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张为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齐
摘要:目前关于外国直接投资(FDI)与一国出口贸易间关系的研究已由最初的定性向定量发展,但多数定量分析集中在直接投资与出口的相关因果关系上。本文则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数据,对FDI与我国的出口规模、出口产品结构、出口产品竞争力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品出口;竞争力;出口结构;实证研究
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和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其中利用FDI已由1983年的9.1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606亿美元,成为全球利用FDI最多的国家,而外贸出口额由1980年的181.19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934亿美元。现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一国出口贸易与其利用FDI之间存在四种不同关系,一是出口的增长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二是外国直接投资是一国出口增加的动力;三是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四是外国直接投资与出口增长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综合这四种结论可以发现出口贸易与利用的FDI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没有一个普遍适应性的结论,所以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国出口贸易与利用FDI间的实际关系,然后提出不同的建议。笔者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加入WTO之前的数据,就我国利用FDI与我国外贸规模、出口产品竞争力、出口产品结构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根据不同国家的经验数据对出口与利用FDI间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Hein(1992)通过对拉美及东亚各国数据的分析研究后认为,那些成功实施了促进出口的国家吸引了大量FDI,但出口的扩张在时序上要先于FDI的增长。Lucas(1993)以一些东南亚国家为研究对象,ZhangandFelming-ham(2001)通过对我国利用FDI与出口关系的研究,也得出了与Hein相似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是出口规模的扩张吸引了FDI的进入。
而Bayonmi,Lipworth(1995),Muchielli,Chedor(1999)等的研究结论与上述结果恰恰相反,认为是FDI的增长导致一国出口规模的增加,即FDI的增长在前,出口规模的扩张在后。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进行的FDI拥有东道国国内企业所不具备的国际市场经验和知识、更完善的国际销售网络、更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等,因此FDI可以大大提高一国的出口竞争力。
但同时许多研究结论却又表明:东道国利用的FDI与其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是难以确定的。JunandSinghil(1996)对30个发展中国家中影响FDI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没有发现FDI与出口贸易间存在相关关系。如在对1969年到1993年的FDI与出口的实证研究后发现,仅泰国、厄瓜多尔、葡萄牙、希腊等4国出口贸易对FDI具有吸引作用,而只有新加坡利用FDI对本国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埃及、马来西亚、墨西哥、尼日利亚6国利用的FDI与出口贸易没有显著相关性。冼国明(2003)等根据1983年到2000年数据对我国出口贸易与FDI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每增加1%,可导致FDI增加1.2439%。Dunning(1998)从研究FDI的动机出发,认为在不同的FDI和贸易动机下,FDI与贸易的关系也是不同的。Cray(1998)进一步指出,市场寻求型FDI会替代贸易,而生产效率寻求型FDI会促进贸易。王洪亮等(2003)利用1983年到2001年的数据研究了日本对我国FDI与贸易间的相关性,结论认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日贸易间存在长期的相关关系。
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210003电子信箱:cwf-01@163.com。
二、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1.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规模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加,年均增幅达15.4%,大大高于同期的国民经济增长率。其中突出的现象一是初级产品出口增幅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幅上升;二是外国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和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都不断增加。出口额从1986年的5.8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332.35亿美元,年均增幅达43.7%,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从1.9%上升到45.5%。三是FDI企业的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从1986年到2001年,FDI企业外贸依存度由1%增加到22.7%,其中进口依存度由0.8%增加到11%,出口依存度由0.2%增加到11.7%。
60
50
40
30
20
10
1986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F D I£¤¥¦§¨©ª«F D I£¤¥¦§¨©ª
F D I£¤¥¦§¨©ª
图1FDI企业进出口占全国进出口比重的变化图
25
20
15
10
5
1986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F D I£¤¥¦§¨©ªF D I£¤¥¦§¨©F D I£¤¥¦§¨©
图2FDI企业进出口依存度变化图
2.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净出口规模
外资企业对我国净出口的贡献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方面表现不同,其一直是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而在工业制成品方面在1996年以前净出口值为负,在1996年后净出口值为正。从总量来说,1997年
500
¡¢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500
-1000
-1500
FDI£¤¥¦§¨©ª«¬FDI£¤¥¦§¨©ª«¬®¯FDI£¤¥¦§¨©ª«¬®¯°
图3FDI企业对净进出口贡献率的变化图
前进口一直大于出口,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净进口值达到最高点,从1998年后出口大于进口。
1997年以前外资企业对我国净出口贡献一直为负值,
特别是在1992年到1993年,我国净出口负值主要是由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口造成,但1998年后外资企业对我国净出口形成正的贡献。由于我国初级产品净出口值由80年代的正值逐步变为90年代后的负值,
外资企业初级产品净出口也一直为负值,所以其对初级产品净出口贡献率也由负变正,但绝对值变小,说明外资企业初级产品的净出口值占全国比重减小。3.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进出口的增长
