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化妆品行为将受到严惩,工商管理部门可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可达违法所得的3到5倍。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进口或销售未经批准或检验的化妆品将被没收并罚款,违反标准的化妆品也将受到同样的处罚。行政处罚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吊销许可证或撤销批准文号的处罚由相应部门决定。罚款及没收所得上交国库,产品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处理。
法律分析
经营者出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由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对经营者进行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
法律依据: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第二十六条进口或者销售未经批准或者检验的进口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
对已取得批准文号的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的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产品的批准文号。
第二十七条生产或者销售不符合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的,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决定。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有关广告管理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吊销《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处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撤销特殊用途化妆品批准文号的处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罚款及没收违法所得全部上交国库。没收的产品,由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处理。
拓展延伸
假化妆品销售的法律风险及责任承担
假化妆品销售涉及到一系列法律风险和责任,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相关当事人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销售假化妆品可能触犯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多个法律条款。一旦被发现违规销售假化妆品,责任承担的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刑事处罚、商业信誉受损等。此外,消费者因使用假化妆品而导致的身体健康问题,销售者也可能面临侵权诉讼和赔偿责任。因此,销售者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销售的化妆品合法、安全、符合质量标准,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同时,消费者也应增强对假化妆品的辨别能力,保护自身利益和权益。
结语
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涉及严重法律风险,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相关当事人将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严厉处罚。此外,假化妆品销售还可能触犯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条款,导致商业信誉受损和侵权诉讼。销售者应遵守法律规定,确保销售的化妆品合法、安全、符合质量标准,消费者也应增强辨别能力,保护自身权益。法律将严惩假化妆品销售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二章 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第十六条 经营者销售进口商品、收购出口商品,应当遵守本章的有关规定,维护国内市场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 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者提供。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17修订):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十六条 制定推荐性标准,应当组织由相关方组成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制定强制性标准,可以委托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未组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应当成立专家组承担相关标准的起草、技术审查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家组的组成应当具有广泛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