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4:27
文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单一性C.动态终结性D.提前预见性【答案】C2、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D.教学
推荐度:
导读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单一性C.动态终结性D.提前预见性【答案】C2、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D.教学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下列( )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

A.量化分解性

B.片面单一性

C.动态终结性

D.提前预见性

【答案】 C

2、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 )。

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

D.教学与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 B

3、任老师在讲授《祝你平安》这节课的时候,积极地进行范唱、范奏。这体现了音乐课程的( )原则。

A.情感性

B.愉悦性

C.实践性

D.音乐性

【答案】 A

4、某男,因患慢性心衰,长期服用强心苷类药物,现咽喉红肿疼痛,音哑失音。下列中成药中,不宜与强心苷类药物同用的中成药是

A.清音丸

B.金果饮

C.六神丸

D.黄氏响声丸

E.牛黄解毒片

【答案】 C

5、《渔阳鼙鼓动地来》出自作品( )。

A.《长生殿》

B.《长恨歌》

C.《渔光曲》

D.《渔阳曲》

【答案】 B

6、2010年首次在中国北京举办的全球性音乐教育会议是( )

A.世界音乐教育大会

B.亚太音乐教育大会

C.国际音乐学年会

D.亚太音乐心理学大会

【答案】 A

7、下列对电声乐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电声乐队中可以用小提琴、萨克斯等乐器

B.电吉他在乐队中主要演奏节奏声部,也可以演奏独奏旋律

C.电贝司在乐队中承担低音声部

D.电子合成器音色丰富,在乐队中只用于演奏旋律?

【答案】 D

8、20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的发起人是( )

A.贝尔格

B.韦伯恩

C.鲁宾斯坦

D.勋伯格

【答案】 D

9、下列活动中.可以作为高中音乐“创作”模块学习内容的是( )。

A.学生欣赏歌剧《魔笛》并写观后感

B.指挥全班学生排练由老师创作的合唱歌曲

C.组织学生前往本市郊区的“民歌第一乡”。搜集当地民歌素材

D.播放音乐,由学生自行设计与之相应的动作和队形

【答案】 D

10、木管乐器中两两相同的乐队编制称为(  )。

A.单管编制

B.双管编制

C.三管编制

D.四管编制

【答案】 B

11、“在音乐课上,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顺时针方向舞蹈,并演唱《非洲赞歌》中人声部分,一个同学在中间敲击简单的马林巴节奏,身边两个同学在打击非洲鼓节奏,教师融入外圈同学当中和学生一起演唱与舞蹈。”这样的情景应该出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什么阶段?( )

A.展开阶段

B.呈示阶段

C.导入阶段

D.结束阶段

【答案】 A

12、“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让一个儿童从降生之日起就听美好的音乐并自己学着演奏,就可以培养他的敏感,遵守纪律和忍耐性格。使他获得一颗美好的心。”这句话是以下哪一位教育家的观点()

A.柯达伊

B.奥尔夫

C.铃木镇一

D.达尔克罗兹

【答案】 C

13、下列剧作家中,( )不是古希腊的悲剧代表人物。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德斯

D.毕达哥拉斯

【答案】 D

14、下列属于维吾尔族音乐形式的是( )

A.花儿

B.锅庄

C.木卡姆

D.堆谐

【答案】 C

15、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曲作者是( )

A.王立平

B.施光南

C.刘炽

D.谷建芬

【答案】 B

16、下列歌曲中不属于歌剧《党的女儿》选曲的是( )

A.《万里春色满家园》

B.《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C.《五洲人民齐欢笑》

D.《杜鹃花》

【答案】 C

17、“每一种音乐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传承过程,应强调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主张社会正义与机会均等。”该陈述体现的教育理念是( )。

A.全纳教育

B.功利主义教育

C.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D.审美音乐教育

【答案】 C

18、(  )是在声乐主旋律暂时告一段落,由乐队演奏的一段音乐,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A.间奏

