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识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性的统一
(1)识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2)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性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3.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领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2)简单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3)综合应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世界和实践
(1)识记:世界观。哲学。一元论。二元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实践的本质。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领会: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实践的基本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我们所把握的物质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3)简单应用: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2.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1)识记:联系。新事物和旧事物。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质。量。度。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形式。本质和现象。
(2)领会: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3)简单应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意义。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识记:规律。意识。意识的能动性。
(2)领会:规律的特点。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简单应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4)综合应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识记: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客体的含义。
(2)领会: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主体的特点。认识主体的结构。认识客体的特点。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
(3)综合应用: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2.认识的辩证运动
(1)识记: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含义。理性认识的形式。
(2)领会:感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3)简单应用: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3.真理与价值
(1)识记:真理。谬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价值的含义。
(2)领会: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的客观性。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其相互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真理的价值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3)简单应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识记:思想路线。
(2)领会: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
(3)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4)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人类社会以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识记: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存在。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思想体系(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
(2)领会: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生产关系体系。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3)简单应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识记:阶级的实质。社会。社会改革。
(2)领会: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的根源。社会的类型。社会的形式。社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与社会改革的区别。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综合应用:结合我国实际证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识记: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界定。人民群众的含义和构成。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
(2)领会: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缺点。
(3)简单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结合实际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历史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及其现实意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4)综合应用:正确评价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
(1)识记: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货币。价值规律。资本原始积累。产业。
(2)领会: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3)简单应用: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发展变化。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4)综合应用: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仔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1) 识记: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相对过剩人口。
(2) 领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的本质。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3) 简单应用:劳动力商品的特点。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的联系与区别。资本积累的实质与后果。
(4) 综合应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相互关系。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1) 识记: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
(2) 领会: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内容。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 简单应用: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4) 综合应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1.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 识记: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资本周转。周转时间。周转速度。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2) 领会:产业资本循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
(3) 简单应用:资本循环与价值增殖。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4) 综合应用: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 识记:单个资本。社会资本。社会总产品。
(2) 领会:社会总产品及其分类。社会总产品的构成。资本主义仔生产周期的阶段。
(3) 简单应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 综合应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事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3.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1) 识记:生产成本。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
(2) 领会: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 简单应用: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决定。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4) 综合应用:平均利润的形成与本质。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和超额利润。
4.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 识记:商业资本。
(2) 领会: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3) 简单应用:商业资本的作用。
(4) 综合应用:商业利润的来源。
5. 借贷资本和利息
(1) 识记:借贷资本。利息。银行资本。银行利润。股票和股息。
(2) 领会:借贷资本的形成。借贷资本的本质。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3) 简单应用: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股票价格。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股票控制额。
(4) 综合应用: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6. 农业资本和地租
(1) 识记:地租。土地价格。
(2) 领会: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分配的特点。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3) 简单应用:绝对地租仔当代的新变化。
(4) 综合应用:级差地租及其形成条件、原因、源泉。绝对地及其形成条件、原因、源泉。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 识记:垄断的形成。金融资本。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国际垄断组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领会:垄断和竞争。垄断利润及其来源。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3) 简单应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战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4) 综合应用: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发展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垄断资本注意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2.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识记:经济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2) 领会: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
(3) 简单应用:经济全球化在当代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 综合应用: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 识记: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更替的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 领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质。
(3) 简单应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4) 综合应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 识记: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专政。
(2) 领会: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 简单应用: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2.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1) 识记:社会主义实践。
(2) 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 简单应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 综合应用:不断探索和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 识记:马克思主义政党。
(2)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3) 简单应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政党。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4) 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章 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 马克思主义对主义社会的展望
(1) 识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2) 领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 简单应用: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4) 综合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主义社会的展望。全人类的彻底。
2. 主义是色回回历史发展的必然
(1) 识记: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2) 领会:经济落后国家实现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3) 简单应用:从社会主义过渡到主义的特点。实现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主义仔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4) 综合应用: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主义。
3.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主义而奋斗
(1) 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领会:为实现主义创造条件。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简单应用:社会主义是走向主义的必由之路。
(4) 综合应用:树立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