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F-KB的概述
1.1 NF-KB/Rel蛋白家族及结构
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五种NF-κB家族成员【3】,它们是原癌基因C—Rel、NF—κB1(p50/p105)、NF—κB2(p52/p100)、Re1A(p65)、RelB。这些蛋白都有一个大约由300个氨基酸组成的氨基末端,称为Rel同源区(Rel homogeneous domain,RHD)或NRD(NF—κB/Rel/dorsa1)。其RHD内含DNA结合区,二聚体化区和核定位序列,分别具有与DNA -κB序列结合、与同源或异源亚基二聚体化以及与NF-κB抑制蛋白(IKB)家族成员相互作用并携带核定位信号(NLS),参与活化的NF-κB由细胞质向细胞核的迅速移动等功能。
根据结构、功能和合成方式的不同,Rel蛋白分为两类。一类为P50(NF-KB1)和P52(NF-KB2),分别由含有C-末端锚蛋白重复序列(ahkrin repeat motif)的前体蛋白p105和p100通过ATP依赖蛋白水解过程裂解而形成。该类蛋白含有RHD,但缺乏转录活性区,无激活基因转录的功能。另一类为p65(RelA),Rel(c-Rel),Rel B和果蝇的dorsal、Dif和Relish,它们没有前体,除N端的RHD外,其C-端有一个或多个转录活性区,具有直接作用转录设备而激活基因转录的功能。除RelB外,其他成员在体外都可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RelB只能形成由p50或p52组成的二聚体。
1.2 NF-κB的抑制蛋白IκB和IKK
在没有刺激的细胞中,大部分的NF-κB二聚体通过与细胞质中三个抑制因子(IκBα、IκBβ、IκBε)中的一个结合而以无活性的状态存在【4】。目前研究发现IKBs共有7种结构类型,在哺乳动物中最重要的IκBs是IκBα、IκBβ、IκBε,且只有这3种IκB含有在外界信号刺激下被降解的N-末端区域【5】。它们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在c端有一个特征性的锚蛋白重复序列。
IκBα影响并屏蔽位于RHD末端的核定位信号,研究证明,虽然不同的外界刺激通过作用于不同的IκB引起NF-κB有差别地活化【6】,但几乎所有已知NF-κB诱导物均能通过IκBα的降解迅速而短暂地活化NF-kB,同时IκBα不仅阻止已转移激活二聚体的DNA结合,而且裂解他们同源DNA位点前体复合物。IκBβ和IκBε则起到缓冲系统活化波动趋势的作用,从而保持NF-κB有一个相对较长时间的响应。【5】
I-κB激酶IKK是I-κB离开NF-κB并使之得以活化的必需前提,随之降解抑制因子I-κB。IKK是由一个调节亚单位,IKK-γ(也被称为NEMO)和两个催化亚单位IKK-α,IKKβ组成。IKKα和IKKβ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而NEMO虽包含有多个蛋白反应基序但却无明显的催化区。在经典的NF-KB激活途径中,IKKβ的活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KKβ基因敲除实验证实小鼠在缺乏IKKβ情况下,不仅影响NF-κB激活通路,而且由于不能控制大量肝细胞凋亡而在胚胎期出现死亡,这些小鼠在炎症细胞因子作用时,NF-κB激活通路出现障碍,由此说明,IKKβ是促炎症反应因子刺激诱导NF-κB活化的主要激酶,IKKβ在NF-κB激活通路中可能比IKKα更重要【7】。
IKKα不只是传统的认为只是I-κB激酶,而且以其他的方式影响着基因的表达。DEVIN和YAMAM0TO等【8-9】研究认为IKKα可作用于IKKβ及其上游区而直接或问接增加IKKβ对IKBα的磷酸化作用,从而影响NF-KB基因的激活表达。Sankar ghosh和matthew s.hayden发现IKKα了促炎症巨噬细胞的反应【10】。
2.NF-κB的激活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NF-κB-IκBs复合物(NF-κB-IκBα、NF-κB-IκBε)在胞浆与胞核之间穿梭,处于动态平衡。各种信号通过降解IκBs的方式来活化NF-κB,活化的NF-κB然后进入细胞核内与DNA结合。IκBs首先是在IκBs激酶(IKK)催化下使其的32和36位丝氨酸残基磷酸化。接着IκBs在SCF-E3泛素化酶复合体的催化作用下多泛素化而被蛋白酶降解。活化的NF-κB转位到核内与其相关的DNA基序结合以诱导靶基因的转录。这种方式的NF-κB活化途径被称为经典的NF-κB活化途径。NF-κB通过该途径调节的目的基因有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如TNF-α、IL-1等)、黏附分子、急性期蛋白及可诱导的效应期酶等。
其他的不被人所熟知的途径也能从IκBs中活化部分的NF-κB。这些途径包括酪氨酸磷酸化诱导的IκBs解离途径途径和蛋白激酶-2诱导的IκBs的流动加快的方式。释放后的NF-kB可以通过例如修饰自身的亚单位的方式来影响自身的转录激活效能。活化的NF-κB快速的诱导编码IκBα的基因的转录,因此产生高水平的自身抑制剂。新合成的自由的IκBα进入细胞核内,然后使DNA上NF-κB解离并且将NF-κB排出细胞核,因而恢复到静息状态。
