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老子认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儒道一家 D. 以民为本
2.(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如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刺史制度的确立 B. “推恩令”的实施
C. 七国之乱的发生 D. 休养生息的推行
3.(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 政权分立的加剧 D.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4.(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 )
A. 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 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 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 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
5.(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表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西汉末至明初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表
中历 | 公历 | 人口总数(口) |
西汉元始二年 | 2年 | 2507188 |
东汉永和五年 | 140年 | 6294801 |
唐天宝元年 | 742年 | 10579726 |
宋崇宁年间 | 1102-1106年 | 14580885 |
明洪武二十六年 | 1393年 | 35987111 |
C. 高产作物的引进 D. 土地的调整
6.(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
A. 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 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 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 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7.(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A. 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打击投降势力 D. 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8.(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日本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
A. 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9.(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 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建立
10.(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随着帝国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罗马缺乏一个适用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关系的法律。针对这一情况,罗马帝国( )
A. 颁布了成文法 B. 建立了元首制 C. 编制了儒略历 D. 推行了万民法
11.(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美国的制定者认为,任何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规定( )
A. 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 B. 联邦实行三权分立
C. 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 D. 最高有权解释法律
12.(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
A. 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 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 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3.(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
A. 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B. 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 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 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
14.(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 推进了冷战的实施 B. 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 消除了主义的影响 D. 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
15.(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 )
A. 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B. 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C. 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6.(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贾思勰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天工开物》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17.(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宏篇巨作《愚公移山》。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18.(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19.(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
20.(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估计, 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材料二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 1923年,京汉铁路工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1.(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
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2.(2021·安徽省·历年真题)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
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的国家是图中 ______ (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 ______ (填字母)。
根据图片,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
【解析】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些观点都体现了他们重视人民或民本思想.
故选:D。
本题考查孔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老子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忆并且区分这些知识点
2.【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解析】观察地图可知,与西汉初期相比,后期各封国面积大幅度减小,原来一个诸侯国的范围内出现多个封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嫡长子外的其他子弟,这样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对图示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需结合所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作答。
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对图示材料的解读分析辨识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以来北方的民族交融
【解析】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胡饼深受南北方人们喜爱,王羲之曾“坦腹东床吃胡饼”,晋朝王长文“于成都市中蹲踞吃胡饼”。这反映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加强。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汉代到隋唐五代时期,汉人坐姿受少数民族风俗影响,形成垂脚坐凳椅的生活习俗,体现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特征。
本题考查民族融合。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得出材料体现了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特征。
4.【答案】C
【知识点】隋朝开创科举制
【解析】据题干“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可知,虽然薛元超官居宰相、唐宣宗贵为皇帝,仍然羡慕进士,这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知道题干说明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本题考查科举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表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江南经济的发展。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表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江南经济的发展。
本题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近代教育的发展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并结合所学,这反映出清末学堂不仅学习传统儒家经典,而且学习西方近代文化的内容,这种课程设置改变了知识单调的状况,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清末新式教育的开端。题干关键信息“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学生总数的19.8%”。
解答本题要把握清末新式教育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区的土地改革、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伟大意义
【解析】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党制定了土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题干关键信息“(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不加以任何干涉。”
解答本题要把握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的时间和事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国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中国重返联合国,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城市经济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承包”、“工人工资翻番”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经济改革逐渐展开,企业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因而才会出现材料中要求“承包造纸厂”的状况。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1984年和材料关键信息作答。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改革,意在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版图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原来的公民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制定万民法,适应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结合万民法产生的背景分析。
本题考查万民法及其背景,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1787年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最终制定出美国。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与地方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1787年美国相关知识,1787年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制。总统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本题主要考查了1787年美国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
【解析】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反映的是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女职工的数量。因此说明的科技进步引起的社会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第二次工业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本题以第二次工业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据题干“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故题干意在说明一战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
故选:D。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知道题干意在说明一战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据所学知,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主义。这种被称为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冷战在政治上表现为杜鲁门主义,经济下表现为马歇尔计划,军事上表现为成立北约组织。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遏制”了主义,推进了冷战的实施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冷战的相关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据题干“过去的福利‘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可知,福利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福利开支。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知道福利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
【知识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解析】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这部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齐民要术》。
解答本题要把握贾思勰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7.【答案】×,“齐白石”改为“徐悲鸿”
【知识点】近代文学艺术的成就
【解析】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
故答案为:
判断:×;
改正:“齐白石”改为“徐悲鸿”。
本题主要考查徐悲鸿的作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徐悲鸿的绘画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徐悲鸿的作品的相关史实。
18.【答案】×,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知识点】探索时期的模范人物
【解析】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
本题考查王进喜的相关事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王进喜的相关事迹。
19.【答案】√,√
【知识点】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解析】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袁隆平的科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解答本题要把握袁隆平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20.【答案】【小题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
【小题2】京汉铁路工罢工失败的教训。
【小题3】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知识点】五四运动、一大、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1.【答案】【小题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小题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
【小题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知识点】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教的兴起与传播、封君与封臣
【解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庄园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和西欧城市的兴起,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庄园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和西欧城市的兴起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2.【答案】【小题1】A
【小题2】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
【解析】(1)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的国家是图中A英国,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D广州。
(2)根据图片,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如题目:工业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论述:第一次工业,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冶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火车、轮船等的应用,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通过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故答案为:
(1)A;D。
(2)题目:工业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论述:第一次工业,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冶金、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火车、轮船等的应用,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通过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知识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