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10-02 01:05:49
文档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SR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一、铲车上料工序31铲车操作1.开车未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未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未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超载使用。车辆伤害——1.开车前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须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禁止超载使用。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
推荐度:
导读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SR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一、铲车上料工序31铲车操作1.开车未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未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未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超载使用。车辆伤害——1.开车前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须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禁止超载使用。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SR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备注
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
一、铲车上料工序
31铲车操作1.开车未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未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未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超载使用。车辆伤害——1.开车前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须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禁止超载使用。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32铲车上料作业1.上料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3.未佩戴劳保用品。物体打击——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配备劳保用品;3.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33皮带机运输作业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3.未佩戴劳保用品;4.防护措施失效。机械伤害传动部位设有防护措施。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配备劳保用品;3.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34控制室作业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其他伤害设有监控报警装置。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

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

236四级岗位级
二、水泵输送工序
35开关水泵作业电源线压线、松动脱落会导致漏电,会导致电击,漏电保护措施失效。触电设备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等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缺陷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36计量作业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其他伤害设有监控报警装置。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三、外加剂输送工序
37开关输送泵作业电源线压线、松动脱落会导致漏电,会导致电击,漏电保护措施失效。触电设备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等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缺陷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38外加剂计量作业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其他伤害设有监控报警装置。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39外加剂存储、使用1.违规操作;2.未佩戴劳保用品。灼烫——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指定区域存放,专人负责。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四、水泥输送工序
40开关螺旋输送机作业电源线压线、松动脱落会导致漏电,会导致电击,漏电保护措施失效。触电设备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等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缺陷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41水泥计量、储存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其他伤害设有监控报警装置。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五、搅拌机作业工序
42搅拌机投料作业1.投料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3.未佩戴劳保用品。物体打击——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配备劳保用品;3.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43开关搅拌机作业电源线压线、松动脱落会导致漏电,会导致电击,漏电保护措施失效。触电设备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等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缺陷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44搅拌机操作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3.未佩戴劳保用品;4.防护措施失效。机械伤害设备设有防护措施。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配备劳保用品;3.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六、实验室作业工序
45取样作业1.违章作业;2.未佩戴劳保用品。机械伤害、灼烫——1.现场贴警示标示、操作规程;2.佩戴劳保用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48四级岗位级
46实验室分析作业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3.未佩戴劳保用品。机械伤害、灼烫——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配备劳保用品;3.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47实验室设备开关使用用电设备,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触电事故。触电设有漏电保护装置。贴警示标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七、放料装车工序
48放料作业1.违章作业;2.放料前未检查各相关阀、泵。3.发料速度过快;4.泵类运行后,随意接触。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噪音——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控制流速,定期进行检维修;3.泵运行期间严禁用手接触。4.放料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48四级岗位级
八、其他作业工序
49中控室操作1.开机前未进行检查;2.违规操作。其他伤害、粉尘、噪音设有监控报警装置。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开机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50司磅操作1.使用前未进行检查,磅台存在杂物;2.违规操作。其他伤害、粉尘、噪音——1.现场贴警示标识,操作规程;2.使用前进行检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51配料工操作1.违章作业;2.未佩戴劳保用品。机械伤害、灼烫、粉尘——1.现场贴警示标示、操作规程;2.佩戴劳保用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48四级岗位级
52设备设施清洗作业设备设施清理时,设备设施未停机、断电。机械伤害、触电——1、清洗时停机、停电进行挂牌,上锁。2、现场贴警示标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48四级岗位级
九、检维修作业活动
53设备设施检维修1.维修时,人员误开机,造成人员挤伤、夹伤;2.维修时,人员误操作容易造成触电伤害。触电、机械伤害——1、维修时停电进行挂牌,上锁、佩戴防护手套。2、设备停电,配电柜上锁,悬挂正在维修标示牌。电工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54线路维修1.平台维修或及高于2米的维修人员未佩戴安全帽安全带;2.维修工在维修时误送电造成维修人员触电;3.使用切割机时未带护目镜,损伤眼睛。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1.严格按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作业,佩戴安全带、安全帽;2.执行作业票一人作业一人监护,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识牌;3.定期检查护目镜的完好性,严格岗位操作规程中要求切割必须佩戴护目镜。电工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55电气焊作业违规操作,未佩戴劳保用品。火灾、灼烫、触电、粉尘——1.一次线绝缘无破损,二次回路宜直接与被焊工件直接连接或压接。二次回路接点应紧固,无电气裸露,接头宜采用电缆耦合器,且不超过3个。