3.生物学功能
3.1 NF-κ B与细胞凋亡
3.1.1抗凋亡的作用
最初,Beg等【11】在1995年发现缺乏RelA亚单位的鼠在胚胎期的死亡主要是因为肝细胞大量凋亡引起的提示含有RelA的NF-κB二聚体在胚肝中可以保护细胞不受促凋亡基因的影响:实验表明,缺乏NF-κB/Rel基因或含有NF-κB/Rel抑制剂的培养细胞在受到TNF或T细胞激活剂刺激时易发生凋亡【12】。
在B淋巴细胞系中也可发现NF-κB的抗凋亡作用。这些细胞系表达一定活性NF-κB,若被灭活则可诱导凋亡。当成熟B淋巴细胞被NF-κB活性抑制剂或抗氧化剂处理时,就发生了细胞凋亡。因此B细胞中一定水平的NF-κB对于保证细胞存活及增殖有重要的作用【13】。
目前,NF-κB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来抑制凋亡【14】。
(1)NF-κB通过上调编码抗凋亡的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来抑制凋亡。ML等【15】发现在白细胞介素一6(IL一6)的启动子上有NF-κB的结合位点,TNF-α,辐射等通过激活NF-κB而上调IL-6的基因表达。同样的,研究者们也发现在IL-1,IL-2,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等细胞因子上游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NF-κB的结合位点【16】。
(2)NF-κB通过诱导或上调抗凋亡基因抑制凋亡。公认的抗凋亡蛋白Bcl—xl是Bcl一2家族中bel—X基因的表达产物。Herramnn等【17】发现在该基因的启动子中也含有2个与NF-κB优先结合的序列。Wang等发现NF-κB能够通过激活bcl-2家族中的A1/Bfl一1而抑制了由TNF—α引起的凋亡。
(3)NF-κB通过诱导TRAF(TNF受体相关因子)和IAP(凋亡抑制蛋白)抑制凋亡【18】。TRAF与其相应的配体TNF结合后,在诱发细胞凋亡的同时,激活细胞内NF-κB。NF-κB抗凋亡机制是作用于Caspase-8和线粒体的上游,进一步研究表明,NF-κB在基因和蛋白表达两个水平上控制了TRAF一1、TRAF一2、c—IAP1、c—IAP2的表达,从而抑制了Caspase-8的活性。而Caspase-8是接到死亡受体相关信号必须的凋亡蛋白酶,它的活化是TNF诱发细胞凋亡途径中关键的一环。此途径也是NF-κB抗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3.1.2促凋亡的作用
然而,在另外一些实验研究中人们看到了与上述实验结果相反的数据。例如,Trede等【19】用鬼臼亚乙苷作用于人T细胞和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可活化NF—KB并诱导细胞凋亡。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细胞的毒性伴随着NF-κB 的诱导,NF-κB的激活引起了细胞死亡。实验显示,辛德毕斯(Sindbis)病转染的细胞,在细胞凋亡的起始阶段甚至需要NF-κB的参与【20】。滕伟禹等人证明Toll样受体4介导的NF-κB信号途径参与了脑内出血的致病机制,且证明脑内出血后存在细胞凋亡,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21】。
3.2对炎症作用
炎症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一种机制。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包括一些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NF-κB 参与炎症反应。NF-κB可以高效诱导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IL-6等)、趋化因子、黏附分子(ICAM-1、VCAM-1)、炎性酶(iNOS、COX-2)等的基因表达,对炎症反应级联放大,在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炎症部位高度活化。因此NF-κB是许多炎症细胞因子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主要作用。
4. 检测方法
4.1.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可以从两个方面应用Western blot进行检测,一是NF-κB的表达量,生理条件下NF-κB存在一定量表达,疾病及各种外源刺激下NF-κB表达量发生异常改变;二是可以检测细胞质中IκB的降解,细胞未受到任何刺激时,细胞质中的NF-κB处于未活化状态,NF-κB/I-κB复合物以无活性方式将NF-κB滞留于胞浆,当细胞受到外界因素刺激时,NF-κB与IκB分离,NF-κB进入细胞核,IκB则被降解。Western blot可以反映NF-κ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作为研究其功能的一种手段。Western blot检测NF-κB简便经济,不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简单,耗时少,是目前检测NF-κB常用的一种方法。不足之处是不能直接反映NF-κB活性,而且部分转录因子功能改变时,只是由于活性变化所引起,蛋白总量并不发生改变,Western blot不能反映出这种由于活性改变引起的NF-κB功能变化,其特异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22】。