FDI企业对我国产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虽然呈剧烈的波动状态,但在1998年以后一直在40%以上,15年的平均贡献率达129%。对进口的贡献在1993年以前较高,而后不断下降,15年平均贡献率为107%,
说明FDI企业在1993年以后机器设备等进口基本完成,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也提高,产品出口增加。对出口的贡献在1990年以前低于50%,而后不断增加,从1987年到2001年的15年间平均贡献率为131%。
图4FDI企业对进出口增长贡献率变化图
4.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数学计算主要有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SpecializationCoefficient,TSC)计算方法和Balassa提出的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计算方法,这两种计算方法意义不同,所说明的问题也各有侧重,为了全面分析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变化,笔者分别采用贸易专业化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
(1)我国出口产品贸易专业化系数分析
根据贸易专业化系数方法,利用统计数据计算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整体贸易专业化系数和
FDI企业贸易专业化指数,
其变化如图5。图5全国及FDI企业的贸易专业化系数(TSC)比较图
-0.7
-0.6-0.5-0.4-0.3-0.2-0.100.10.21986
1987
1988
1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ª«
F D I £¤¥¦§¨©ª«
100200300400500600700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FDI£¤¥¦§¨©ª«¬FDI£¤¥¦§¨©ª«¬FDI£¤¥¦§¨©ª«¬
我国产品的整体贸易专业化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负数到90年代中期转化为正数,但绝对数值很小,说明我国整体产品进出口额保持平衡,在不同类型的产品上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各有优势。但FDI企业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变化较大,在1997年以前一直是进口大于出口,这与FDI企业大规模从母国引进
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有关,1998年以后,FDI企业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变为正数,
说明FDI企业的出口优势得到发挥,原材料和生产配件的当地采购率提高。从图5可以发现,FDI企业的贸易专业化指数变化趋势与全国平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FDI企业的变化率要大得多。
为了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不同类型出口产品其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笔者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分类方法,分别计算出两大类和10小类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其变化如图6。
图6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变化图
从图6可以清楚看出,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初级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不断下降,由比较优势转为比较劣势,工业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则不断上升,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转化。
图7第0-4类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变化图
从图7可以看出在初级产品中,第0类的食品及主要供食品用的活动物在目前仍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第1类的烟酒饮料类也具有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其占整体进出口比重太小,所以没有代表性。第2类的非食用原料类产品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目前其比较劣势不断增加,已成为比较劣势产品。第3类的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类产品由80年代的非常具有优势(几乎是绝对优势)到目前已发展成为劣势产品,这是因为在80年代该产品的优势是由于在当时国内错误的国情认识条件下的出口造成的,目前只是对该产品正常禀赋的一种回归。第4类的动植物油及蜡制品一直都是我
-0.6
-0.4-0.20
0.20.40.6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T S C
¡¢£¤T S C
-1
-0.8-0.6-0.4-0.200.20.40.60.811.219801981
1982
19831984
1985
19861987
1988
191990
19911992
1993
19941995
1996
19971998
1999
20002001
¡0£¤¥T SC
¡1£¤¥T SC
¡2£¤¥T SC
¡3£¤¥T SC
¡4£¤¥T SC
国的劣势产品。所以在整个初级产品中,只有第0类产品目前仍保持着一定的比较优势。
图8第5-9类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变化图
与初级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在不断上升。其中第5类
的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竞争优势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目前仍属于出口竞争劣势产品。第6类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劣势较为明显,随后也呈不断波动状态,目前该类产品的优势和劣势都不十分明显。第7类的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出口竞争力变化较大,在80年代初期该类产品是绝对劣势产品,在1985年其贸易专业化系数高达负0.91,目前该类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已达负0.06,劣势已非常小。在第8类的杂项产品上我国具有绝对优势,第9类的未分类产品上我国具有绝对劣势,但由于这两类产品在整个进出口贸易中比重太小,没有代表性。对我国来说最关键的是进出口量最多的最5类化学及有关产品和第7类机械运输产品,目前第7类的机械运输类产品出口竞争力已大大改善,但第5类的化学及有关产品仍处于劣势。
(2)我国出口产品显性比较优势的分析按SITC1位数将出口产品分为10类,但由于第9类产品进出口量太小,没有代表意义,所以仅对第0到第8类共9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计算,其变化如图9。
从图9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专业化系数变化趋势相同,说明了两种计算虽然方法不同,但结果所表明的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图9第0-4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RCA)变化图
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我国在传统的第0类、第2类和劳动密集型的第6类、第8类及资源密集型的第3
