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物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如石阡仡佬族毛龙节和木偶戏、德江傩堂戏、思南花灯戏、玉屏箫笛制作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奇迹,是历史的丰碑,是祖先留下的无价瑰宝。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是党、高度重视、关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举措,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拥护。
我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靠湖南省,北邻重庆市,西接我省遵义市,南与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市各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留下了许多独具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在地、县、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广大文化文物工作者艰苦奋斗,忘我工作,为全市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共排摸普查线索5600多条,正式确认普查项目875项,涵盖16个门类,111。其中,有较高文化、历史、科学价值的重点项目423项。初步摸清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41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0项。
我市现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碧江区、石阡、思南、德江及玉屏5个区县,他们是碧江区的赛龙舟,石阡县的仡佬族毛龙节、木偶戏、说春,思南县的花灯戏,德江县的傩堂戏,玉屏的箫笛制作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在全市各区县,见下表:
艺术名称 | 级 别 | 申报单位 |
仡佬毛龙节 | 国家级 | 石阡县 |
木偶戏 | 国家级 | 石阡县 |
傩戏 | 国家级 | 德江县 |
花灯戏 | 国家级 | 思南县 |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 国家级 | 玉屏县 |
说春 | 国家级 | 石阡县 |
赛龙舟 | 国家级 | 碧江区 |
仡佬族敬雀节 | 省级 | 石阡县 |
思南上兀沙洲节 | 省级 | 思南县 |
裔锣 | 省级 | 万山区 |
德江土家舞龙 | 省级 | 德江县 |
莲花十八响 | 省级 | 沿河县 |
松桃瓦窑四面花鼓 | 省级 | 松桃县 |
土家族打镏子 | 省级 | 沿河县 |
玉屏箫笛制作工艺 | 省级 | 玉屏县 |
龙灯钱 | 省级 | 碧江区 |
德江傩堂戏 | 省级 | 德江县 |
船工号子 | 省级 | 思南县 |
石阡木偶戏 | 省级 | 石阡县 |
思南花灯 | 省级 | 思南县 |
土家摆手舞 | 省级 | 沿河县 |
金钱杆 | 省级 | 江口县 |
文琴戏 | 省级 | 碧江区 |
花灯戏 | 省级 | 石阡、印江县 |
寨英滚龙 | 省级 | 松桃县 |
傩面具制作技艺 | 省级 | 德江县 |
印染工艺 | 省级 | 印江县 |
仡佬族丧葬习俗 | 省级 | 石阡县 |
侗族民俗“悄悄年” | 省级 | 石阡县 |
玉屏赶坳 | 省级 | 玉屏县 |
土家族过赶年 | 省级 | 印江县 |
下洞祭风神 | 省级 | 印江县 |
说春 | 省级 | 石阡县 |
油茶制作技艺 | 省级 | 玉屏县 |
焰火架制作技艺 | 省级 | 印江县 |
皮纸制作技艺 | 省级 | 印江县 |
土家族高腔山歌 | 省级 | 印江、沿河县 |
傩戏 | 省级 | 印江县 |
江口傩戏 | 省级 | 江口县 |
傩括一上刀山 | 省级 | 松桃县 |
竹编技艺 | 省级 | 万山区 |
赛龙舟 | 省级 | 碧江区 |
苗族二月二 | 省级 | 松桃县 |
阳戏 | 省级 | 碧江区 |
仡佬族情歌 | 省级 | 石阡县 |
赛龙舟 | 省级 | 碧江区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家庭留给我们的物质,也是自然进化赋予我们的精神。是自然界的神奇造化和历史长河中绚丽多彩的生活飘过的痕迹。今天,当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重新检视大自然和先民留下的一切 ,不能不让我们感慨万千。我们为曾经拥有的一切辉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传承未来的重任在肩而惴惴不安。因此我们应唤起全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把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一代代相传下去,绵绵不息。让大家手拉手,心连心,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