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关于职工病假工资计算方式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中是否明确约定,病假工资基数可以按照劳动者本人最近3年平均月工资、劳动者本人最近3年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劳动者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最高工资标准的原则来确定。此外,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则可以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计算公式为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最后,根据《
法律分析
一、关于职工病假工资计算方式的规定:
1. 若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则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来确定病假工资基数。
2. 若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则可参考以下三个原则来确定病假工资基数:
(1) 按照劳动者本人最近3年平均月工资确定。
(2) 若劳动者过去3年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3) 若劳动者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最高工资标准,则按最高工资标准执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此外,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2、计算系数各个地方的规定不同。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和计算系数确定后,便可计算出病假工资的数额。
计算公式: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二、法律依据
《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部发〔1995〕309号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病假工资基数和计算系数应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确定。病假工资基数是指员工在病假期间的基本工资,一般与正常工资相同。而计算系数则是指员工因病不能上班期间的工资与正常工资的比值,通常在0.8至1之间。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病假工资基数和计算系数的具体确定往往存在纠纷。例如,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按照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来确定病假工资基数,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在计算病假工资时,可能会忽略员工的实际工资,这同样是不合法的。
因此,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员工的实际工资确定病假工资基数,并在病假期间支付相应的病假工资。同时,员工或者其近亲属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劳动者在接到通知后三十日内因病不能上班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病假工资基数和计算系数应按照员工的实际工资确定,用人单位不得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员工的实际工资与最低工资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病假工资基数。
结语
根据上述关于职工病假工资计算方式的规定,若劳动合同中已明确约定,则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来确定病假工资基数;若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则可参考以下三个原则来确定病假工资基数: (1) 按照劳动者本人最近3年平均月工资确定。 (2) 若劳动者过去3年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3) 若劳动者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最高工资标准,则按最高工资标准执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此外,按以上三个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因此,用人单位应遵守上述规定,确保病假工资的计算方式符合法律规定,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八条 社会保险基金存入财政专户,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服务,负责社会保险登记、个人权益记录、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等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九条 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