2.焊机在有接地装置的焊件上进行操作,应避免焊机和工件双重接地。

3.禁止搭载或利用厂房金属结构、管道、轨道、设备可移动部位,以及PE线等作为焊接二次回路。

4、危险区贴警示标志、危害告知牌。

焊接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56气割作业违规操作,未佩戴劳保用品。火灾、灼烫、爆炸——1.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操作;2.开机前检查设备是否良好。3.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4、危险区贴警示标志、危害告知牌。5.佩戴劳保用品。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57氧气、乙炔瓶使用1.气瓶瓶存放、使用未采取防倾倒装置,乙炔瓶放倒使用;2.气瓶瓶存放、使用与明火安全间距不够;3.气瓶胶管老化、破裂,乙炔气瓶使用无回火防止装置;4.夏季高温天气,将氧气瓶、乙炔瓶暴露在下。火灾爆炸——1、氧气、乙炔瓶存放、使用必须采取防倾倒装置;

2、乙炔瓶严禁放倒使用。3.氧气、乙炔瓶存放和使用与明火间距不小于5米。4.使用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安装。5.使用前要将氧气瓶、乙炔瓶放置在晒不到的地方,并采取防倾倒措施后在进行作业。

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58液压油、润滑油的储存及使用1.液压油等存储与使用区周围放置易燃或可燃杂物或其他障碍物。2.未设置防泄漏措施;无明显的标识,无专人管理,使用地面油污较多。火灾、其他伤害.设置防泄漏措施1.液压油等存放在专门区域,周围禁止放置其他杂物;2.贴警示标识。3.贴产品标识;4.专人管理;5.地面油污定期清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48四级岗位级
十、料仓区域
59料仓区域行走1.卸货区域查看到货物料,来往的车辆没有看到员工,发生车辆伤害;2.卸货区域查看物料,货物摆放较高,不整齐,出现倒塌,发生砸伤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1、严禁人员随意进行料区;2.现场贴警示标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60料仓区域装卸作业1.来往的车辆没有看到员工,发生车辆伤害;2.装卸物料,摆放较高,不整齐,出现倒塌,发生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物体打击——1、装卸的物料按照标准堆放整齐,2、对于堆放不符合要求的重新进行堆放;3、现场贴警示标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十一、其他车辆、起重作业
62混凝土搅拌车作业1.车速过快;2.运输混凝土时,滑斗松动。车辆伤害、物体打击——1.厂区限速行驶;2.运输混凝土时,保证滑斗牢固,防止松动;3.贴警示标识。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63电动葫芦操作起吊载荷质量不确定,系挂位置不当,导致被吊物体失稳坠落。起重伤害——1.吊运前应确认起吊载荷的质量和质心,并确定起升系挂位置,经起吊后方能正式作业。

2.吊运载荷时,人员不应靠近载荷运行道路。

3.工作结束后,应将被吊载荷放到地面,吊钩起升到规定位置,切断电源或脱开主离合器。

4.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

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十二、巡检、开停设备
车间巡检1.设备运行噪声大,长时间接触可能对作业人员听力造成损伤;2.未佩戴劳保用品。噪声、粉尘——1、设置休息室,采取巡检作业,减少接触时间;

2、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噪声检测,告知检测结果,超出80分贝作业场所佩戴护耳器;

3、现场贴“当心噪音”“必须佩带耳塞”标识;

4、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或听力异常者及时调离; 

