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茶馆在中国城市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并承担了广泛而又复杂的社会功能,是传统中国最大众化的公共空间。茶馆文化功能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本次研究通过查阅搜索文献以及分析归纳的方法的方法,分析茶文化在我国古代以及现代的作用,以便我们了解茶馆的历史和现代发展状况,使未来茶馆被赋予更多更重要的职能!
关键词:茶馆;功能;历史
Abstract
The teahouse in China urban social life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it with the life of the people closely linked, and assume a wide and complicated social functions, is the most popular traditional Chinese public space. Tea culture function changing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teahouse will be endowed with more important function!
Key words: The teahouse; Function; history
茶馆文化
1 引 言
茶馆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它最初出现在唐中期开元时期。西京长安开远门外数十里之处的道路边上也有开茶馆。当时称茶馆为茶坊、茶肆、茶店、茶楼、茗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行旅之人以及城市居民的饮茶和歇息休闲之用。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城市、乡村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茶馆。数量上的巨增和经营手段的日趋成熟,带来了茶馆功能的多样化,在其所负担的经济功能之外,茶馆又承载了众多的社会文化功能。其后,明清至近现代的茶馆虽然在数量和规模上超过了宋代,但茶馆的功能基本上未有超出宋代的发展。
1茶馆文化的功能
第一,茶馆为人们提供饮茶、憩息、休闲场所。
这是茶馆最初的功能,也是它最基本的功能。茶馆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且便宜的饮茶、歇息服务。道路漫漫,茶馆为行旅者提供驻足休息的场所。而在城市,茶馆成为人们歇息等候的所在。有文献记载唐代有人在长平坊北门胡人卖饼的店中“坐以候鼓”,等候开市的鼓声敲响,坊里的大门打开,可以出行或进入市场交易。因为唐代城市有坊市制度,店铺都在坊内,不得开门临街,而且坊门定时启闭,非时不得开门,人们不能随便进出坊里。对于无法确切掌握时间的人们来说,可以歇息等待的场所也就成为了一种需要。《夷坚志》所记的宋人故事中,也有早行的人在茶邸之中等候官府开门办公。《太平广记》记韦浦在行途中与人一路说话,“俄而憩於茶肆”,表明茶馆也成为人们歇息的场所。
第二,茶馆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古代城市,尤其是京城及地处水陆会要之地的大城市,士子商旅云集,相当多的人住邸店旅馆或赁屋而居,茶馆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约会雅集的场所。茶馆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既正式又随意的社交场所。茶馆也是古代社会陌生人之间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话本小说《鬼董》讲秀才樊生央王老娘作媒人为他介绍娶亲对象,王老娘就到她时常出入的茶肆为他寻找;《闹樊楼群多情周胜仙》讲述周胜仙、范二郎在茶坊一见钟情,周以挑剔茶水为由,介绍自己的身世,暗示爱慕之情,一出爱情故事便从茶坊开始,等等。说明古代社会不同阶层的男男女女都在茶肆中活动、交往。至近代四川,茶馆里不论相识还是不相识的人们,都可以坐在同一张茶桌上喝茶交谈,摆龙门阵。
第三,茶馆为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场所。
南宋杭州“又有茶肆专是五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梦梁录·茶肆》),各种行业的人员常在某个茶肆肆集,茶肆因而成为诸行业寻觅专业人力之处,有点象现在的专业劳务市场与同业行会。
近现代的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都有多种行业———主要是手工艺人、工匠,常年在某一特定茶馆喝茶待人雇用。而近代工业及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使上海、苏州等大中小城市都出现了行业茶馆,许多行业人士定时在某一茶馆会聚,了解市场行情,讨价还价,协商贸易。茶馆还为各种小买卖人、手工艺人提供买卖场所。如南宋杭州起,就有小经纪在茶馆内卖小点。近代茶馆内则有卖瓜子、花生、香烟者等。四川成都等地茶馆,还有人在其中提供剃头甚至挖耳朵的服务,还有擦鞋、卖凉风的。
