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校部庐》一书中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
A.魏源
B.冯桂芬
C.薛福成
D.郑观应
【参】 B
2.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
A.《孔子改制考》
B.《变化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参】 D
3.以下不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内容的选项是( )。
A.民本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参】 A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确立的机关报是
A. 《中国文报》
B. 《万国公报》
C. 《新民从报》
D. 《民报》
【参】 D
5.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进行社会
B.要不要以的手段推翻清
C.要不要推行帝制实行公和
D.要不要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参】 B
6. 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是
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
C.五四运动
D.国民
【参】 B
7. 1911年4月,人在黄兴的带领下举行的是
A.钦州
B.惠州
C.广州
D.武昌
【参】 C
8. 1927年大失败后加中国党确定土地和武装斗争方针的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参】 B
9. 1928年10月,通过法令废除北洋时期在形式上还存在的议会制度。该项法令是
A. 《中华》
B. 《中华约法》
C. 《军政纲领》
D. 《训政纲领》
【参】 D
10 . 1928年12月从东北发出通告,宜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改义旗帜的是
A.张学良
B.张作霖
C.段祺瑞
D.吴佩孚
【参】 A
11. 明确提出“从乡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参】 C
12.中国临时行动委员会于1930年8日成立,其主要领导人是
A.邓演达
B.张东林
C.黄炎培
D.张君励
【参】 A
13.1933年在福建发动抗日反蒋事变的爱国运动的将领是
A.马占山和李社
B.冯玉祥和吉鸿昌
C.蔡廷锴和蒋光鼐
D.张澜和胡厥文
【参】 C
14.全民抗战爆发后,中国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雁门关战役
D.阳明堡战役
【参】A
15. 1945年8月,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B.和平、民主、团结
C.抗战、团结、进步
D.蒋介石,全中国
【参】B
16.1949年4月,提出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文献是
A.《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参】C
17.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处理中国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同甘共苦,同舟共济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以诚相待,患难与共
【参】A
18.新中国第一次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一次会议
B.第二届全国一次会议
C.第三届全国一次会议
D.第四届全国一次会议
【参】C
19.1978年12月,中国党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刻意义的会议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一届四中全会
C 十一届五中全会
D 十一届六中全会
【参】 A
20.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1月1日,全国常委会发表的重要文献是
A.《关于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改策》
B.《告问胞书》
C.《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D.《反国家法》
【参】 B
21.1990年3月,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思想是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个大局
C.两个飞跃
D.三步走
【参】 C
22.2001年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
A.建立厦门经济特区
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开发开放长江三角洲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 D
23.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的时间是
A.1990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6年
【参】 D
24.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A.十六大
B.十七大
C.
D.十九大
【参】 D
25.以不下属于党的以来全方位外交发展成果的选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C.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D.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参】 A
二 、简 答 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2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参】
(1)根本原因是封建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2)社会原因是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普遍激化,外国商品的输入和鸦片贩卖年年激增,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萎缩,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3)此外太平天国农民发生前十年,包括广西在内全国自然灾害频发,大量灾民流离失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27、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内外的变化。
【参】
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发生重大变化。1939 年1月,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这个阶段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基本上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便保存实力;同时又抽出相当多的兵力用来、打击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多次的"摩擦"事件。
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核心内容和意义。
【参】
作用:《共同纲领》 起着临时的作用。
核心内容: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
意义:(1)这一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其他各项内容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它及体现它的。(2)这一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29、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参】
重大成就: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从国防和的考虑出发,这一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对改善工业布局和城市布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意义: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30、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参】
(1)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总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3)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论 述 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对中国的危害。
【参】
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工业之后,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其沦为列强所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与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 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中国。1825 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利用战争摆脱危机。1836年,英国代表、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与此同时,法、美、俄等国也有侵略中国的欲望。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军事侵略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上侵犯中国主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财富,文化上麻醉中国民众。帝国主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参】
1921年7月23日,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前后共开了7次会议,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党。 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的监督和指导等。 “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
33、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及其意义。
【参】
1950 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区农村掀起了麦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将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慎重、和缓、适合各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与步骤,等待条件成熟时再进行。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意义: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摆脱了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了农业生产力。与此同时,依靠土改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骨干力量,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定了深厚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