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及其教师概况 | ||||||||||
学 生 | 陈宏杰 | 性别 | 男 | 年 级 | 初三 | 就读学校 | ||||
教 师 | 性别 | 女 | 学 科 | 化学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班主任 | 郭金丰 | 性别 | 女 | 咨询师 | ||||||
二、学生个性分析(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应试 能力;学习类型与性格特点;学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缺漏之处) | ||||||||||
1.学生性格外向、开朗。能跟老师很好的沟通,课堂气氛很活跃。 2.学习比较懒散,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不自觉。 3.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存在很多的知识漏洞。如,化学式书写错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到位,对实验现象记忆不牢固等。 4.接受能力还可以,反应较快,对于老师讲授的知识能够较快的理解。记忆力还挺好的,但是不用心去记,对需要记忆的知识记忆不到位,不重视基础。 5.做题习惯不好,看题不认真,经常题没看懂就开始做题。 | ||||||||||
三、教学辅导预达目标 | ||||||||||
1、整合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并能够灵活运用。 2、查漏补缺,重难点突破,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 ||||||||||
四、拟采用的方法或措施(兴趣培养;夯实基础;思维训练;知识应用) | ||||||||||
1、加强学生审题能力和对问题表达能力的培养 2、重视基础知识,加强答题规范性练习 3、重视过程教学,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分析、理解和记忆。 | ||||||||||
五、教学辅导进度计划 (总课时: 40 ;辅导时间: ; 次/周) | ||||||||||
阶段(章节、单元、模块) | 内 容 (包括阶段检测) | 课时数 | 阶段目标 | |||||||
下册内容 (新课) 2---3月份 | 金属材料 | 2 | 1、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置换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4、了解金属的保护方法 |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
溶液的形成 | 2 |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3、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 ||||||||
溶解度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
常见的酸和碱 | 4 | 1、常见的酸(硫酸、碳酸和等)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等)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2、掌握酸和碱的通性 3、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和中和反应 | ||||||||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 ||||||||||
生活中常见的盐 | 4 | 1、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2、鉴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3、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 ||||||||
化学肥料 |
(4月份---5月份) | 实验室规则和实验基本操作 | 2 | 夯实化学基础知识,在复习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的拓展延伸。主要是进行 “扫盲”, 以教材为主体,结合新课程标准,打下 稳固的基础。 | |||||||
身边的化学物质 1、空气 2、水 3、碳和碳的氧化物 4、金属 5、酸、碱、盐 | 8 | |||||||||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学式和化合价等) | 2 | |||||||||
专题训练-----选择题 | 2 | |||||||||
专题训练-----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 | 2 | |||||||||
专题训练-----实验与探究 | 2 | |||||||||
专题训练-----推断题 | 2 | |||||||||
专题训练-----计算题 | 2 | |||||||||
6月份 | 模拟题训练 | 4 | 把基础知识串联起来,了解中考题型,综合解答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 |||||||
真题模拟演练 | 2 | 试题分析、应试指导、进一步进行查漏补缺等。 |
注明:以上方案可能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变化再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