类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但从80年代后期以来,除了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外,传统产品和高技术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大大下降。相反第7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不断上升。0
0.511.522.5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0£¤¥RCA
¡1£¤¥RCA ¡2£¤¥RCA
¡3£¤¥RCA ¡4£¤¥RCA
-1.2
-1-0.8-0.6-0.4-0.200.20.40.60.81
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5£¤¥TSC ¡6£¤¥TSC ¡7£¤¥TSC ¡8£¤¥TSC ¡9£¤¥TSC
图10第5-8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变化图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分析可以发
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扭曲型的资源密集产品具有比较优势逐步向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过渡,这一变化与外资大量进入制造业是不可分的。
(3)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这一结果与外资的进入关系如何呢,笔者利用1980年以来的出口产品贸易专业化系数、显性比较指数和实际利用外资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如表1。
表1
外国直接投资与各类产品TSC相关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各类产品的TSC计算数据,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
.从表1可以看出,FDI与我国出口产品的平均TSC间的相关系数为0.636(显著性概率水平为0.05,
不相关假设概率为0.08,大于0.05),与第1类产品的相关系数为0.653(显著性概率水平为0.05,不相关假设概率为0.06,大于0.05),所以FDI与全国平均TSC和第1类产品的相关性难以确定。但FDI与外商企业的
TSC呈较强相关关系,
与第2类产品、第3类产品和第9类产品的TSC呈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与第7类产品的TSC呈高度正相关关系,
与初级产品的TSC呈较强负相关关系,与工业制成品TSC呈较强相关关系。但与0
0.511.522.5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5£¤¥RCA ¡6£8¤¥¦RCA ¡7£¤¥RCA
PearsonCorrelation全国平均TSC外商企业TSC初级产品TSC第0类产品TSC第1类产品TSC第2类产品TSC第3类产品TSC外国直接投资额
0.636(**)0.817(**)-0.890(**)0.3370.653(**)-0.926(**)-0.915(**)第4类产品TSC
工业制成品
TSC第5类产品
TSC第6类产品TSC第7类产品TSC第8类产品TSC第9类产品TSC外国直接投资额-0.307
0.763
(**)0.209
0.096
0.906
(**)0.668
(**)-0.939
(**)
第4类、第5类、第6类产品的TSC基本没有相关关系。这说明了FDI的进入带动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同时也带动了初级产品的进口,所以FDI与全国平均TSC相关性不强,但FDI却促进了工业制成品特别是第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出口。
表2外国直接投资与各类产品RCA相关系数比较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各类产品的RAC计算数据,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
通过对FDI和出口产品的RAC相关分析可以发现与表1具有相似的结果。FDI与第0类、第2类、第3类产品的RAC呈较强负相关关系,与第7类产品RAC呈较强正相关关系。
5.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主要表现为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比重不断上升,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产品结构升级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比重的提高,研究表明这些都与外国直接投资有着很强有相关关系。(1)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加工贸易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产品生产的国际化,对于我国来说,最初正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将其工业制造业融入国际制造业体系之中。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又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载体,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图11加工贸易占全国进出口比重变化图
从图11曲线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占全国出口和进口的比重是呈波动性增加的,表明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增加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加工贸易产生的。
102030405060¡¢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ª«¬¡¢£¤¥¦§¨©ª«¬
PearsonCorrelation第0类产品TSC第1类产品TSC第2类产品TSC
第3类产品TSC
第4类产品TSC第5类产品
TSC
第6、8类产品TSC
第7类产品TSC外国直接投资额
-0.900
(**)0.013
-0.862(**)-0.870(**)0.653
(**)-0.926
(**)-0.915(**)0.788
(**)
20406080100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FDI£¤¥¦§¨©ª«¬®FDI£¤¥¦§¨©ª«¬®¯
图12FDI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比重变化图
从图12可知,FDI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的比重是不断增加的,表明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主要是由FDI企业完成的,但同时FDI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占其出口的比重又在下降,这又表明FDI企业在注重加工贸易出口的同时,也在扩大一般性贸易的出口。由此可以认为FDI企业同时在加工贸易和一般性贸易两个方面推动着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其一般性贸易比重正在扩大。
表3
外国直接投资与加工贸易相关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加工贸易比重数据计算,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注:**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
通过对FDI与加工贸易的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FDI与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表明FDI的进入增加了全国加工贸易的出口比重。但是在1995年以后,FDI与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以及FDI与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占其出口比重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这又说明在某1995年以后FDI进入我国并不以加工贸易出口为目标,而是以一般性贸易出口为目标,即对我国要素资源的利用方式有所改变。(2)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伴随外国直接投资向我国的转移,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不断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的出口比重也不断上升。