B.前奏

C.尾奏

D.伴奏

【答案】 A

19、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金

B.土

C.石

D.匏

【答案】 C

20、我国音乐家自主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进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了学堂乐歌时期“以洋曲填国歌”为主的创作现象,这一历史时期是( )。

A.初期

B.五四运动前后

C.抗战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 B

21、昆曲《牡丹亭》“春香闹学”唱段中,“春香”的角色是( )。

A.闺门旦

B.花旦

C.武旦

D.老旦

【答案】 B

22、“在教学过程中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参与演唱、创编等实践活动,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调能力”属于教学目标的( )目标。

A.情感·态度·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知识与技能

D.知识与能力

【答案】 B

23、16世纪意大利的音乐创作中,被称为“教堂音乐的救星”的罗马乐派代表是(  )。

A.巾自勒斯特里那

B.维拉尔特

C.安德拉?加布里埃利

D.乔瓦尼?加布里埃利

【答案】 A

24、 ()与曾孝谷等人在日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A.李叔同

B.沈心工

C.曾志忞

D.蔡元培

【答案】 A

25、20世纪50年代.根据其鸟类生态观察笔记,谱写了涵盖l7种欧洲鸟类的钢琴独奏曲的作曲家是( )。

A.勋伯格

B.布列兹

C.蒂皮特

D.梅西安

【答案】 D

26、肖邦的钢琴作品《bA 大调波洛奈兹 Op.53》属于哪类音乐体裁?( ) 

A.舞曲

B.进行曲

C.谐谑曲

D.颂歌

【答案】 A

27、收集并分析每位学生音乐表演和作品集锦的评价方式是( )

A.测验评价

B.档案评价

C.表演评价

D.观察评价

【答案】 B

28、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创作的钢琴作品?( )

A.《众赞歌前奏曲》

B.《英国组曲》

C.《平均律钢琴曲集》

D.《赋格的艺术》

【答案】 A

29、患者,女,25 岁,妊娠5 月有余。近日失眠严重,并伴有手心烦热症状。医生为其开具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方剂中不能出现的药物是

A.酸枣仁

B.柏子仁

C.朱砂

D.人参

E.远志

【答案】 C

30、三根中“希日”属于五元中

A.金

B.木

C.水

D.火

E.土

【答案】 D

31、把“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面前”作为教师的一则“金科玉律”,是哪个教育家的言论?(  )

A.夸美纽斯

B.蒙台梭利

C.杜威

D.奥尔夫

【答案】 A

3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的特点是( )。

A.音乐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重视无伴奏合唱训练

C.心中的喜悦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因素

D.培养学生大量储存听觉和动觉意象的能力

【答案】 D

33、下面谱例中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常考)

A.同头换尾

B.模仿

C.起承转合

D.模进

【答案】 A

34、不能与含麻黄碱的中药合用的西药有

A.喷托维林(咳必清)

B.强心药、降压药

C.多酶片、胃蛋白酶

D.磺胺类

E.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答案】 B

35、音乐课堂上,某老师带领学生学唱歌剧《白毛女》中的选段《北风吹》之后,让学生观看歌剧《白毛女》,之后又播放意大利歌剧《茶花女》,让学生对比探究,感受不同国家戏剧的艺术魅力。该老师的行为主要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 )的基本理念。

A.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B.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C.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D.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答案】 C

36、K四六-v七-VI一IV一一v的和效序列中包含下列哪种进行?

