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1.11终稿)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5:47
文档

(11.11终稿)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

说明书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包括东西地面干道和南北地下干道,具有东、西、南、北四个路口,南北地下干道上设置有多个桥墩,四个路口之间连接有与东西地面干道相平齐的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南向北回头匝道和北向南回头匝道;北、东和南、西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上方的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北和东、南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上方的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
推荐度:
导读说明书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包括东西地面干道和南北地下干道,具有东、西、南、北四个路口,南北地下干道上设置有多个桥墩,四个路口之间连接有与东西地面干道相平齐的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南向北回头匝道和北向南回头匝道;北、东和南、西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上方的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北和东、南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上方的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
说    明    书    摘    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包括东西地面干道和南北地下干道,具有东、西、南、北四个路口,南北地下干道上设置有多个桥墩,四个路口之间连接有与东西地面干道相平齐的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南向北回头匝道和北向南回头匝道;北、东和南、西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上方的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北和东、南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上方的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摘    要    附    图

权    利    要    求    书

1.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包括十字交叉的东西地面干道(1)和南北地下干道(2),具有东路口(3)、西路口(4)、南路口(5)和北路口(6)四个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地下干道(2)上设置有多个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的桥墩(7),所述东路口(3)和所述北路口(6)之间连接有东向北右拐匝道(8),所述北路口(6)和所述西路口(4)之间连接有北向西右拐匝道(9),所述西路口(4)和所述南路口(5)之间连接有西向南右拐匝道(10),所述南路口(5)和所述东路口(3)之间连接有南向东右拐匝道(11),所述北向西右拐匝道(9)和东向北右拐匝道(8)之间连接有类似“U”字型的南向北回头匝道(12),所述南向东右拐匝道(11)和西向南右拐匝道(10)之间连接有类似“U”字型的北向南回头匝道(13),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南向北回头匝道(12)和北向南回头匝道(13)均与东西地面干道(1)相平齐;所述北路口(6)和所述东路口(3)之间连接有北向东左拐匝道(14),所述南路口(5)和所述西路口(4)之间连接有南向西左拐匝道(15),所述北向东左拐匝道(14)和南向西左拐匝道(15)均通过桥墩(7)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1)的上方;所述西路口(4)和所述北路口(6)之间连接有西向北左拐匝道(16),所述东路口(3)和所述南路口(5)之间连接有东向南左拐匝道(17),所述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均通过桥墩(7)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14)和南向西左拐匝道(15)的上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桥墩(7)西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1)上设置有东西向回头匝道一(18),位于所述桥墩(7)东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1)上设置有东西向回头匝道二(19)。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7)的数量为四个。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和南北地下干道(2)上均设置有双向车道,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上的南侧为西向东车道(1-1),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上的北侧为东向西车道(1-2),所述南北地下干道(2)上的东侧为南向北车道(2-1),所述南北地下干道(2)上的西侧为北向南车道(2-2)。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南左拐匝道(17)和东向北右拐匝道(8)依次设置在所述东路口(3)处东向西车道(1-2)的北侧,所述南向东右拐匝道(11)和北向东左拐匝道(14)依次设置在所述东路口(3)处西向东车道(1-1)的南侧;所述南向西左拐匝道(15)和南向东右拐匝道(11)依次设置所述南路口(5)处在南向北车道(2-1)的东侧,所述西向南右拐匝道(10)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依次设置在所述南路口(5)处北向南车道(2-2)的西侧;所述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西向南右拐匝道(10)依次设置在所述西路口(4)处西向东车道(1-1)的南侧,所述北向西右拐匝道(9)和南向西左拐匝道(15)依次设置在所述西路口(4)处东向西车道(1-2)的北侧;所述北向东左拐匝道(14)和北向西右拐匝道(9)依次设置在所述北路口(6)处北向南车道(2-2)的西侧,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和西向北左拐匝道(16)依次设置在所述北路口(6)处南向北车道(2-1)的东侧。

6.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北向东左拐匝道(14)、南向西左拐匝道(15)、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10m。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北向东左拐匝道(14)、南向西左拐匝道(15)、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的坡度均为0.01~0.05。

说    明    书

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十字路口的全直通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

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的弊病,上下班交通高峰时期,拥堵问题更显突出,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往往由交叉口引起,在十字路口尤为突出。现有城市十字路多为平交红绿灯形式,部分交通量极大的路口设置立交桥,很明显,立交可有效缓解十字路口交通拥堵。现有的常规立交桥实现了十字路口的无红绿等全互通,可缓解十字路口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现状。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

1、占地面积较大:现有立交桥占地面积大多数都在数百亩以上,对于城市十字路口改建立交桥可行性有限;

2、未能实现任意方向互通,不能解决驾驶员行车意向。

3、空间利用率低:现有立交大多数为多层立交,对地下空间利用率较低。

针对上述部分问题已有相关专利公布,例如申请号为20091001458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同心双“X”左向转弯全方位立交桥,该全方位立交桥具有节约用地、主辅道去向易于识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其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2、主干道爬坡高度太大,在雨雪天气不利于行车;