第四,茶馆是地方或社区的信息集散地。
由于茶肆茶坊中往来人众巨大,流动性强,使得它成为消息传播的重要场所。近代四川,由于地域远隔,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尚未发展,信息不畅,川人多以茶馆为阵地,在保路运动等重大事件中,茶馆都为号召乡人起了重要作用。在辛亥前后的北京,茶馆成了人们了解朝政议论国事的地方,而在后期,各地城乡大大小小的茶馆大都成了人们了解形势议论国事的地方。为了钳制控制,曾高压手段禁止在茶馆议论国事,茶馆老板们多在茶馆立榜喻示:莫谈国事。但这并不能禁绝茶馆中关于国事的信息。
第五,茶道是许多传统文化活动的孵化馆。
南宋杭州出现了教坊茶楼。“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学习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梦梁录·茶肆》)茶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历来甚为密切,两宋正值传统戏曲的初音“南戏”的形成之时,茶肆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娱乐场所,又为戏曲的传习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晚期民初,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专演戏曲的茶园。最早的书场也是出现在南宋杭州的茶馆里。南宋时,小说讲史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形式,茶肆则为之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说话讲史者在茶肆中搭台即席开讲,饮茶者一边品茗一边听书《夷坚志》所记乾道年间吕德卿等四人出嘉会门入茶肆,看见幅纸用绯尾贴云:“今晚说《汉书》”,便是在茶肆中讲史的说话艺人的节目预告。
第六,茶馆是棋牌等娱乐活动的场所。
南宋杭州城内有一家茶坊名为“黄尖嘴蹴球茶坊”,大概是可以供茶客蹴球玩乐或观赏蹴球游戏。此外, 茶肆中也常可以下棋甚至有人就在茶馆中奕棋。洪皓使金至燕京时,发现那里的茶大妈和南方宋境一样兴盛,也同样开设赌局招赌。“燕京茶肆设双陆局,或五或六,多至五十埔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局也。”(洪皓《松漠纪闻》卷下)人的劣根性使的恶习在茶馆中一直沿续,至清末江南,“乡镇茶坊,大半赌场”,有的地方“茶肆皆设赌具,接龙、斗虎,无肆不然”。(《钱门塘乡志》,《海宁州志稿》)。清代北京的茶馆,八旗子弟优游其中,他们不须工作即可领取钱粮,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喝茶遛鸟,使得遛鸟亦成为京城茶馆中的一大景致。
第七,茶馆提供食物。
饮茶时佐以茶点,至迟在东晋时就有,称为茶果,用以佐饮。果仁、干果、蜜饯等是饮茶过程中常见的辅助食物。但是最早的茶馆里却并不向茶客提供茶果一类的茶食。到了晚近的时候,广东出现“二厘馆”及一盅两件的饮茶吃食形式,这种以廉价而便捷的形式提供平民阶层方便早餐的茶馆很快在粤港地区流行开来。在广东人较多的上海地区也出现了这样的粤式茶楼。但在当代,粤港地区的早茶已经不再是由茶馆经营,而是由餐馆经营了。
2茶馆文化的未来发展
由于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文化提高,历史上茶馆的功能在当供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功能消失,有的功能强化,还有新的功能出现。
第一,茶馆仍将为人们提供饮茶、歇息、休闲场所。
茶馆的这一基本功能将一直存在。对象是非本地居民的游客、当地老年有闲居民以及普通水准的消费者。其地点主要是在风景点、社区公园以及集中居民区附近。茶馆这一功能所面对的消费者,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生产总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财富和亲暇时间在不断增多,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人们一种日渐重要的生活方式。当中国社会平稳渡过社会经济转型期,经济关系逐步理顺,社会阶层结构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这也就意味着将有一个庞大的中等水准的消费群体,中等消费即普通水准的消费将占消费方式的主导地位。
第二,茶馆仍将为人们提供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工业时代的快节奏生活带来的生活压力需要缓解,拥有优美环境和良好服务的茶馆可以提供人们舒解压力的一个好去处;社会从温饱向小康发展过程中居民住房面积暂时的狭小,使人们需要一定的社会空间作为居住空间的延伸,在其中会聚亲朋、小型商务会谈、与不太熟悉或者陌生人的偶尔交往,都需要一个相对安全而条件适当的公共空间,茶馆将和咖啡馆、酒吧等服务设施一道分享人们这一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现在有很多戏曲爱好者组织各种票友会,健身爱好者组织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歌唱爱好者组织业余合唱团等,但现在他们仍然是用周末及其它的业余时间,仍然是工业时代的消费方式。后工业时代在家工作的人们,将会比现在有更多的志趣相同者的组织团体活动,茶馆是可以将某种志趣与活动的公共空间相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场所,而这种志趣,就是对茶文化的兴趣,对格调生活、健康生活的兴趣。