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36四级岗位级
65开关设备配电柜电源线压线、松动脱落会导致漏电,会导致电击触电设备设有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等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及时消除缺陷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66配电室巡检1.电容部击穿短路易爆炸,易起火,造成烧伤;2.接触器及开关损坏,产生电弧,电气灼伤;3.操作高压开关柜不穿绝缘靴绝缘手套,高压触电危险;4.操作配电柜未按操作规程,带负荷断开隔离刀,产生电弧,火灾隐患。触电、火灾1、电容部有泄压装置,外部断路器保护;2.上级断路器保护,设备安全门隔离电弧;1.电工定期巡检;2.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倒闸操作制度进行操作;监护人监护,两人同时进行;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电工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十三、厂区道路
67进出厂区1.车辆较多,人员行走时不走人行道可能会被车辆撞伤;2.出口处道路上经常停放外来人员车辆,员工下班时视线受阻可能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车辆伤害——1.要求人员严格执行厂规厂纪在人行道行走。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236四级岗位级
68厂区行走在厂区不在人行道行走,可能被外来车辆、叉车撞到。车辆伤害——要求人员严格执行厂规厂纪在人行道行走。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236四级岗位级
十四、作业管理
69动火作业1.未建立动火作业许可制度;2.焊接作业人员未取得焊工证;3.不到现场确认就许可动火作业导致不满足动火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动火引发火灾;4.监护人未旁站监护或未履行监护人义务,导致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不能满足作业条件;5.监护人不具备监护能力,不能发现作业中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制止;6.作业人员不使用劳动防护用品;7.作业人不清楚动火作业相关要求或不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8.作业现场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引发火灾。火灾、其他伤害——1、依法建立动火作业管理制度;2、识别到新的法规要求及时修订;3、在动火作业制度中规定选用有资质的单位、人员进行动火作业;4、动火作业前审查作业人员资质;5、为公司特种人员办理特种作业证;6.动火作业许可部门现场确认是否满足动火条件;7.严格遵守动火作业管理制度监护人职责,求监护人不能擅自离开作业场所,如监护人必须离开时动火作业停止;8.监护人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担任;9、作业许可人对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进行确认;10、作业监护人监督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制止不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行为;11.作业前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2.1、严格执行动火作业管理制度,作业部门清理现场易燃易爆物质;2、作业许可人确认现场可燃物清理干净。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70吊装作业1.;未建立吊装作业许可制度;2.吊装作业现场无人监护,人员随意进出作业场所;3.作业场所未对作业区域进行隔离,无关人员随意进出;4.不到现场确认就许吊装作业导致不满足吊装作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发生起重伤害;5.吊装设备额定载重小于单个吊件最大质量进行吊装造成吊件坠落。起重伤害——1、依法建立吊装作业管理制度;2、识别到新的法规要求及时修订;3、吊装作业管理制度规定吊装作业必须指定监护人现场监护;4、作业许可时对监护人到岗情况进行检查;5.吊装作业必须对作业区域进行隔离,无关人员禁止进入;6.吊装作业必须现场确认满足吊装条件;7.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71有限空间作业1.未建立有限空间作业许可制度;2.不到现场确认就许有限空间作业导致不满足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中毒窒息;3.有限空间作业没有监护人现场监护,有限空间发生意外不能第一时间施救;4.进入罐作业未提前通知控制人员,搅拌启动异常启动或管阀开启供液,导致人员受伤。中毒窒息、机械伤害 灼伤——1、依法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2、识别到新的法规要求及时修订;3.作业许可人现场确认满足作业条件;4、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指定监护人现场监护;5、作业许可时对监护人到岗情况进行检查;6、有限空间管理制度规定下罐检维修必须提前通知中控关闭检修设备;7、作业人员关闭现场隔离开关并挂牌、上锁;8、作业许可人对挂牌上锁落实情况进行确认。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72临时用电1.未建立临时用电作业许可制度;2.不到现场确认就许可临时用电作业导致不满足临时用电作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临时用电作业发生触电事故;3.监护人未旁站监护或未履行监护人义务,导致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不能满足作业条件;4.监护人不具备监护能力,不能发现作业中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制止;5.作业人员未取得电工作业证,私拉乱接发生电气事故;6.用电器与开关、电源线不匹配,用电器绝缘不良、电源线老化等原因发生电气伤害。触电——1、依法建立临时用电作业管理制度;2、识别到新的法规要求及时修订;3.作业许可人现场确认满足作业条件;4.严格遵守临时用电管理制度监护人职责,求监护人不能擅自离开作业场所,如监护人必须离开时临时用电作业停止;5.监护人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担任;6.、电气改造作业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7、临时取电由公司电工在临时取电点进行接线避免私拉乱接;8、作业许可时对作业人员资质进行审查;9、作业许可人对临时用电设施进行检查确认满足作业条件方可进行临时用电作业;10、临时用电作业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每次作业前由监护人检查漏电保护器确保性能可靠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73动土作业1.未建立动土作业许可制度;2.未经过能源部门对现场进行确认进行动土作业,损坏地下管线。触电、其他伤害——1、依法建立动土作业管理制度;2、识别到新的法规要求及时修订;3.动土作业管理制度规定动土作业前由动力部门对底线能源管线进行确认;4、作业许可人对动力部门确认情况进行确认。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74高处作业1.未建立高处作业许可制度;2.不到现场确认就许可高处作业导致不满足临时用电作业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高处业发生坠落;3.监护人未旁站监护或未履行监护人义务,导致作业现场发生变化,不能满足作业条件;4.监护人不具备监护能力,不能发现作业中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制止;5.作业人员未取得架子工证、高空作业证导致架子搭建不牢固或造成作业人员坠落;6.作业人员不能正常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与用品。高处坠落——1、依法建立高处作业管理制度;2、识别到新的法规要求及时修订;3.作业许可人现场确认满足作业条件;4.严格遵守高处作业管理制度监护人职责,求监护人不能擅自离开作业场所,如监护人必须离开时高处作业停止;5.监护人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员工担任;6、选择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7、作业许可时对作业人员资质进行审查;8、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并每月进行检查;9、监护人对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监护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2510三级车间级
十四、制度管理
1、法律法规与制度