3、没有设置回头匝道,未能实现十字路口掉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包括十字交叉的东西地面干道和南北地下干道,具有东路口、西路口、南路口和北路口四个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地下干道上设置有多个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东西地面干道的桥墩,所述东路口和所述北路口之间连接有东向北右拐匝道,所述北路口和所述西路口之间连接有北向西右拐匝道,所述西路口和所述南路口之间连接有西向南右拐匝道,所述南路口和所述东路口之间连接有南向东右拐匝道,所述北向西右拐匝道和东向北右拐匝道之间连接有类似“U”字型的南向北回头匝道,所述南向东右拐匝道和西向南右拐匝道之间连接有类似“U”字型的北向南回头匝道,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南向北回头匝道和北向南回头匝道均与东西地面干道相平齐;所述北路口和所述东路口之间连接有北向东左拐匝道,所述南路口和所述西路口之间连接有南向西左拐匝道,所述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均通过桥墩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的上方;所述西路口和所述北路口之间连接有西向北左拐匝道,所述东路口和所述南路口之间连接有东向南左拐匝道,所述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均通过桥墩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的上方。

上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桥墩西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上设置有东西向回头匝道一,位于所述桥墩东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上设置有东西向回头匝道二。

上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的数量为四个。

上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西地面干道和南北地下干道上均设置有双向车道,所述东西地面干道上的南侧为西向东车道,所述东西地面干道上的北侧为东向西车道,所述南北地下干道上的东侧为南向北车道,所述南北地下干道上的西侧为北向南车道。

上述的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南左拐匝道和东向北右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东路口处东向西车道的北侧,所述南向东右拐匝道和北向东左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东路口处西向东车道的南侧;所述南向西左拐匝道和南向东右拐匝道依次设置所述南路口处在南向北车道的东侧,所述西向南右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南路口处北向南车道的西侧;所述西向北左拐匝道和西向南右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西路口处西向东车道的南侧,所述北向西右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西路口处东向西车道的北侧;所述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北向西右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北路口处北向南车道的西侧,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和西向北左拐匝道依次设置在所述北路口处南向北车道的东侧。

上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北向东左拐匝道、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10m。

上述的丁字路口无障碍互通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北向东左拐匝道、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的坡度均为0.01~0.0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包括东西地面干道,南北地下干道,与东西地面干道平齐的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南向北回头匝道和北向南回头匝道,设置在地上高架一层的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设置在地上高架二层的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以及设置在位于桥墩西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上的东西向回头匝道一和位于桥墩东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上的东西向回头匝道二;有效地利用了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占地面积小,适合城市使用。

2、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在城市十字路口新建,也能够改建,新建和改建的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能够在城市内大多数十字路口建设。

3、本实用新型中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北向东左拐匝道、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的转弯半径和坡度设计合理,建筑高度低,施工难度低,匝道长度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

4、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左转车辆无需绕行,能够使得左转的车辆在右侧通行规则下实现与右转一样的自然、顺畅、快捷。

5、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了南向北回头匝道、北向南回头匝道、东西向回头匝道一和东西向回头匝道二,实现了十字路口的掉头。

6、本实用新型中的东西向回头匝道一和东西向回头匝道二设置在离十字路口处的桥墩一定距离的地方,这样可以及时分流,减少十字路口的行车压力。

7、本实用新型中的各条道路无交织点,实现十字路口全互通无红绿灯通过,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干扰,无任何行驶障碍,无需等待,无需绕行,行车顺畅、快捷,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抗震性能好,车辆在上面的通行效率高、能耗低、安全性能好,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东西地面干道;

1-1—西向东车道;

1-2—东向西车道;

2—南北地下干道;

2-1—南向北车道;

2-2—北向南车道;

3—东路口;

4—西路口;

5—南路口;

6—北路口;

7—桥墩;

8—东向北右拐匝道;

9—北向西右拐匝道;

10—西向南右拐匝道;

11—南向东右拐匝道;

12—南向北回头匝道;

13—北向南回头匝道;

14—北向东左拐匝道;

15—南向西左拐匝道;

16—西向北左拐匝道;

17—东向南左拐匝道;