表4
外国直接投资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相关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加工贸易比重数据计算,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注:**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
.PearsonCorrelation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出口比加工贸易进口占全国进口比
外资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国比
外资加工贸易进口比外国直接投资额
0.828
(**)0.750
(**)0.546
-0.672
PearsonCorrelation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外资企业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比外资企业工业品出口占外资企业出口比
工业制成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
外国直接投资额
0.864
(**)0.893
(**)-0.458
0.186
通过对FDI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FDI与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和FDI企业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但与FDI企业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其出口比重及全国工业制成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重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这是因为从2
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是在不断增加的,
但在初期内资企业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的主体,随后外资企业则成为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主体。而在这一期间外资企业对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又表现为两种不同情形,首先是大量进口机器设备等制成品,然后是出口工业品,这就造成了FDI规模与外资企业工业品出口占其出口比重及工业制成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重不相关的情况。
(3)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使我国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不断增加,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及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都呈逐年增加趋势。
图13机电产品进出口比重变化图
统计图表表明,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和FDI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出口比重都是单边上升的,并且FDI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远远高于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的平均比重,说明FDI企业对机电产品出口贡献巨大。机电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重则是相对稳定的小幅波动,表明我国对部分机电产品进口刚性较强。
表5
外国直接投资与机电产品出口相关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机电产品相关数据计算,再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注:**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
相关性分析表明,FDI与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和FDI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但与机电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重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说明机电产品出口主要由外资企业完成,而对机电产品的进口主要是由国内企业引起的。
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对高新技术产品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其统计资料既不规范也不完整,现以90年代中期后完整权威统计资料为基础,对FDI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0
2040608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ª«¬
¡¢£¤¥¦§¨©ª«¬
FDI£¤¥¦§¨©ª«¬®¯°±²³´
PearsonCorrelation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比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比
机电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
外国直接投资额
0.815
(**)0.901
(**)0.510
20406080100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ª«¬®¡¢£¤¥¦§¨©ª«¬®
FDI£¤¥¦§¨©ª«¬®¯°±²³´µ¶·¸
图14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国比重变化图
从图14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口和FDI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都是不断增加的,并且就高新技术产品来说,FDI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远远高于全国高新产品平均出口比重,表明FDI企业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力。但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重的不断增长又说明我国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依赖性较强。
表6
外国直接投资与高新产品出口相关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高新技术产品相关数据计算,再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注:**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
