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有幸得到专家和同仁的现场指导,我说课的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单元是以预测作为语文要素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课文用旁批的方式示范了预测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依据题目、插图和课文内容里的一些线索来预测故事,用反复的手法推进情节的发展。让学生明白:预测不是无端猜测,是有一定的依据支撑;没有对错之分,预测的内容可能跟实际内容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从而提升学生阅读判断力、想象力,激发学生预测的兴趣。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课文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去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乐趣。(2)知道预测的内容跟故事内容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感受预测的乐趣
教学难点:预测依据的形成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为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法、师生互动法、读中悟情法等方法。
(2)说学法
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根据部编教材的特点,体现学生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本单元“预测”这一语文要素,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课前交流,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氛围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
因此为了更快地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我设计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动画片《熊出没》引入,当播放到翠花的手绢不小心挂到了树枝上时停止播放,让孩子们猜猜熊大熊二会想什么办法帮助翠花呢?学生各抒己见,不知不觉中就运用了“预测”这种阅读策略,从而教师总结这种阅读方法——预测,并引入新课,让课前交流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故事开始,感知预测(学习一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充分感悟老屋的老,为后文感受老屋的高大形象及高尚精神埋下伏笔。
1.以“故事即将开始啦!”引入新课,首先出示老屋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到底有多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故事中的老屋会是这样的。”接着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齐读并思考:你从这段话中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古老、破旧呢?引导学生学习抓关键词这一方法,再从这些词语着手指导朗读。
3.“就这样一座破旧不堪的老屋,它的命运会如何呢?”引导学生预测,这里达成了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这一教学目标。
4.“老屋自己是怎么想的?”出示老屋的话“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引导学生认识老屋很老了,读的时候做到语气低沉、语速缓慢,这里重点指导朗读,可以范读、联系生活实际读、比赛读等,充分感悟老屋的老。
5.老屋认为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可是课文的题目却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时出示题目,猜想是什么原因?重点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展开预测,然后让学生总结提炼出第一种方法——可以通过题目来产生预测。
第三环节:小猫求助,体验预测(学习三——六自然段)
【设计意图】阅读只有做到与作者共生、共长,才能走进作者内心,而猜测是推进时效阅读的一个有效策略。因此,这一部分我作了详细地分析讲解,主要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尝试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插图和课文内容的一些线索来预测。”
1、承接前文,设置悬念“就在老屋准备倒下的那一刻,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想知道吗?”此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一定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于是,我让学生打开书自由读第3自然段(这里体现了自主的学习方法)。
读完后,老师便问:小小的声音遇到什么困难?猜想老屋会答应吗?你能找到哪些线索呢?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让学生从画面上来感受到老屋的慈祥、善良,从而产生自己的预测。顺势总结提炼出第二种预测方法——可以通过插图来产生预测。
这时,老师继续追问还有哪些线索呢?再引导学生从这段文字中去分析,如抓住“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一个晚上”“暴风雨”等字里行间来分析这些线索,总结提炼出第三种预测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的一些线索也可以产生预测。
2、这小小的声音究竟是谁?老屋会答应吗?学习4、5自然段学找答案,这里重点指导学生抓住“老花眼睛”“凑”“破洞”这些关键词,让学生做动作,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老屋的老,从而体现了“读中悟情”这一教法,也引出老屋乐于助人的精神。
第四环节:比较学习,尝试预测(学习七——十自然段)
【设计意图】为了在阅读中体现“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的教学层次。因此这一部分重点是尝试预测,我弱化了讲解分析,而是让学生借助刚刚学过的预测方法去自主学习感悟。
1、老师接着设置悬念“小猫离开了,老屋会倒下吗?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学生预测。
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老师问:想知道故事的发展和你们预测的一样吗?赶紧读读课文第7自然段吧。这里引导发现关键词“二十一天”,因为时间较长,所以老师预测老屋有可能不会答应,于是老师把自己的想法以旁批的形式写在了课文的边上,引出旁批。你们猜想老屋会不耐烦吗?让学生尝试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预测,这里体现了读写结合、自悟自能的学法。
2、老屋到底答应了没有?想揭晓答案吗?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7—10自然段寻找答案,体现了合作学习这一学法。
3、学完前面的两个故事,课件以左右形式出示两部分内容,咱们来对比一下这两个故事,你从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新的发现?首先师生合作朗读这两部分内容(老师读旁白,男生当老屋,女生当小猫和老母鸡),然后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最后老师总结出“反复”是童话故事中经常运用的手法。
第五环节:续编故事,运用预测(学习十一——十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完整的策略教学,不应止步于学策略,更要会用策略,课堂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迁移到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这一部分的学习重点是运用策略。
1、以“故事继续中”过渡,小猫离开了,老母鸡也离开了,这时,你又会预测到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蜘蛛”的到来。
2、小蜘蛛遇到什么困难啦?它会怎样向老屋求助?老屋又会怎么回答呢?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后文时展开小组合作编故事,比比谁的故事最精彩,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补充式填空完成编故事,既运用了预测的方法和反复的手法,同时也体现了探究式的学法。
3、接着分享他们的故事,然后去读读作者的内容,对比一下自己编的和作者的内容一样吗?从而教师顺势总结,我们预测的内容有可能跟实际内容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但只要合情合理,故事同样精彩,这就是预测的乐趣,这里达成了第二个教学目标。最后对比这一故事跟前两个故事结尾,结构类似,有反复,也有变化,如果都像前面那样,故事将会没完没了,感受这样的结尾很精彩,体现了童话故事的魅力。
第六环节:升华情感,领悟精神
“故事结束了!老屋的结局怎样?”引出老屋心地善良,总是不忍心拒绝别人的请求,所以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里照应了题目,再升华感受老屋乐于助人的高尚精神。
接着,对照板书总结阅读方法——预测,可以根据题目去预测,可以根据插图去预测,也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一些线索去预测,感受到了预测的乐趣。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预测”这种有趣的阅读方法去读读本单元后面两个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鼻子》《小狗学叫》,让阅读之旅充满乐趣。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过程的画龙点晴之笔,其根本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将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的导学结构清晰地呈现出来。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是: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安心睡觉 题目
安全孵蛋 预测 插图
安心识网抓虫 文章内容
板书左边的三个词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清晰地展现了课文三个故事情节,三种动物求助的原因,并且都有“安心”这个词,可见作者文笔细腻,层次清晰,这里也需要我们读者细心,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板书中间出示“预测”这个词,是本课的核心目标;右边的三个词是在学习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可以依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去预测。整个板书设计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