不少部门都想做〝主管〞部门,在动漫盛宴中分一杯羹,由此形成不同的,对企业来说,〝信号〞就过于杂乱,影响了动漫企业的发展。
市场:外热内冷,属于虚火
近段时间,动漫热一浪高过一浪,长三角地区更是劲刮〝动漫台风〞。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7至8月长三角地区就举行了不下十场动漫展。对此,不少专家指出:〝动漫展频频举办,但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说明产业链不完善,外热内冷,属于‘虚火’。〞
一个成熟的产业市场,必须有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价值链。动画产业的链条模式基本包括这样一系列环节:
影视动画片的创作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动漫图书出版发行--音像制品的发行--形成版权的授权代理--衍生产品开发和营销。
在这些环节中,动画片创作生产是龙头,如果没有优秀的动画片及成名的卡通明星,一切开发和经营都是空话。
有人把原创动画和衍生产品比喻成鸡和蛋的关系。〝好鸡才能多下蛋。动画片成功了,它的衍生产品才能大卖,不应该本末倒置。〞〝蓝猫〞首先是制作的成功,然后是连续播出带来的市场效应和产业开发的成功。据了解,〝蓝猫〞制作两年后才投入市场,现已播出4年。目前三辰集团在此基础上,已经形成出版、文具、鞋服装三大支柱产业。
〝光靠‘蓝猫’一个品牌只能是杯水车薪,中国动漫需不断打造新的品牌形象。〞魏来认为。品牌形象是第一步,随之带来的后续产业开发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据悉,目前〝蓝猫〞的品牌价值评估已经超过20亿元。
竞争对手:美国、日本、盗版
当迪斯尼的老鼠在西方银幕上崭露头角时,地球另一头蹦出一只猴子与之分庭抗礼——1941年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后来的日本漫画宗师、当时的小学生手冢治虫被孙悟空深深吸引,走上了动漫创作之路,临死还要拍《我的孙悟空》。
新中国成立后动漫依然威风,动画有阿凡提、黑猫警长、小蝌蚪,漫画有风靡全国的连环画。
可近20年来,中国动漫似乎一下子失去了灵魂,被美、日、韩、英等国突飞猛进的动漫产业远远甩开。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被忍者神龟、希瑞公主、多啦A梦等西来的、东来的动漫形象熏陶着长大。
在中国动漫产业化过程中,很多人会提到〝蓝猫〞这一动漫形象,它几乎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模板,《蓝猫淘气3000问》至今已完成5个系列1700多集,目前在700余家电视台播出。其产业链已经延伸至图书、音像、文具、玩具等十几个行业的6600多种产品。
美影厂的动漫作品《我为歌狂》至今只开发了音像、图书产品,但是在全国的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却早已充斥着印有《我为歌狂》中人物形象的各种商品,如钥匙扣、笔袋、笔记本等等。
日本周五晚18:00放送的新片,周六下午就可以在网上下载到中文字幕版。一本正式授权版的漫画书(大32开)售价9.8元人民币,一本盗版漫画书(小32开)售价仅4.2元人民币;一张正版动画DVD光碟售价15~20元人民币不等,一张盗版DVD光碟售价最贵也才8元,如果购买数量大,甚至可以降至6元以下。
他说,盗版的恶果远不止让正版厂商赚不到钱,还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它会导致国内动漫原创人员的流失,并遏制人们的创造力。国家之所以国外作品的引进,也是出于保护本土原创的目的。
总之,细分需求市场,培养复合人才,再沿着先漫画后动画的路子走,中国动漫一定会像多啦A梦的口袋一样,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