4.2 凝胶迁移滞留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
EMSA是目前用于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应用最多的方法,已成为检测NF-κB结合活性的经典方法【23】。EMSA原理:带标记的与NF-κB有共有序列的寡聚核苷酸探针结合到NF-κB后,因其分子量和表面电荷发生改变,在非变性条件下行凝胶电泳,其泳动率比未结合的游离探针慢,经自显影后即可检测TF活性。结合凝胶图像分析系统,可实现定量检测。EMSA根据所用标记物的不同分放射性和非放射性两种。放射性EMSA 敏感性高,而且特异性强。非放射性EMSA勿需经过放射显影,采用生物发光或化学发光原理进行检测,敏感度与放射性EMSA相近。EMSA已广泛应用于NF-κB活性检测,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缺点,如对于低亲和力结合很难进行鉴定,难以比较不同片段之间亲和力大小的差异;对于蛋白复合体与DNA的结合也无法鉴定等。由于体内外环境存在巨大差异,EMSA 目前很难真正重建体内蛋白质与DNA之间结合过程【22】。
4.3 ELISA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这是一种以ELISA为基础的试剂盒来检测并定量转录因子的活动的检测方法。试剂盒内有一个96孔板,含有NFkB固有序列结合位点的寡核苷酸已经被固定在板上。包含在细胞核或全细胞提取物中的的激活的NFkB同源二聚体和异源二聚体特异的结合在寡核苷酸上。通过使用直接与转录因子p65,p50,p52,c-Rel或者Rel B亚基配对的抗体,活化的转录因子亚基结合到寡核苷酸而被检测到。第二抗体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共轭结合后提供了敏感的显色反应,这可以方便的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此试剂盒是一个快速,使用方便且敏感特异的试验方法。
4.4报告基因分析系统检测
另一种检测NF-κB活性的方法是以报告基因为基础的检测方法,如荧光素酶或β一半乳糖苷酶等。报告基因分析系统(reporter gene assay)的建立,给NF-κB的转录活性评价带来了极大方便。(1) β一半乳糖苷酶(β-galatosidase,β-ga1)报告基因:大肠杆菌编码的β-gal可以水解乳糖生成半乳糖,分光光度计检测颜色改变可反映转录活性。β-gal基因现常用作转染的参照体系。(2)荧光素(1uciferase,luc)报告基因:luc能催化甲虫的荧光素产生氧化性羧化作用,发射出光子,能被光度计或闪烁计数器捕获定量。luc分析具有快速、方便,具有很好的浓度线性范围(具有7~8个数量级的线性范围),而被广泛应用【24】。(4)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GFP在紫外光下发射荧光,其荧光强度和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可以被多种方法检测。该报告基因检测不需要底物,GFP表达稳定,加热、变性剂、去垢剂及一般的蛋白酶均不能使它灭活【22】。结合全自动定量绘图酶标仪或聚焦显微镜,还可对转录调节因子进行高通量分析口【25】。GFP报告基因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在活细胞条件下检测以及细胞内定位【26】。报告基因分析在体内环境下直接测定转录活性水平,真实反映转录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是目前检测NF-κB的一种比较理想方法。
结语
自1986年首次发现NF-κB以来,围绕它的研究日益深入。目前,对NF-κB在肿瘤细胞中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NF-κB参与机体的细胞分化、免疫反应、胚胎发生、细胞凋亡及病毒感染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对NF-κB进一步的研究,对其激活和抑制机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治疗炎症,癌症等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1.Baldw in ASJ.The NF-kappa B and I kappa B proteins:new discoveries and insights.Annu Rev Immunol,1996,14:9.
