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履行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相关规定。双方可协商废除合同,具体条款决定生效时间。先履行方有抗辩权,无免责事由构成违约。约定终止时间自然终止,但违约责任仍需追究。双方同时违约,按违约条款确定责任(可能不对等且计算标准不同)。
法律分析
1、如果双方都没有履行好自己相应的责任,双方可以协商来废除这个合同。要看具体合同条款判断,如果合同中未约定生效时间,一般签订之日起生效。2、如果合同中一方有先履行的义务,后履行的一方有先履行抗辩权,先履行的一方若无法证明其不履行有免责事由,会构成违约。如果合同中有约定合同的终止时间,一旦合同到达终止时间,可以自然终止,但一般不影响违约责任的追究。如果是同时履行,双方都没有履行,可能导致双方违约,按照违约条款确认各自的违约责任(违约条款不一定是对等的,而且很可能违约计算标准也不相似)。
拓展延伸
合同违约后的法律救济措施
合同违约后,当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可以采取法律救济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常见的法律救济方式包括索赔、解除合同、要求履行、请求违约金等。索赔是通过向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解除合同是指解除双方的合同关系,恢复各自的自由。要求履行是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请求违约金是要求违约方支付一定金额的违约金作为补偿。在选择法律救济措施时,需要考虑合同条款、证据充分性、法律规定等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请律师提供专业意见,以确保选择合适的法律救济措施来解决合同违约问题。
结语
根据合同条款和具体情况,双方在合同违约时可以采取协商废除合同、索赔、解除合同、要求履行、请求违约金等法律救济措施来保护自身权益。选择适当的法律救济措施需要考虑合同约定、证据充分性和法律规定等因素。建议在处理合同违约问题时,寻求律师的专业意见,以确保选择合适的法律救济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九十五条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