由于FDI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与FDI进入存在时滞,所以用即期的FDI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有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时,相关关系不强,但考虑到FDI进入与生产间的2-3年时滞期后,再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FDI与外商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国比重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而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占全国比重的相关关系不明显。表明FDI的进入提高了FDI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比例。
表7
外国直接投资与高新产品出口相关系数表
资料来源:根据对高新技术产品相关数据计算,再通过SPSS相关性计算得出。注:*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
PearsonCorrelation
高新产品出口占全
国出口比外资企业高新产品出口占全国高新出口比
高新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
外国直接投资额(1996年到2002年数据)
0.722
0.127
0.726
PearsonCorrelation
高新产品出口占全
国出口比外资企业高新产品出口占全国高新出口比
高新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外国直接投资额(1992-1998年数据)
0.773
(*)0.990
(**)0.767
(*)
1.外国直接投资扩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提高了外贸依存度,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占全国比重不断增大。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虽然处于波动状态,但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对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小于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90年代中期以后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则大于对进口增长的贡献率。
2.外国直接投资增强了我国产品出口竞争能力,改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研究表明我国利用FDI的规模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利用FDI大大提高了机械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其贸易专业化指数(TSC)和显性比较优势(RCA)都在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还扩大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规模和出口比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用FDI规模与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3.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对于我国来说,利用FDI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对外贸易规模的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而外资企业的进入首先从加工贸易开始,然后逐步进入一般贸易,所以进一步合理科学地利用FDI仍将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重要方式,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仍具有积极作用。但从目前国内各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来看,利用FDI的方式需要做适当调整,东部地区应以利用一般贸易方式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FDI为主,而中西部地区则要以利用加工贸易方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制造业外资为主,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地区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同时也可避免地区间利用FDI而产生的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范爱军,(2002)“中国种类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江小涓,(2003)“中国作为FDI东道国的国际地位:比较与展望,”《管理世界》第1期。
—全球化背景下工业化新道路,”《国际贸易》第12期。
隆国强,(2002)“加工贸易——
王洪亮、徐霞,(2003)“日本对华贸易与直接投资关系研究,”《世界经济》第8期。
冼国明、严兵、张岸元,(2003)“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南开经济研究》第1期。
赵晋平,(2001)《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人民出版社。
Baymoumi.T.,&Lipworth.G,(1997)Japanese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RegionalTrade!(IMFWorkingPaperwp/97/103)IMF.Cray,H.P.,(1998)InternationalTrade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J.H.DunningEd.,Globalization,Trade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Oxford:Elsevier,19-27.
Dunning.J.H,(1998)Globalization,Trade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Oxford:Elsevier,49-155.
Hein.S.,(1992)“TradeStrategyandDependencyHypothesis:AComparisonofPolicy,”ForeignInvestmentandEconomicGrowthinLatinAmericanandEastAsia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40(3):495-521.
Lucas,R,(1993)“OntheDeterminants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EvidencefromEastandSoutheastAsia,”WorldDevelopment21(3),391-406.
ZhangQing,andBruceFelmingham,(2001)“TheRelationshipbetweenInwardDirectForeignInvestmentandChina’sProvincialExportTrade,”ChinaEconomicReviewVol12Issue1;82-99.
(责任编辑范红波)ExperimentalStudyOnFDIandChina’sForeignTrade
ZHANGWei-fuWUQi
Abstract:StudyontherelationshipofFDIandforeigntradehasdevelopedfromqualitativetoquantitativeanalysis,butmanystudiesconcentratesonthecausalityofFDIandforeigntrade.ThispaperstudiestherelationsbetweenFDIandChina’scommodityscale,tradedependencedegree,ex-portcompetitivenessandexportstructure,basedonthedatabetween1983to2001.Keywords:FDI;Commodityexport;Competitiveness;Exportstructure;Experimentalst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