2 Sen R,Baltimore D.Induci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enhancer-binding protein NF-κB by a posttranslational mechanism.Cell,1986,47:921-28
3 Thanos D ,Maniatis T. NF - kappa B : a lesson in family values. Cell ,
1995 ,80 (4) :529~532
4汪福州 景亮对核因子NF-κB 在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中作用的认识 中华麻醉在线,2007.9
5 郭伟王奇陈云波 细胞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途径内的活化与调节机制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6年第22卷第ll期
6 THOMPSON J E, PHILLIPS R J,ERDJUMENT-BROMAGE H, et a1. I kappa B-beta regulates the persistent response in a biphasic activation of NF-kappa B【J】.Cell,1995,80(4):573—582.
7 TANAKA M,FUENTES M E,YAMAGUCHIK, et al. Embryonic lethality. 1iver
Degeneration,and impaired NF-κB activation in IKK-b-deficient mice 【J】.Immunity.1999,10(4):421—429.
8 DEVIN A,LIN Y,YAMAOKA S,et a1.The alpha and beta subunits of I kappaB kinase(IKK) mediate TRAF2-dependent IKK recruitment to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receptorl in response to TNF【J】.Mol Cell Biol,2001,21(12):3986—3994.
9 YAMAMOTO Y,YIN M J,GAYNOR R B.I kappa B kinase alpha (IKK Blpha)regulation of IKK beta kinase activity【J】.M0l Cell Biel,2000。20(i0):3655—3666.
10Sankar Ghosh and Matthew S. Hayden。New regulators of NF‑κB in inflammation【J】.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8 8 837-848.
11 Beg AA,Sha WC,Branson RT,eta1.Embryonic let hality and liver degeneration in mice lacking the RelA component of NF—κB [J].Nature,1995;376(6536):167—170
12Patrick A,Baeuerle.David Baltimore.Cell,1997,87(71;13)
13 Vijay R B.Patrick A.Current Biology.1997,7(1);R94
14 刘 晓 核转录因子NF—κB与肿瘤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年第21卷第2期总第88期191-196
15 WL,Moore EE,Mcore FA,et a1.Interleykn一6 delays neulriophil[J].
Arch Surg,1996,131:24
16 Pahl HL.Activators and target genes of Rel/NF—κB transcription factors【J】.Oncogene,1999,l8:6853—6856
17 HerramnnlL,Be han AW ,Sarkkiss M,et a1.Bcl一2 suppresses apoptosis
Resulting from disruption of the NF—κB survival pathway[J].E印Cell
Res,1997,237:101—109
18 Lacasse EC,Baird S,Komeluk RG,et a1.The inhibtions of apoptosis
(1AP)and their emerging role in cancer[J].Oncogne,1998,17:3247
19Trede NS,Tsytsykova AV,Chatila T,et a1.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the human TNF—a promoter by superantigen in humanmonocytic cells role of NF—NF—tcB[JJ.J Immunol,1995;155(2):902—908
20 Barkett M,Gilmore TD.Control of apoptosis by Rel/NF—kappa B transcfiptionfactor[J].Oncogene,1999;18:6910—6924
21Weiyu Teng, LishuWang, Weishuang Xue, et a1.Activation of TLR4-Mediated NFκB Signaling in Hemorrhagic Brain in Rats. 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Volume 2009, Article ID 473276, 6 pages doi:10.1155/2009/473276
22 谢文瑞 龙友明 陈垦核转录因子检测方法研究进展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0月第27卷第1O期Int J Lab Med,()ctober 2006,VoI_27,No.10,901-903
23 Molloy PI .E1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Methods Mol Bio1,2000,13O:235-246.
24 Hildebrandt IJ,Iyer M ,W agner E,et a1.Optical imaging of transferrin targeted PEI/DNA complexes in living subjects.Gene Ther,2003,10(9):758—7
25 Hellweg CE,Baumstark—Khan C,Horneck G.Generation of stably transfected Mammalian cell lines as fluorescent screening assay for NF—kappaB activation-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J Biomol Screen,2003,8(5):511 一521.
26 Necela BM,Cidlowski JA.Development of a flow cytometric assay to study glucocorticoid receptor—mediated gene activation in 1iving cells.Steroids,2003,68(4):34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