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介绍了劳动者在遇到公司拖欠工资或未支付加班费用时可以采取的解决方式。劳动者可以通过寻求法律帮助、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还可以依法直接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足额支付加班费用,并且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也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加班费,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
法律分析
如果公司不支付加班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问题:寻求法律帮助。
按照劳动法第44条规定,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加班不给加班费怎么办而且还强制加班如果单位拒不支付加班费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单位拖欠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用的,可以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足额支付加班费用,并且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加班费,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
二、加班工资什么时候发
1、加班费属于劳动法中的工资范畴。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3、如果不能协商解决,可以去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是申请劳动仲裁。
加班费,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加班,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劳动量,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
三、劳动节假期加班工资怎么算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工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的正常工资中已经包括了法定节假日工资。但是,在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却不能将正常工资抵消加班工资。
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拓展延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职工工资。对于加班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然而,一些用人单位在发放加班工资方面存在违法行为。例如,有些用人单位在发放加班工资时,只按照劳动者平时工资的1.5-2倍发放,而忽略了根据法律规定应当支付的300%的加班工资。此外,还有些用人单位在支付加班工资时,存在拖延时间、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
因此,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支付加班工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在遇到用人单位拖欠或违法支付加班工资时,也应当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或劳动仲裁机构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问题:根据下面这段话写一个80字的结语。
分析:本题要求根据一段话写一个80字的结语,需要对这段话进行理解和概括,并给出一个简短的结论。
解答:如果公司不支付加班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问题:寻求法律帮助。根据《劳动法》第44条规定,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加班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300%的工资报酬。如果单位拖欠工资、未支付加班费用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支付拖欠的加班费,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加班费及经济补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七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七十条 【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 【劳动合同无效后劳动报酬的支付】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