A.正格终止

B.变格终止

C.补充变格终止

D.阻碍终止

【答案】 D

37、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相交于

A.头

B.足

C.手

D.背

E.胸腹

【答案】 A

38、下列作品中属于贝多芬的代表作的是(  )。

A.《C小调第九交响曲》

B.《C小调练习曲》

C.歌剧《自由(魔弹)射手》

D.歌剧《费德里奥》

【答案】 D

39、下列由谷建芬创作的歌曲是( )

A.《大海啊,故乡》

B.《歌声与微笑》

C.《难忘今宵》

D.《小草》

【答案】 B

40、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代表作《布兰诗歌》取材于同名文学作品,其中第一首《命运之轮》经常出现在影视和广告配乐中,为人熟知,这首作品的体裁是

A.康塔塔

B.歌剧

C.交响诗

D.音乐剧

【答案】 A

大题(共10题)

一、案例:在某中学音乐课堂上,黄老师演唱歌曲《小白菜》导入新课,学生们学习歌曲的热情非常高。在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音乐作品的同时,黄老师边弹边唱,带领学生体会作品传递的悲伤的情绪。当黄老师提问大家是否感到了作品的悲伤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小声地说了句:“感觉不到。”黄老师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进行课堂教学。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述教学的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此案例既有优点又有不足,但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1)优点:在上课之初,教师演唱《小白菜》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符合课程标准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理念。缺点:授课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该教师并没有予以理会.而是继续授课。该教师的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发展”的理念.(2)改进建议在真正的授课中.该教师这种以学生兴趣为动力并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但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是不一样的.如果在课堂中遇到学生有个性化的意见.教师不应该不予理会.而应该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课程理念,真正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此案例中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应该从多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欣赏作品,去体会作品向我们传达的情感。

二、贾老师在七年级唱歌课《小鸟,小鸟》中,正在讲解爱护鸟类时,窗外突然飞进两只小鸟,“叽喳”地叫着飞着,这个意外的因素很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顿时,课堂秩序一片混乱,老师则大声呵斥同学们,让同学们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并把小鸟轰出教室,这时同学们极不情愿地继续上课,这堂课也在比较尴尬的气氛中结束。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综合上述教学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1)这个案例属于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处理。(2)每位授课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此,若处理得好,则会有利于课堂的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气氛,若处理得不好,则会使学生不喜欢上课,厌学,影响师生关系。在本案例中,老师面对课堂上飞进小鸟后吸引学生注意力,用严厉的呵斥、轰走小鸟的方式,让学生们安静上课,这种方法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能使学生注意力回到课堂上。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应变能力,面对课堂上飞进小鸟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比如:“同学们,小鸟的叫声好不好听啊大家来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啊”“它们是找不到家了,那么让我们打开窗户,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调动起所有学生爱护小动物的积极性,并告诉学生我们一定要爱护小动物,爱护我们生活的大自然,从而合理地化解这次课堂突发事件。

三、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的教学课例,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

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

【教学内容】

音乐鉴赏《马太受难曲》;拓展欣赏《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

【教学目标】

1.听辨《马太受难曲》,感受宗教复调音乐的美,使同学们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2.教师通过让学生聆听各部分音乐主题、组织小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准确听辨和理解的复调音乐作品。3.分析第1、72以及78分曲的音乐形象,以及的其他音乐成就。

【教学重点】

《马太受难曲》主题听辨,理解复调音乐的形式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2.介绍生平和《马太受难曲》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3.聆听乐曲,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黯然、悲沉)4.提问同学们从哪里听出这样的感受?(介绍第1分曲展示的内容;第72分曲的圣咏旋律,第78分曲的长时值、自由演唱记号等)

【答案】这个课例存在教学上的闪光点,但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和授课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问题案例。一方面,上述课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1)教案来看,本课包括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片段,教案写作总框架较为完整:(2)教学内容1二关于《马太受难乐》各片段音乐主题的分析较为透彻,能够具体到音乐本体和创作背景:教学重点问题设置南表及里、循序渐进:(3)小结部分上升到“理解音乐多元文化”的层面,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这是本课设计的“亮点”部分。但另一方面,课例中的课程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三维目标书写不规范,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应当依次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例中层次混乱;新课程明确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进行课堂教学,课例中的三维目标频繁出现了“使同学们”“使学生”等词,从语言逻辑上来看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因此是不正确的。(2)教学内容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课例中的教学内容预设了“拓展《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一项,但是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没有体现,反而介绍了“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区别”,这一项在教学内容的预设中也没有提及。(3)聆听准备不够。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次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例中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4)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填充,这样就无法引起学生兴趣,使原本生动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综上所述.该课例中的一系列问题违背了新课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的实施建议,因此,建议教师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围绕新课程的理念展开教学。

