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员工在加班时发生工伤,应当享有工伤保险待遇。具体赔偿标准根据工伤程度和伤残程度等进行计算。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五条雇主应当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
第四十六条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或者承担部分医疗费用、工伤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三条参保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发生工伤,视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
(二)因工作任务受到伤害的。
第十五条参保人员因工伤致残,由工伤保险基金提供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如下:
(一)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残疾程度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二)因工伤致残,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残疾程度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确定。
以上是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发生的工伤应当视为工伤。对于因工伤致残的员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标准根据残疾程度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