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签订婚后买房协议并公证后,房子可以被认定为个人财产。四种情况下婚后买房仍属于个人财产:1)婚前订立财产协议并公证;2)父母买房后赠与子女;3)婚后卖掉婚前个人财产再用款项买房,需提供明确证据;4)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期间财产归属。约定需书面形式。
法律分析
夫妻可签订婚后买房协议,写明房屋产权归哪一方所有,然后到当地公证处公证一下,办理房产时将公证书交给房产证办理机关就行了,这样房子就属于一方个人财产。
在以下4种情况下婚后买房仍属于个人财产。
1、婚前订立财产协议
如果夫妻双方在婚前订立了财产协议,并经过公证,这样婚后财产就按照该财产协议执行,当一方使用财产协议中约定的个人财产买房时,房子就属于个人财产了。
2、父母买房,然后赠与子女
比如男方把钱给父母,由父母出面全款买房,再赠与男方。购买行为是男方父母,房产登记的是男方父母的名字,然后再办理赠与手续,只要明确表示受赠人仅为男方,这样房子也属于个人财产。不过,这种方式牵涉到房产赠与,要缴纳的税费比较多。
3、婚后卖了婚前个人财产,用该款项买房
比如男方在婚后将婚前个人财产卖了,然后用该款项再买房,这样房子就属于个人财产了。但前提是能够明确出示证据证明购房款的来源是婚前个人财产,此类案件中经常出现举证困难问题。
4、婚后买房协议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共同或部分各自、部分共同。约定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拓展延伸
婚后财产归属权如何影响夫妻关系?
婚后财产归属权对夫妻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财产归属权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夫妻之间的争议和不和谐。如果婚后购买房产的资金完全由妻子个人拿出,那么妻子在法律上可能会主张对该房产享有独立的所有权。这可能导致夫妻之间的权力失衡和财产分配的不公平感。而如果夫妻共同出资购买房产,那么夫妻双方在财产归属上享有平等的权益,这有助于维持夫妻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因此,明确婚后财产归属权对夫妻双方的权益保护和夫妻关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结语
夫妻可签订婚后买房协议,公证后办理房产手续,房屋将属于一方个人财产。此外,婚前订立财产协议、父母赠与、卖婚前个人财产购房、婚后买房协议等情况下,房屋同样属于个人财产。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夫妻需以书面形式约定财产归属。这些方式可保护个人财产权益,但需注意证明财产来源和缴纳相应税费等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八条 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关系等外,视为按份共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三条 共有人约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维持共有关系的,应当按照约定,但是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请求分割;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随时请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础丧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时可以请求分割。因分割造成其他共有人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共有 第三百零九条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的份额,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出资额确定;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