四、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7分),并简述你的观点(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进行分析。

五、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首先,要判断它是一个好的案例还是一个有问题的案例,那么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即《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基本理念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我们要依据这些理念来判断:案例内容是否是合理的?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并说明违背了教学论中的哪个知识点。其次,对于优点我们要发扬光大,对于问题我们要正确解决,将正确的做法写在论证内容的后面。

六、案例:在一次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中,某授课教授一再强调音乐教学不能以教材为中心。一部分教师表示赞同,一部分教师坚决反对。其中一位反问教授:“不教教材,教什么?我从来不上教材以外的内容。”另一位接过话题:“我上课就从来不用教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我就教什么。......(1)分析上面案例中的两种观点存在的问题。(8分)(2)如果你是音乐老师,针对存在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课的授课过程。《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分析此题时要从案例中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上述课程基本理念入手。

七、在器乐合奏课中,学生在演奏《瑶族舞曲》音乐主题时总是出现合奏不整齐,不熟练,不和谐的现象,陈老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视唱主旋律声部,学生有了一定进步,然而再次合奏排练时,还是出现了各声部配合不整齐的现象。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基本理念,分析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优点: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演奏、歌唱等艺术实践活动,符合“强调音乐实践”这一基本理念的要求。问题:老师对于学生演奏不整齐的现象,并没有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改进建议:首先应分析学生演奏不整齐的原因,如果是因为速度过快,则可以放慢速度练习,逐渐提速。如果因为对旋律不熟悉,总出现错音,则可让学生分声部进行自由练习,然后再进行配合。

八、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内容:《沂蒙山好风光》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10分)(2)确定教学难点。(10分)(3)针对教学目标与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15分)

【答案】沂蒙山好风光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中沂蒙山风光的美好,从而逐步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味歌曲豪放、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宛转、悠扬的韵味。

【知识与技能】

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从中享受民歌演唱的乐趣和美感。学习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用明亮优美的声音演唱出歌曲热情、率直、开朗的风格特点和婉转、悠扬的甩腔韵味。

【难点】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四、教学过程

九、案例:在一节爵士乐鉴赏课上,黄老师说:“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观看爵士乐大师阿姆斯特朗的传记片,了解他的生平事迹。”然后老师开始播放相关视频。这期间,老师发现杨同学一直低着头,询问后得知,他已经看过这部片子,且从小学习萨克斯管,课上低着头是在看自己正在练的爵士曲谱。于是黄老师对全班说道:“有些同学不要觉得自己音乐很厉害就可以不认真上课,这将严重影响你的期末成绩。”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黄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十、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案例:初三(1)班音乐课上,在进行歌曲《丹顶鹤的故事》教学。老师在给学生听了朱哲琴的演唱录音后,问:“歌曲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全班鸦雀无声,没有人回答。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他边范唱,边分析歌词,同时在黑板上依次板书关键词:小河、芦苇坡、白云落泪、风儿诉说。刚写到这里,突然有一个男生指着学习委员刘白云说:“这不是说你吗?干吗哭啊?”全班哄堂大笑。老师瞪着学生说:“该回答的不回答,不该回答乱回答!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学习他的言行。”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音乐教学活动及音乐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文档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性。A.量化分解性B.片面单一性C.动态终结性D.提前预见性【答案】C2、教育社会学家托尔斯顿?胡森曾告诫人们:“不要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学工具.机器也代替不了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那种教学看成是反常的。”从他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出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是()。A.教师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C.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D.教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