75责任制责任制制定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导致个别岗位责任未落实。其他伤害——制定责任制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签订责任状。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76规章制度1.未按照安全法规及公司要求及时修订安全规章制度,导致公司制度存在缺陷;2.未定期对制度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导致制度存在缺陷;3.新修订安全规章制度未及时传达下发至员工,导致员工对新修订制度不知晓,不能执行新制度要求。其他伤害——1.法规或公司要求有变化时及时对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修订;2.每年进行一次制度适用性评价,对不适用制度进行修订;3.修订安全规章制度后及时下发至部门,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2、安全生产投入
77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导致隐患不能整改。其他伤害——按照法规要求及提报需求提取全年安全生产费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3、培训教育
78培训1.新员工先上岗后培训,导致新员工不知晓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导致违规操作;2.培训不及时,导致员工不能及时接受安全知识;3.培训课时不够,导致员工不能很好的接受和消化培训容;4.培训后,不跟踪、验证,导致员工不认真学习不能学以致用。其他伤害——1.严格按照培训制度进行培训,杜绝先上岗后培训;2、制定培训计划;3、严格按照培训计划规定的时间开展培训;4.将培训课时纳入培训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的课时进行培训;5. 培训后及时跟踪验证,对于验证不合格的进行再培训。    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4、职业健康管理
79劳动防护1.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未给作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可能导致作业人员发生职业病;2.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种类不符或质量不符合要求导致不能起到防护作业可能会发生职业病。职业病——必须选取具备劳动防护用品经营资质的供应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由安全员对防护用品、LA标志、合格证等进行验收。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0警示标识设置1.涉及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未设置职业病警示标识,工作人员不了解危害可能导致职业病发生;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中文警示说明设置错误或容不全面,无法起到指导作用,导致职业病发生。其他伤害——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 158)、《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GBZ/T203)等法律、规章和标准要求设置警示标识。依据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1职业危害告知未对涉及职业病危害岗位员工履行告知义务,员工不清楚职业病危害可能会导致职业病发生。职业病——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制定职业病危害告知书,员工入职签订劳动合同时履行告知。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2职业病体检1.未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要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不能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或初期职业病;2.未进行岗前职业病体检,存在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可能;3.体检容不全面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或初期职业病。职业病——1.根据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将体检项目、体检周期、职业禁忌症形公司的健康监护技术规,按照规要求定期组织体检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5、应急管理
83组织体系1.未设置应急管理机构;2.未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3.未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或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伤害——1.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设置应急管理机构;2.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制度;3.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制度,设定应急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4.每年签订岗位责任状,明确各岗位责任。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4应急救援队伍未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其他伤害——1、建立兼职应急小组;2、每季度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培训;3、应急小组成员按照演习计划参加事故应急演练。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5应急物资1.未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2.未建立救援器材、救援物资台账。3.救援器材、救援物资台账帐物不符。4.应急救援小组成员不会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其他伤害——1、各作业场所配置灭火器、消防栓、消费应急照明灯和消防应急标志灯等消防设施;2、涉及危险化学品场所安装应急喷淋和洗眼器;3、各作业场所配备担架医用酒精、碘伏、创可贴等应急药品;4配备防汛沙、扫帚、铁锹、手电、雨衣等物资;6其他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7.建立救援器材、救援物资台账;8.每月对救援器材、救援物资进行检查,及时更换和补充。9.每季度对应急救援小组进行培训,培训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6应急预案编制1.未编制应急预案和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2.预案编制前未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其他伤害——1.依法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和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2.编制预案前安全办公室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并保留见证性材料;3.每年开展一次风险评估。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87应急演练1.未对应急演练进行书面评估总结;2.演练评估报告中没有对应急预案的改进建议;3.为制定演练计划。其他伤害——1.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演练计划;2.演习结束后进行书面评估总结;3.针对演练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2510三级车间级
补充
料罐检维修未按有限空间作业程序进行操作。机械伤害——办理作业票,有专人监护。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进行培训。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具,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3515二级公司级

文档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

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录序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LSR评价级别管控级别备注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一、铲车上料工序31铲车操作1.开车未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未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未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超载使用。车辆伤害——1.开车前进行检查;2.发动机启动后,空运行一定时间;3.起步时,须将推铲举升地面400毫米;4.禁止超载使用。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口罩、耳塞操作作业能正确掌握熟练使用应急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