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单元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事例,起于 581 年,止于 960 年。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社会盛况。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上,农耕继续发展,出现曲辕犁和筒车,推动农业经济不断进步;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外交上,开放的外交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社会动荡不安。
【课标要求】
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第 1 课)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第 2 课)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第 3、
4 课)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第 3 课)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第 5 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课标解读 | 1.解读课标要求 2.展示“时空坐标” | 1.学生齐读课标 2.完善“时空坐标” |
看繁荣 | 1.国家统一 展示地图,提出问题:结合以上地图,概述地图反映信息。教师讲述:隋朝的统一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制度创新 完善科举制度表格 总结: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成为之后封建王朝所采纳 | 1.国家统一 地图反映了隋朝完成了南北统一。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时期,进士科成为主要科 |
的主要选拔人才的方式。 3.交通——隋朝大运河展示图片、问题。 通过图片复习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展示文字材料,分析隋朝大运河的影响。 4.政治清明 展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措施,完成连线题。 提出问题: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共同治国措施? 5.盛世景象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了两个盛世局面。展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税,注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问题:(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朝前期哪两个盛世局面? (2)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6.经济发展 过渡:政治清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活动:读图说史 分组展示图片,请学生一句话概括图片反映历史信息。 7.文化昌盛 过渡: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侧面体现了社会生活 展示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 目 3.学生回答:略 4.学生组织答案 完善科举制;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任用贤能。 5.学生组织答案 (1)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原因:统治者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如关注民生,发展生产和重视人才,任用贤臣。 6. 学生组织答案 (1)水路交通发达 (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 (3)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4)商业繁荣7.完成表格 | |
教师: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繁荣推动开放, 而开放又进一步带动社会繁荣。唐朝的开放在民族关系、外 交关系、社会风气等方面均有体现。 |
谈开放 | 1. 民族关系展示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正月...赞普对亲近的人说:“今我得大 唐公主,为幸实多。”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城头山鸡 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反映出怎样的民族关系特点? 教师总结:在开明的民族推动下,唐朝各民族之间交融不断加深。除了发展和睦的民族关系外,唐朝还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2. 对外交往 结合地图,列举分析唐朝与那些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1)唐与日本关系 (2)唐与新罗 (3)唐与天竺 | 1. 学生组织答案 (1)开明的民族 (2)文成公主入藏 (3)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 2.学生组织答案 (1)日本派遣唐使;鉴真东渡 |
(2)新罗派使者来唐 | ||
教师总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都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但 鉴真东渡属于传播唐朝文化,玄奘西行属于学习外来文化。 3. 社会风气 教师:在民族交融、吸收外来文明的基础上,唐朝的社会风气也呈现出别样风采。 展示图片,分析唐朝社会风气。 | (3)玄奘西行 3.学生组织答案 开放、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 | |
4.合作探究: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 ||
教师总结: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稳定,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宽松的社会环境。而唐朝以开明、开放的, 以强大国力、繁荣的经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吸引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流、学习。这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又进一步推动了唐朝文明的多元化。文化昌盛和开放的态度为政治经济的繁荣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 ||
知兴替 | 教师:从 618 年——907 年,唐朝执掌国运两百多年,那么唐朝如何走向衰亡呢? 1.展示唐朝兴亡曲线图。 教师总结: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黄巢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最终 907 年唐朝灭亡。我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2.展示示意图和表格,请学生分析五代十国的实质。 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隋唐的繁荣开放和兴亡更替对今 | 1.总结唐朝兴亡过程 2.实质:唐朝藩镇割据的延 |
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 续 | |
教师总结:一场安史之乱使强盛的唐朝由盛转衰,由此可见, 在强盛与衰落、统一与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唯有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关注民生、注重经济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长治久安。 | 3. 隋唐的衰亡——戒奢从简、关注民生、居安思危 繁荣开放——维护统一、坚 | |
持对外开放、发展经济、重 | ||
视人才、加强民族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