18—东西向回头匝道一;        19—东西向回头匝道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十字交叉的东西地面干道1和南北地下干道2,具有东路口3、西路口4、南路口5和北路口6四个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南北地下干道2上设置有多个向上延伸并穿过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的桥墩7,所述东路口3和所述北路口6之间连接有东向北右拐匝道8,所述北路口6和所述西路口4之间连接有北向西右拐匝道9,所述西路口4和所述南路口5之间连接有西向南右拐匝道10,所述南路口5和所述东路口3之间连接有南向东右拐匝道11,所述北向西右拐匝道9和东向北右拐匝道8之间连接有类似“U”字型的南向北回头匝道12,所述南向东右拐匝道11和西向南右拐匝道10之间连接有类似“U”字型的北向南回头匝道13,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南向北回头匝道12和北向南回头匝道13均与东西地面干道1相平齐;所述北路口6和所述东路口3之间连接有北向东左拐匝道14,所述南路口5和所述西路口4之间连接有南向西左拐匝道15,所述北向东左拐匝道14和南向西左拐匝道15均通过桥墩7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1的上方;所述西路口4和所述北路口6之间连接有西向北左拐匝道16,所述东路口3和所述南路口5之间连接有东向南左拐匝道17,所述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均通过桥墩7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14和南向西左拐匝道15的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桥墩7西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1上设置有东西向回头匝道一18,位于所述桥墩7东侧一定距离的东西地面干道1上设置有东西向回头匝道二19。所述桥墩7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和南北地下干道2上均设置有双向车道,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上的南侧为西向东车道1-1,所述东西地面干道1上的北侧为东向西车道1-2,所述南北地下干道2上的东侧为南向北车道2-1,所述南北地下干道2上的西侧为北向南车道2-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东向南左拐匝道17和东向北右拐匝道8依次设置在所述东路口3处东向西车道1-2的北侧,所述南向东右拐匝道11和北向东左拐匝道14依次设置在所述东路口3处西向东车道1-1的南侧;所述南向西左拐匝道15和南向东右拐匝道11依次设置所述南路口5处在南向北车道2-1的东侧,所述西向南右拐匝道10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依次设置在所述南路口5处北向南车道2-2的西侧;所述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西向南右拐匝道10依次设置在所述西路口4处西向东车道1-1的南侧,所述北向西右拐匝道9和南向西左拐匝道15依次设置在所述西路口4处东向西车道1-2的北侧;所述北向东左拐匝道14和北向西右拐匝道9依次设置在所述北路口6处北向南车道2-2的西侧,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和西向北左拐匝道16依次设置在所述北路口6处南向北车道2-1的东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北向东左拐匝道14、南向西左拐匝道15、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的转弯半径均不小于10m。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北向东左拐匝道14、南向西左拐匝道15、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的坡度均为0.01~0.05。优选地,所述东向北右拐匝道8、北向西右拐匝道9、西向南右拐匝道10、南向东右拐匝道11、北向东左拐匝道14、南向西左拐匝道15、西向北左拐匝道16和东向南左拐匝道17的坡度均为0.03;这样的优选设计方案,能够在尽量地降低建筑高度和施工难度、缩短匝道长度、增强匝道抗震性的同时,提高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1、由西向东直行的车辆能够在西向东车道1-1上向东行驶,由东向西直行的车辆能够在东向西车道1-2上向西行驶,由南向北直行的车辆能够在南向北车道2-1上向北行驶,由北向南直行的车辆能够在北向南车道2-2上向南行驶。

2、由东向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东向北右拐匝道8直接右拐,进入南向北车道2-1向北行驶;由北向西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北向西右拐匝道9直接右拐,进入东向西车道1-2向西行驶;由西向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西向南右拐匝道10直接右拐,进入北向南车道2-2向南行驶;由南向东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南向东右拐匝道11直接右拐,进入西向东车道1-1向东行驶;在北向南车道2-2上向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南向北回头匝道12掉头驶入南向北车道2-1向北行驶;在南向北车道2-1上向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北向南回头匝道13掉头驶入北向南车道2-2向南行驶。

3、由北向东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北向东左拐匝道14左拐进入西向东车道1-1上向东行驶;由南向西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南向西左拐匝道15左拐进入东向西车道1-2上向西行驶。

4、由西向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西向北左拐匝道16左拐进入南向北车道2-1上向北行驶;由东向南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东向南左拐匝道17左拐进入北向南车道2-2上向南行驶。

5、在西向东车道1-1上向东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东西向回头匝道一18或东西向回头匝道二19掉头驶入东向西车道1-2上向西行驶;在东向西车道1-2上向西行驶的车辆能够通过东西向回头匝道一18或东西向回头匝道二19掉头驶入西向东车道1-1上向东行驶。

以上行车过程中,各个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干扰,无需设置红绿灯,无任何行驶障碍,无需等待,无需绕行,行车顺畅、快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附    图

图1

文档

(11.11终稿)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

说明书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包括东西地面干道和南北地下干道,具有东、西、南、北四个路口,南北地下干道上设置有多个桥墩,四个路口之间连接有与东西地面干道相平齐的东向北右拐匝道、北向西右拐匝道、西向南右拐匝道、南向东右拐匝道、南向北回头匝道和北向南回头匝道;北、东和南、西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东西地面干道上方的北向东左拐匝道和南向西左拐匝道;西、北和东、南路口之间分别连接有架设在北向东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上方的西向北左拐匝道和东向南左拐匝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利用率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