第三,茶馆将是人们进行而不是观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现代大剧院、小剧场等专门演出场所,成为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的专门表演场地。虽然有些茶馆仍然在举行一些戏曲、音乐表演,但是由于茶馆在灯光、音响以及座位前后高低错落设置等方面,与专业演出场所有着质量上的重大差别,消费者不会选择茶馆作为观看音乐、舞蹈、戏曲演出的地方。只有评弹、说书等说唱形式的艺术以及小型室内乐器等小规模的表演,不会因场地的影响演出的效果,还有可能成为茶馆中的表演艺术。即便如此,茶馆业者也要相信消费者对专业分工的理解,不会有很多的消费者将茶馆作为长期欣赏艺术表演的场所,不能轻易以文娱表演为茶馆的主打项目。在生活水平提高、教育普及且再教育也日益普及的今天,人们的素养普遍提高。在文化娱乐活动的诸多领域,很多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观点,而是积极的参与到了其中,比如书法绘画、戏曲歌唱、烹饪服饰、鉴宝古玩等等。
第四,茶文化的发扬与展示将是新式茶馆的中心功能。
现在的新式茶馆大多标示自己是有茶文化行茶艺的茶馆,与旧式的提供茶与水的茶室茶馆不同。而这也确实正是新式茶馆吸引新型消费者的地方。所有的经营方式与促销手法都应围绕着这一中心功能展开,否则所有的努力将失去中心,新式茶馆也会沦为旧式茶馆或小饭铺、茶餐厅。
综而言之,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使提供饮茶和休闲场所的茶馆得以出现;而古代和近代居家烧火和贮热水条件的,人们对茶馆利用增多使得茶馆迅速发展;人群的聚集使茶馆成为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众多社会公共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信息传播手段的缺乏便利茶馆成为信息的集散地;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茶馆的信息功能为其他行业提供经营场所的功能消失;人们闲暇时间增多、消费能力的增加,又使得茶馆休闲、提供社会交往公共空间的功能增强;而展示、发扬茶文化则应该是新式茶馆的中心功能。预期后工业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将会强化茶馆公共空间的功能、茶文化给人提供格调生活的功能。经营者只要能够认准茶馆的某一两种功能,准确定位消费者的层次,合法经营,就能使所经营的茶馆成为消费者生活的港湾,心情的驿站,格高的风向标,城市文化特色与风格的展示窗口。
参 考 文 献
[1] 刘风云.明清城市的文化探析〔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颉人.李颉人选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
[3] 何满子.茶馆冠天下〔A〕.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C〕.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
[4]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
[5] 陆羽,陆廷灿.茶经.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11
Reference:
[1] LiuFengYun. Ming and qing city cultural analysis [M]. Beijing: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ess, 2001.
[2] LiJie people. LiJie people selections: the first volume [M]. Chengdu: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0.
[3] any full fruit. The teahouse crown the world [A]. Intellectual vision of the old chengdu [C]. Chengdu: sichua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99.
[4] Liu yi zheng.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Beijing: China encyclopedia publishing house, 1983
[5] tea, LiuTingCan. His friendship. Beijing: China publishing company, 2005.11
